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华夏争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问长安




第一百三十九章 过年了
    数日后,已然临近年关。这一日,宇流明召集会泽县官员,命各级官员逐一述职,并部署安排完毕开春之后的各项工作后,对在场众人说道:

    “各位同僚,今晚是除夕,明日便是新年了。这一年来大家忙活得很辛苦,今日本官便在城楼上撩备薄宴与诸公痛饮。当然今日是佳节之期,大家本应于家人团圆,若是要在家中与亲人相聚的可以自便。”

    众人闻言,齐声道:

    “多谢大人。”

    日间,会泽县城内到处洋溢着一片喜气。会泽县地处蛮荒,百姓生活本就贫困,再加上今年盗匪又闹的厉害,原本大伙儿没指望能过个好年,但是谁想到县里来了个小巡检,现在应该叫小县令了。有了小县令在,不仅赶跑了盗匪,还带着大家兴修水利开荒种地,这一年的收成竟是比往年还多些。

    这样一来,大家便有了心思要舒舒服服的过个年了。每当想到这里,会泽县的百姓就难免要念及宇流明的好处。咱们这个县太爷还不满二十岁,大家都叫他‘小县令’。但是‘小县令’能耐可不小,大的方面不必说自然是打得横行南疆的盗匪抱头鼠窜,小的方面就更多了,现在会泽县都知道娜姑乡有条‘明君河’,还有‘小县令智审小牛’等等故事常常被会泽县百姓所津津乐道。

    眼看今晚便是除夕,县里各家各户都在繁忙的准备着晚上的家宴。邻里之间时不时的打个招呼,偶尔还聊上两句,眉宇之间尽是喜色:

    “老张头儿,晚上的团圆饭准备得咋样了”

    “嘿嘿,还行吧,杀了只鸡,过年了怎么也得整点肉啊!”

    “小李子,你忙啥呢”

    “嗨,我媳妇让我再去买两斤肉,说是晚上包饺子。”

    ……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会泽县内各家各户却是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伴随着可口的食物喜气洋洋的谈笑着。长辈们在琢磨着自家的男丁该讨个媳妇、闺女到了出阁的年龄,男人们在谈论今年的收成和‘小县令’的轶事,女人们则是家长里短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至于孩童们则是专注于桌上的饭菜。

    此时,在城楼之上,宴席已经摆好。除骆清瑶、二牛、林青、阿铁、赤哥、周汉臣、尉迟丰谷、周亚夫等人在座之外,县内各级官员也几乎是全部到场,由此可见小县令在会泽县的威望之盛。宇流明没有什么过多的开场白,只是勉力大家来年要更加努力,众人随即便入席。酒至半酣,席间周汉臣乐呵呵的说道:

    “小县令啊,如今你在会泽县的名头可是大得很哪!”

    一旁的众位官吏闻言纷纷点头称是。宇流明则是谦虚的微笑道:

    “那是咱们会泽县的父老乡亲抬爱,我实在是受宠若惊。”

    这时,一旁的尉迟丰谷连连摇手,口中说道:

    “大人,您可不要谦虚。你来了之后,咱们这会泽县的变化大家是有目共睹啊。”

    宇流明闻言,转过头望向尉迟丰谷,颇有兴趣的说道:

    “哦,老尉迟你可是咱们县里的老人了,你说说,有什么变化你要是说不出来,我可是当你拍马屁哦。”

    众人闻言均是会心一笑。却见尉迟丰谷歪着头,思忖了半晌,突然眼前一亮,口中说道:

    “你们看看城内的灯光……”

    众人有些疑惑的向着城内望去,看了半天大部分人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有人窃窃私语的说道:

    “灯光怎么了”

    “好像比往年多些,也亮些……”

    尉迟丰谷闻言,猛地一拍桌子,说道:

    “没错,为什么灯火较往年更多、更亮”

    周汉臣、林青等人已经有些明白过来了,但还有不少人疑惑的看着尉迟丰谷。尉迟丰谷洋洋得意的说道:

    &



第一百四十章 开春烧荒
    新年之后,骆清瑶离开了会泽返回了永昌。而会泽县又开始繁忙起来,上到会泽县各级官员下到普通百姓都已经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着准备。

    各乡里正天天都蹲在田间地头,指挥着麾下的人手做好田地的清沟排水工作,疏通田内沟和田外的流通渠道,为播种后的饮水灌溉打好基础。乡里的户长则是挨家挨户的检查各户的种子是否到位,农具是否需要返修。

    正当会泽县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春耕的时候,宇流明却是把精力关注在了县里民团和警备团的建设上。如今二牛成了会泽县民团的团长,李平则是升任了警备团团长。由于剿匪期间缴获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宇流明将两个团的人员都扩充到了一千人的满编状态。当然,二牛的民团除了日常训练之外,平时还要承担县内公田的种植和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等工作,而李平的一千人则是县里的常备武装力量。一个县能够拥有两千人的武装,放眼南疆五郡恐怕也只有会泽县是如此的财大气粗了。

    对于军队的建设,宇流明抓得非常紧,在他看来这是在南疆立足的根本。首先对于李平的警备团,军饷全部由县里开支,李平以下各级军官全部由县里选拔委任,与原先沈江明的警备师体系完全脱钩,这样就等于把这支武装由双项管理完全转变成了地方管理。对于二牛的民团,则完全按照警备团的标准实施训练,力求使士卒战斗力能够基本与正规军相持平。在此基础上,宇流明命阿铁搜寻原先在鹰扬军的旧部,将这一部分人做为基层军官打散编入到民团当中,做为民团建立的骨干力量。

    正当会泽县的军队建设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南疆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沈江明由于在怒江惨败之后兵力缩水严重,在他升任五郡宣抚副使之后,便开始在建宁、朱提、越隽、牂柯、犍为等地以剿匪为名进行征兵,急于恢复自己的实力。

    而现今春耕迫近,各郡均需要壮劳力务农生产,而建宁郡则是由于有褚怀远坐镇,褚怀远在明确向沈江明表示了不允许在春耕期间在建宁征召士卒之后,沈江明则是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了其余四郡。如此一来,沈江明等于是激起了众怒,不过其手中的边军战斗力强横,各地郡守尚不敢忤逆其锋,均是敢怒不敢言。

    但是沈江明却似变本加厉不知收敛,在四郡强抓壮丁的情况愈演愈烈。终于,犍为郡守薛伯谦不堪沈江明的欺辱,调集府兵驱逐沈江明在犍为郡的部队,双方最后竟然是混战一场,死伤竟然达千人之多。至此沈江明与薛伯谦结怨,五郡整合的局面才初步形成便已经出现了一丝裂痕。

    面对这样的局面,宇流明专程给褚怀远修书一封,指出沈江明的所作所为弄的南疆天怒人怨,希望褚怀远能够适时站出来,与四郡郡守合力压制沈江明。但是褚怀远的回复却是沈江明的部队是南疆安全的重要保障,天使赵熙希望各郡官员以大局为重,不要破坏目前五郡合一的大好局面。

    面对这样的回复,宇流明当时长叹一声,说道:

    “团结有的时候是必须要先行斗争的,毫无底线的妥协只会让团结的可能越来越小。”

    当然,那个层面的较量毕竟还不是宇流明现在就愿意插手的,他更多关注的还是要巩固目前自身的实力。立春已经迫近,春耕即将开始,而南疆的农业大抵实行刀耕火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所以一年的农事始于烧荒,每年立春各县都会组织烧荒仪式。

    立春当日,在会泽县城外二十里的一处旷野,在即将耕种的土地之上铺满了引火的枯枝草木,在旷野的中央有官府所设的一座祭台,祭台之上摆放着牲畜、



第一百四十一章 旱灾?
    南疆的春天在忙碌中渐渐渡过。春耕之后,南疆便进入到了夏季,天气也逐渐的炎热起来。这一日,宇流明正在县衙内听取书吏王匡对于全县钱粮的统计报告。正在这个时候,有下人进来禀报,说鲁彦师傅去各乡检修水利设施已然返回。

    鲁彦是县里工匠中的老人,又多次帮助过宇流明,听闻他回来宇流明当即起身,带着王匡来到县衙门口迎接。刚进县衙的鲁彦一见宇流明亲自迎了出来,连忙躬身说道:

    “大人,你公务繁忙,何劳你亲自出迎”

    宇流明微微一笑,说道:

    “哪里有那么多公事,鲁师傅一路巡视各乡,着实辛苦,赶紧进屋喝口水吧。”

    说话间,宇流明和鲁彦、王匡等人回到屋内。一番客套之后,宇流明随意的问起县内各乡水利设施的运转情况,鲁彦答道:

    “整体情况还算不错,有些老旧失修的水渠、排水沟道我都带着民团里那帮子小伙子给重新修缮了。”

    说到这里,鲁彦喝了两口茶水,然后一抹胡子上的水迹,继续说道:

    “也亏得大人您有先见之明,年前便组织人力开始对全县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修缮,今年似乎降水不丰,各地河流、水井的水位均有所下降,好在咱们水利设施运转良好,储存的水量尚能确保农田的灌溉。”

    宇流明闻言却是心中一动,皱着眉头口中说道:

    “夏季本是雨水丰沛的季节,如今我县河流、井水水位竟然会有所下降,这不符合常理啊……”

    鲁彦闻言随口说道:

    “说起来也真是,今年入夏之后还没下过雨,这倒是和往年不太一样。”

    宇流明闻言心中更是一凛,不自觉的站起身来,口中说道:

    “鲁师傅,可愿意再随我到下面乡镇去看看,我总觉得有些什么不对。”

    鲁彦对于宇流明向来是十分信服的,闻言当即便放下手中茶碗,说道:

    “大人既有差遣,老头子我遵命便是。”

    一行人收拾一番,便轻车简从又自县内出发。离开县城之后一路南行,又来到了娜姑乡。娜姑乡位于明君河畔,是全县水资源较为富饶的一处乡镇,是以宇流明特意选择此地进行查看。

    里正赵庆鹏还有齐泰老族长听闻县令大人又到乡里来视察,双双出迎。宇流明于是让二人一起随他到河边进行查探。

    来到明君河边,宇流明命鲁彦立即对河流水位进行测量。眼见鲁彦带着一干工匠在河边拿着竹竿等物不知道在干什么,又见宇流明脸色有些凝重,齐泰和赵庆鹏都默不作声的站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结果。

    未过多久,鲁彦测量完毕之后,又找到书吏王匡,两人嘀嘀咕咕半天。最后,鲁彦来到宇流明的面前说道:

    “小县令,结果出来了,与上一次王书吏在明君河测量的数据对比了一下,水位下降了近两米。”

    宇流明闻言脸色更为阴沉了几分。思忖少顷,他开口问道:

    “谁记得咱们乡最近一次下雨是什么时候”

    一旁的齐泰老族长答道:

    “约莫是一个多月以前吧,那时候还是春天,雨量不大是零星的小雨。”

    宇流明喃喃的说道:

    “已经一个多月了……”

    未几,宇流明回身向鲁彦问道:

    “若是接下来三个月都不下雨,会不会……”

    鲁彦闻言脸上顿现惊恐之色,说道:

    “小县令,那怕是要全县干旱……”

    一旁的王匡忍不住说道:

    “三个月不下雨,岂止是干旱,简直就是旱灾……”

    此时一旁的齐泰还不觉得,而长期务农的赵庆鹏却是有些急了,说道:

    “小县令,这……这不太可能吧,三个月不下雨……在咱们南疆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啊!”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宁南惨案(1)
    永昌城内,这几日褚怀远心情不是很好。近日以来,沈江明越来越不把他这个‘五郡宣抚使’放在眼里了,不仅在各郡大肆的征集壮丁补充进部队,而且已经与犍为郡郡守薛伯谦公然撕破脸皮,互相攻伐厮杀,而沈江明所做的这一切竟然连自己这个‘五郡宣抚使’都没有知会一声。

    另一面,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四郡郡守对于褚怀远的不作为也表现得颇有怨言,一切都如原先宇流明所说的那样,若是对沈江明一味姑息,那么势必让五郡的各方势力离心离德。正当褚怀远还在为自己当初不采纳宇流明的谏言而懊悔的时候,手下侍从来报:有书信自会泽县来。

    褚怀远顿时精神一振,估摸着宇流明对于当前的局势和想法有着新的对策,连忙从侍从手中接过信函,急匆匆的打开来看。但是来信的内容却并没有如褚怀远所期盼的一样,而是提示褚怀远南疆可能会遭遇数年未遇的干旱,请褚怀远早做准备并通传其余四郡。

    看完书信的内容,褚怀远眼神中却不禁闪过一丝失望的神色,口中喃喃自语的说道:

    “这个时候,你宇流明却又闭口不提沈江明的事情,却反而拿些气候干旱等捕风捉影的小事来搪塞我,莫不是觉得我没有采纳你的建议而心有不满么”

    心中思忖了半晌,褚怀远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认真的在书信之上做好批注:文中之意,可酌情通报郡内各县,至于其余四郡不必知会。

    褚怀远吩咐侍从将宇流明的书信交郡长史程潜阅办。随后,褚怀远便没有再理会宇流明书信的事情,而是再次陷入到对于接下来如何应对沈江明咄咄逼人的攻势的思考当中。

    又是一个多月之过去了,南疆区域之内竟然再没有下过一次雨。随着时间的推移,旱情已经是越来越明显,各地农田失水严重,土地干裂、庄稼枯萎,不少河流已经开始断流。当褚怀远接到各县上报的夏粮征收数据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此次夏粮征收上来的粮食数量竟然不到去年的一半!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旱情,南疆五郡各级官员都有些措手不及。南疆虽地处蛮荒,但老天爷还算眷顾这片土地,气候向来是风调雨顺,谁也没有想到会遇上这样的大灾,由于事前并没有任何的准备大家都慌了手脚。

    此时再想着采取蓄水的办法抵抗灾害已经晚了,五郡之内多地已经开始出现了饥荒。老百姓吃不上粮食饿着肚子,便要想着法子寻找出路,既然自己家没吃的了,就去有粮食的地方,灾民就这样形成了。各地的灾民从四面八方开始汇集,一开始是几个乡,然后扩大到几个县,最后在各郡当中都形成了数量庞大的灾民潮。此时此刻,在南疆的大地之上,到处是成群结队的难民潮。这些人潮漫无目的的在四处游弋,他们当中有青壮、老人和妇孺,有的人走着走着便一头栽倒在路边再也没有起来,而还剩下一口气的其他人则是麻木的看上一眼,然后继续他们漫无目的的旅途。这些人潮就像蝗虫一样,一旦听闻哪里有粮食,便瞬间蜂拥而至,将该地区的粮食席卷一空之后又裹挟着更多的人奔向下一个目标。

    很快,灾民所带来的混乱在南疆的各地蔓延开来。越隽郡内首先出现了灾民杀死官员抢夺官粮的暴行,接着是朱提、牂柯……南疆原本在平定林震之乱后,才刚刚恢复的秩序在这场天灾的面前再次崩坏。

    此时,建宁郡的状况要稍好于其余四郡。由于宇流明的提前示警,而褚怀远又将旱灾的预计提前转发郡内各县,使得建宁郡内不少县级官员提前引起了重视,自然就提前做了一些准备,使得旱灾来临之际不至于措手不及。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旱对于建宁郡造成的危害仍然在持续的扩大,而最为致命的却是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四郡的灾民在本地已经无可就食的情况下,已经渐渐
1...5859606162...2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