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落梅河
哪知第二天黄静萍看到车后,却来了兴致,这车和冯一平的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不是那种方方正正的。而是经典的跑车风格,很性感的流线型的车身,很招女孩子喜欢。特别是,它还是敞篷车。坐在敞篷车上吹风,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于是,本来是计划去菜市场买菜,结果去江边溜了一上午,别说,这车的吸睛能力,是比冯一平那车强,主要也是它的敞篷。进市区以后,旁边公交车上的人,都趴着窗户看稀奇,现在的敞篷车是挺稀奇的,市里敞篷车可能也有吧,但绝不常见。
到家以后,冯一平还特意给物业的塞了一包烟,让他们帮忙多盯着点,那可是软顶,冯一平总觉得这样的设计。就是招人拿刀割的。
感觉真好黄静萍回到家里还意犹未尽。
喜欢那你抽空也去考驾照吧,然后我们也买一辆。
黄静萍听了当然很高兴,不过马上拒绝了。不,这样的车好看是好看,但不适用,只能坐两个人,而且那么矮,就我们那路,这样的车都不一定能开会老家去。
黄静萍一口气说出了好几个理由,最主要的,她还不习惯接受冯一平送她这么贵重的礼物。
冯振昌他们已经到了首都。他们虔诚的拜谒了纪念堂,起了一个大早去参加升旗仪式。当国旗升起的那一刻,几个人都心潮起伏。特别是梅国胜,激动的差点流下泪来。
他们当然在广场上留了影,去故宫转了一圈,远远的看着金銮殿上的龙椅啧啧称奇,最后,也去了一次长城,那一点点坡度根本难不住他们。
依然穿着冯一平给他买的那双运动鞋的梅建中,健步如飞走到一个制高点的烽火台上,脚下踏着建于明朝时的宏伟建筑,看着北方早春葱茏疏朗的山林,想着这几天以来,一一见过的几百年遗留下来的厚重沧桑和辉煌,异常的满足。
因为是带着梅建中出来,这一趟,梅秋萍也特别大方,除了住的宾馆条件一般,其它的都由着冯振昌安排,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一点都不小气,连梅建中都夸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不过,等四个人按冯一平的要求,去看了几次房子以后,一个个都倒吸凉气,他们只看了现在比较热的方庄那一带的商品房,价格居然一万多,我的天爷,这有几个人能住得起
第一眼看到这个价格,梅秋萍还有些不相信,肯定是我们多看了一位数她在数了一遍,12后面还有三位数,真是一万两千多
姐,不会错的,要是减一位数,那不是比省里的房价还便宜,肯定不可能。梅国胜说。
那你看,这个还买吗梅秋萍问冯振昌的意见。
冯振昌也大气不起来,一套上百平方的,那就是上百万,先看看吧
于是他们也没有细谈,只是拿了几家售楼处的资料,准备带回去给冯一平交差,倒不是买不起,真的是觉得不值。
至于冯一平提到过的别墅,他们压根就没去打听过,那肯定就不是房子,一准更是用钱堆起来的。
不过,首都的房价,倒是让他们坚定了一个信心,省城的房价,肯定还有上涨的空间,他们当然也没有生出回去后就把所有的积蓄都买成房子的想法,只是想着一家一家的,把那十几家面馆租的商铺慢慢磨着买下来。
冯一平每天晚上都要跟冯振昌通电话,问问情况,听他们说了房子的事,他也没有责怪,让他们一掷万金买一套房子,他们舍不得也正常,只让他们多收集一些楼盘的宣传册回来。
要是现在告诉他们,首都的房价,以后十多万一平的也常见,他们这么会信算了,还是等暑假的时候,自己去吧
明天中午十一点多的飞机,今天晚上,冯振昌他们光顾了首都的传统名吃,烤鸭,这味道,确实绝了,他们自己吃不说,还外带了三只回家,准备让省里的分一只,给冯一平一只,剩下的一只带回梅家湾。
听爸爸说明天到省城,那他们这一次,至少要来市里住一天,冯一平只得很不好意思的跟黄静萍商量,还是要她避出去几天。
没事,我这两天就和金菊一起去挤集体宿舍。黄静萍脸上看不出一丝不高兴的样子,很理解冯一平的决定。
不,我们这两天把家里收拾一下,然后我在学校附近,找家酒店,给你开间房。家里住习惯了,再让她去挤集体宿舍,肯定不适应。
冯一平抱着黄静萍,委屈你了
没事,我理解你的苦衷,不过,黄静萍抬起头看着他,笑着说,这两天晚上,一定要陪我吃宵夜。
没问题,这样的女孩子,还有什么话好说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七章 冯家冲的新农村规划
爸妈和大舅在省城只住了一个晚上,就到了市里。,
外公还留在舅家,慧慧现在正是最可爱,最招人喜欢的时候,刚好下半年满两岁半,舅和蔡虹准备下半年就让他上幼儿园,这些天还在到处考察,外公也想趁慧慧还自由的时候,多陪他几天。
冯振昌来学校接冯一平下课,看到他现在开的这辆车,倒也围观了几眼,不过评价是太秀气,这一点,父子两个,倒是不谋而合。
中午饭不用梅秋萍忙活,厨房里有已经做好的土豆炖牛肉,蒸笼上还有一条备好料的鲤鱼,一蒸,再浇上花椒油就好,一把菠菜,洗得干干净净的,汆下水,一炒就好,还有个炒豆腐,料也都一一备好。
这都是黄静萍上午在家做的,冯一平现在当然对妈妈,知道你们要来,我早早的就准备好了。
连大舅都夸他,一平你这几年做饭的水平见涨,孝顺爸妈的水平也见涨他上一次吃冯一平做的饭,还是冯一平在乡里租下房子的时候。
冯振昌看着儿子的这一番准备,也很高兴,笑着了一句,这些还是事,关键要把书读好。
真的,有时候你跟爸爸吧,还真很难愉快的聊天,给在兴头上的你泼冷水,好像是他的责任。
梅秋萍要主厨,冯一平把她推出去,妈,我都准备好了,你们等着吃就成,这一餐我来做。
细算起来,他也好几年没有给爸妈完整的做上一顿饭,下半年如果去了首都,将来的四年。这样的机会肯定会更少。
下午我让丁强来接你们,你们去厂里转一圈,然后让司机带你们去江心洲公园逛一逛,这样安排行吗
冯振昌还没有去过金属制品厂,来了总要去一趟,现在还刚好可以去看看那三十几个塆里的工人。
自从塆里的人到厂里上班以后。冯一平就没有和黄静萍一起去厂里食堂吃过饭,不过,这事肯定瞒不住,厂里原来的那上个工人都知道这事。
所以他昨天特意去了一趟,嘱咐了冯文一声,叫他转告一下,让大家见到冯振昌的时候都瞒着点,的原因也很简单,他还在读高中呢。这么关键的时候,爸妈要是知道他谈恋爱,肯定饶不了他。
国胜你看呢
挺好
下午冯振昌他们在厂里呆的时间比计划的长,丁强接待他们,比接待冯一平还用心,全程亲自作陪,一处处的给他他介绍,起塆里的那几十个工人。丁强赞不绝口,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吃苦耐劳。做事最积极主动的工人。这话让他们脸上很有光。
为此,冯振昌还和塆里的每个人都了会话,勉励了几句,以他的辈分身份和年龄,做这样的事比冯一平还合适些。
下午放学后,有些没精神的黄静萍走到校门口。看到不少人正对着那辆少见的敞篷车指指点点的,高兴的跑过来,你怎么来了
我先接你去酒店,一会在家里少吃点,陪你一起吃晚饭。冯一平总觉得让她这样躲躲藏藏的很过意不去。
不用。下晚自习后你过来陪我呆会就好,黄静萍也明白他的心思,中午对我准备的饭菜满意吗
他们当然满意,不过都是夸的我。
夸你就是夸我,黄静萍笑着。
然而晚上他们也没能在一起呆多长时间,冯一平就在酒店陪黄静萍看了半个时的电视,黄静萍就主动让他回家,早点回去吧,爸妈还等着呢
晚上和爸妈聊的时间比较长。
因为资金充足,村里的勘察和规划设计进行的很快,最终出来的效果图,让所有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以村部和村学为中心,规划出了公共服务区,包括卫生所和村活动室,未来还计划新建一个幼儿园和一个型的农贸集市。
筹划的工业区,在村里几个塆的中间,就原来烧瓦的窑那一块,那附近平整一下,不占用田地,大概能有个十亩地,建设冯一平计划中的几个农产品加工厂,是足够的。
村民们要建的楼房,设计所也给出了几种方案,完全不同于大家心目中的四四方方的那种,和城里的一些别墅一样,造型别致,前后都带一个院子,车位,猪圈和鸡笼,包括狗窝,都有预留。
每个塆盖新房子的地方,也都有规划,比如冯一平他们塆,最近要盖新房的,一律规划到塆前的那座山上,一家家的顺着山坡排上去,至少能建三十多家,统一规划了车道下水道和沟渠,如果建起来,就是和城里的别墅没什么两样。
他们的那些旧房子,还是要一片片的拆除,重新规划,后来再盖楼房的,就在他们旧上按规划的位置建,总之,等过上三五年,塆里的人都盖上楼房以后,他们塆就会大变样,由一个脏乱差的落后农村,成为一个整洁现代,由洋气的别墅组成的新农村。
以塆口的大皂荚树和两口池塘为中心,还留出了大块的公共用地,平时作为休闲区,农忙时,用作打谷场。
塆里的人都同意吗这样的改变当然是好,但冯一平就不相信会没有阻力。
换做以前,这样的事想都不会想,没有人会支持,但现在情况不一样。冯振昌起来,面有得色。
就是,你四叔现在的工作好做的很,特别是我们两个回村以后。梅秋萍。
呵呵,对,今时不同往日,就是不看冯振昌他们的面子,看在钱的面子上,对四叔主导的这件事,也不会有人反对。
开着面馆,卖着板栗的,当然对冯振昌他们会心存感激,到镇上和市里的厂子上班的人家,也会感激他们,那些留在村里种地的人,除了自家的口粮,也按订单要求,种了不少能卖个不错价钱的庄稼,也会感激他们。
接下来,他们家还要再村里办几家加工厂,又要招工,又要收各种农作物,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以后在村里就能上班,而且拿的工资还不会比外面低,对四叔主导的这件本来也是为了大家好的事,他们也没理由反对。
难怪爸妈这在老家住了一个多月,气色都比以前好了呢,在省城,他们虽然也做出了一些事,也赚了些钱,但那时又有几个人,能像村里的那些人一样尊敬他们呢
在这样的环境里,爸妈自然心情舒畅,心情好了,气色自然也会好。
只在市里住了一晚,大舅就呆不住,挂面作坊里离不开人,他们在首都买的一些东西,特别是吃的,比如烤鸭,也放不了几天。
冯振昌他们原本是打算在冯一平这多住几天的,一商量,干脆和大舅一起回去,趁现在天气好,提前把农产品加工厂的土地平整好,随着有佳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这些事,已经可以提上日程。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八章 见张彦
对他们这些高三的学生来,这些日子的时间,是个很矛盾的东西,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节课,大家都觉得过得很慢,但是,当你看日历的的时候,却会发现时间正迅速的一天天向月的高考日溜去。
剩下的这些有限的日子,没谁敢怠慢,高考时多考或者少考一分,就也许就意味着你是能上一本还是二本,按一般的理解,在职业生涯起步的时候,一本的总比二本的容易找个好工作,要高一些。
虽然冯一平已经可以不在乎这些,但他也一样努力,这些天晚上十一点睡,早上五点起来,比中考前还要努力,目标是他自己定的,他不希望落空。
五月底,黄静萍结束了在财院的进修,冯一平和她商量后,让她回老家陪她爸妈住些日子,如果一切顺利,等到冯一平高考结束后,他们几个人就要开始计划中的旅行,先向南再向北,到首都后,就将留在那里上学,到时再回家一趟,可没现在这么容易。
黄静萍回家后的第一个周末,冯一平第一次给张彦打了电话,约她周日上午见一面,张彦也没问原因,爽快的答应了。
周日早上六点,冯一平就驱车出发,金翎已经在有佳上班一个多月,刚刚启程去了首都,物色那边的办公地点,冯一平得以把自己的车拿回来,不然,就她那车,在下面县里,还真不好使。
这一路上,他还是很激动,虽平日里他总把张彦压在心底,强迫自己不要去想,可是。偶尔收到张彦短信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越往心底压,脑海里的那个形象便越是明晰,午夜梦回的时候,也经常会梦到曾经的那些日子。
既然压制不了。回避不了,摒弃不了,那就干脆的面对吧。
周日的早上,吃过早饭,帮着把家里的猪喂了,刷完碗,钻到房间里打扮了一下,张彦跟妈妈了一声,又给缠着她要一起去的弟弟许诺带一个西瓜回来。就骑车往县城赶。
虽然和冯一平上次见面,还是三年前的春节前夕,但之后他们的联系却一没有中断过,除了每年生日之外,冯一平还会不定时的给她寄些东西,从学习上的,到生活上的,都有。很贴心。
同时,这几年。张彦家也有不少方面受到冯一平的影响,比如,张作栋早早的在省城买了一套房子,为了这个,家里的楼房还一没盖,不过。爸妈一提起这件事,就高兴的眉飞色舞,当初的那套房子,现在已经增值近一倍,光一年收的租金。就足够她和弟弟上学的花费。
所以从爸爸嘴里,张彦也不时能听到冯一平的消息,休学啦,出书啦,一家接一家的开公司啦,兼并了市里的一家工厂,便利店已经开了近家分店啦,上电视啦等等,当然,冯一平的那期访谈,她也是看了重播的。
总之,张彦觉察的出来,爸爸这些话的时候,话里话外都充满着对冯一平的佩服。
他又读书,又开公司,那么忙,怎么还记得给我买那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而且都和这个手机一样,一点都不便宜
张彦想到这,脸上又浮出笑来,加紧蹬了几下,额头上都有汗冒出来。
她和冯一平约的地点是在城关大桥旁的广场边,远远的她就看见,一个人站在一辆银光闪闪的车旁向她招手,她的心跳的快起来。
冯一平看着张彦骑着车越来越近,不知怎么,并没有第一次见面时的那种紧张,很平和,看着她因为骑车太快,两颊通红,笑着去拿了一瓶水,又给她递过去几张餐巾纸,擦一擦吧
张彦接过水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大口,也没有刚出门时的那种紧张和忐忑,脱口而出一句,你怎么长的那么快
是挺快的,因为营养跟上来,现在的冯一平,比原来的他高了几公分,净身高现在已经有一米八一。
你还呢,也能长高。张彦是还,她现在是师范一年级的下学期,要下半年冬月才满十六周岁。
他们两个站在这,还是有些引人注目,广场上那些带着孩子的大妈大婶们不时扫过来一眼,我们去公园吧,冯一平把张彦的自行车往后备箱里搬。
张彦她们县,只有一个公园,年头很早,维护不力,有些破败,倒是原来的那些树木越长越有精神,有自发的朝森林公园发展的趋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