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先不说两方家长会不会同意他们现在结婚生子,现在大学压根不会允许在校学生结婚,要到05年9月起,教育部才会解禁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限制——虽然很多高校之后依然限制。
就是大学同意,冯一平也没有到法定的结婚年龄,虽然花些钱找些关系,可以给孩子上户口,不过这样一来,那时瞒肯定是瞒不住的,这肯定会成为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会带来不少麻烦和波折,他不想因为这样的问题,把黄静萍和自己放在风口浪尖上。
但是,在美国生就不会有这个问题,美国的未婚妈妈多的是,黄静萍也不会有压力,在美国呆上一年,悄悄的生了,只要工作做的好,甚至可以把双方父母都先瞒住。
听冯一平说了自己的想法,黄静萍也很满意,不愧是自己不顾一切追求的男人,考虑得总比自己周到全面,那我是不是要抓紧去学语言?
对,过些日子,我们在家里,就用英语对话。
如果真要在美国生活一阵子,英语口语很关键。
啊,我的口语很差的,
啊什么,娘子,这样算起来,我们还可以享受一年多的二人世界,真是苦短,咱还是珍惜眼前,抓紧时间吧!
呵呵,又来,我不要,黄静萍嘻嘻哈哈,假模假式的推托着。
翌日,15号,农历庚辰年戊寅月癸卯日。
冯家冲,建好的加工厂外,热闹非凡。
村里的乡亲,是全家总动员,都来观礼,还有不少周围村里的村民,也赶过来看热闹,在他们这样的穷乡僻壤,现代化的加工厂投产,这还是第一次,而且一次就投产两家,这样的稀奇,当然值得走上几里地来看一看。
本来是在元宵节晚上才会表演的舞狮队,今天请来了六支,这时都已经披挂停当,特意保养过的狮头,搁在厂前广场的板凳上。
村小学今天上午索性放了假,一些本来就嫌年还没过完,不想上学的小家伙们,正高兴的在这些一年也就能远距离看一次的稀罕道具上摸摸拍拍的。
三层办公楼的第二层,大会议室里,这时也挺热闹。
打扮一新的冯振昌,带着蔡磊和梅国平,两个聘用的厂长,还有当村长的四叔,坐在椭圆形会议桌的一边,王淦青和镇里的一个副书记,带着的镇政府的几个人,坐在另一边,宾主双方,就着桌上的点心和水果喝着茶,交流的很热烈。
副书记也是本地人,这样的大事,金书记本来也是定下来一定到的,谁知道早上临走之前,县里吴书记叫他去汇报工作,他委托我一定当面对冯总你说一声。
工作要紧,金书记太客气,他已经跟我打电话说过一次,我们这两个小厂就一直在这里,以后随时欢迎金书记和各位领导来视察指导工作。
冯老板你太谦虚,刚才我们已经去车间看过,就你家引进的这些生产线,放到县里,放到市里,也是同类厂家里的顶尖水平,怎么能说是小厂?王淦青靠在真皮座椅上,一边吞云吐雾,一边笑着说。
他今天之所以赏脸前来,主要还是担心年前他老婆侮辱黄承中的事,传到冯振昌耳朵里后,会对他产生不利。
对,冯总这两家加工厂建起来,我们镇里的一些农产品,不但不用担心滞销,售价也有保证,这个效应也是大的。副书记说。
领导们过奖了,我没想那么多,就是想为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出一份力而已,而且,厂子建起来以后,肯定少不了镇里的支持。冯振昌说。
就是有这样的心思才难得,我们都知道,冯总你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外面大城市里过日子,你却始终忘不了乡亲们,甘愿回来,换做我,怕是做不到的。副书记说话,确实有水平,而且姿态摆的很低。
虽然这些话没什么营养,但是冯振昌还是挺高兴,钱这方面,他现在已经不太在意,面馆帐上的那些钱,他都不知道怎么花,不过,能得到这些以前要仰视的人的尊重,是一件叫他身心很舒畅的事。
不过冯总啊,以后要是还有投资,能不能把工厂办在镇上?我看了,村里土地也有限,再加上这两家厂,你们村里应该家家都有人上班,可是镇里一共有四十多个村,这些可也都是你的乡亲,你也不好忘了他们吧!
是,王镇长说的是,关于下一步的投资,我们已经有了些计划,如果可以,一定优先考虑镇上。冯振昌看了蔡磊一眼,笑着说。
哦,真的,还有计划?王淦青坐直了身子。
集团有些想法,年后已经准备和各地招商部门接洽,蔡磊说。
冯总,蔡经理,你们这可不够意思啊,这样的事居然瞒着我,居然还要去和其它地方接洽,不管是镇里的厂,还是村里的厂,镇上一向都很支持的吧?听了蔡磊的话,王淦青有点急。
王镇长,我们和镇里合作的很愉快,不过,集团的投资,有全盘的考虑,我们只能尽力帮镇里多说说话。蔡磊说。
王淦青心说,什么全盘的考虑,你冯振昌说句话不就可以了吗?
这时,一个县职高毕业的小姑娘敲响了会议室的门,提醒道,冯总,各位领导,已经8点50,吉时将至。
冯振昌马上起身,各位领导,我们这就下去?
呵呵,走!副书记说。
丁巳时,也就是上午9点整,宜开市交易。
随着一楼大厅的座钟敲响九下,楼上垂下来的两挂鞭炮点响,早就准备好的舞狮队,在锣鼓声中,卖力的舞动起来。
冯振昌带着镇长和副书记,先在办公楼前剪彩,然后在大家的鼓掌旁观下,他先后拉下了两家工厂标牌上蒙着的红绸布,之后,早就准备好的工人们,开动了设备,嘉盛食品厂和嘉盛茶业,正式开工投产。
梅秋萍陪着梅建中站在楼上,看着下面高兴的乡亲们,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第二百一十三章 发动
不管是自己村里的,还是周围村里的,厂里的生产线都没有见过,开工之后,也不好清场赶人走,冯振昌早有安排,几个小姑娘带着想看热闹的人,在炒货车间的窗户外面看了会稀奇。
车间是肯定不能进的,食品厂车间对卫生要求很高,除了所有人都到医院做过健康体检,里面的工人,都像是医院手术室里的大夫一样,穿着白色的工作服,带着口罩,手上还带着手套。
看着一筐筐的花生倒在筛选器上,然后顺着传送带进入下一台设备,到最后,出来的就是加工好的五香花生,冷却后,由人工称重后装袋封口,看到这样的生产方式,大人们也都啧啧称奇,了不得啊,这样的机器,顶我们多少人啊!这也太快了,就我们种的这些花生,能供得上几天?
看完了稀奇,他们看人,车间里大部分都是村里人,看到外面围观的就有自己家里人,一个个积极的很,热情很高——没人愿意在家人面前掉链子。
父母们看着自家孩子,熟练的操作着那些不明觉厉的机器,一个个也都觉得脸上很有光彩,自家的孩子,看来也是个成器的。
领导们对这些事不关心,特别是有刚才的消息吊着,仪式一结束,王淦青就把冯振昌拉回办公楼,这次不是会议室,而是在冯振昌的办公室,两个人单聊。
冯总,冯老板,你跟我说句实在话,这一次,你们计划投什么项目,计划投资多少?
王镇长。来,喝口水,冯振昌亲自给他泡了一杯茶。
老大哥哎。我现在哪还有心思喝茶,你就别吊着我。给我句痛快话好不好?
王镇长,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我现在吧,其实也管不了多少事,当然,好多事我也没本事管,像投资这样的事,我只是听说了下。具体的实施,都是由集团安排,我是真插不进手。
冯振昌现在是明白了儿子这样安排的苦心,如果给他在集团挂个老总的头衔,那现在他还真不好找借口推辞。
他的这些话,王淦青是不信的,他明白冯振昌说话的份量,不过呢,也没办法,现在人家公司大了。就和政府机关一样,部门也多,找借口容易的很。这里面的道道他再清楚不过,有时候为了多捞些钱,经常把一件容易办成的事,让下面推来推去,没想到,今天自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
行,老哥你说的,我当然相信,那我就问一句。准备投多少钱?王淦青把准备去拿水果的冯振昌拉倒沙发上坐下,一口一个老哥的叫着。
至少上千万吧。人也要招几百,冯振昌轻描淡写的说。
真的。上千万?听到这个数字,王淦青倒安静了下来。
在镇长位子上呆了这几年,虽然没做什么事,但镇里的情况他是清楚的。
在86年后,全国掀起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借那股东风,镇里前后也创办了近四十个工厂,年工业产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近5000万元,这个高度,到现在依然没有打破。
而且呢,工业规模上去了些,但是利税并没有跟着破纪录的增长,国企嘛!
然而,这样的好景不长,到了9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大部分工厂都停产倒闭,一部分,比如,原来镇办的竹木加工厂锅厂草帽草袋厂,逐步由承包租赁改制为民营。
去年全年,全镇仅新增企业6家,所有的工业企业中,年销售超过50万的,除了冯家的两家厂,还有两个采石场,一个预制板厂,一个铁砂厂,外加两家水电站。
如果能引进这样一个上千万投资的大项目,镇里的工业总产值,至少可以翻上两三成,那他铁定可以上进一步,为了前程,不管要做什么,这个项目一定要争取下来。
如果争取不来,也要努力让冯家的投资不落在县里,要是落在县里的其它地方,那不啻于直接在他脸上扇了一巴掌,也让县领导们对他的能力失望。
他平时是愿意收礼的,但是,在收礼和升官这两条里选,他当然选升官,其实呢,升官也就意味着能收更多的里,这两个也不矛盾。
镇政府的人没有留下来吃中午饭,小苏接过王淦青手里的袋子,只扫了一眼,脸色就不大好看,等到村部那上了车,他忍不住说道,这也太抠了,大正月的,就这点土特产就打发了?
王淦青坐在后座不说话,小苏以为戳中了他的爽点,镇长,我看以后不用这么给他们面子,这些人,不让他喝喝罚酒,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王淦青突然怒了,好好开你的车,你懂什么?唧唧歪歪的,平时少收点东西,少伸点手你会死啊!
他这不是冲小苏,其实是冲他自己老婆的,他认为,要是那个婆娘去年底没有闹那么一出,现在他的工作要好做的多。
要是在蔡磊和梅国平去家里的时候,她能好言好语的说上几句,不夹枪带棒的,他现在的工作,也要好做的多。
小苏不知道王淦青这是发的哪门子火,不过,他屁都不敢放一个,连忙检讨,是,镇长你说的对,我一定按镇长你说的做。
心里早骂开了,他妈的如果我能收一百的好处,你至少要收上千,还少收点东西?你以为我不知道,就年前年后的这些天,你就自己开车去县城三趟,都是往礼品回收店里送东西的吗?
蔡磊也赶着回去,梅国平留了下来,陪着梅建中,在姐姐姐夫家里吃饭。
梅秋萍有些意见,既然不想和王镇长谈投资的事,那为什么要告诉他投资额?
这不是为了让他给县长先通个气吗?这样下个月去县里开会的时候,不用我去找,县长肯定会主动找上我。冯振昌说。
就一定要把静萍的爸爸想办法推上去吗?一平不是和市长关系不错,现在的那个总负责的女经理,她爸爸也是省里的大官,王镇长哪敢把我们怎么样?
市长和计委主任官是大,可是,他们和我们,中间隔着好几层呢,镇里可是现管着我们的,再说,也不能芝麻大点的小事就去麻烦他们吧。
姐,我觉得一平这样想是对的,镇里我们是要有个自己人,与其想办法去和现在的这些镇长书记搞关系,还不如把一平女朋友的爸爸推上去。
你是不知道王淦青他老婆的德性,就是到她家里送钱送礼,也连一个好脸色都看不到,有时说的那些话,那个难听啊,老实说,我这些年托你们的福,真没怎么受过气,但每次去他家,都气得不得了,连蔡磊也和我说,下次有事或者过节,就让厂里其它人代我们去。梅国平提起这个,就一肚子的火。
第二百一十四章 梅建中发飙
可是,我就是担心,要是一平和静萍最后成不了,还成了冤家,那该怎么办,那不是把一个对头给推上去了吗?梅秋萍说出了她自己的顾虑。
她是不知道,她担心成不了的那两个,现在已经在计划要孩子。
这话说的冯振昌和梅国平都有些沉默,是有这个可能啊!现在的年轻人,今天好得不得了,明天就闹得不可开交的也不在少数,况且以冯一平的条件来说,他的选择很多。
我看你们啊,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这是一平定下来的吧,那他不会考虑到这些?一直在喝茶的梅建中发话了。
我看静萍这个孩子,脾气挺好,处处迁就着一平,一平呢,也不是个没有分寸的人,他们两个能出什么问题?另外,我猜,一平初中打架,估计就是为静萍打的,那就是他们两个在初中的时候就处上了,感情好得很,会有什么事?
哎呦,还真是,过年的时候,我就想问一平,当初打架是不是为静萍,谁知一忙就忙忘了,梅秋萍拍了一下大腿。
不是我说,你们呐,就是位子还没摆正,我看得很清楚,一平这孩子,主意比谁都正,他交待下来的事,特别是这样的大事,你们照办就好,仗着自己是长辈,所以推三阻四吗?
现在梅建中轻易不说话,这一说话,就让三个子女说不出话来。
我们这不是,想帮一平把把关,怕他出漏子吗?梅国平讪笑着说。
他布置的事,用你这个连下象棋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的把关吗?你把砖厂管好就好,你媳妇的那两个兄弟,让他们在厂里放勤快些。他们的脸面不值钱,我们的脸面我还看重的很。梅建中顺带着敲打了二儿子一句。
爸,你别生气。我们照一平说的办就好。梅秋萍看着兄弟难堪,连忙转移话题。
梅国平的两个舅子。都在砖厂上班,因为财务是的,连梅国平这个经理都做不了主,所以砖厂大事没有,就是他媳妇那两个兄弟,仗着梅国平的势,做事一点都不尽心,能偷懒就偷懒。在砖厂上班的人,也有梅家湾的,怎么瞒得住梅建中?
冯振昌他们自然是知道的,平时也就不轻不重的提了两次,梅建中现在把这个事提出来,也好,他说这事最合适。
爸,你也别全听塆里的那些人瞎说,他们两个有时候是不太积极,但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不像样。我平时说他们两个,比说其它人都多。
梅国平有些委屈,自己孩子都那么大。爸爸当着姐姐姐夫的面,也就是老板的面,说出这样一番话,他脸上真有些挂不住。
说了有用吗?工厂公司的事我不懂,但有些道理我明白,换做是我们,去帮亲戚做事,比方说帮亲戚盖房子,不用别人说。都会自觉的捡最苦最累的事做,只有这样。其它帮工的才会卖力做事,要是你也拣轻省的做。其它人笑话你不说,又怎么会主动去做那些重活呢?你那两个舅子这样做事,是帮你吗?你这样做事,是帮你姐姐姐夫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