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一样是大概一比二的的户丁比例。

    这让赵桓忽然想明白了,自己应该是忽略了什么,导致自己错误的估计了大宋的人口数量。

    丁是成男。

    难道大宋搞人口普查是只统计男子成丁

    赵桓详细的询问了胡世将后,才知道,果然如此

    大宋的人口普查不包括女人、孩童、老人

    “这什么时候开始这么排查丁口的”赵桓看着大观四年的人口普查记录,扔到了一边。

    这本汇总性的札子已经完全没有用了,它从根源就出现了问题。

    这本错误的人丁札子,让赵桓错误的估计了大宋的实力。

    以至于很多国策制定起来,都有些束手束脚。

    显然大宋的人口数,比他想的要多一些。

    “从太平兴国的时候开始的吧。老弱幼女,不须通勘。”胡世将皱着眉头回答道。

    官家冷不丁一问,他差点没回答上来,毕竟都一百六十多年的事了。

    太平兴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那这一切。就说得通了

    赵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略有些生气的说道“计省都是怎么做事的”

    不过他很快就想到,计省早就名存实亡了,给了计省最后一击的,还是自己下的命令

    新计省建立的第一时间,要做的事,就是做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还有耕地面积的普查

    这么稀里糊涂下去,不稀里糊涂的亡国才奇了怪

    赵桓和胡世将开始谈起了蜀中之事,这一年的蜀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平静,也是处处都是腥风血雨。

    刘錡在蜀中也是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杀了不少自立山头的叛贼。

    赵构被钉在了棺材里埋了,可是他的人,在蜀中忽悠那些消息不是灵通的蜀中百姓,可是一点都没耽误。

    今天在这个山头扇个风,在那边的民寨点个火,弄得蜀中乌烟瘴气。

    胡世将和刘錡劳心劳力的做了一年,才算是把蜀中折腾的像个样子。

    赵桓大年初一就在接见朝臣,而此时的王彦,却陷入了两难的境遇。

    他错误的估计了金人夺回兀惹城的决心。

    兀惹城是黑土区上一座极为重要的城池。

    这么一座城池钉在黑土区上,尤若钉在金人心脏上的一颗钉子

    在金人谋划攻打鸭绿江到清川江的打算失败以后,金人终于铆足了劲,要收复兀惹城了。

    “金人这都是疯了吗一座围不过七里的小城,他们这是想做什么”孟德躲在土城墙上,看着城外黑压压的金人问道。

    “金人不是疯了。皇城司的情报说,今年金人的商税多了三成,但是农税却低了将近一半,少在哪里少在了脚下这黑土区啊”王彦皱着眉头看着城外的金兵。

    钱这东西,买不到粮食。大宋严禁市舶司出卖粮食,金人今年倒是挣了不少钱,可是却少了很多粮食。

    金国民间的粮价还在节节攀升,一斗已经涨到了七十钱。

    而大宋一斗粮才十二钱。

    王彦也是愁绪万千,这城拱手让人给了金人,那他们在黑土区的活动,将彻底以失败告终,失去了战略要点的支撑,就很很麻烦。

    “命令城中百姓和军卒,准备撤离。”王彦不得不下了这样的命令。

    孟德皱着眉头说道“可是如此一来,我们这一年的忙活就完全白忙活了啊”

    王彦点了点头,他错误的估计了金人的决心,自然低估了攻打的强度。

    “我们必须马上转移了,若是金人形成了合围,整个兀惹城没人能够躲得过金人的屠刀。”王彦皱着眉头说道。

    “可是我们撤了,金人就会大肆屠掠兀惹人和那乃人扶余府将会血流成河啊。王将军。”孟德还是鼓起勇气说道。

    王彦沉默了许久,说道“我们不是来给兀惹人拼命的,我们是来扰乱金人收纳春秋两正税的收纳,显然我们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孟德脸色变了数变,说道“那我不走。”

    王彦抽出了手中的朴刀说道“军令不受,你可知后果”

    孟德紧了紧身上的大氅,指着城外大声的说道“若是我大宋灭掉了金人这黑土区为我大宋所有这兀惹人和那乃人就是我大宋之民”

    “戍土有责某不走”

    他身上的大氅是他的兀惹人的媳妇给他做的,他的家已经被金人弄得家破人亡了一次。

    这一次,他不想再当个懦夫

    王彦的刀没抽尽,又插了回去,说道“你说的有理。我们终归要统制这片土地,若是我们撤了,金人就会大肆屠杀兀惹人。”

    “兀惹人当初就是看上大宋五年为奴可为宋人,才投靠了我们,我们撤了,将来大宋对这里的统治,将陷入泥沼之中。”

    “我们是宋人,不是金人。”

    孟德紧绷的一根弦才放松下来。

    王彦是一个固执的人,他的这份固执,经常带着大宋的军卒走出险境。

    同时他也是个极为自负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

    自己这次居然说服了他,简直是鬼门关前打转啊。

    王彦最后还是没有决定撤兵,这座城池他必须想办法守住。

    或者说在春耕之前,必须将金人牢牢的钉在兀惹城这里,否则这冬日的雪原,将变成一片血原。

    大宋终归是要统治这里,仓促撤兵的后果,就是这里永远不得安宁。

    王彦皱着眉,仅凭自己这点宋兵,守不住兀惹城啊




第五百二十八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
    太阳初升,冬日的太阳赖洋洋的照着大地,其热力甚至不足以融化地上的冰雪。

    等待了数日后军赶到的金兵,终于开始从城外三十里处,向前推动起来。

    王彦并没有等在城里坐以待毙,兀惹城的城墙两丈半,随便堆个土坡,或者弄个梯子就上到了城墙。

    最主要的是兀惹城的城墙的最上面,只有三尺左右,很容易被攻陷的一座城池。

    所以,王彦看到金人进兵的时候,选择出城迎敌。

    做出如此决定的原因,非常简单。

    因为天很冷,兀惹城的两面,都是兀惹河的冰面

    金人就是再善于骑马,也没有在雪地下,都是冰层的情况下用骑兵发动进攻。

    金人马背上的技能,只能用在轻骑兵和转移上。

    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战场,是一个将领最初当将领时,最先掌握的技能。

    而且他还有更重要的谋划。

    天时地利人和,是中原地区打仗,最注重的三个因素。

    而天时,冬日的残阳,不足以让地面的冰雪融化,这站在了王彦的一方。

    地利上,王彦选择第一次接触敌人先锋军团的地方,是他精心选择的战场。

    王彦喘着粗气,他从面具下吐出了一道道的白蒙蒙的气龙,他盯着越来越近的金人士卒,努力的握紧了手中的长锤。

    金人此次精锐齐出,共出动了步兵十万,骑卒五万,辅兵五万,共计二十万大军。

    二十万大军依次摆开是何等的模样,王彦只觉得自己看到了一片茫茫的人海,人头攒动的向自己逼近。

    而王彦这里有大约五万八字军作为正军,三万人的金地汉儿组成的义军,还有兀惹人,约有两万人站在王彦的背后。

    大宋尚红。

    过年前送来了最后一批补给里有不少的军棉服。

    这让大宋的军卒,站在那里,就像是一片秋日里的枫林,红火一片,而白色的大氅在冬日的烈风中不断的猎猎作响,将火红的枫叶林变成了燃烧的火焰

    一阵阵嘹亮的号角声,从金人的阵营传来,金人的骑卒放弃了自己的战马,变成了步兵,开始向前推进。

    而此时此刻的大宋军营里,同样是阵阵号角声和鼓声,在兀惹城的城墙上响起。

    硕大的红底黄字王字纛旗在兀惹城前的串楼、兀惹城的城头、兀惹城的内城在风中猎猎招展着,发出了飒飒的声音,似乎在鼓舞着大宋军卒。

    军旗不倒,大宋就没有输。

    骤然之间升起的号角声、鼓声、喊杀声、脚步声响彻在兀惹城上。

    金人这次打头阵的不再是签军,兀惹城对他们太过重要,若是和太原城一样,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让更多的签军送死攻城。

    那最后的结果,还是一个模样。

    所以这次的金人,直接由本部精锐杀出,金人将高高的盾牌架起,五万中军兵士跨出了自己的步伐。

    他们如同一道城墙一样,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下,向着城墙下红色火焰扑去。

    大宋的军卒一样踏出了自己的步伐,每跨出三步,大宋军卒就会爆发出一声山呼海喝,带着不可阻挡的声势,向着黑灰色的金人大军倒卷而去

    两军中军派出的都是全甲重装步兵,这种大规模集结在一起的重装步兵,就是重骑兵都十分的头疼。

    双方连试探性的箭镞都没有发射,因为双层冷锻甲的防御力,错非床弩,否则根本没有任何击杀的可能。

    而此时的大宋城头上的床子弩,在寒冷的冬日,没有张弦的能力。

    冬天不是个打仗的时候,可是金人依旧在冬日里,扑了上来,可知他们对黑土区的需求,有多么的强烈。

    终于两大军如同两道山川一样撞在了一起,碰撞声如隆隆沉雷,响彻山谷,又如万顷怒涛扑击群山上。

    刀斧剑槊应有尽有,大宋带着更多的是锤。而金人更多的是斧。

    剑与刀带着寒光铿锵飞舞着,长矛与投枪如蝗虫过境,铺天盖地的砸在了对方的阵营里,作用仿若石子投进了咆哮的江河里,微乎其微。

    沉闷的喊杀与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都为之颤抖

    金人的军队是多年跟随着完颜阿骨打征战在北地千里雪原上的精兵,大宋的军卒是脸上刺有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死战之士。

    他们都有必胜的理由。

    为了都拥有常胜不败的荣誉

    为了都拥有的慷慨赴死的猛士共有的胆识

    铁汉碰击,死不旋踵

    狰狞的面孔,凶恶的面具,带血的刀剑,折断的胫骨,痛苦而低沉的嚎叫,热血洒在冰原上,融化的冰雪都形成了一道道雾气。

    弥漫的烟气,整个山原和兀惹城,都被这种原始搏杀的惨烈气息所笼罩,甚至一向喜欢贪便宜的食腐动物这个时候,都选择了回避着已经撕裂的战场。

    此时此刻的兀惹城下,胜利只会属于勇士

    王彦带着人拄着剑站在血海尸山中,看着日月生辉的奇景,摘下了森罗面具,漏出了笑容。

    第一天的碰撞,最后以金人鸣金收兵而结尾。

    打扫战场的权利,归八字军虽有。

    虽然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但,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第一战的硬碰硬,赢下来之后,对兀惹城的守军来说,是士气上的巨大提升。

    太阳西斜,圆盘只留下了个半个还在地平线之上,而东边的半月已经悄然升空,满天的星辰,已经能看到影影绰绰。

    王彦喘着粗气,解开了外甲,准备将外甲残缺的札甲片,连夜补一补,防止明日还有硬战要打。

    孟德负了伤,在这个缺少医药的地方,受伤之后,能否活下来,全看命够不够硬了。

    “后悔吗”王彦拦住了抬着孟德归城的两个士卒问道。

    孟德的兜鍪被大宋的士卒摘下,兜鍪上有个巨大的口子,看似是被人用斧子劈了一下。

    而孟德的伤势虽然在草木灰下止了血,但是依旧不容乐观。

    孟德的嘴片已经失去了血色,他忽然笑了一下说道“不后悔。”

    “那就好。”王彦挥了挥手,让军卒们将孟德抬了下去。

    王彦知道孟德不会后悔的原因,这一年在黑土区的活动,孟德在兀惹城有了美丽的兀惹人的妻子,和一个很可爱的孩子。

    这是他拼命的理由。

    整整六万甲兵,死在了兀惹城下。

    三万宋人,三万金人。

    这是第一次宋人和金人的阵亡比例,达到了一人换一人。

    金人鸣金收兵,也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在战场上受伤的金人。

    战场上散开着的是宋军,他们在不断的寻找这苟延残喘的金人,杀死他们拿到军功。

    很多兀惹城的百姓,从城中而出,帮着宋军,将金人身上的甲胄扒下来,堆放整齐,然后一车又一车的运进了兀惹城中。

    这一场硬碰硬的胜利,给大宋军卒,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士气上的振奋。

    还有一种战略优势。

    而金人却如丧考妣

    什么时候,宋人的军队能够和金人硬碰硬不落下风
1...215216217218219...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