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振兴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还有一个画师,将王禀蜿蜒的行军队伍,画了下来,取名《风雪行军图》。

    这都是即将刊印的大宋英豪传里附带的画册,精装版。

    消费官家和消费王禀,眼下王禀在汴京人心中人气很高,不趁机捞一笔,还是他李邦彦吗

    还是官家特许的。

    “这位就是完颜宗干”赵桓看着器宇轩昂的完颜宗干。

    这个人身上有一股子的书卷气,倒是有几分儒家学者的样子。

    “我是王佑,字家彦,参见大宋皇帝。见过老师。”完颜宗干听到赵桓说到了他,赶忙出列说道。

    他对着赵桓行礼之后,对着宇文虚中行了个礼。

    王禀看着完颜宗干,有些犹豫的说道:“官家,臣有一个不情之请。”

    “不!老王!你没有!你没有不情之请!”完颜宗干大声的喊道,阻止了王禀往下说的话。

    这要是让王禀把话说出来,自己不死也得死啊!

    “我怀疑老王你要害死我啊!”完颜宗干赶紧说道。

    王禀一头雾水的问道:“你猜到我想说什么,为什么不让我说”

    “回头跟你解释。”完颜宗干依旧保持者恭敬的态度,语速很快的和王禀说道。

    赵桓脸上露出了个微笑,这个完颜宗干是个绝对的精明人。

    “行了,王太尉随朕回京吧。”赵桓摇摇头,走上了车驾,他想邀请王禀随行。

    王禀被完颜宗干一把拉住,说道:“官家先行,我和王太尉有几句话要说。官家先行。”

    赵桓叹气,君君臣臣的本分啊,自己这大驾玉轳上,也只有种师道曾经和自己同行过。

    随着自己的皇位的稳固,自己的权力也越来越稳固,大臣们都开始守起了君臣的本分。

    赵桓摇了摇头,向着汴京走去,这事他也强求不得。

    王禀和完颜宗干坐在劣马上继续往前走着。

    “我要在官家面前给你求情,饶你一命。你怎么拦着我呢你不想活了吗”王禀皱着眉头说道。

    完颜宗干伸出一根指头说道:“一,你刚才说,那就是恃功为傲,以功劳要挟皇帝,现在官家看你是功臣,一时答应了,但是必然怀恨在心。他不会恨你,但是绝对恨我。”

    “认为敦厚老实的老王是被被误无耻的我给带坏了。”

    完颜宗干深处了第二根手指说道:“二,即使你们官家胸襟开阔到了海纳百川的地步,朝臣呢他们巴不得在你身上找到些缺点,防止你武将继续做大,影响他们的权力。”

    “到时候,弹劾的札子像雪花一样飘到你们官家的案头,你说你们官家为了平息朝政。是怪罪你,还是怪罪我肯定砍了我,平息朝臣的愤怒啊。”

    “所以说,这事不能说,之前书信里已经说过的事,就不必说了。你要学会跟你的官家养成默契,不是事事都要说的明明白白。”

    “有些事不说出来,比说出来好!”

    完颜宗干解释着,王禀这人适合做个武将,为国征战沙场,那是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到了这朝堂狗斗上,王禀就差了太多的火候。

    “你最不该接受的是那块昭勋阁特制章,如果普通勋章,你摆满整个家都没人管你。但是免死金牌,真的免死吗”

    “那是个皇帝!他们说话都是放屁!一句都不能信!”

    “你打听下,那个种师道的昭勋阁特制章在哪里,把你这块也放在那。烫手的山芋,你也敢接。赶紧丢了。”完颜宗干气不打一处来的说道。

    “我们官家不是你金国的皇帝。你不要一概而论。”王禀摇了摇头说道。

    “天下的皇帝都一个样子!丹书铁券多少年了!一千一百多年!”

    “凡是持有丹书铁券的家族,到最后都玩完了!”

    “就算你的官家是个道德君子!他能容得了你!你官家的儿子呢!他能吗你怎么这么蠢呢!”完颜宗干忿忿的说道。

    王禀思虑了好久,脸上挂上了笑容,看这完颜宗干说道:“听你的。”

    “别用那么恶心的感谢的眼神看着我,我是为了我自己,你死了我也死了。”完颜宗干无所谓的说道。

    “还有啊,你们这个官家有点古怪,你们大宋的百官朝臣都没发现吗”

    “他有点像平民,压根不像是个皇帝。”完颜宗干皱着眉说道。

    能让他皱眉的事不多,他感觉不到这个皇帝身上,有任何帝王的气息,反而有点像,站在风雪里的百姓。

    这个发现让他深深的皱眉,仅仅见了一面,他总觉得这个人,身上的气质很怪。

    不似人君。

    “你真不怕死啊,什么话都乱说,聪明人爱都爱显摆吗杨修你知道吧!就是聪明死的!”王禀左右看了看,赶紧低声提醒道。

    8}




第四百一十四章 王禀建节
    “我这是在夸你们官家,你紧张什么。”完颜宗干又恢复了他懒散的模样,躺在劣马身上,看着赵桓的大驾玉轳说道。

    “为了活命,我研究了你们官家的过往,是真的惨啊。”

    “当太子的时候,居然不是开封府尹。还不如个百姓呢,直到登基前三天才成为储君,登基那天,还哭的稀里哗啦的,是哭晕过去了,对吧。”完颜宗干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

    王禀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大宋的宫廷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赵桓那点黑料,和现在的英明神武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直在民间津津乐道。

    完颜宗干知道这些事,大概是在山海关打听到的。

    “所以他不像是个皇帝,完是因为,你们那个太上皇压根就没把他当成皇帝去培养。这反而让你们的官家,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做人做事处处透着谨慎小心。”

    “毕竟当初吃块羊肉,被宫人发现都要吐出来啊。”完颜宗干继续大言不惭的说着赵桓的黑料。

    “啧啧,当了皇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平定了江南诸路的叛乱,多大的功绩”

    “你们的皇帝,还能如此谨小慎微的行事,没有狷狂,没有自傲,凡犹豫不决之事和朝臣商量,实属难得啊。实数难得啊。”完颜宗干嘴上夸着赵桓,心里骂着完颜晟。

    说着说着脸色就有些沮丧,他看着赵桓的大驾玉轳,摇了摇头。

    “看看你们的官家,到现在还用着几百年前的马车,实在是,节俭啊。”

    “不似人君,胜似人君。”

    “大宋有此官家,是大宋之幸。”

    完颜宗干看出了赵桓的底细,赵桓是真的从百姓中来,再到百姓中去。

    但是他将这种行事习惯,当成了赵桓数年太子生涯,没有接受帝王教育,造成的影响。

    “当初种少保也曾这么说过。”王禀点了点头,这个评价不过分。

    赵桓回到文德殿之后,看着王禀和林幼玉越看越喜欢,他想了想说道:“王太尉,你和林监事之间,到哪一步了”

    赵英用力的咳嗽了两声,这个话问的有些露骨了。

    文德殿上的其他大臣们,面面相觑。

    官家这打听的是不是过分了些

    赵桓瞪了赵英一眼,他这么问自然有自己的道理!

    “发乎情,止乎礼。”王禀想了想回答道。

    他一个大老粗,压根没觉得和皇帝讨论这个有什么问题。

    “朕想要给二位赐婚,你们以为如何”赵桓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当初林幼玉可是在大同府的时候,说她喜欢岳飞。

    赵桓也答应了她,给她说和。

    可是岳飞当时在处理他的发妻刘氏的事,不了了之。

    赵桓后来想了想,都是那个朱凤英!

    不是朱凤英,林幼玉也不会说赐婚的事!

    现在林幼玉和王禀情投意合。

    王禀的发妻死在了太原城的瘟疫之中。王禀千里奔袭黄龙府,除了国仇,自然还有家恨,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

    林幼玉孑然一身,现在心有所属王禀,两个人走到一起,已经成为了必然。

    但是,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巨大的阻碍,那就是赵桓曾经答应给林幼玉赐婚。

    如果赵桓不开口问,这俩人还指不定就这样止乎于礼,止到什么时候。

    君君臣臣的封建糟粕。

    王禀看了林幼玉一眼,林幼玉脸颊都是羞红,这意思肯定是同意了。

    他笑了笑说道:“但凭官家做主。”

    “那就择日吧。钦天监挑个日子,办的红火些。”赵桓自然愿意成人之美,将这事定了下来。

    “朕早就准备好了一处宅子,是之前的燕王府,现在给你做府邸了。改日把你的长子,好像是叫王荀,对吧,还有长孙王沆一起接到汴京。”

    “王荀刚刚弱冠,在永兴军做先锋,有些委屈了,到陆军军事学院里进修一下,学学兵法,好生培养,堪当大任。”

    “我记得王沆尚在襁褓之中,居住京城,也方便照料。不知王太尉以为如何”

    赵桓乐呵呵的说完,朝堂中的寂静一片,大家终于知道为什么赵桓突然说到了这个。

    王禀想了想,说道:“臣遵旨。”

    “赵都知,念吧。”赵桓点了点头。

    他可以保证自己完信任王禀,但是朝臣们的呢

    汴京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城池,自己把王禀长子接到京城,让其在军校进修,当然是打算好好培养。

    长孙生活在汴京城里,也能够更好的成长起来。

    自己又是赐婚,又是赐宅子,又是接王禀的长子长孙进京。

    目的只有一个,给王禀升官。

    “宣和二年,时吴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

    “上皇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统兵十五万以征,四月,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

    “王禀、韩世忠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

    “时奸宦童贯弄权,瞒军功以自居,上皇未知其详,封赏微薄,不足以昭王禀韩世忠之忠勇。”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在朝堂里响起,这一段主要说的是王禀在太原之前的功绩,平定方腊起义。

    方腊的起义是百姓们无奈的抗争,但是也是dongan,流民变成流匪四处作乱,民不聊生,王禀平定祸乱对社稷有功,对百姓有安民之举。

    方腊起义的罪魁祸首,是宋徽宗赵佶,功是功,过是过,赵桓把王禀在太原之前的履历补。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继续在朝堂上响起,细数了王禀的在太原城的艰难守城,在临潢城为国戍边陷入险地的大义,当然重点的笔墨,写的是王禀在黄龙府的功绩。

    朝堂上都是朝廷大臣,杀掉完颜杲,干掉一万一千三百名铁浮屠的壮举,都说的极为详细。

    “王禀,宋之冠军侯也!天生将材,社稷之卫。侯以勋封,名因位贵。万乘是赖,其忠其勇,皆大丈夫之行,擢王禀捷胜军节度使,赐宅一座,奴仆百人。”

    “赐辽国皇城司监事林幼玉,靖国夫人,食正四品俸。”

    “靖康元年腊月二十七日,入内内侍省都知赵英,宣。捷胜军节度使王禀,奉。晋靖国夫人林幼玉,行。”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说话,整个朝堂里寂静一片,无人说话。

    节度使虽然已经在大宋有名无实,但是其依然有着极高的荣誉。

    怪不得官家又是赐婚,又是赐宅,让家属进京,原来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王禀建节。

    建节之后,让家属进京是默认的规则,这代表了王禀已经跨入了大宋最顶层的决策层。

    而他只是一个普通行伍出身,现在已经跨过了层层阻碍,来到了大宋的顶层。

    封侯拜相,洞房花烛,人生两大喜事。

    “谢官家隆恩。”王禀俯首说道,他接过了圣旨。

    他将自己身上太尉的金鱼袋和金鱼符,放在了盛放圣旨的盘子上,拿起了玉鱼袋和玉鱼符,佩戴在了自己的身上。

    官家登基以来,王禀这个节度使,第一个册封出去的节度使。

    而这个节度使,虽然不事营田之事,但是结结实实的掌管了整个捷胜军。

    赵桓不满的看着这些朝中的大臣,他很讨厌文武对立的局面,那群谏官个个跃跃欲试,如果不是宇文虚中拦着,说不定现在就跳起来,进谏了。

    朕做的不对,你们说,朕低头听,朕可以改。

    给人王禀建个节,你们一个个如此低模样莫不是不想混了

    一群没见识的家伙!

    赵桓在心中暗自嘀咕着,他看着这群文臣。

    他们不太明白王禀做的事的意义,事实上,就王禀本人而言,赵桓一直亏待了他。

    要知道正常历史线里,王禀守太原而死,赵构给人家的是什么

    建炎四年,赵构给王家的是安化郡王!
1...156157158159160...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