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争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问长安
“最后,下官要向韦大人澄清的是,所谓目无尊长,宇流明着实承受不起,试想四郡灾民骤然涌入情形是何等急迫,在当时的情形下,若是下官放任局势恶化,先行向郡守大人请示,待等到来自永昌的批复,只怕民乱早已形成。卑职以为,哪怕自己遭小人诽谤,遭诸位大人误会,也远比造成一场民乱要强过百倍、千倍。这里有必要向韦大人表达一下卑职的看法,在下官看来既然身为朝廷官吏便应当用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更应主动作为,为朝廷分忧。若是如韦大人所说的那般,事事皆不肯担责,事事只会向上级请示的官员,那与提线木偶有何区别,这样的官在下不会做,也不屑于做!”
此言一出,在场的程潜、韩飞、马博、周良栋等人几乎都禁不住要鼓起掌来叫好。这个时候,让人意想不到的却是坐在首座的赵熙激动的拍着桌子,口中说道:
“栋梁啊,国之
第一百五十一章 郡守召见(4)
说到这里,宇流明顿了顿,思索片刻之后又继续说道:
“前面是‘移民就食’,接下来是‘以工代赈’,灾民安置之后,各地要结合自身情况安排灾民劳作,可以大井找水,可以修渠引流,可以进山狩猎等等不一而足,这样既是消耗了灾民的精力,使其没有功夫聚众作乱,同时也为各地抗灾提供了大量的劳力。”
在场众人闻言,相互之间不禁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移民就食、以工代赈这两个新鲜的词汇极大的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众人越是议论便越是觉得宇流明的法子可行,越来越多的人都不禁对宇流明抱以认可的目光。此时,褚怀远和赵熙二人满含深意的对视一眼,相互之间都看明白对方的意思。
片刻之后,只见褚怀远手捻胡须,缓缓的说道:
“宇流县令,本官拟让你来主持建宁郡全郡赈灾事项,你有把握吗”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一不是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个‘烫手山芋’,一般人可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但是众人转念一想,宇流明治下的会泽县可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赈灾典范,若是不让宇流明来承担此项重任,哪里又能找到其他更合适的人选
眼见宇流明脸现犹豫的神色,褚怀远又连忙继续说道:
“宇流明,盗匪林震作乱之时,危难关头是你站出来力挽狂澜,如今这天降大旱,同样是我建宁百姓生死存亡的要紧关头,此时此刻你难道想要退缩吗”
宇流明神情凝重的思忖了半晌,迟迟没有给褚怀远答复。绝大多数人都用希冀的目光注视着宇流明,期盼着他的答复。良久,宇流明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
“卑职可以答应,但是卑职有几个要求,若是郡守不答应那下官纵使有通天彻地之能也万难答应。”
褚怀远神情一振,当即追问道:
“什么要求”
宇流明答道:
“其一,赈灾期间除郡守大人之外,全郡行政官员必须归我节制。”
这是在要权了,褚怀远微笑着点点头,说道:
“可以!”
“其二,全郡府兵及民团乡勇要服从我的调配。”
“可以!”
“其三,必要之时请天使赵大人出面,按照我的要求向沈江明师长下达命令!”
“这……”
褚怀远看了一眼坐在首座的赵熙,眼神中请示的神色非常明显。赵熙沉吟了片刻,然后嘿嘿一笑的说道:
“好小子,连我都用上了,好,本使答应你!”
如此一来,尘埃便落定了。只见褚怀远一脸肃然的说道:
“如此,我便任命你为建宁郡赈灾总指挥,全权负责赈灾事宜。”
宇流明躬身道:
“遵命!”
……
宇流明被任命为建宁郡赈灾总指挥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南疆大旱之时,宇流明这个名字又一次出现在南疆百姓的视野当中。
在宇流明上任的第二天,首先便让书童杜云送信前往会泽县。信中一是让周汉臣暂代县令之职,二是调赤哥、林青二人前往永昌听用。
待杜云离去后,宇流明便立即召集郡丞韩飞、郡长史程潜二人议事。韩飞是建宁郡中仅次于褚怀远的二号行政官员,而程潜身为长史长年在褚怀远身边为其谋划,对于全郡状况的熟悉和掌握一般人难以企及。自己再加上这两人便是宇流明心目当中的核心决策圈子了。
见到二人之后,宇流明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一,安排府兵在建宁郡北侧楚雄、会泽、武定等县驻扎,将各地灾民予以集中安置。其
第一百五十二章 建宁气象
建宁郡北面的山路之上,无数的人流正在向南缓缓的移动。这是自越隽、犍为、朱提、牂柯四郡汇集而成的庞大灾民流。数以十万计的灾民神情绝望、目光呆滞的在队列中缓缓前行,在饱受饥饿折磨之后,他们早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们只是依靠着本能在不断的向前走着,因为在经过漫长的跋涉之后,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认识,那就是要想活下去就不能停下来……
绝望在这股巨大的人流当中漫延着,正在这个时候,在山道的尽头出现了一队队的官兵,这些官兵一个个全副武装、衣甲鲜明,他们严密的封锁住了山路的出口。
看见这个情况,逃难的人丛顿时开始不安起来,不少人开始在队伍当中窃窃私语:
“这些官兵在这里做什么”
“他们不会是在这里阻止我们去建宁的吧……”
“啊,那要是这样,不就是要我们的命吗”
……
灾民的不安情绪开始越来越明显,但是他们依旧抱着侥幸的心理向着官兵的封锁线接近。当人流距离官兵还有百余步距离的时候,只听官兵之中为首之人道:
“你等可是逃难至此”
“没错,官爷,我们皆是逃难至此。老天爷不下雨,家里的地都荒了,听说建宁郡那边还有粮食,请您行行好放我们过去吧!”
“建宁郡赈灾总指挥宇流明大人有令,各地灾民进入我建宁郡内需由官兵引导至各县就食。尔等若是想要活命便需听从安排,我等自会带你等前往县城接受赈济,不过沿途之上你等若是有胆敢不听号令者,杀无赦!”
说话间,对面官兵齐齐拔出手中军刀,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看着对面官兵手中明晃晃的军刀,在场的灾民先是惊恐万分,但是随即却又被狂喜所替代。因为听这官兵的话语,只要按照对方的要求行事,便能到临近的县城接受赈济,这就意味着他们有希望活下去了。
接下来便看见一队队的官兵向灾民们靠过来,眼见着对方凶神恶煞的架势,队伍中的灾民一个个不敢有丝毫移动。这些官兵靠近之后便开始清点人数,每当清点至百人之数后,便会有一队士卒引导着清点过的灾民向着山口走去。
数万人的灾民就在这处山口被分成了百余撮,在官兵的押送下开始零星的向着周边的县城分散。当灾民到达县城安置之后,他们就得到了第一碗赈济的粥食。面对着热气腾腾的米粥,这些早已经被饥饿折磨得绝望的人们竟然激动的留下了泪水。
在吃完这顿饭之后,灾民们的行程并没有停止。按照官兵的要求,他们又要继续向南面迁移。在灾民到达指定的县城后,他们再一次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食物。接下来,这些灾民被再次打散,然后分配到县城所辖的各乡镇,在这里他们才算是真正可以落脚了。但是,等待他们的并不仅仅是赈灾的粥食,同样还有每日繁重的劳作。但是,对于这些灾民来说,能够吃饱了去干活儿,这简直就是一种奢侈到了极点的生活。
在宇流明的统筹协调下,建宁郡庞大的行政机器开始全速的运转起来,把全郡打造成了一个灾民分解流水线,按部就班的‘消化’着每日涌入的如潮灾民。
在‘移民就食’和‘以工代赈’初见成效的时候,接下来宇流明下达的第二项指令便是让各县
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官
宇流明听着灾民的议论,目光死死的盯住河边上几个正在忙碌的身影,一时间似乎觉得其中两个有些熟悉。只见这些人用刨光的木板拼凑成了一个中空的大圆盘,然后在圆盘的中央装上木质的隔板。接着在圆盘的周边用粗麻绳系上数不清的一排排竹筒。然后这些人在水边立起了几根粗大的木桩,随即又将圆盘的轴心固定在木桩上,而圆盘则是有一半浸泡到了河水当中,一半露在外面。在河水的冲击之下,圆盘开始自行的转动,在转动的过程当中,固定在圆周上的一排排竹筒则借着圆盘转动的势头依次汲水注到岸上的蓄水池当中。
眼见这一情形,在场围观的灾民禁不住都纷纷发出啧啧的惊叹。宇流明此时也惊讶的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圆盘,这个圆盘的汲水能力要比普通的水车大上一倍还不止,但其做工和用料却和普通的水车相比要少了很多,而且构造也更加的简单。
正在这时,制作水车的那几个身影缓缓的回到了岸边。宇流明惊喜的发现,刚才自己觉得熟悉的那两个身影竟然是自己在会泽县认识的许汉明和许汉文两兄弟。
一见二人,宇流明当即上前打招呼。二人一见宇流明,不敢怠慢连忙快步来到宇流明面前。见二人正欲行礼,宇流明却是乐呵呵的上前一把扶住二人,口中说道:
“世间的事情真是蹊跷,想不到你我三人竟然会在此相逢。你们是怎么到永昌来的”
许汉明正欲答话,一旁的许汉文却是迫不及待的抢先说道:
“大人,我哥哥在会泽研制出了这种新型的水车,叫‘翻车’,这种水车汲水的速度和数量都要比寻常水车大上一倍有余。因此我哥得到了周汉臣周县丞的特殊嘉奖,让我和我哥每日能够享用两顿肉食。后来周县丞把我哥的事情报到了郡里,如今我们是受郡里的委派到各地勘察河流寻找适宜地点兴建水车的。这不,我哥到了哨河乡发现这里的河流无论是水流还是深度都很适合‘翻车’的使用,所以我们便在这里兴建了一座。”
宇流明闻言惊喜不已,口中连连说道:
“你说什么此等精巧之物竟然是你哥哥所研制的”
许汉文眼见宇流明如此惊讶,不禁有些骄傲的挺起胸脯,口中说道:
“那是自然,我哥的能耐可大着呢,爹爹留下的手艺可是全都让我哥给学会了的。爹爹在世之时,就时常夸我哥心灵手巧,家传的技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时我哥在会泽县造出着‘翻车’来的时候,连县里的鲁彦大师都赞不绝口。”
此言一出,宇流明心中顿时一凛,鲁彦的技艺他心中是有数的,如果说连鲁彦师傅都能认可,那么这个许汉文的工匠技艺绝对是非同凡响。正在这个时候,只见一旁的骆清瑶却是上前一步对着许汉明说道:
“阁下的这般精巧技艺莫非出自稷下学宫中的‘机关格物’流派”
许汉明闻言先是一愣,眼见来人一身铠甲,随即答道:
“大人慧眼如炬,家父正是‘机关格物’流派嫡传弟子,只是如今我学派人丁凋零,如今很少有人还记得我们这一脉了。”
此时骆清瑶回身对宇流明解释道:
“‘机关格物’流派的始祖乃是战国时的公输班,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鲁班。这一流派专修工匠技法和制造工艺,时常能够创造出各类机巧之物。昔年三国时魏国给事中马钧便是该学派的杰出代表。蜀汉丞相诸葛武侯之妻黄月英同样亦是出自该学派,其所制的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可是当时汉军的两大军中至宝。”
宇流明闻言禁不住赞叹道:
“汉明,真是想不到你竟是身怀大家传承,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第一百五十四章 林青的身世
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南疆四郡涌向建宁的灾民潮已经渐渐开始消减,现在已经越来越难以看到大量灾民如蝗虫般一窝蜂涌向建宁的情形。这说明在目前的情况下,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四郡已经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而建宁郡则是不需要再承担更多灾民所带来的压力了。
当建宁郡的官员们将全郡容纳的灾民数量进行了一次全面统计之后,他们惊讶的发现本郡之内竟然容纳了五十余万灾民,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建宁郡原住民的总数。而更让建宁郡官员惊讶的却是,如此数量庞大的灾民竟然真的被建宁郡有序的容纳下来,自宇流明全面接手郡内赈灾事务以来,建宁郡内便再没有发生过百人以上的民乱。现在‘移民就食’和‘以工代赈’两项赈灾政策已经成了建宁郡官员和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宇流明本人更是被建宁郡的灾民们口口相传,称之为‘宇流救命’。
正当建宁郡上下开始逐渐的陷入到一种乐观的情绪当中时,宇流明的内心深处却怀着深深的忧虑。因为直到现在,南疆依然没有丝毫要下雨的迹象。现在的局势虽然从表面上算是基本平稳下来,但若是这种干旱的天气一直持续的话,到了秋天建宁郡内的粮食收成必然会大大减产,而此时郡内的人口已经猛增了一倍以上,到时候郡内势必出现巨大的粮食缺口。
面对这样的情形,这一日,宇流明将郡丞韩飞和长史程潜二人找来商议。当宇流明提出自己的忧虑后,长史程潜率先说道:
“总指挥的忧虑很有道理,如今局势虽然表面平稳,但是这种平稳实则脆弱不堪。我等确实需要提前想好办法应对秋季缺粮的问题。仓促之间,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过我郡内尚有不少的富户商贾,我们不妨从这些人身上筹措一笔钱,然后派人前往各地先收购一批粮食,通过马帮运回建宁。这样应该能解决一部分粮食缺口。”
宇流明闻言,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程潜的想法。而这个时候,一旁的韩飞则是说道:
“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向益州刺史杨雄请求援助我南疆虽然素来与蜀中不和,但是毕竟头上都是一个朝廷,我想……”
这时一旁的程潜却是摆了摆手,口中说道:
“不可不可,此举定然徒劳无功,他杨雄恨不得我南疆五郡乱成一锅粥才好,哪里还会有什么好心援助我等粮草。”
宇流明此时却是心中一动,略作沉思然后说道:
“我看此议未必没有成功的希望。”
程潜有些疑惑的注视着宇流明,问道:
“总指挥的意思是”
宇流明微笑着答道:
“我等投书蜀中请求粮草援助,若是他杨雄一毛不拔,我等正好可以将此事向各郡公示,到时候他杨雄势必失尽南疆的民心,我倒要看看还会有多少人心向巴蜀”
此事韩飞也拍手道:
“妙啊,杨雄若是支援我等粮草,我们却不已其名义赈济灾民,若是不支援粮草,则定会失尽南疆五郡的民心,如此对于我等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如何不能做”
三人一番大笑之后,此时便算是定了下来。当程潜和韩飞离去之后,书童杜云来到屋内向宇流明禀报说:
“公子,林青在外有事求见。”
宇流明随即让杜云带着林青进来。林青进屋一番客套之后,便即对宇流明说道:
“明哥儿,你可知道如今建宁局势虽然表面上已然平稳下来,但是暗地中却是危机四伏,不可不谨慎应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