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李清照站起身来去给赵桓斟茶,说道:“官家但说无妨。”

    赵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宫里要加个人,金国刘家的人,原来燕京路上的刘家,他们在金国有很大的势力。”

    这句话赵桓其实对曹娴说了一遍,不过那是预习,这才是实战!

    李清照歪了歪头,笑道:“宫里填人的事,是要招揽配应宫人和车撵之类的仪仗那派道札子过来就是,不用亲自到尚宫局说此事。”

    赵桓忽然认真说道:“朕寻思着,先让你进宫。”

    “啪嗒。”茶盏落到了地上,碎了一地,热汤泼了出来,浇到李清照的鞋袜上。

    李清照满脸呆滞的看着赵桓,这太突然了些,突然的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她看着赵桓认真的神情,知道皇帝没有在开玩笑。

    赵桓这个钢筋混凝土的直男,终于有了一丝反应,赶忙站了起来,将失神的李清照抱了起来。

    “烫到了没有”赵桓看着李清照问道。

    他似乎听到了李清照砰砰的心跳声,但也好像是自己的心跳声。

    李清照这才回过神来,脸色羞红的说道:“官家先让我下来。让我收拾一下茶盏。”

    赵桓用脚勾了一个凳子出来,将李清照放在了座位上,笑着说道:“我来收拾吧。”

    赵英风一样的冲进来,手里拿着扫帚和灰斗大声喊道:“官家莫碰!小心伤着。”

    赵英低着头,风卷残云般的收拾了茶杯碎片,另外一名太监刷刷几下就把地面擦的干干净净,两人又一阵风一样的冲出了殿外。

    赵桓看着赵英飞快的动作,这洗地的功夫,是真的专业啊。

    赵桓看着座位上的李清照,关切的问道:“烫到了没有”

    李清照咬着银牙说道:“有点烫。”

    赵桓慢慢蹲下了身子,褪下了李清照的鞋袜,好在冬日里的鞋袜够厚,茶盏里的水是用来喝的,倒也不烫。

    但是依旧有些烫红了的样子。

    “呀!”李清照如同受惊的小猫一样,缩回了脚丫子。

    赵英手中端着盘子低着头,另外一名小太监端着一盆冷水低着头,两人再次冲了进来,放下了盆子和清水,飞一样的冲出了殿外。

    盘子上是一个药瓶,一双新的鞋袜,还有一块毛巾。

    药瓶上写着湿润烧伤膏,生怕赵桓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一样。

    赵桓看着两个人的背影,充满了微笑,两人干的不错,统统有赏!

    但是你们倒是告诉我,这药膏到底该怎么用啊!

    “臣妾自己来吧。”李清照脸色羞红的说道,用冷水擦拭了烧伤的地方,涂上了一层药膏,全程都是羞红了脸。

    赵桓满脸笑意的说道:“要不要让胡元过来看看。”

    “连皮都未曾烫破,官家不用劳师动众了。”李清照当着赵桓的面前,将新的鞋袜穿上。

    李清照继续给赵桓斟茶,声音很小的问道:“官家,你刚才的话可是…当真”

    这声音很小很小,到了那听不见的地步,得亏赵桓全神贯注。

    他肯定的说道:“真的。”

    李清照将茶盏放在了赵桓的桌前,停了很久,忽然展颜一笑说道:“臣妾觉得不妥。”

    赵桓一时间看着这个笑容有点痴了。

    “官家”李清照脸上有些疑惑的说道。

    “啊你刚才说什么”赵桓回过神来。

    自己一个堂堂的皇帝,居然如此花痴模样吗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李清照脸上依旧挂着笑容,说道:“我说,官家眼下这个局势不妥。”

    “你不愿意”赵桓问道,难道一直是自己自多多情

    不应该啊,赵桓第一次有了局势不在自己掌控范围的感觉。

    李清照摇头,笑道:“官家多虑。臣妾是以为眼下时机不妥。”

    “金兵大敌在外,朝中还需要一个官家的贴己的人,在外朝,臣妾担着商部的事,若是京中有异动,臣妾好及时告诉官家。”

    “而且现在商部做了半截,还未有大起之事,那飞梭织布机好用是好用,但是制作织布机,到织布工坊的落成,再到收料等等诸多事还需要臣妾操心,等到商部再起来一些,等陈冲能够独当一面的之后吧。”

    赵桓点头,这才对嘛,他都观察两年了,两个人诗词往来许久,原来不是自作多情,是时机未到。

    他想了想说道:“那事业只进行到一半,就不能成婚了这是何等的道理”

    李清照看着赌气,和孩子一样的赵桓,脸上挂上了昂扬的笑意,过去是自己干着急,现在轮到皇帝干着急了。

    她脸上挂着笑意,坐到官家身边说道:“臣妾也愿意进宫伺候官家。可是事业未半啊。”

    “那和成婚没什么冲突啊。”赵桓总觉得不是个事啊,这把那刘家连未曾谋面的人,都收入宫中,李清照这么不清不楚的,岂不是更对不起李清照

    李清照看着赵桓一脸孩子气的模样,灵机一动说道:“官家让李邦彦写过一本话本,名曰《再话西游度厄传》吗不知官家还记得吗臣妾很喜欢里面一句话。”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他骑着白马,踏着七色祥云来娶我。”

    赵桓有一种冲动,立刻飞到燕京,车翻金国!诛杀完颜氏,这金国真的是,太耽误事了!

    他带着一腔沸腾的热血,走出会宁阁的时候,被阁外的冷风一吹,才意识到,李清照话里话外的意思。

    她不想自己耽误正事。

    好姑娘啊!

    李清照站在阁楼中。脸色依旧羞红,看着赵桓踩在雪地里,离开会宁阁的样子,满脸的笑意。

    “这个顽劣子,终于开窍了呢。哪里能这么轻易的答应他。”李清照喃喃的说道,手却不自觉的伸向了阁外,似乎想要留住赵桓。

    开春后,官家还要去燕京主持对金的战局,这一走就又是一年。

    “顽劣子,你可知我多想答应你吗可是臣妾若是应了,这商部怎么办这宫正怎么办谁替你看着谌儿啊!”李清照看着赵桓的背影,依旧伸着手。

    风和雨夹着雪变得更大,洒在了会宁阁的阁楼之上,洒在了李清照的葱葱手上,也让李清照格外的失落。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喃喃的说道。




第五百四十五章 马可波罗,你被偷梗了
    “你来说说,为何说朕想错呢难道朕说的有错吗”赵桓看着李邦彦,坐直了身子。

    在他的观念里,不只是大宋,甚至到了后世,都有这种故土情节。

    每年春节的春运就是一个极好的道理,不管在哪里,就是在天涯海角,该回家,还是得回家。

    自己哪里有错了不成

    李邦彦俯首问道“官家,可知为何朝臣们都支持官家打仗吗现在闹腾着打金国,一个个都摩拳擦掌,要什么给什么。”

    赵桓呵呵一笑说道“现在朝臣的听话,那都是朕收复河东路之后,慑于朕的威势,开疆拓土,帝王之功,他们不听话,朕就换了他们就是!还能怎么样”

    李邦彦俯首说道“官家所言句句在理,正是这个道理!不想干,换掉他们就是。”

    哈哈!

    赵桓笑了两嗓子,觉得干巴巴的,他看了眼李邦彦,这货真不如李纲。

    李纲那是真的刚,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遮遮掩掩,这个李邦彦,却不是如此!

    看看这糟糕的台词!都是些什么!明明是话里有话!

    赵桓盯着李邦彦说道“你若是再这副吞吞吐吐,朕就不让你出海去了。朕也不让你继续领着大宋书坊了!回家去种地去!”

    李邦彦一听,赶忙说道“别!别!别!官家,君无戏言啊,官家,这才答应了臣,这就变卦了,这不行,不行的!”

    “其实官家,开始的时候,官家说金人是生死大敌,亲征河东路,收复燕云之后,就一直有人反复上书说,大宋差不多这样就行了,不知道官家还有印象吗”

    赵桓一琢磨,自己回京之后,好像再没有了这等声音,搞《吊古战场文》这出戏的幕后黑手还是黑水司。

    好像是朝臣们的反对情绪,一夜间,被清一干二净了一样。

    赵桓已经回京六月有余,眼看着马上就要再次出发了,依旧没有收到任何朝臣关于停止征伐的札子。

    这事,透着古怪。

    “这是为何”赵桓好奇的问道。

    李邦彦看着官家,一个字一顿的说道“黑,土,区。”

    “撒一把种子,什么都不做,收获四石半的粮食,不管是朝臣、还是百姓,都等着官家拿下金国之后,实行域外均田令呢。”

    赵桓皱着眉头紧紧的盯着李邦彦说道“真的如此吗”

    李邦彦笑道“官家说的故土情节,倒是个极好的词,土,土地也。只有地,而且是能种庄稼的地,就能让宋人变成官家所说的虎狼之人,扑出去。”

    赵桓一愣,这个土,土地也,解的很妙。

    他笑着说道“那朕要是告诉你,你所言的方外之地。”

    “有很多地方,当地的人,都是撒一把种子,然后不管不顾,不浇水、不施肥、不拔草、也不捉虫、更不会驱赶鸟兽,别说精耕细作,连埋下种子,在哪块地都不晓得。”

    “但是却可以养活自己。你信不信”

    李邦彦却摇了摇头说道“那怎么可能,不浇水会旱死,不施肥会焉苗,不拔草会杂草丛生,不捉虫连粮食都没有,不驱逐鸟兽,粮食不都给鸟兽吃了吗天下岂有此等的道理。官家莫要逗弄臣。”

    赵桓依旧盯着李邦彦看,李邦彦被看的有些不自在,依旧是有些不信。

    赵桓非常肯定的说道“士美,你刚才跟朕说,君无戏言!”

    李邦彦的脸色变了数变,说道“官家所言非虚”

    赵桓点头,老神在在的说道“那黑土区可是有王彦和五万将士担保,在此之前,你见过可以撒一把种子,什么都不管的田吗”

    “这一切尽在奇书之中,你可一观。这书里所记载的几样万里海塘的特产,可是分毫不差,想来所言也是真的。”

    “而且,市舶司也有很多船工,往来于万里海塘之中,你可去问问,天下有没有此等地方!”

    “他们如此糟蹋田地,还能活得好好的,完全是因为那里可以,一年三熟。”

    李邦彦极为惊讶的看着赵桓,失声的说道“一年三熟可当真即使岭南无冬日,也只能一年两熟罢了!”

    赵桓再次点头说道“市舶司的很多船工都是知道的,你可以去问问。”

    李邦彦俯首说道“臣这就去查,若此事为真,那真是,真是天佑我大宋啊!”

    赵桓沉默的看着李邦彦说道“此去万里海路,切记要把这等地方,找出来,这都是我大宋的粮仓啊。”

    “官家所言极是,这都是我大宋之粮仓!”李邦彦满脸的激动,至于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他都懒得想一个了。

    儒家教他那些礼义廉耻类的东西,在巨大的开海之后的利益面前,他已然忘得一干二净。

    而这个时候,李邦彦的说辞提醒了赵桓,很早以前,赵桓还在后世上学的时候,他就思考过这个问题。

    为何明清明令禁海,尤其是螨清禁海,可以说是严苛到了极致。

    现在赵桓得到了一部分的答案,人口流失。

    可是禁海真的禁得住吗只能禁的住思维罢了。

    其实李邦彦的逻辑非常现实。

    归根到底,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都在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或者根据《天演论》的论调,那就是人的本质是趋利避害。

    一年三熟的千里沃田,谁不心动

    赵桓看着李邦彦惊讶的态度,满意的点了点头。

    李邦彦哆哆嗦嗦的走了,他要去找到市舶司那些船工详细打听下,那一年三熟的地方到底存在不存在。

    当然他非常快的得到了答案。

    占城稻来自占城,一年三熟绝非虚构,而且还有靖康元年,从琼州赶来的数千义军,依旧有留在汴京之人。

    琼州就可以一年三熟。

    据说熟练的操船之人,可以找到大片的一年三熟之地。

    这一事实,让李邦彦浑身颤抖着!

    这得告诉大宋所有的人!这世间居然有如此奇迹之地。

    海外之地,遍地都是沃土!

    赵桓看着李邦彦的札子,总是有些头疼,怎么好像整了个大宋版的马可波罗出来。

    马可波罗吹捧中原王朝,遍地都是黄金,乃是黄金之国。

    李邦彦吹捧海外之地,都是沃土…

    马可波罗,被偷梗了。

    赵桓准备这道札子,一个时代的开启,需要所有人参与,大宋有足够的人丁,却没有足够的田地,随着生活越来越好,错非精耕细作,化肥管够,天气预报可以良好运作。

    否则大宋这片地,再有几代,就真的放不下了。
1...224225226227228...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