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但是宇文虚中隐隐有一些担忧,他不是担心大宋皇帝有什么问题。
当今天子是宇文虚中见过的人里,最注重实效的人,别说王彦封王,只要能消灭金人,大宋皇帝是可以亲自站上城头,做诱饵的皇帝。
这种注重实效的性子,宇文虚中在完颜阿骨打的身上看到过。
他担心的是李纲,不会同意这件事。
大宋皇帝制诏,皇帝的玉玺,太宰的印,缺一个都不是圣旨。
他连夜写了一封札子和书信去汴京,劝皇帝不要太生气,也劝李纲不要太过纠结名分这事。
“官家,王彦不能接受金国的册封,否则就是叛逆。奉旨,也不行”李纲依旧一如既往的该硬的时候,梆硬
赵桓收到札子的时候,内心十分喜悦,他大喜过望,连夜拟定了命王彦假意接受金国册封的事。
等到金国被灭,扶余府被王彦治理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归入大宋版图,岂不美哉
可惜自己选的这个太宰,总是喜欢在自己最高兴的时候站出来,怼自己一手。
李纲一脸苦涩,这倒霉的事,怎么总让他这个太宰碰到。
别的太宰三年任期里,能逮到一次喷皇帝的机会就不错了。
自己做了两年太宰,总是要制止官家一些行径,而这次官家居然让大宋的将领接受别国册封
他组织了一下的语言说道“官家,不是臣迂腐”
“你这就是迂腐”
赵桓愤怒的打断了李纲的话,多好的机会可以削弱金国力量啊
削弱金人的同时,还能保住自己在扶余府的大宋军卒何乐而不为
“官家,这个口子不能开,也没有这个先例啊这口子一开,大宋军卒的忠诚如何维护官家”
李纲声音也大了几分。
呀
赵桓略微惊讶的看着李纲,平日里劝谏归劝谏,可没见过李纲这么炸毛啊
赵桓让自己的语气缓和了几分说道“可以夺了扶余府的法统可以保住大宋的军卒可以以一种不流血的方式,削弱金国为什么不可以做。”
“从来如此,不一定对这是当初李太宰,在朕提醒李太宰失蜡法,可以铸军器件的时候,李太宰亲口说的。”
赵桓寻思着这么刚下去,李纲就真的被自己刚没了。
陆宰欲哭无泪的看着快吵起来的李纲和皇帝,自己刚当中书舍人几天啊,就碰到太宰和皇帝吵架,这事记录还是不记录
陆宰眼珠子一转,举手说道“官家,臣内急。”
“憋着。”赵桓依旧气呼呼的说着,现在的局面,陆宰还必须在。
中书舍人不在,就没有了见证,王彦归宋的时候,就是八张嘴也说不清楚。
陆宰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今天的奏对,火药味儿再大,他也得待在这文德殿里。
李纲还在劝谏“官家,这不符合祖宗之法啊从未有此先例若是这口子一开,日后大宋军纪败坏,军卒望风而投,岂不是贻害万世基业若先秦之赵佗官家”
而赵桓飞速盘算了下,从秦到清,似乎没有一个朝代有万世基业。
一代人解决一代人的问题,自己还能管得了万世
李纲继续劝道“而且官家,若是王彦接受了金国的册封,兀惹人、那乃人甚至去扶余府的大宋军卒,只认王彦,不认大宋岂不是平白给大宋多了一个敌人吗”
赵桓终于思考了起来。
若真的如此,到时候就真的会变得难看起来。
赵佗的事,不用系统提醒,他也知道一些。
秦朝的时候,有个赵佗的将领,领命跟着任嚣一起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百越。
秦末天下大乱,赵佗割据了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
汉高祖传契而定南越国,赵佗接受了册封,成为了藩属国。
吕后临朝称制后,南越国在赵佗的带领下,彻底自立,自称南越武帝,屡次率兵犯边,搅和的当时汉朝边境,鸡犬不宁。
而后,蕞尔小国终于惹怒了汉武帝,元鼎六年,汉武帝命人平了南越国。
即使去掉中间称臣的那段时间,南越国依旧自立了将近九十年的时间
这给当时汉朝的南部边境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自此之后,但凡是远征军,中原王朝都会防着再出一个赵佗出来。
赵佗那降而复叛的操作,未尝不是王彦未来的操作
这就是李纲劝谏的根本。
“皇城司在王彦身边有人,若是真心叛逃,杀掉就是。”赵桓想到了一个主意。
而李纲却摇了摇头,官家在大臣身边埋了人的这一现象,他从来没有反对过,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口。
他不反对皇城司搜集大臣的情报,甚至他自己身边也有人,他需要一个强权皇帝,来支持自己的均田和商改。
但是他反对这种将一切寄托于这种无形威慑,主要是不稳定。
他刚要开口劝谏,就听到赵桓自己说道“若真得闹到那种地步,怕是王彦早就将身边人收买了。”
李纲看着喃喃自语的皇帝,打住了自己的话头,自己这位官家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不需要自己多言语,官家已经自己领悟。
赵桓看着李纲说道“朕还是要给王彦诏书,命其假意归金,保存实力的同时,随时准备给金人致命一击。”
“不是朕不怕出一个赵佗来是朕有绝对的自信,若是灭了金国他王彦真的不肯归宋那朕就灭了王彦就是”电脑端
“扶余王而已”
李纲俯首说道“有官家这句话,臣就放心了。”
李纲要的不是赵桓收回成命,赵桓决定的事,除了种少保拉的住,其他人怎么敢去拉
他要的是后面王彦不肯归宋,灭之的这句保证。
官家太过仁善了些,他担心到时候王彦不肯归宋,官家看在王彦的战功上,含混过去。
这些话陆宰满头大汗的写在了札子上。
他到底做了什么孽啊,别人升官,都是发财。
自己升官,怎么总觉得跳到火坑里了一样这记录在案的都是些什么话
随便拿出去一句,在朝堂里,都是一阵腥风血雨,札子满天飞。
赵桓终于让李纲用印,这圣旨才算是成了,他想了想说道“李太宰,朕给王彦一首诗。你看看合适不合适”
秦朝猛将下龙川,受命中原统岭南。百越招安群铸剑,万家归汉史开篇。
诗书导教民俗引,牛马引耕果稻牵。越秀山传山越秀,珠江水远水思源。
李纲看了看笑着说道“若是等王彦归宋了,这诗才应景。”
“希望王彦不会让朕失望吧。”赵桓将手中圣旨递给了赵英,令其送到王彦手中。
第五百三十二章 宋之寿亭侯
赵桓下了这道圣旨之后,就一直忐忑不安当中,他总觉得这个札子传下之后,写到史书中,会成为自己最大的黑点
但是他这步闲棋完全是为了保全大宋那五万远征军而下的。手机端
赵桓也不知道自己是真的仁善还是假的仁善,但是若能装一辈子,未尝不是真的。
他看着窗外,总觉得自己为了胜利,有些不择手段了。
李纲的劝谏也没拦下赵桓的圣旨向北方而去,因为大宋兵事上,一向不允许他们这些文臣插手。
而王彦却陷入了非常深的思考之中,他抬头看着苍穹。
那条亘古流传下来的银河依旧没有任何被世事所影响,群星依旧闪耀。
他眉头紧蹙的看着这条星河,一如亘古而来一直存在的中原王朝一样。
自己能成为闪耀其中的一颗明星吗
王彦踩着雪花来到了伤兵营巡查,他按个查看了伤病营的伤病,多数躺倒来年开春就能痊愈。
而重伤营那里的人数更多,多数都熬不过这个冬天。
“孟德啊,感觉怎么样啊”王彦看着浑身缠着棉布,躺在褥子上的孟德笑着问道。
孟德的伤势看起来很严重,但是脑袋上拿到伤口若再深半寸,孟德就活不下来了。
可惜终究是少了半寸,孟德还是活了下来。
“还不错,这次我不是懦夫。”孟德脸上依旧挂着憨厚的笑容。
王彦点了点头,问道“最近的传闻你听说了吗”
孟德左右看了看,没有任何伤兵营的医护,王彦找他商量大事,将左右屏退了。
这偌大的伤兵营只有他们两人。
孟德知道了这次王彦找他是有大事商量。
他艰难的坐了起来,靠在床背上,虚弱的说道“听说了,说是金国要册封将军为王万万使不得啊。”
“为什么”王彦搬了个凳子坐在了孟德的面前。
孟德这个家伙,这次带领的左翼,凿穿了对方的阵型,逼迫金人退兵,当居兀惹城下血战首功
“等这次军功结算了,你差不多也可以做校尉了呢。”王彦看着孟德满意的说道。
孟德看着王彦郑重的说道“将军,这次金国封王万万不可接受金国的册封,不管什么原因。”
“哦为什么”王彦也是坐直了身子说道。
孟德再次确认了周围没人之后说道“将军你想想,若是接受金国册封,就正中了金人的奸计”
“必然有大宋军卒忠诚于官家,忠诚于大宋也有人为了想让将军封王,以博得高官厚禄这样一来,我们就中了金人的离间之计”
“若是将军接受了金人的册封,必然哗营大宋军营必然分成两派,离心离德,此乃军伍之大忌”
王彦点了点头,说道“可是现在我们远征军被敌人包围在这座小城里,进不得退不得,虽然某略施小计,敌人无力攻城,可是待到春天到了,冰雪化了,我们还是不被消灭在兀惹城,也被消灭在黑土区啊。”
孟德笑道“那有什么,反正咱们也没打算活着回去啊。”
王彦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也没打算活着回去,但是,为将者怎么能不体恤军卒你继续说为何万万使不得。”
孟德紧紧的盯着王彦的眼睛说道“哗营之事,绝无可能避免,若是有必要,某必然第一时间带兵而起还请将军知晓,这只是其一。”
“其二,不知道将军知道关羽归降曹操之事吗”
“知道。”王彦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备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这是三国志关羽传里所说的话。”
孟德笑着说道“可能和官家赐下的三国通俗演义里的不同,在三国志里,关羽投降了曹操。”
“当时袁绍遣大将颜良,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派出了张辽和关羽为先锋。”
“颜良来势汹汹,连营百里,关羽策马杀颜良于万军从中遂解了白马之围,随后被曹操封为了汉寿亭侯。”
“羽,世之虎将,莫能挡之”
“这也是为何到现在关公已然民间成圣,但是武庙祠里前排里,依旧没有关公的原因。”
“不进主祭,配享,甚至没进武庙十哲之中,最后只进到了七十二将之中。”
武庙,别加裁定,取功业始终无瑕者,这段投降的事,终归是他关羽功业上的瑕疵。
王彦忽然想到了什么,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孟德说道“曹操,字孟德啊。”
孟德连连摆手说道“王将军莫要胡说呀,末将又不姓曹,末将姓孟,字德远。”
“不过,将军想做宋之寿亭侯”孟德目光炯炯的看着王彦说道。
王彦点头,说道“为了保住我大宋这近七万有余的大宋远征军,军卒之性命,委曲求全也好,以身饲虎也罢,先保住了军卒之性命,再保住兀惹人之性命。”
“最后官家打下了金国之地,再归宋即可。”
孟德看着王彦坚定的说道“将军,关将军那是汉寿亭侯而不是魏寿亭侯”
“彼时曹尚未称王。不管是关羽在曹操手下,还是在刘备手下,都是汉之忠良可与今日之情景大为不同”
王彦看着孟德极为强烈的反对,说道“若是这金国册封之事,乃是官家安排的呢”
孟德脸色变了数变,大宋的皇帝这是看王彦不顺眼了吗有必要这样至王彦于死地吗
这要是还朝,王彦怎么能躲得过文官们的口诛笔伐
不过他忽然想到官家那个仁善的性子,就是连连摇头。
当初王禀在临潢城陷入重围的时候,官家居然下了明旨,若是战时力有未逮,可投降的诏命。
这事可是官家的御用笔杆子李邦彦,整理朝堂文书传阅三军,弄的所有人都知道。
孟德自然也是知晓。
想来官家和王彦都是一个模样,都是想保住这五万河东义卒以及金地汉儿两万辅军罢了。
或多或少也有保住兀惹人和那乃人的丁点意思在内。
孟德想了想说道“官家糊涂,将军可不能糊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