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权五铉本能的觉得,监察组这次要说的事,一定和自己有关,果然,“我们已经确定,冯一平已于一个半小时前抵达慕尼黑,入住希尔顿慕尼黑公园酒店,”
权五铉心里顿时一紧,糟糕!
“在冯一平入住酒店后不久,大约是十分钟不到,英飞凌ceo彼得鲍尔匆匆赶到酒店,据观察,他逗留了大约不到20分钟,”
“他走后不久,奇梦达ceo罗建华,也匆匆进入酒店,目前尚未离开,”
这下,权五铉知道奇梦达为什么还没有正式宣布破产了。
“因为相关酒店采取了规格较高的安保模式,酒店内部发生的事,我们暂时没有直接掌握,因此并不清楚他们是否是和冯一平会面,”监察组的负责人还在说,“因为,接受了奇梦达委托,寻找国际投资者的高盛,他们的coo加里科恩,早于冯一平,在该酒店入住,”
监察组一贯都是这么严谨。
“我们还注意到,和加里科恩带领的高盛团队同期抵达慕尼黑,一起入住该酒店的,还有冯一平在美国公司的最高负责人康明斯带领的团队,”
“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分别和德国及欧盟相关机构、英飞凌和奇梦达高层,都有过接触……”
“后续的情况,我们会及时向大家通报,”他向主座和大家分别点了点头,就此坐下。
大家都在等着话事人说话,但话事人暂时却保持沉默。
虽然暂时并没有来自酒店内部的直接证据,但事实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冯一平盯上了奇梦达。
这是一件连他也不能保持平静的事。
回想起来,1974年的12月,他决意动用个
第六百九十九章 考校
韩国这边,三星的一帮人在为难,而尔必达、美光,以及包括海峡对面的那一帮厂家,因为并没有三星那么强力的情报收集体系,此时还不知道,自己的美梦,即将破碎。
而就是连三星的那帮人此时也不知道,那个本该挂掉,但暂时还没有挂掉的奇梦达的ceo,此时和他们一样的为难。
这大概就像一首老歌里唱的那样,站在天平的两端,一样的为难。
对此时的罗总而言,他最希望的,还真是曾经说过的话烟消云散。
如果一开始,态度就积极而又诚恳,不像是他刚刚表现得这样,明明已经无路可走,连卖身都没多大希望,却还要摆出待价而沽的范儿,或许,冯一平他们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态度。
奇梦达,确实已经在生产中导入了叠加式技术,而且在去年9月就已经利用叠加式技术实现了量产,还保持了非常高的成品率。
从根本上来说,内存就是通用产品,内存厂家的成败,最主要的就在于成本的控制,叠加式这样目前更主流的技术,显然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失误,失误,自己不应该一开始就试图拿这一点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反而激起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应该等到真正开始谈价时在平和的指出这一点。
罗总相信,冯一平他们对沟槽式的优势,应该还是会比较看重,他也看了出来,冯一平应该是想围绕着智能手机,打造一个关键部件的产品链。
而以冯一平一贯的风格,他对未来的安排,一定是无论前道后道工序,一定都会放在中国大陆,那人工,以及用地方面的成本,抵消三星等因为通用工艺而带来的规模成本,那是绰绰有余。
罗总此时对自己的策略,相当自责。
看着脸色有些不太好的罗总,冯一平和康明斯之前还觉得有些困惑的事,现在也都清楚起来。
彼得鲍尔和罗总的拜访,那都是设计好的。
彼得鲍尔拜会的重点,应该是“奇梦达一定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其它的那些,不过是他忍不住夹带的私货。
一个受奇梦达拖累已久的人,在见到可能的接盘侠之后,说几句心里话,那也完全能够理解。
而罗总来拜访的重点,就在于“为什么说奇梦达是你们最好的选择,”
所以,他们俩的拜访,可以说是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计划得很不错。
只不过,罗总没有控制好,架子一时摆得有点过。
说起来,这也并不让人意外,这位形象很好的罗总,虽然说话不急不躁很温和,但实际上,他属于那种客气点说,叫做喜欢大鸣大放,成就夸大最大,过失说成最小,或者干脆和自己无关的人。
科恩向冯一平补充的那一点,就是在向德国和葡萄牙政府要求3亿多欧元的贷款以外,还额外要求3亿欧元的运营资金,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
冯一平之所以对他有这样的印象,还来自于他的很多其它的言论,比如,在当初ipo的结果不如预期的时候,他表示奇梦达其实很受投资人的欢迎,只是遭受到了全球股市大环境不佳的挑战而已。
在07年,不过是按原计划向中国工厂增资,他却对媒体说,那是奇梦达在逆市投资,而那次增资,不过区区2000万美元,对半导体公司来说,那么点投资,还真有些不好意思拿到台面上来说。
就说一台光刻机吧,也要1亿美元呢。
去年中,奇梦达中国的工厂,明明已经减产一半,他对外界说,“不,我们好着呢!”
而在去年第三季的财报公布,三季一共亏损近15亿欧元以后,他再三表示,公司将从淘汰生产力较差的代工产能、提高生产工艺、精简人力资源等方面着手进行调整,随后,从第四季度开始,公司将以每季度4500万欧元的速度降低收支平衡点……然后,第四季度亏了近5亿欧元。
前几天,在康明斯他们没有介入,奇梦达就要宣布破产的时候,面对记者的采访,他都不提破产那个词,他说的是,“我们将让公司回归扎实的基础,”——你看看,多厉害!
要知道,去年一年,奇梦达的股价,就已经跌掉了超过百分之九十,到现在,更是已经跌掉了97%,哪还有个什么扎实的基础。
老实说,这位“说话”的水平,真和当年伊拉克战争时,萨达姆的那位外长萨哈夫有得一比。
尤其是和之前来过的不会文过饰非的彼得鲍尔一比,他这风格,就真不太受冯一平的喜欢。
2891.第2874章 艰难的决定
第2874章 艰难的决定
看着罗总有些不知所以的离去,康明斯说道,“老板,从履历上来看,这位罗总显然更多的只关注于技术,对这背后,汇率给他们这个行业带来的影响不太清楚,也情有可原吧,”
冯一平摇头,“不,他作为工厂和研发中心遍布全世界,产品也主要外销的跨国公司负责人,如果还没认识到汇率对公司的影响,那就是极度不合格,”
是的,冯一平刚给罗总提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汇率。
从内行的角度看,无论是日本厂商的衰落和韩国厂商的崛起,以及美德厂商的起伏,背后都有一根业外的人看不见的红线在挑拨,那就是汇率。
包括现在的奇梦达在内,所有退出内存市场的厂家,无论是美国的ibm还是摩托罗拉,日本的nec还是日立,实际上,他们的命运,真的并不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汇率大势之下,如果没有力挽狂澜的杰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的随波逐流,只会让公司消逝在滚滚大潮中。
比如nec和日立,在90年代初仍然傲立三甲,但由于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以及随之而来的和泡沫经济破灭,逐步降低了竞争力。
这就让汉城奥运会后,放眼世界的韩国厂商抓住了机会,三星、现代电子和lg半导体成功赶上来并进入六强。
或者我们可以说,韩元的长期贬值,正是韩国经济的发动机,每次金融危机导致的迅速贬值,都像给出口型的韩国企业打了强心救命针。
韩国在内存市场的真正崛起,是在97年,而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企业由于负债率过高和外汇储备不足,欧美债务收紧导致韩元在年底数周内,暴跌60%。
这次暴跌,却极大的增强了韩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1998年韩国就在内存领域份额超过日本企业(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随后采取的系列措施,对韩国影响重大,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就知道,也就是从那以后,便有了韩流)。
而奇梦达成为这轮竞争中首先撑不住的厂家,可以说,也和汇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次贷危机,以及美国政府不和盟友商量,为了自救,肆意宽松的缘故,欧元相对美元,大幅升值,并在去年第三季度达到最高点……从这一点来说,奇梦达之所以最先出局,也有几分非战之罪的意味。
但作为这个市场的兴衰的见证者和直接当事人,对这一点完全没有察觉,或者是没能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那怎么也说不过去。
等罗总走后才过来的加里科恩也赞同冯一平的观点,“他肯定知道汇率所造成的售价以及营收方面的波动,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看不到汇率对行业的影响……”
他不住的摇头,华尔街上有很多人能看到这一点。
哼,别以为我们华尔街只会制造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同样厉害。
像奇梦达这样的公司,要是和华尔街的关系更紧密一些,要是早就和华尔街有合作,那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找华尔街的公司当他们的破产委托人。
冯一平看了看表,孩子妈还好说,无论如何,下午一定要陪孩子出去走走,“好了,不说这些,让我们来讨论早就应该讨论的问题,早点把这桩交易敲定,”
“一定没问题,”康明斯说,“从他们两位前后来拜访,至少可以看出,他们是真的急了,”
冯一平笑了笑,是啊,他们是真的急了。
科恩也笑,“还可以确定,大股东英飞凌,是如此急切的希望抛下奇梦达这个大包袱,”
冯一平怎么都觉得他的笑,有些不怀好意,但是,呵呵,他喜欢。
英飞凌和奇梦达,当然是急了。
德国的破产法律,相当严格,相关费用的支付稍差时日,也必须向法院申请进入破产程序,眼下之所以还没有宣布奇梦达破产,不过是被坑惨了的英飞凌,又给奇梦达拨付了一笔款项,给它吊命几天而已。
这就是彼得鲍尔心中的那笔愿意赔上的嫁妆,也是他们最后的努力和善意。
…………
韩国三星的本部,会议依然在继续中。
与会人员都注视着主位上的会长,但过了一会,见会长并没有开口的意思,大家纷纷自觉的把目光移开。
这样的情况下,再看下去,那就相当于是一种压迫了。
又大约过了几分钟,会长终于开口,“智能手机方面,必须研发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
 
2892.第2875章 周到的安排
第2875章 周到的安排
崔志成没有猜错,做出这个决定的李会长,对让三星手机和冯一平对抗的结果,心里的也真的,木有底。
几乎在所有对冯一平的报道中,都会提到冯一平的眼光之卓越和精准,相信有很多人对这样近乎是标配的话,并不以为意,但对他这样的掌舵者来说,那样很多人司空见惯的词,却具有不一样的份量。
他也相信,那样的词所形容的能力,是很多和他一样的企业负责人,永远也翻不过去的一座高山。
决定和这样的人对抗,真的,对他这样的强人来说,那也非常不轻松。
冯一平在决定安卓为免费开源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会有厂商可能会起意自研一款操作系统
当然是有的,不然他也不会亲自在全球跑,为开放手机联盟,拉拢了那么多重量级的成员。
那固然是为了安卓,实际上也就封死了可能的竞争对手的出路,因为那些开放手机联盟的成员,就不可能再为另一款新生的、尚未被市场检验的产品摇旗呐喊。
何况,在安卓已经成功的情况下,再研发一款能和安卓相媲美的操作系统,又哪有那么容易
就是微软,也不敢说那样的大话。
他相信,自己的三星最终一定能够成功,但成本,啧,他此时懒得去想,因为那一定会是让他也头痛的一个数字……
冯一平既然一早就做好了可能有公司会研发这样的系统的准备,那么,在发现是曾经免费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公司研发,他会作何反应
李会长如果知道崔志成的猜测,一定会说他那绝不是杞人忧天,他完全相信,冯一平一定能做出那样的事来。
冯一平,总是笑得很阳光的冯一平,哼哼,他知道,那绝不是一个和他外表一样阳光的家伙,远的不说,近的,想想以高价拿下雅虎的孙正义现在的局面吧。
孙正义之所以会花那么高的价格拿下雅虎,他性格中的一些致命的缺陷,是一个因素,但真说起来,孙正义又何尝不是被逼的
李会长在事后分析过,孙正义之所以那么不惜一切的拿下雅虎,也是没有选择,他要保证自己的根本,也就是在日本市场的地位和利益,不会被冯一平撬动和侵占。
因此可以说,孙正义是被冯一平一步一步的,生生逼到了雅虎那个坑里。
李会长大概了解孙正义和冯一平之间的那些纠葛,倒也不觉得冯一平的做法过份,坦白说,对他们这些人来说,要是没些这样的手段,也走不到今天的高度。
那么,在冯一平知道自己的三星将要和他对抗之后,他会怎么做
李会长心里真的一点都不轻松。
通过和冯一平的接触,他知道,那确实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年轻人,问题就在于,他同时也是一个有些意气的年轻人,这样的人,有时候难免就会有些没轻没重的。
或者干脆说,就是没轻的。
他这样的老师傅,怕的就是这样人。
有没有可能,冯一平在去慕尼黑的时候,就已经猜测到了我们可能的应对,所以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准备
李会长强迫自己不要再往这些负面的方向想下去。
因为如果继续朝那个方向想,他会觉得,现在的自己,就好像当初竞购雅虎的孙正义一样,也被逼得身不由己的做出一些自己原本没想做的选择。
你有适合智能手机的面板,我们支持,你开发出安卓,我们也支持,但你突然就收购了arm,这就让我们会有些想法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