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误入一六三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陇上耘夫

    岂料那米兴文本为机敏奸猾之人,趁着工作人员一不留神之际,便重新站到了吴大中的后面,并向工作人员说是吴大中破坏排队规矩而反咬一口。

    因为他二人原本就排在了最后面,工作人员都在忙碌,而排在队伍之中的其他商人也都在焦急的等待,谁会记得他二人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因此很难调停。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冯梦龙与凌濛初
    姜敏则看着他二人战战兢兢的样子,再无半点刚才吵架的气势,哑然一笑而说道:“汪院长这里,没有一丁点的繁文缛节,吴老板与米老板还是随意些为好。”

    吴大中与米兴文听三人之言后,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惴惴不安的将半个屁股放在了石椅上。

    汪三江见二人也算落座,便问道:“二位朝奉渡海而来,不知要订购那些书籍。”

    米兴文远比那吴大中机敏些,就在吴大中还在战战兢兢之事,他早已镇静了许多,听汪三江想问,便说道:“小人在南京贡院旁边,秦淮河畔开着书店,那里士子与佳人较多,故需要订购四书五经,列传史书,西厢记,牡丹亭,金瓶梅等话本之类的。”

    汪三江听后说道:“好说,好说,一切就包在本院身上了。”

    吴大中见那米兴文言毕,汪三江一口应承了下来,便也说道:“小人的书店开在苏州虎丘塔附近,那里来往之人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因此,小人需要订购那各种历年策论文章,经义诸事,名家文集,还有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西湖二集、清夜钟、石点头、醉醒石、幻影。。。。。。”

    听这吴大中一一道来,汪三江也承诺了下来。在心下想道“东夏书籍大规模刊印,因此成本极低,售价也极为便宜,这些书商从此购买书籍而转卖于各地,时间一长,岂不是让大明各地的印刷业关门大吉,而那些经史子集还要依靠东夏印刷厂去传承吗,这倒是好事一件。。。。。。”

    就在汪三江三人与这吴大中,米兴文处了解明代书籍生意之事的时候,躲在这古樟树冠之下的汪三江还以为别人无法窥见此处而窃喜之际,便有二人说着笑着也来到了这里。

    汪三江只见其中一人儒袍纶巾,留着三尺长髯,那胡须已经花白,端的是一概六十开外,穿着一身黑衣,而另一人以年逾古稀,着青色玄衣。

    二人有说有笑,显然还没有发现汪三江等人,只是此时那米兴文却高叫一声“有劳汪院长为我等代为订购书籍,感慨系之,兴文无以为报!”

    那正在谈笑的二人闻听此言,而大吃一惊,寻声往来,就看见汪三江几人端坐在此,又见汪三江手拿折扇,身边的袁小英有落雁沉鱼之色,想是那拿着折扇之人便是汪三江无疑了,这就上的前来,对着汪三江拱手作揖而说道:“敢问阁下可是那作了红楼梦一书的汪先生。闪舞”

    汪三江见此二人甚是文雅,但却开言便谈红楼梦,因此有些不好意思,也不敢与之谈一番红学,生怕漏了马脚,故而想着搪塞过去便是,岂料那袁小英听后,一脸自豪的说了句“正是先生在此,不知二位老先生是”

    这二位老者听后,又被一惊,重新施礼而说道:“在下吴中冯梦龙湖州凌濛初这厢有礼了。”

    姜敏见这二位老者听袁小英之言后,大惊失色而恭恭敬敬的行了礼,又见汪三江听这二位老者自报家门之后,吃惊的跳了起来,大惊失色的说道:“可是那写了三言二拍的冯梦龙与凌濛初”

    冯梦龙与凌濛初见汪三江听后反应这般大,因此很是高兴,但见汪三江直呼名讳又有些不悦,凌濛初早已在心中暗骂汪三江无礼了,而冯梦龙却不懂声色的说道:“正是学生与初成先生。”

    汪三江听后这才确定真的是那冯梦龙与凌濛初到来,又见凌濛初阴着脸,方才意识道,自己刚才的无礼了,因为古人皆有字有号,直呼其名便与骂娘无



第三百三十三章 衣冠北渡
    汪三江正有此意,听后说道:“吴总督之意正合我心,不知二位先生可否赏三江一个薄面,而去舟中闲谈一番”

    冯梦龙与凌濛初早就对那猛橦巨舟充满了浓浓的好奇,听汪三江与姜敏这般说来,自是不甚欣喜,而又对姜敏行了礼,这才说道:“固所愿,不敢请耳!”

    汪三江性急,说着这便要走,而那两个书商看着五人这就要扬长而去,因此很是焦虑,还是那米兴文嘴快,他笑嘻嘻的说道:“汪院长日理万机,小人二人原不该麻烦于大人,无奈这订购书籍之事。。。之事。”

    汪三江见这米兴文期期艾艾的样子,这才想起刚才答应他二人购书之事,便对袁小英吩咐了几句,便与姜敏,冯梦龙,凌濛初出了这古庙门口,沿着那条乡间小路而去。

    袁小英带着那米兴文与吴大中重新回到订购书籍的帐篷之中,亮明了身份,并说明了二人已经调解了矛盾,那工作人员不敢怠慢,也不好让二人直接订购,故而又将他二人排在了队伍之中。

    吴大中与米兴文也知十方集团规矩极大,那是万万没有通融之处,但听那工作人员之言,才知道,一定有书可订购,这才与袁小英作别,而规规矩矩的排在了队伍之中。闪舞

    经过这一番的交涉,当袁小英回到三江号上之后,刚刚走到那观澜楼二楼汪三江的房间门口之时,就听汪三江说道:“东夏立国不过二三年,而我等创立十方集团,移民与奴儿干之地也不过四五载,然百万华夏百姓远渡重洋,在那黑龙江一带重建家园之际,不知有多少奇闻轶事发生,又不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儿女情长一一上演。

    三江斗胆请顾曲散人与初成先生前往东夏寓居数载,而将那北渡之人的喜怒哀乐一一写来,致使奇闻轶事,还有那搵不尽的英雄泪,流不尽的佳人怨诉诸于文字,而使天下斯文有所耳闻!”

    汪三江说的极为恳切又十分认真,竟没有察觉袁小英的到来,而那凌濛初与冯梦龙也听得很是专心,只有那姜敏见袁小英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便向她挤了挤眼睛。

    袁小英会意,刚刚在姜敏的身边坐下,就见那坐在上首的凌濛初说道:“学生平生虽有些许拙作见世,但不过乃为搜集前人之作,记载民间话本。听先生此言后,方知天下竟有如此大业,目下学生垂垂老矣而每日忙于俗物,为何不前往东夏游历一番呢学生愿意前往一试!”

    冯梦龙听后也很是激动,满是欣喜的说道:“百川兄明鉴,我二人早闻东夏有诸多新奇之处,如若前往一游,则可大慰平生。无奈此去东夏,远隔重洋大海,我等垂垂老朽,如何能到呢”

    汪三江见二人都有意前往,故而也是欣喜莫名,他激动的说道:“只要顾曲散人与初成先生有意前往,些许路程算的了什么。

    十方集团已经成立了在这东洋大海之中的运输船队,从南洋旧港而途径香港,舟山,连岛,刘公岛直至永宁城的船队隔三差五便有,二位便可乘这些船队而北上东夏。”

    凌濛初与冯梦龙听他此言后,很是高兴,便神往起了那东夏国的情景,又听汪三江说道:“顾曲散人与初成先生皆年事已高,此去东夏可由文化部出资,二位一路上的一切开销皆由东夏所承担,并奉上薪资每月一千两整。”

    凌濛初与冯梦龙听汪三江此言后,更是高兴不已,一月一千两,一年下来那便是一万两千两白银了,那可真是一笔巨资呐!

    二人正在幻想之际,又听汪三江说道:“待二位大作刊印以后,再与十方集团五五分成。”

    汪三江此言说来,不但冯梦龙与凌濛初大骇,就连那袁小英与姜敏也是惊讶不已。袁小英惊愕过后,这才附和着汪三江说道:“届时,二位先生的大作,每售出一本,便会得上一笔银子,而二位先生乃是这话本界的泰山北斗,



第三百三十四章 杭州
    因为如若以东夏资政院院长或是商务部,亦或是定海总督的名义前往,势必就会引起各地官员的猜忌,或者宴请之类的活动,那样便会拖慢行程,所以便要掩饰真实身份,因此这三江号便不能乘坐,故而准备了一条普通的盖伦船。

    之所以不乘坐三江号,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便是汪三江准备从杭州开始招商,之后便沿大运河而走嘉兴,苏州,无锡,镇江而进入长江航道,之后在或许会西上南京,之后在走一走那扬州等地,最后后邸临上海。如此以来,行程多在运河之上,那三江号船只过于高大,怎能在江南运河上航行呢

    玉兔东升之后,那准备出行的盖伦船也准备停当,随行的三十个商务部随行人员,三百个伪装成水手的海军战士也都准备完成。

    今夜无风,端的是月色可爱,如玉盘似的高高挂在天空之中,发出那么皎洁的月光,洒在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峦及波涛万顷的大海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朦胧而又清凉怡人。

    汪三江于辗转悱恻之际,又将今日之事,做了梳理。他想这大明王朝,百弊丛生,税收取自最为穷困之人身上,反而要恩养数十万的宗室贵亲,虽设百官而如盗贼,灭亡是迟早的事情。待其国力穷尽之事,神州板荡之际,这江南半壁之文化传承或有覆灭之危,东夏为何不向那些历史上留下大名的文化名人抛出橄榄枝呢,向各地文化名妓,画家,书法家,音乐戏剧家等人赐给三省一府或三岛的房屋,一些虚职,使其为东夏文化建设服务呢

    如此以来,待天下大乱之际,东夏一时难以估顾忌江南局面之时,这些文人墨客,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便会像北宋靖康年间衣冠南渡一样,悉数避难于东夏各地,这亦为保留汉家衣冠,使华夏文明能够一脉相承的要事呢。

    汪三江越想,便越感觉到今日的临时决定很是正确,而兴奋的不能成眠。

    翌日,朝阳初升之际,汪三江便与袁小英,姜敏三人轻装简从,十方集团定海公司的经理林月月也要同行,四人带着商务部三十随行人员及装扮成普通水手的三百军士收拾停当,与地产公司的三百人乘着二艘盖伦帆船向着那杭州湾出发了。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州乃是东南大镇,古称钱塘,又或余杭,乃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更兼者钱塘江及上游富春江两岸皆是丝茶之乡,鱼米之乡,其繁华非比寻常。

    钱塘江古称浙江,从浙赣皖三省交汇之处孕育,之后向东一路奔流,自上古之时,便孵化出了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早在千年前便以鱼米之盛闻达天下,古称百越,及至春秋年间,又养育了吴国水师甲于天下,造就吴国霸业。

    三国孙权建立吴国以来,亦是开发不少,始有江南大族林立。东晋为鞑掳所扰,而南渡江南,南朝兴衰在此间不知上演了多少离合悲欢。靖康年间,金人南侵,徽钦二帝北狩,康王赵构渡江南下,不知有多少汴京大户随行,又不知有多少工匠,迁客骚人尾速而至,直到绍兴年前,定都杭州,又称为临安。是时兴农桑之利,而通商贾之道,一百六十多年以来,便成为举世无双的大都市。

    自两宋之时,那西出玉门关的丝绸之路便早已不复存在,而时人便寻找那海中商道,终于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舟楫往来,不知繁华了几处滨海重镇。

    自蒙元定都幽燕以来,便大修运河,截曲取直,自余杭而至大都,半月便可邸临,遂大享漕运之利,而以东南半壁繁华养大都之百万王孙。



第三百三十五章 泊船拱宸桥
    袁小英,姜敏,林月月见汪三江向船尾而去,回头一看,只见远处水天交接之处,出现了一条白线,那白线越来越清晰,而那好似雷声的潮水声也越来越洪亮。

    当袁小英四人走到船尾与汪三江并肩而立之时,只见那潮水蜂拥而至,而水手们早已撤掉了船帆,那一线潮水高有一丈多高,伴随着滔天巨响,重重的拍打在了盖伦船上,袁小英只感觉船只摇晃的厉害,脚下失稳,一头栽倒在了甲板上。

    汪三江站在船尾紧紧抓着栏杆,只见两艘巨大的盖伦船在风口浪尖,便如一页扁舟一般的随波逐流,纵使早已扯下了几张软帆,那船只也随着大潮飞快的向西而去,就像脱缰的野马在草原上狂奔一般。

    纵使汪三江久在海上漂泊,也是见过了不少狂风巨浪之人,此刻也不敢睁眼看那周围的光景,紧紧闭上了双眼,一任耳畔大风呼啸而过,听那大潮不一会儿便抛下了盖伦船,而飞快的向西而去,这才睁开眼睛寻觅,只见江面上涟漪阵阵,而转过头来,才见那一丈多高的白浪向西飚去。

    大潮虽然远去,但撤掉风帆的盖伦船在惯性的作用下,依然航行的飞快,汪三江前去搀扶袁小英三人,而三人惊吓过度,再也不敢前去观望,只是趴在甲板上一动也不动。

    汪三江跌跌撞撞的走到船头之后,又见那大潮又快速的退回,刹那间随着沉闷的声音中“啪”的一声巨响,那大潮又将拍打在了盖伦船上,原本向西飞快行驶的船只与弹指间又向东而去,只是那速度却慢了许多,一会儿就被潮水抛在了后面,这时候,军士们才重新升起了白帆。

    大约十来分钟之后,那沉闷的巨响消失之后,袁小英三人在带着吓得惨白的笑脸,与汪三江并肩站到了船头。当惊魂未定的袁小英四下举目之时,只见船只已经航行在了那杭州城城外,只见南北两侧远山如黛,而西侧山体上隐隐有寺院突兀,那钱塘江江畔尽是人潮涌动,而白墙青瓦的重檐院落林立,那一座座小院外的围墙极高,不虚有马头墙之称。

    姜敏则见一座座院落之间,阡陌交通多有水道,水道之中无论妇孺或是男丁皆驾着扁舟往来,而两岸皆是青石台阶,有儿童光着身子在那里玩耍,而浣洗衣物的妇女发出了阵阵嬉笑之音。

    林月月则见一条条小河之上,布满了拱形石桥,行走在上面的人互相寒暄着点头或作揖,二佳人未语便羞,掩口而笑,身上穿着精美之衣裙,那一个个的倩影倒影在小河之中,是那么地水灵灵地,而儒袍纶巾的士子们,多摇着折扇,闲散的漫步其间,时有人微微仰着头,或是在推敲昨日偶得的佳句。闪舞

    京杭大运河的终端,便就在钱塘江北岸,汪三江一行由此中进入了大运河而往北而去,大约十来分钟,便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在大运河上。

    汪三江在前几年便来过杭州一次,而造访汪然明,所以认得此桥为拱宸桥,该桥下设钞关,而收取关税。汪三江几年不来,只见这杭州越发繁华起来,想着或许与东夏横空出世有关,又想着大明王朝处处烽烟,南北告急而这江南一带竟好像与之无关的一般,只是将千般繁华,万般热闹日日上演。

    袁小英看那石桥高高耸立,高有三四十丈,三个巨大的孔洞,十分的nn,恰似半轮明月一般,而运河中的河水碧绿清澈,三个孔洞倒影在水中,恰好补上了另一半“明月”,远远看着在桥上与水中恰好出现了三个大圆,叫人怎不能惊叹设计之巧夺天工。

    姜敏从三个桥孔中望去,只见圆圆的三个桥孔中风景极为秀美,恰似装裱为圆



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子贤邻
    汪三江几人从拱宸桥西侧拾级而上,随着地势的渐渐抬高,那杭州古城的风光便渐渐尽收眼底,只见那高高的城墙内外参差不下数十万人家,东面钱塘江烟波浩渺,消失在了茫茫东海之中,西侧远山秀峰直插云霄,而南北二面也为山峦所隔,西面不远处有一片大湖如宝镜一般,方圆又里之大,湖中有小岛耸立,而岛上多有庙宇僧舍,湖上画舫来来往往,而湖畔树木葱郁。

    眼前景色美不胜收,汪三江四人在流连忘返之际,已是金乌西坠,而玉兔东升之际,那前去寻找客栈的人已经前来汇报,说是在西子湖畔,孤山之北,贾亭附近包下了一个很大的客栈,商务部随行人员及定海公司随行人员,几百“水手”挤一挤倒也能住的下。

    于是大伙又在两艘盖伦船上留下了不到一百人看守船只,其余人员皆带着行李步行着前去住店打尖。

    月色分外皎洁,杭州古城在月色之下,显得朦胧可爱,那绿水绿的很是可爱,而那雕栏玉砌,重顶门楼上的各案也是古色古香,那洁白地,高高的马头墙更是典雅无比。

    正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时分,汪三江一行便步行在了那西湖之东北侧,只见西湖平静的如一块宝镜,更兼得三五画舫遨游在湖上,那小船上各种图案的灯饰极为漂亮,形状繁杂之多不胜枚举,远远看着一片一片的,又倒影在了清澈缥碧的湖水之中,于月色之下甚是清幽好看,又有几声丝竹之音,夹着几声低吟浅唱,佳人轻展醉里吴音飘来,不知不觉间汪三江几人已经陶醉其中。

    及至那包下的客栈门口,汪三江只见在四周高高的马头墙中间,建有七间门面,乃是两层木质大楼,雕梁画栋自不必赘述,仅仅那绿纱窗,红漆门就平添一股江南水乡之韵。抬头一看,便见高高的门楣上挂着鎏金匾额,上书“西子贤邻”几个大字。

    汪三江见这“西子贤邻”几个大字后,噗嗤一笑,便跟在林月月身后走了进去。因汪三江此次前来江南,只想着低调一些,所以隐去了真实身份,而假装为定海公司的部门经理,林月月的左膀右臂而来,是故一到杭州,汪三江,袁小英,姜敏几人便一直走在了林月月后面。
1...7273747576...1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