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要说昏君,不管是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汉文帝,还是尽献大汉基业的汉献帝,亦或者说是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都没有商纣王、夏桀王昏的政治正确。

    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赵桓面前,已经表示了李纲对这个政策的坚决反对的态度,不容的任何商量,甚至能整出比干撞柱的死谏来。

    自己就是想让军队就食地方!怎么就商纣之举了!

    减少中央财政压力,减少运输民力消耗,怎么就成了昏聩的政策了?

    在正常的历史线里,岳飞还是营田使,专门负责营田,就是自己种粮,自己补给,每年到朝廷领的仅仅是封赏而已。

    而之后,更是有朱元璋的屯田卫所制度!

    大明军卒不照样战斗力卓群,一直到明朝没了,吴三桂投靠螨清的铁骑,其战斗力不依旧是天下第一?

    吴三桂晚年搞出的反清,差点把螨清赶回关外去。

    怎么到了李纲这里,就成了商纣之举?

    “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赵桓坐直了身子,让李纲给自己讲讲其中的道理。

    他这句话,回应的就是李纲那句商纣夏桀,算是正经的君臣奏对的格式化言辞。

    他就是告诉李纲,有什么话尽管说,哪怕是说错了,罪责也是自己让他说的。

    这句话乃是从唐太宗的起居录里找到的一句,基本等同于皇帝和朝臣们发生剧烈冲突时,皇帝表态让朝臣们畅所欲言。

    也是君臣奏对标准对话。

    赵英闻言抖擞了下精神,把御前左右史官都轰了出去。

    因为接下来李纲的话可能会有冲撞到了官家的地方,这要是记录下来,那可是李纲奸臣的证据。

    李纲看着官家的样子,终于放下了心,官家还是那个虚心纳谏的官家。

    大宋朝臣对大宋皇帝,要求真的不高。

    既不要大宋皇帝英明神武、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勇武,要不然那要岳飞等武将何用?

    也不要大宋皇帝事事通达,如同智星转世一般,对任何政事都了若指掌、智珠在握。那还要他李纲、宗泽、赵鼎作甚?

    戳个印鉴,连虹桥上的乞儿都会!

    显然官家很符合李纲对于明君的认知。

    李纲俯首说道:“官家看着这转手了一道,从地方到汴京,再从汴京到地方,看似麻烦,消耗很多,但是却十足的有必要。”

    “乃是夏与商之根本差别,家国和国家之差别。”

    赵桓早就对这个家国、国家的课题研究过,还是当初西夏联合金国,在天德州作乱之时,赵桓研究西夏国号的时候,和李纲讨论过此事。

    当时赵桓非常疑惑,为何自周越一千八百余年,未曾出现过任何一个以夏为国号朝代?

    根据赵桓的了解,仅有一个西夏和李自成进京,建立了短暂的大夏以外,再没有了夏的道统。

    然而西夏,是大宋对党项人政权的一个称呼,实际上,人家自己叫自己为邦泥定国或者西朝,也不是继承的夏的道统。

    当时李纲就跟赵桓解释过西夏名字的由来,并且还解释了下什么是周礼。

    家国,就是诸侯分封,国家就是现在这样的中央集权制,哪怕是顺序稍有不同,其意义大不相同。

    遵循周礼,其实尊的并不是那些繁文缛节,而是遵循的一种社会礼仪规范的制度。

    “这么一说,朕就明白了。”赵桓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只是想对三冗问题进一步改制,可是自己这个看似机巧的方式,其实贻害无穷。

    李纲看了看空白的史官的位置,笑着说道:“官家,臣有一言,眼下大宋军卒骁勇善战锐不可当,攻城略地,仅用三年平辽!”

    “而此时岳将军于河套威震西夏,西夏人闻其名丧胆而逃!这一切都是自官家登基以后,与种少保商议而定的均田征兵制有关。”

    赵桓听到李纲说这件事,就是一阵美滋滋,到底这世道因为自己变好了几分。

    “可不敢这么说,金国还有一息尚存。”赵桓美滋滋的说道。

    李纲好以整暇的说道:“大宋军队,当得起骄兵悍将这四个字。”

    “可是一百六十年前,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五十三年,十五个皇帝,五个朝代,当时军卒,也当得起骄兵悍将。”

    骄,马高六尺为骄,悍,骁勇勐烈是为悍。

    骄悍都是褒义词,骄兵悍将这四个字,也就是五代十国之后,才变成了一个中性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了不同的含义。

    李纲何意?

    “但是官家,臣从未有过一次向官家提起提防军卒之事,而大宋朝臣们也未曾上过此类的札子。”李纲俯首恭恭敬敬的问道:“是朝臣们都没有了重文轻武的老毛病了?那朱国丈含恨离朝又怎么算?”

    “大宋文臣还是那个样子,一点都没变,只是他们不担心会出这档子事罢了。”

    李纲这一说,赵桓才有点反过劲儿来,好像真的和李纲说的一样,没有人上谏说防止军卒叛乱这回事。

    有古怪。

    (iishu)是,,,,!




第七百二十二章 官家睁开了自己的眼睛
    【】(iishu),

    “说说看。”赵桓非常感兴趣的问道。

    大宋朝臣们这个一反常态的样子,赵桓还真没见过。

    没事就喜欢唾沫星子糊皇帝脸的文臣们,赵桓不断的加强着军卒待遇的时候,居然没有札子制止自己的行径,其背后的动机,值得赵桓了解。

    他一直以为眼下大宋的主要矛盾,就是日益恢复本来地位的大宋军卒和士大夫阶级的利益冲突。

    赵桓深深的感觉到了这种利益冲突带来的后果,向赵佶进言复政、汇英楼闹鬼、针对李清照的种种言论和札子,这一切都是矛盾的具现。

    但是在如此激烈的利益冲突之下,士大夫阶级,居然不通过正常手段上谏议事,而且一本都没有。

    这太反常了。

    李纲恭恭敬敬的说道:“官家自登基以来,北驱蛮夷,收复云中、燕京、辽东,其武功震世,自然天下归心。”

    “少说点那些虚头巴脑的。”赵桓不耐烦的说道。大宋朝臣们说话这个腔调,他就不喜欢。

    上谏就上谏,整一堆漂亮话,天天听,耳朵都起茧子了。

    李纲一脸疑惑的说道:“臣说的就是实话呀,这民心军心向君,走卒商贩都知道的事呀,官家给军卒们田粮,活的有个人样,军民自然感恩戴德,人人为君赴死毫无犹豫,不是天下归心,又是什么?”

    赵桓无奈的点了点头,他说不过李纲,岔开话题说道:“不论心,人心隔肚皮,谁能说得准。”

    李纲笑着说道:“不论心的话,军队的军粮就是朝堂,或者说官家控制军队最直接,也是最厉害的手段,倘若不统收统支,将粮钱留在地方,看似节省了运输消耗,却容易埋下祸根。眼下永兴军路之事,就是个麻烦。”

    赵桓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永兴军路,杨家、折家、种家盘根交错,在赵桓未曾登基时候,就已经从陇右都护府开盐池以求自立。

    种师中还活着,自然是风平浪静,但是赵桓也不敢调动他们。当初孙翊听调不听宣,时至今日依旧是个问题。

    大宋官军打西夏,得从河东路走云中路、河套打西夏,永兴军路军头林立。

    李纲笑着继续说道:“官家常说,人心经不住考校,就压根不要去尝试考校。倘若不统收统支留在地方,让军卒自我营田,那就是在考校军将之忠心。”

    “也正是这个道理,军卒们的粮食补给都来自于朝堂,自然这军队是我大宋的军队,是官家的军队,不是其他人的。”

    赵桓终于明白了这些文臣们脑子里想的什么。

    其实逻辑非常简单,那就是大宋皇帝抓着军卒的粮草,那自然军队就要听皇帝指挥。

    而大宋皇帝依照祖训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皇帝的东西,自然也是与士大夫共有。

    赵桓对李纲说辞表示认同,但是又有一些小小的疑问。

    “朕怎么觉得他们是怕了呢?完颜宗望南下围困汴京的时候,吓的他们肝胆俱裂,大宋军卒越强盛,他们才能越安心呢?”赵桓觉得自己这个理由也站得住脚。

    李纲有些讶异的看着官家,最终只能无奈的点头说道:“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哈哈哈哈!”赵桓大笑起来,他看李纲的表情,怎么觉得自己这个理由更靠谱一些呢?

    士大夫也好,走卒商贩也罢,都是人,他们也会害怕,也会恐惧,军卒越强盛,他们自然也就越安全。

    邸报是一份非常无趣的报纸,大多数记的都是宫廷奏对,极其无聊,平日里的销量和晨报、小报比起来,如同添头一般。

    但是每次前线军队捷报的时候,汴京和各大州府的邸报,都会销售一空,供不应求。

    只有亲眼看到邸报上刊登了捷报,大宋百姓才会长舒一口气,说一句:“打仗嘛,胜负乃是兵家常事,但到最后,总归大宋赢了。”

    或者说一句:“打仗就是两只军队打打杀杀,最后岳飞获胜的游戏,非常简单。”

    这都是赵英讲给赵桓听的趣事,他越想自己这个理由,越能站得住脚。

    李纲的那套说辞,看起来高大上很靠谱,但是自己这个理由更接地气一些。

    “永兴军路怎么解决?”赵桓忽然开口问道。

    这件事赵桓从来不提,大家都按着过去的规矩,将粮草押解进永兴军路交给种家去分配。

    赵桓也选择性的眼瞎,不管永兴军路,是防止自己征伐辽东时候,后院着火。

    眼下辽东打下来了,金人龟缩黄龙府,赵桓终于睁开了自己的眼,看到了那片法外之地。

    李纲有些犹豫的说道:“种师中种总管还活着,就乱不了。”

    赵桓摇头说道:“种总管今年已经七十一岁了,已经到了古来稀的岁数,我们总得考虑周全。”

    倘若种师道有后人,赵桓压根就不担心这个。

    种家家风就决定了种家出不了叛逆,三代忠良,七十余直系种家子弟战死、冤死在沙场,其心未移。

    但是种师道家里没有后人,三个孩子都早夭,没有留下子孙。

    而种师中俩孩子一个喜欢画画,一个喜欢弹琴,附庸风雅一副好手,军政两眼一抹黑。

    赵桓不知道种师中两个孩子这样的“兴趣爱好”是真的兴趣使然,还是家里的要求,他也不准备知道。

    但是种家不能再为朝堂钳制永兴军路,是既定事实。

    “沈从去?毕竟他是种少保义子。”李纲眉头紧蹙的说道。

    “那不是又一个种家嘛。”赵桓摇头。

    种师道临走前不知道给了沈从什么遗嘱,反正沈从对于外派为将这件事一点都不热衷。

    沈从他那个性子,搞这种牵扯纵横之事,太为难他了。

    “麻烦事。”李纲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官家,臣以为解决永兴军路之首要,就是解决西夏,唯有解决西夏,永兴军路的军一字,去掉了,就好解决了。”

    赵桓眼中一亮,频频点头,李纲说的在理。

    “官家,官家!程褚今日未曾点卯,臣派宦人去家中探访才知道,他被人刺杀了。”孙历急匆匆的从文德殿外冲了进来。

    赵桓猛的站了起来,喝问道:“人伤得重不重?还活着吗?刺客抓到了吗?”

    (iishu)是,,,,!



第七百二十三章 你行你上!
    【】(iishu),

    “快!叫上胡元随朕过去看一看,快!”赵桓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永兴军路的事,种师中目前身体状况良好,今年过年说要进京面圣,被赵桓以年事已高,不适合车马劳顿为由,拒绝了。

    种师中的忠诚并不需要考验。

    在大宋这个环境下,大宋的将门,出生入死博得了功勋之后,都会选择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文臣。

    种师道和种师中两兄弟,都是以文入的仕途,同样都是经学博士,同样都是寒窗苦读数年,同样都是东华门外唱名。

    只不过在大宋需要他们作战之时,他们就拿起了自己放下多年的武器,再次领兵打仗。

    当兵为将,在大宋是没有前途的,而且很容易遭到。

    这一点在狄青的身上表现无遗,他的后嗣无一人为将,就可以看得出来,大宋将门的习惯。

    而岳飞征战一生,冤死之后,岳家后人之中,无一愿意再领兵打仗。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赵桓并不想干涉种师中对自己两个孩子的安排。

    “官家,胡元已经赶过去了,臣来文德殿的时候,程褚的伤势已经算是稳住了。”孙历看着挽着衣摆的官家,赶忙劝着官家看下脚下的路。

    “他在什么地方被打伤的?”赵桓满脸怒气的说道。

    打狗还要看主人,更何况程褚还是自己的宫禁守备,这伤的时间点,实在是太过于巧合了。

    眼看着在捷胜军归来之际,程褚的受伤,已经说明了那个人已经安耐不住他自己那颗躁动的心了。

    “循王府,循王府家仆,打伤程指挥使,理由是深夜私窥王府,当时程指挥还来不及通报自己的身份,就被乱箭射中,仓促逃命。”

    “一并受伤的还有几名亲从官,一名亲从官已经闭眼了。”孙历小声的说道。
1...308309310311312...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