津门风云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普祥真人
字写得棱角分明,如同利刃出鞘,一看可知书写者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的毛笔字功底。看着这些文字,就像是看到出鞘的匕首,吓得白逾桓心头狂跳。
头版位置便是小日向被人刺杀在码头的消息,后面则是针对这次刺杀所发表的谴责文稿,凶手在码头这种地方先是用香烟筒炸弹制造恐慌,再公开开枪杀人。毫不顾忌流弹、恐慌踩踏可能对无辜平民造成的威胁足见目中无人毫无心肝。天津这种商业重镇却让歹徒肆意横行,再次论证了天津治安混乱不堪东北军无力承担保护之责。
又用几百字的篇幅分析凶手身份,剑锋遥指蓝衣社,最后则是呼吁日本政府早日采取果断行动保障居民人身安全等等。
作为日本人的宣传机器,写这样的文章是必然之事,振报的编辑、记者都是老手不会出错。白逾桓也并非如此职守之人,看大样这种事早就已经委托给下面的人自己乐得偷懒。今晚月黑风高,正是偷香窃玉的好时机。
他此时应该和某个女明星鸳鸯交颈,最不济也该是到交通饭店去找个交际花共度良宵。然而他今晚并没有这等心情,小日向之死以及这些传单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上气。
联合胡恩溥检举小日向以及随后日本方面的反应让白逾桓很是欢喜了一阵,南次郎没等到任自己就立下一个大功,也算是给他接风。再者宁立失去小日向这个靠山,在日租界的威风起码减弱五成,自己也算是出一口气。
按照白逾桓想法,对付小日向只是个开始。封了普安的大门,接下来必然要清查这个组织的种种不端之处。拔出萝卜带出泥,宁立和小日向走得近,肯定难以幸免。即便不能逮捕他,也能让他无法进入日租界。
宁立进不了日租界,就无法管理租界内的产业。他用性命夺来的码头白白流失,这个损失谁也承受不住。到了那时候不用自己开口,他也会主动把陈梦寒送上门,自己才能出这口恶气。
可问题是以上所有的想法都有个前提:不可过分。作为一个文人,尤其是参与过同盟会的老牌颠覆者,他很清楚分寸二字的重要性。一旦事情逾越了分寸,就可能乐极生悲。
日本方面采取全面行动之后,白逾桓才知道所谓尚旭东居然是个日本人,而不是以前所知的中日混血。
光是这点也没关系,日本身份不等于免死金牌。事实上根据他掌握的情况,日本政府对于本国浪人的态度已经发生逆转,动手收拾他们是早晚的事,自己用不着害怕。
何况是这个东洋浪人逾越分寸在先,他的野心太大已经超出了日本政府的容忍范围,因此解散他的部队查封普安,乃至把他遣返回国这些事情都是理所当然。他的靠山不发一,说不定还把小日向当成了弃子,回国也要自己动手收拾。
可问题是小日向罪不致死。遣返这个决定,是两方大佬共同商议出的结果,从那一刻小日向的命就该得到保全。把他暗杀在码头等于赶尽杀绝,逾越分寸的人就从小日向变成了杀人者。他背后的靠山就可以光明正大出面,为自己手下找回场子。
血债往往需要血偿,偿还一条人命债的最好方式就是几条人命。固然不是自己杀的小日向,可对方终归是因自己而死,小日向的靠山计算这笔债的时候肯定会把自己算在里面。
自己确实冤枉,可是这个冤枉又找谁去诉说不管满铁公司还是关东军的土肥原都不是讲道理的人,不会坐下来听自己倾诉衷肠,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意愿。不知道几时就会有人找上门来对自己加害,自己偏又无可奈何。
南次郎的关系现在没用,他总不能让本地驻军派几个士兵全程保护自己,更别说这种事全凭猜测,自己求援只会被他当成发疯。至于内藤义雄……那位浪人老祖确实有能力保护自己,可他凭什么帮自己
白逾桓不是个傻瓜,他当然知道内藤是个笑面虎,别看对自己态度和善,实际心里暗藏着利刃。他甚至怀疑小日向之死就是这个老头在背后用的手段,否则刺客怎么会那么容易进入码头又全身而退手不沾血谈笑杀人,正是这些老牌浪人的风采。
另一个值得怀疑的就是宁立,即便刺客向他开枪射击也不能证明他真的无辜。白逾桓不是侦探,也没接受过系统间谍训练,说不出自己怀疑的理由,只是一种近似于本能的直觉。把小日向饮弹事件全程复盘,就觉得宁立出现在码头送行非常古怪,似乎是故意为之。
若果真如此,之前和自己的那场冲突就是个阴谋。宁立摘眼罩这个事多半就是为了激怒自己,好让自己通过南次郎的关系对付小日向。若是再多想一层,包括情报贩子提供的消息,内藤的帮助,这一切说不定都是计划的一部分,直到码头枪声作为终结。
虽是盛夏时节,白逾桓却觉得遍体生寒,机灵灵打了个冷战。自己很可能犯了个错误,把一个真正可怕的敌手当成普通人看待。宁立很可能是个藏在阴影里的魔鬼,以帮会加纨绔身份为掩护,实际是针对日租界乃至日本进行破坏。
从当初的袁彰武直到现在的小日向,这些人之间看似毫无关系,有人和他有仇,有人和他为友。但是细算起来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为日本帝国服务的鹰犬。
宁立就像是一个猎手,把这些飞鹰猛犬逐个收拾,却又不显山不露水,乃至借刀杀人。自己不知不觉就成了他的刀,内藤、日本警察署以及其他力量都被他当成刀。
这些刀看上去没有章法随意切割,可是当把客体放大为大日本帝国时就能明白其目标所在,从一开始宁立就是以整个日本为敌,只要是往日本身上插刀子就不算错。
&n
第四百二十一章 局势严峻
英租界警务处,哈里斯办公室内。
哈里斯面前摊着一份报纸,脸上看不出喜怒,以颇有些冷漠的声音向对面的宁立发问:
“你对前天晚上发生在日租界的凶杀案有什么看法日本人似乎非常生气,他们一口咬定行凶的是蓝衣社,并以此向南京政府发难。海光寺的驻军从昨天就开始实施总动员,今天又离开租界在华界搞军事演习,连铁甲车都开出来。日本兵在市府外面架起了机关枪,情况已是千钧一发。如果在这座城市爆发战争,英租界的秩序也会面临巨大压力,谭礼士处长下令,所有警察取消休假二十四小时待命。我们需要每个警员都负担起自己的责任。你和你手下华捕的职责尤其重要,你明白么”
从东兴楼回来的次日,宁立便听到了胡恩溥与白逾桓的死讯。与前世一样,胡氏夫妻死在饭店而白逾桓则是死在了振报报社。三人都被人用枪射杀,死法与前世也差不多,惟一的区别是这一世两人的死亡和自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宁立很清楚是谁下的手也知道他们下手的原因。酒井隆自然不喜欢身边有个耳目,何况两个人都是新闻工作者,消息远比普通人灵通。他们究竟掌握了自己多少秘密,又向南次郎汇报多少无从考察。可以确定的是,今后酒井隆在南次郎面前必要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的违拗。
日本军中正流行下克上,尤其作战参谋更是出名的无法无天目无长官。酒井隆身为参谋长,本来也可以和南次郎别别苗头。可是短处落在人家手里,就得低眉顺眼乖乖认怂,对这种以惹是生非为能的人来说,自然难以接受。报复南次郎是不可能的事,剩下的目标自然就是白、胡两人。
杀南次郎的耳目本来也不是一件小事,酒井隆再怎么霸道也不敢明目张胆杀掉南次郎耳目。但是小日向之死却是天赐良机。胡、白两人都是在南京挂了号的,凯申委员长曾经亲自下过“制裁”令。两人正是因为生命得不到保障才死心塌地投奔了日本人,这几年鼓唇弄舌为日本人做宣传就越发惹得国府震怒,这时出手制裁完全说得通。
虽说暗杀小日向的时候柳无病并没有暴露自己蓝衣社身份,但是日本人自然猜得出这种行为是谁的手笔。毕竟眼下中国谁最热衷于暗杀是众所周知之事,这帮人杀了小日向之余顺手杀掉胡、白也是顺理成章。
借着两人的死为由头向中国政府发难,为日本争取更多利益乃至趁机发动战争,这完全符合关东军的利益。为了这个利益哪怕是日本人也可以牺牲又何况是汉奸。酒井隆理由充分而且有“大义”为动机,更有满铁公司为奥援,南次郎不可能找他的麻烦。
日本人的反应和前世差不多,陆军集体开拔跑到华界去闹事,逼迫政府给出一个说法。酒井隆跑到市长面前去拍桌子,还拔出战刀威胁杀人。态度蛮横如同强盗,完全不是一个外交人员应有的表现。
天津的空气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不但华界的百姓不敢上街,就连租界里也不安生。毕竟所谓租界不过弹丸之地,在兵火面前能否独善其身谁也没有把握,谭礼士这一连串命令正是英国人惶恐无助的证明。
各国的大使馆、领事馆本来就是本国的间谍窝点,伯纳德作为外交官也负担有搜集情报分析局势的职责,可是他的能力显然和职位不匹配。现在对于中日双方是否会开战看不出来,自己又施加不了任何影响。一旦战争爆发,战争走向自己根本控制不住。
之前天津英、日两国租界关系紧张,英国人明里暗里给日本人下了不知道多少绊子,这种桌子下的较量英国人没吃亏,可是在武力方面英租界的驻军加上美国大兵也不是日本人的对手。这些疯狂的陆军若是借机寻仇,大英帝国很可能尊严尽失,也就难怪伯纳德焦虑。
哈里斯向自己发问则显然另有原因。这个英国人不是伯纳德可比,他手眼通天想必已经知道自己在事发之夜去过日租界,是在敲打自己看自己的选择。
宁立心里百感交集,在事发之后他和乔雪推敲认定这件事表面上行动的是日本陆军,背后的推手很可能是内藤义雄。从自己给小日向送行开始,这老头就给自己提供方便,表面看是他要除掉小日向实际则是钓鱼之前的预备动作“打窝儿”。
杀了小日向,就有理由除掉胡、白,甚至不用他动手,只要跟酒井隆通话时略略点拨一句,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于公日本可以从中国政府方面得到更多好处,于私则是绝好的杀人灭口。这两人一死他们之间有过什么交易也就无从得知,满铁的怒火也就落不到他头上。
何况这两个南次郎的耳目内藤也未必满意,纵然两人威胁不到他什么,但是在眼前晃来晃去总是让人厌烦。这次顺手除去,也落个眼前清净。将来南次郎纵然不满也是对酒井隆发火,与他内藤无关。
这才是真正的老派人物手段,杀人于无形手上不沾血。前天晚上他说不定早早就安然入梦,三条人命消失、天津风云骤变,全都付于南柯一梦。这位看上去老而无用如同老祖父一般的人物,稍一露峥嵘便是这等手笔。
他的思绪又回到面前,哈里斯桌上乃是日租界的报纸。胡、白虽死汉奸仍在,指望暗杀一两个人就吓得没人为日本服务本就是国府情报系统一厢情愿。事实上这两个人死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 延揽
宁立相信,哈里斯今天找自己谈话的目的并非是询问自己对天津当下局势的看法也不是对英租界警务处在这起事件里的应对,固然这两点都非常重要,但是比起哈里斯真正得意图相比,还是远远不及。
今天的谈话可以看作一个考核,当他抛出这个招揽要求时就证明自己成功通过,也是图穷匕见之时。这个延揽自己无权拒绝,否则失去的不单是警务处副处长的位置还有可能加上自己的性命。
这一切的原因还是基于宁立自身,就在内藤义雄完成那份经济战略计划书的同时,宁立也做了一篇文章。因为其内容过于震撼,露丝雅看过之后并未将其拿到市场上交易,而是直接联系了哈里斯让其过目,如果他不肯要才会拿到市场标卖。
虽说白鲸一向标榜绝对中立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办不到的事。白鲸既然开在英租界就必然要考虑英国的利益,至少不能实施直接危害英国利益的行为,否则英国政府必不能容。白鲸交易情报乃至标卖人命都没有压力,宁立一篇文章却让露丝雅如此谨慎,就可知内容何等震撼。
在这篇文章里宁立从欧战的结果开始推演一直介绍到欧洲的经济危机以及德国当下的处境,随后根据欧洲近年的政治风向以及德国的激进势力崛起等情形做出大胆推测,德国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挑起战火,把整个欧洲拖入战争泥潭。
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及欧战中元气大伤,在战争初期,法国和英国很可能在德国的攻击面前难以招架。随着科技对军事的作用,欧战时期的堑壕加铁丝网战术已经被淘汰,未来战争爆发之初节奏会非常快,反应慢的一方来不及做出反应,首都就可能沦陷。
欧洲各国国土面积有限,战略纵深不足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发挥,看似强大的国家在几场大败之后就可能投降。
英国的海峡优势将是有效的缓冲,让敌人的进攻速度被迫迟滞。随着敌人攻势逐渐缓解,战争将进入漫长的对峙阶段。参战方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进行一场长时间大规模苦战,其烈度不会在欧战之下。
随后他又对亚洲的局势进行了推演。日本和中国的战争必然爆发,而且爆发的点肯定在北而不在南。中队不具备初期和日军打平的能力,退却是必然之事,天津乃至华北甚至长江以北沦陷不可避免。随着日本陆军战场得力,肯定会刺激海军想要建功立业。
日本资源匮乏的短板也决定这个国家必然会加快侵略脚步。在中国身上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会主动挑战英、美在东南亚的利益。
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原则,英国又会陷入和德国的战争无力顾及亚洲,大英帝国在亚洲的利益很可能会被日本所攫取。直到美国忍无可忍下场之后,才会逐渐扭转这个局面。即使如此,如果英国不在殖民地做出针对性防范,那么在亚洲的利益必然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
这份报告里一部分内容是宁立前世记忆,另一部分内容则是在军统受训时从一位美国教官那里看到的总结。前世各国在战争进行中就对爆发原因以及应对作过总结,美国人在这方面尤其科学。
这份报告算是给情报人员培训的一部分,因为宁立文化水平较高又能说一口流利英语得到美国教官赏识得以看到报告全貌。
他一直苦于隐藏身份不能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说出来,便只能用这种方法做个提醒。
眼下的欧洲正处于一个群魔乱舞的时期,由于经济萧条人心颓丧,各种歪理邪说的教派出现,巫师、超能力者之类的神棍也层出不穷,故作惊人之语的预测、占卜频发,即便是情报市场上也少不了这种东西。
毕竟白鲸咖啡馆一如古玩铺,只负责出售情报不负责判断真假,具体的内容要由当事人自己判断。是以宁立这种文章本身倒不至于惊世骇俗,也不至于被人当作庸人妄语,是宝是草都由客户决定。
在这份报告里宁立回避了那些特别详细的东西,比如德国人会绕过马奇诺防线,德国的闪电战也只是被他当成一个例子说出来,看上去也就是一句闲笔。毕竟文人喜谈兵,读书人里从来不缺乏自比孙、吴之人,写个战术不算奇怪。
他说隐藏的详细内容确实可能影响战争的结果,甚至可能让整个战局发生改变,但是这个代价就是宁立自己倒霉。
如果让德国人知道自己的计划被人分析出来,怕是要派特工从柏林赶到天津杀人。再说委员长现在军事上和德国人合作,把自己丢出去换德国人高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他才犯不上冒这个风险。
只谈大不谈小,说空不说实是他的原则。如果是普通人或是一般官僚看到,也就当成是谁酒后吹牛皮,但是真正的情报员肯定能看出里面的门道。
英国虽然今非昔比,但是终究是老牌帝国主义强国,总还是有几个明白人,哈里斯显然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延揽就是态度的证明,这个洋鬼子对那份报告显然足够重视。
宁立也知道英国人未必比日本人善良到哪去,但是就当下的中国而,要想在未来的大难面前多争取几分机会,惟一的指望便是国际社会的变革。
如今这个时代已不是春秋战国唐宋明清,两国交战不是这两个国家的问题,国际社会情势变化与中日之间的战和关系乃至国家命运都密不可分。
日本迟迟没有发动全面对华入侵固然是受制于国内派系争斗,也是被国际形
第四百二十三章 军情五处成员
一记猛力推杆,白色圆球将一枚彩球撞入袋中,白球受力反弹,滚到另一枚彩球上方,形成了又一个绝好的进球角度。宁立在旁拍起了巴掌,乔雪脸上毫无得意反倒是带着几分嗔怒,用两根球杆反复计算角度随后把一根球杆朝宁立扔过去,自己俯下身子瞄准。
对宁立来说在夏季和乔雪打桌球固然是享受却也是折磨,这个女人的身材堪称完美,不管从前看还是从后看,都让他产生难以抑制的冲动。加上杨敏怀孕之后对于头胎格外看重,不允许宁立冒犯,陈梦寒和唐珞伊又不住在别墅里,导致这段时间他三焦上火,这种能看不能吃的折磨越发像是酷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