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你没事吧。”韩世忠看着胡元的模样,总觉得他跟丢了魂一样。

    (iishu)是,,,,!




第七百六十四章 捐躯报国
    【】(iishu),

    “官家在汴京皇宫内有一处密室,韩将军知道吗?”胡元惨笑着问道。

    韩世忠有些不放心胡元的模样,疑惑的说道:“就是当年太宗皇帝毒杀陈后主,贮藏牵机药的密室吗?”

    “不是。”胡元笑着说道:“里面放着两份札子,一份是圣疮,一份就是眼下这等鼠疫,当初我笑话官家,这东西能用来当后手?现在看了,的确可以做到玉石俱焚。”

    “霍!”韩世忠又回头看了一眼熊熊大火中的村寨,才疑惑的说道:“这地方难道是官家养的死士投毒之地?”

    鼠疫、圣疮两种投毒的方案,韩世忠当然清楚!

    当初种少保还再世的时候,官家亲自登上宁武关城头的时候,就商讨过此事,现在看来的,官家果然是手段非凡。

    “想什么呢!”胡元都被韩世忠这丰富的联想能力给气笑了,官家养的死士,胡元督办,他当然清楚,那群死士在上京路,而不是在辽东郡。

    而且养的是死士,而不是养老鼠。

    “朱国丈在军营里,领走了朱校尉的骨灰还有遗物。”一个传令官匆匆跑了过来说道。

    “朱国丈说什么了没?”韩世忠问着传令兵。

    传令兵摇头说道:“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哦,对了,国丈说是要赶在天黑前,赶趟车回到山海关。”

    “什么都没说吗?”韩世忠看着胡元,有些担忧的问道:“国丈回京,不会找我们麻烦吧。”

    “国丈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胡元再次将这话重复了一遍说道:“古来征战几人回,希望国丈能够理解吧。”

    胡元忽然看到了一只鸡在野草间刨食,他本来已经变得有些空洞的眼神变得有了神采。

    他不敢置信的看了一眼韩世忠,说道:“鸡!活的!”

    韩世忠瞪着眼探着脑袋看着那只鸡,慢慢靠近了活鸡,比当年靠近梁红玉还要小心万倍!

    他极为耐心的凑到了那只鸡的身后,用笼手将这只鸡小心翼翼的提了起来。

    韩世忠看着手中挣扎的鸡,大声的喊道:“是活物!草特么的!活物!真的!活物!”

    这场鼠疫,在一个村寨爆发之后,就引起了韩世忠的注意,他用最快的速度封堵了村寨,但是依旧捎带着剩下的十七个村寨,变成了人间修罗场。

    人、马、牛、羊、鼠,只要那些老鼠跑过的地方,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生机。

    若非韩世忠反应快,把未曾染病的村民迁出了村寨,这十八处村寨,就真的一个活物都没有了。

    连投入的大宋军,都因为意外的伤口感染,或者鹰嘴兜鍪没规范佩戴,死了数人。

    这十八处村寨,就如同处于人间的地狱一般,让人不禁脊背发凉。

    韩世忠以一个军人的镇定,强迫自己坐着各种决定,但是这不代表他不惶恐!

    但是这只鸡却活了下来!

    “带回密室去!”胡元终于变得兴奋起来,指挥着韩世忠将这只鸡带回了密室之内。

    他要弄清楚,这只鸡是如何在疫区活下来的。

    虽然这场鼠疫肆虐中,胡元没有救治好一个人,但是还有以后。

    赵桓再次收到了胡元的消息,才知道了朱孝孙已经死了的消息。

    “鼠疫的毒性这么大?”赵桓发出了和韩世忠一样的疑问,他只知道欧洲曾经爆发过鼠疫,黑死病肆虐,死了数千万人。

    鼠疫是甲类传染病,腺鼠疫的死亡率为20~70,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死亡率则几乎为100。注1

    公元6世纪,鼠疫第一次大流行,世界死亡人数达1亿。

    公元14世纪,鼠疫第二次大流行,历时70多年,波及欧、亚、北非等各大洲,当时以英国、意大利发病最重,死亡人数几乎占总人口的1/2,欧洲则共计近1/4的人口丧生。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世界发生第三次鼠疫大流行,这次流行殃及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以印度、中国最重,死亡人数达2000多万。

    东北鼠疫因为“东三省防疫权总医官”伍连德的控制,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否则,生灵涂炭。

    赵桓皱着眉头看着资料,手里握着札子,不知道如何跟朱琏说这个消息。

    朱孝孙死了,连遗言都没留下,甚至连尸骨都不存在,只剩下了灰烬。

    赵桓来到延福宫的时候,看到朱琏依旧在考校着赵谌的功课,脸上带着笑容。

    “出去找岳云玩吧。”赵桓打断了朱琏的考校,对着赵谌说道。

    看到面色沉重的爹爹,赵谌懂事的离开了延福宫,朱琏看着官家手中的札子,他可没有把公文带回寝宫的习惯。

    这封札子和自己有关。

    朱琏看着札子,赵桓在为韩世忠解释他烧掉朱孝孙尸首的原因:“韩世忠将所有病患的尸首烧掉,是逼不得已。他也请示过朕,朕也是同意的。”

    “深埋并不能阻止鼠疫的传染,甚至还会因为尸体在土里腐朽,被老鼠、蚯蚓啃食,将小须弥虫再次带到地表。而且鼠疫的小须弥虫的生存能力极强,甚至能存活数天。”

    “胡元将最开始死亡的尸体刨出来的时候,发现那些小须弥虫依旧活着,这也是鼠疫为何由一个村寨变成了十八个村寨的原因。”

    “辽东郡连年征战,本来就人丁稀松,能到这个规模,韩世忠也很自责。”

    朱琏看完了札子,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流下,当年朱孝孙在燕京朝阳门外的勒马石前嘱咐她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但是人已经彻彻底底的消失了。

    “官家,大哥他,能入忠魂祠吗?”朱琏忽然轻启朱唇问道。

    赵桓点头,说道:“理所应当。”

    不仅仅是朱孝孙,这次死在辽东郡的大宋军卒,都会在忠魂祠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赵桓很快就理解了问这句话的原因,朱孝孙并非战死,而是病死。不太符合忠魂祠的要求。

    “你想多了,辽东鼠疫和鄂州水疫的军卒,都会在忠魂祠上留下自己的姓名,都是捐躯报国,你安心。”赵桓赶忙解释道。

    “那就成。”朱琏合上了札子,将赵桓推出了延福宫,说道:“官家,臣妾不愿在官家面前露丑,还请官家体谅。”

    “人死不能复生,节哀。”

    赵桓离开延福宫的时候,听到了朱琏的略带几分凄惨的哭声。

    “钦天监少监在文德殿候着,说有事。”孙历从文德殿的方向跑了过来。

    “又有什么事发生吗?”赵桓心中升起了不妙的念头,他的眼皮子直跳。总感觉要遭。

    钦天监的少监见到赵桓的第一句话,就验证了赵桓的直觉。

    “官家,今冬估计要大旱,入冬以来未有大雪。”

    (iishu)是,,,,!



第七百六十五章 恐有蝗灾!
    【】(iishu),

    钦天监的少监可不是吃干饭的,大宋的历法极为先进,仅仅北宋一百六十余年的时间里,前前后后经过了八次的修改!

    如此频繁的修改历法,都是为了历法的准确性,这与大宋的农桑有很大的关系,大宋有很多的人,亿兆人口,需要极多的粮食才能养育,但是大宋的领土,又是整个封建王朝最小的一个朝代。

    所以,为了准确的计算农时,就必须要精心修改历法,让节气准确。

    而面前这位钦天监的少监,名叫姚舜辅,乃是大宋有名的天文学家,长期从事恒星观测,两次担任大宋历法的主编,其历法通行时间也是最长年限,在整个大宋朝高达二十一年,通行其主修的历法。

    赵桓看着已经年迈的姚舜辅,疑惑的问道:“今冬大旱的话,有什么需要姚少监亲自前来?”

    姚舜辅已经将近七十岁,和宗泽的年岁相当,若非重中之重的事,他不会轻易来到庙堂,虽然挂着少监之名,但是早已不在负责具体事务。

    眼下他的来访,仅仅是为了说明大旱吗?

    “大旱少雪,土地干涸,必有蝗灾。官家。”姚舜辅叹气的说道。

    赵桓瞬间站了起来,蝗灾,在古代就是泼天的大事!不是庄子里养两只鸡,养点鹅就能解决的问题。

    蝗灾稍起势,就是万万计!

    上亿只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得养多少鸡才能防止蝗灾?

    忽悠人食用蝗虫,也不能解决问题,这节肢动物食用,都需要大量的食用油去烹饪,蝗灾最可怕的是其恐怖的食量!

    蝗灾起,遮天蔽日,顷刻之间,地上所有的绿色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植物油,如何烹饪?

    难道要生吃蝗虫不可?

    当然也不是没有,百姓自发组织的捕捉蝗虫之事,并非没有,而且并不远,在唐德宗时期。

    【贞元元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

    【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但是蝗虫依旧肆虐不宜,饥荒遍地,易子而食。

    不仅仅有百姓生吃蝗虫之事,连皇帝都未曾幸免。

    当时李世民登基第二年,汉中等地爆发大规模蝗灾,而建成旧党和李渊旧部,还没有被李世民清算。

    在那样一个时间点里,李世民喝骂蝗虫:“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

    左右侍从当然要劝说皇帝做这样的事,急切的拦住了他言:“恶物或成疾。”

    但是李世民最后还是将蝗虫吞到了肚子里。

    不管是为了收拢人心的装模作样,还是因为真的心系天下黎明苍生,李世民生吃掉了蝗虫,并且督促各州府官员整治蝗灾,最终才没有酿成惨祸。

    若是蝗灾那么好对付,李世民还用生吃虫子吗?

    赵桓一想到要吃蝗虫就一阵恶寒,自己难道也要生吃那东西不成?

    恶物成疾!

    “官家莫慌。”姚舜辅看着官家的样子,就知道官家不是何不食肉糜、不知蝗灾的重要性。

    姚舜辅的脸上露出了欣慰,大宋的蝗灾或多或少,年年都有,每年都会出现一次大的蝗灾,小心防范,未必会酿成大祸。

    “官家自唐以来,对蝗灾的防范,都有固定的章程,臣来到文德殿,就是提醒官家罢了,防止出现鄂州之害。”姚舜辅历经三帝,太上皇最是无能,年年蝗灾,年年无法整治。

    姚舜辅掏出了一个鸟笼,说道:“还有一事,官家请看,此乃西域传来的一种鸟,名曰苍鸾,可日食蝗虫百余只,若是这种苍鸾能够在我到大宋境内常年安家,这蝗灾,自然可以消弭。”

    “日食百余只?”赵桓盯着那只头顶和背上都是漆黑,身上却是粉红色的鸟,这怎么看怎么像是八哥,怎么就成了苍鸾?

    苍鸾不是传说中的神兽吗?赵桓仔细品了半天,终于懂了姚舜辅的意思,这是……祥瑞!

    【粉红椋鸟:飞羽、尾羽为亮黑色,背部及腹部粉红色,故称粉红椋鸟。虹膜黑色,嘴粉褐色,脚粉褐色。以蝗虫为食,每日捕食蝗虫120-180只,食量极大,生物灭蝗的主力军。】

    “真的可以日食百只,那自然是值得大肆放养!朕这就给赵鼎写封札子,令其在西域搜寻这种鸟。”赵桓看着系统提供的资料心中大定。

    这玩意儿,才靠谱呀!

    赵鼎作为上京路的经略使,西域商贩要经过镇州,给西域的行商们说明大宋需要这种鸟类,他们自然会前往捕捉。

    “臣还写了一封《治蝗疏》,总结了治蝗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主要从预防和蝗灾发生之后如何处理写的,还请官家过目。”姚舜辅掏出了一本札子。

    赵桓看了半天,才明白了为何姚舜辅在拿出札子之前,先要把神兽拿出来,献祥瑞了。

    这本札子,很花钱。

    首先预防的手段,首推的就是兴修水利,蝗虫卵的生存宜旱不宜潮湿,只要水渠较多,就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田地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蝗虫卵活下来。

    这是一笔大的开支,不会比赵桓修路的花费要小。

    而且还要养这个姚舜辅起名的苍鸾鸟,这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幸亏赵桓打宗亲的板子,把宗亲的给养砍了一大半,否则国帑很难说有这种开支。

    赵桓批了这预防之策,兴修水利,防患于未然,还能够泽被后世,为何不做?

    这第二策,还是花钱。

    按照钦天监对历代蝗灾的始发地和实地考察,得到的信息,找到了几个蝗虫的产卵之地。

    如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黄河两套等诸郡之地,都是蝗虫卵集中所在,重点整治这些地方,植树造林可有效防止蝗虫。

    赵桓看到这里,也不由的苦笑,只要涉及到环境之事,不论工作,其实绕来绕去,都饶到了植树造林之上。

    整治黄河如此,防风沙也是如此,治理蝗虫也是如此。

    “准了。”赵桓同意了这道札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iishu)是,,,,!




第七百六十六章 失而复得的玉佩
    【】(iishu),

    姚舜辅的这道札子,其实就是三北防护林的翻版罢了。

1...328329330331332...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