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好国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泉释一切




148、行人
    循声望去,只见一队人马策马而来,溅起了无数烟雾。

    细细望去,便见张璟的熟人李进忠和李永贞这二李,正带着几个锦衣卫士,还有一个文官模样的中年人,按刚才听到的话的意思,想来这些人都是前来传旨的人吧。

    待那队人马下马,众人看到李进忠手上的圣旨,便齐齐跪下接旨了。

    “朕初登大宝,朝局纷乱,国事艰难,幸有方相公尽力周旋,方有今日安定。思及方相公竭诚调护,劳者三朝,克勤职守,尽责尽忠,念及方相公归乡,远赴千里,朕感方相公年老,长途跋涉,心实不安,今派行人送方相公归籍返乡,并另赐纹银百两,以作方相公路上盘缠用度,聊表寸心,望方相公一路珍重。”

    这道圣旨语言说得直白,不走骈文格式,也没有一般赏赐圣旨的“奉天承运皇帝”的特制开头,应该是没有经过内阁,朱由校直接草拟,让李进忠和李永贞直接传旨给方从哲的中旨,内容于皇帝而言,没有那么多的约束,甚至连找人润色都不需要。

    换句话说,这不具备法统效应,方从哲接与不接,封还中旨,都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毕竟是赏赐自己的,接了对他是好的,而且方从哲又致仕下野了,身不在朝堂,自然不会有其他文官那么多为了名声的顾忌。

    “臣方从哲,领旨,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方从哲听后,感动的谢恩道,显然他是要接了这道中旨。

    按理来说,方从哲只是致仕,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退休,并没有被贬官或者剥夺官职,所以还是能享受到朝廷给他的他曾经作为首辅的特殊待遇的,自然,此时方从哲依旧可以称“臣”。

    说实话,让张璟好奇的是,一般派出宫传旨宣旨的太监,其实用一个人就好了,不知道怎么今天用了两个人,总觉得有些多余了。

    看上去,那带着圣旨过来的李进忠完全是多余的人,如果由李永贞单独带来中旨,再由同来的锦衣卫查验圣旨封口,最后由李永贞宣读,其实也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旁枝末节了,令张璟在意的还是朱由校给方从哲的这道送别中旨。

    很明显,这应该是朱由校临时起意下发的中旨,想来是朱由校觉得方从哲年龄大了,如此下野,太凄凉了,又害怕方从哲路上出现意外,这才念及旧情,赶在今日下了这道赏赐圣旨吧!

    想想这倒是符合朱由校的性格,毕竟,张璟记忆里,这位天启皇帝无论是对谁都非常念旧情的,哪怕是后来他非常厌恶的东林党人,朱由校也都没有动过杀心。

    至于后来魏忠贤的阉党,和东林党的激烈的朝堂斗争里,两党所死去的人,也只是两党之间,你死我活的政治倾轧。

    其实很多人的死,朱由校能同意魏忠贤去动他们,最开始时,朱由校只是想给他们一些教训而已。

    不过,朝堂斗争里,明显不可能如他的意,如果一开始不限制的话,最终只有一个后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就像这封中旨一样,初看,只是朱由校又加赏方从哲而已,但细细看,便可知道这中旨里,最重要的不是那纹银百两,而是那专门派行人护送方从哲归籍返乡。

    毕竟,纹银百两,对于一般人来,确实是一笔不小的钱,但是对于方从哲这种曾经的内阁首辅,这点钱,完全就是毛毛雨而已,根本不会让这位家财不知多少的浙党大佬感动动容,真正让他感动的只能是朱由校专门派行人护送他回家。

    &nbs



149、这皇帝是有多缺钱啊?
    受了恩旨,方从哲最后拜谢众人,便邀请那张璟不知名姓的“行人”,上了他的马车,而后方家归乡的车队,便一起南下回乡了。

    方从哲作为历事三朝的前首辅,家底当然不少,就这批归乡的车队,大小车辆都有数十辆,家人仆从,还有最重要的护卫,一起就有数百人。

    若是放在一般人家里,这数百人马可真是太招摇了,可放在方从哲身上,就不一样了。

    前来送行的一些人,都说方从哲不做作,这样远行太简朴了,受累了之类的话语,这可真是有些人比人,气死人的意思。

    不过想想也是,做到首辅之位,还能保持清廉的人,本来就少之又少,他方从哲又不是圣人,这些年就算不怎么捞,但致仕归乡的话,怎么可能就剩下这点家底带回家乡呢

    若真是和张居正那样,在万历面前和私底下,完全以两副面孔为臣,恐怕就是天启脾气再怎么好,再怎么念旧情,也不会这般保护方从哲了。

    “不知道方相公带这么多车马,到通州可该怎么办这时候运河上的船应该都被朝廷征用运粮了吧通州那里恐怕也没什么船能运这些人马可,难道方相公他还准备去山东那里找船吗不嫌远吗”

    张璟突然想到了什么,自言自语道:“而且,就不算不嫌远,可山东的运粮船会给他乘坐吗虽说为了赈灾,江南的运粮船到了山东就空了,方相公从山东坐运粮船去江南也可以,但如今正值赈灾要紧之时,哪怕是方相公,还有代表天子的行人,这时候征用漕军运粮船,恐怕也不合适吧”

    “好像这次方相公归乡,不打算走水路,而是一路经山东,下南直隶,再回浙江,全程走陆路。”一旁的陈明遇突然插话道。

    “嗯走陆路吗”闻言,张璟诧异反问道。

    “正是!”陈明遇确认道。

    “这话怎么说”

    “据浙地的同乡说,好像是方相公心念山东受灾百姓,打算顺路去山东看看,若是可以,捐钱出力,以济灾民。”

    “是吗”张璟反问道。

    陈明遇的话,说得有些迟疑,显然是对于方从哲这种官方应对的说辞,连他本人都不信的。

    张璟自己听了,也是不信,都是特权人物,就是陈明遇这种比普通人社会地位高的监生,都不可能真的主动去做这种大善事,何况是方从哲

    只是,如果方从哲是首辅时,这么做确实可以积累大声望,有利于他执政的稳固,就像万历四十三年,发生的那场全国性的水旱灾以及蝗虫灾一样,那时候刚刚入阁的方从哲,便是靠着他在处置各地灾情的有理有条,稳固了朝廷社稷,所积累的威望,才有了足够威望,顺利成为首辅的。

    然而,现在方从哲都致仕了,根本完全不需要做这些积攒威望,相反,若是做得多了,引起旁人猜疑针对的话,那可就不好了。

    “我听说熊廷弼从水路走,好像快到通州了,想来方相公不走水路是这个原因吧”茅元仪突然说道。

    闻言,张璟等人皆是恍然之色,他们都明白方从哲不打算走水路的原因了,原来是怕见到熊廷弼尴尬啊。

    毕竟,熊廷弼当初被弹劾,最终导致他被罢官,其中也有一些方从哲的原因。

    现在熊廷弼被诏还京师了,方从哲现在害怕见到熊廷弼也是可能的,据说熊廷弼也是个暴脾气,吵架动不动就爱动手,不然也不会把他在边地得到的“熊蛮子”的称呼,传到京师了。

    真要是见面,熊廷弼暴脾气上来,说不得方从哲要吃亏,甚至丢脸,所以他才这么避着吧!

    明白了这些,张



正文卷 150、交易推荐管家
    按理来说,张璟已经收了薛钲杂七杂八加一起差不多二十万两左右的钱财货物,确实是可以凑出十万两现银,送到宫里,给朱由校了。

    不过,自从无缘无故的出了高进的那档子事后,很显然,现在给朱由校,明显和张璟的计划不符。

    张璟可准备偷到高进身上的军器局私账后,到时候给朱由校送钱的时候,再顺便一起告状、要人的,想必那时候得了钱的朱由校,肯定是会偏袒自己的。

    所以,现在张璟肯定不会给钱的,因此,他只能拖,反正多拖几日,朱由校应该也不会再怎么催他,毕竟,这钱对于朱由校来说也是意外之财,能得到他都该偷着笑了!

    “还望李公公回宫后,替我回禀陛下,最近诸事颇多,过些时日,张璟一定把十万两银子送入宫中。”张璟对李进忠回道。

    闻,李进忠面露难色,显然张璟这推脱之语,让他回宫有些难办,要是朱由校追问,他明显不好搪塞。

    “国舅爷,你这不是为难咱家吗要是皇爷追问下,你叫咱家怎么向皇爷交代啊。”李进忠皱着眉头,有些委屈的说道。

    他那一张明显像忠厚老农的皱巴巴的脸,再皱着眉头,更添几分受欺负的气息,旁人在旁边看到两人,一定会以为张璟在欺负李进忠一样。

    “并非是我有意为难公公,实在是最近事情繁忙,特别是军器局那里,让我操碎了心了,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找薛钲。”张璟语含糊道。

    军器局内部高进针对他的事情,还有薛钲已经把钱给他的事情,张璟暂时都不能对李进忠明说,只能这么含糊略过,好让李进忠替自己在宫里应付朱由校。

    果然,李进忠听了张璟的话,也只以为张璟新官上任,又是受了皇帝重托,研究火器,无暇再去过问钱财的事情,所以也没有多问什么。

    不过,李进忠虽然看着老实,但能在宫里混这么久,甚至一直混到皇帝的亲信位置,显然也混成人精了,若是想就这么让李进忠替他受过,显然张璟要满足些李进忠什么。

    这不,李进忠话锋一转,对张璟道:“国舅爷事情繁忙,咱家自然明白,只是咱家近日也有件事情,一直找不到办法,不好办呐!”

    闻,张璟心里暗骂一声老狐狸,想和自己做交易就明说呗,何必说话这么遮遮掩掩的。

    当然,张璟可不敢明说这些,反而要当作什么都没想过,笑着对李进忠问道:“不知道李公公出了什么事情,有没有张璟能帮到的地方呢”

    “这个……说来,国舅爷还真帮得到呐!”李进忠这次回答,到没多少遮掩,他故作深沉的想了片刻,就把他的目的说了出来。

    显然,李进忠是希望张璟帮他的。

    “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呢”张璟闻,十分配合道。

    当然,心里面,张璟打定主意,若是李进忠的事情简单还好,他便答应了,反正办事,换一个皇帝亲信为他美,张璟不亏。

    但假如李进忠说的事情太难额话,张璟就算今日要得罪李进忠,也绝对不会答应的。

    “其实也很简单,上次我去国舅爷府上传旨,见国舅爷府上,还没招管家是吗”李进忠问道。

    “嗯!”张璟虽然疑惑李进忠问自己这问题,但还是点头道:“主要用着放心的管家太难找了,这不,我到现在府里也没管家,除了因为我近日事情繁忙,没空外,另外就是出色合格的管家,真的是太难找了。



151、找姓魏的干嘛?
    “私人恩怨”闻言,张璟疑惑道。

    “嗯!”李进忠点了点,当然他也没想遮掩此事,很快便解释道“国舅爷应当明白,宫里是个尔虞我诈的地方,一不小心就容易得罪人。若碰巧得罪了卢公公这样位高权重的人,那基本上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我那兄弟就是前些搬东西,撞倒了卢公公,就被卢公公带人打骂了一顿,这还不解卢公公的气,后来更是派人直接把他逐出宫去了。”

    “原来是这样。”张璟点了点头,转而又有新的困惑道“就算他得罪的是掌管东厂的卢公公,可这么直接被逐出宫也不应该吧他上面的大珰呢怎么不给他求情卢受就算再怎么嚣张跋扈,有人求情的话,也不至于为一个撞了他的人这么动怒吧大不了,宫里面卢受不想见他,有大珰出面,送到凤阳、金陵那些地方,给历代先帝们守陵种菜,也比赶出宫里无依无靠,生活没着落的好啊!”

    “这便是我那兄弟倒霉的地方,他上面的大珰早就年老死了,而他自己在宫里到现在也还没混出头,想转其他的大珰名下,可人家都嫌他太老了,不中用了,不要他。”

    李进忠摇头叹道“本来,以他的资历,就算没混到什么职事,在宫里普通人也不敢对他如何,可偏偏,这次倒了霉,得罪了人,而且还是咱们的老祖宗”

    “老祖宗”张璟陡然听到这个词,莫名的脱口问道。

    “哦,忘了国舅爷可能不知道我们宫里的叫法规矩,因为我们这些人入了宫,都要记入各大珰名下听用,而为了表示尊重,我们都管司礼监掌印叫老祖宗。”李进忠解释道。

    “原来如此,那也难怪赵进教这次在劫难逃,就算有你这个陛下身边的红人做兄弟,也抵挡不住卢受得怒火。”张璟点头道。

    “正是如此,所以咱家才会那结拜兄弟的以后发愁了。”李进忠见张璟明白了赵进教的处境,又摇头道。

    显然,李进忠除了为赵进教遇到这天降横祸的倒霉事不值以外,也为赵进教日后的生活而担心。

    “赵进教有你这讲义气,照顾他结拜兄弟,那也真是值了。”张璟见李进忠这幅样子,不由感叹道。

    “国舅爷言重了,当初咱家落魄的时候,也是和进教老弟同甘共苦的,如何能够现在发达了,就不认兄弟了呢这事真要做了,可不厚道!”李进忠一点忠厚道,看着不似有假。

    “确实如此,这世上不厚道的人太多了,都是可以同甘苦,却不能共富贵的!”张璟想到古往今来那么多事情,还有他后世的经历,感叹道。

    当然,心里面,张璟也对于赵进教有了大概的认知了。

    怎么说了,听了李进忠这些话,初次给张璟的感觉就是这赵进教有些废物啊,在宫里混了这么多年都没弄到什么职事,和大多数太监一样,切了子孙命根入宫,结果是一事无成,干到死都没什么出息。

    当然了,考虑到赵进教和李进忠的关系,而李进忠又是皇帝朱由校的亲信,这种附加值还是很重要的。

    毕竟,收下赵进教,明显就和李进忠更亲近了,也就相当于变相的有了一个值得信任的皇帝身边的耳目。

    换句话说,哪怕是张璟收下赵进教做管家,就算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做,有李进忠在,他完全是不亏的。

    有了这个附加值,张璟对于赵进教兴趣便更浓厚了。

    至于刚才对于“老祖宗”这称呼的诧异,也是因为宫里的事情,张璟不熟悉的缘故



152、没有赌博,就没有九千岁!
    “这些啊……哦,没事!没事!我就随便问问而已。”张璟听后,敷衍解释着。

    看来,这魏忠贤很有可能真的是入宫改名了,可恨自己前世不是明史学家,记不得那么多东西。

    虽然张璟知道魏忠贤后面干政的不少大事,但对于九千岁入宫改名这些旁枝末节的东西,并没有多加关注留意,况且就是那些大事,也只记得一些事情走向而已,至于事情的具体细节,他也记不太清。

    若是他的脑子里有和其他穿越者一样的史书啊、百科一类外挂也好,要是能有那些外挂,张璟肯定就能找到那位九千岁的踪迹了。

    此时此刻,张璟有些后悔,他这个穿越者咋没那么多恐怖的外挂,不然现在他完全可以一路强推了,谁动他灭谁,皇帝动他,他直接灭了皇帝,推翻朝廷,建立新秩序……

    对面,张璟的回答,显然不能让李进忠满意,“皇长孙身边姓魏的公公”这类消息,已经触碰到他的敏感神经了,他必须要深究。
1...4748495051...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