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兴霸天
周天子目光一冷:“那就是给孔丘所留,此人周游列国,兜售学说,总算受到重视了。”
大司徒治民事,掌户籍,管理田赋民役,权势极大,仅在令尹之下。
如今孔丘任此职,令尹空缺,显然只要有了功绩资历,成为令尹顺理成章。
周天子又问道:“孔丘前往楚国,姜太子作何反应”
黑影道:“不舍相送。”
周天子奇道:“他不阻拦”
“相比起楚,姜还是小国,孔丘自然希望去楚国一展所学,应是拦不住了。”
黑影道:“孔丘对其感激涕零,言明但有所需,必率门下七十二弟子回姜!”
“楚王不会放行!”
周天子冷声:“齐国又如何”
黑影道:“三千乘灭,齐伤了元气,内有四大世族争权,外有东夷各部起兵,内忧外
第五十七章 小国吞楚(求订阅!)
“他还在”
“唉!我秦是不会出兵的,苦苦哀求,又有何用”
秦国雍城。
宫城门口,大夫们鱼贯而入。
每每经过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往宫墙边瞄上一眼。
只因墙边站着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
已经十五天了。
此人正是申包胥。
相比起郢都时的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此时的申包胥双目黯淡无光,身形摇摇欲坠,比起街边乞丐都有不如。
秦君宫墙下,自然不许乞丐站立,但他却不同,乞求的不是米粮,是政治援助。
申包胥来秦,希望秦助大楚,抵挡小国侵袭。
三个月前,周天子怒斥楚国不臣,号召天下诸侯共讨之。
楚自封为王,与周天子的关系一向最为紧张,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此次昭告天下,周天子的言辞前所未有的激烈。
晋齐内忧外患,姜吴不予反应,其他国家则窥到了良机,备军发兵。
不仅是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还在于小国联盟,在战后并没有回归。
晋齐全灭后,撤军回国的只有姜国,其他小国的君王,都成了楚太子的座上宾客,也在登基大典观礼。
毕竟他们的出现,挽救了楚国的灭亡,楚太子又是联盟盟主,于情于理都该留下。
留下之后,就是利益分配,五个附庸国首先提出要扩充国土,其余八个国家也想要国土。
楚国地大物博,边境又是较为荒凉的地域,楚王倒是想同意。
但孔丘入楚后,却力谏楚王,许以财宝,不可割让国土。
若从后世的观念,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春秋时代,并没有什么国土不可割舍的观念。
因为连年开战,这战胜了,侵吞别国土地,下战败了,又将到手的城池吐出去,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但楚王年纪轻轻,也是血气方刚,心中本不愿相让,顿时听从孔丘所言。
十三国君王大是不满。
出了力气,伤亡不轻,得不到好处,就要被打发
如果楚国还是巅峰,他们不敢放肆,终究会乖乖退走,但现在,楚已经不是所谓的大楚了!
眼见同盟不走,率军逗留,楚王震怒,想要调兵硬生生驱离,却被孔丘阻止,让儒家弟子以大义说服之,将盟友们统统“请”出去。
结果,儒家弟子完败。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之风传播,足以让草随风倒,这是孔丘教化世人的信念,可这一次,专为利益而来的小国君王,显然不吃他这一套。
实际上,此时的儒家堪称人才济济,各个弟子文武双全,绝不是后世那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腐儒犬儒,治理各地,与小国交锋,本不应该惨败。
但很可惜,楚国本身就有庞大的利益链,儒家想要站稳脚跟,光靠刚刚登基的楚王,实在是太想当然了。
在宗族世家的掣肘下,儒家弟子举步维艰,小国盟友开始割据一方,本就遭遇大难的楚国,更显动荡。
其他小国一看,有机可趁,自然蜂拥而入,遍地开花。
申包胥见势不妙,出使秦国,恳求秦君出兵,驱逐小国,不惜将洞庭湖西北,全部让与秦国。
然而申包胥再三
恳请,秦国君只是搪塞,申包胥无奈,不肯去馆驿住下,便在秦宫殿外倚着宫墙,不饮不食,绝食以萌其志,自早至晚终日大声哭求,其恒心毅力,令人动容。
申包胥与伍子胥同为楚臣时,本是知交好友,两人被后世成为春秋二胥,都有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韧性。
可惜这一世,没了哭秦庭的佳话,也没了与子同袍的传世诗篇。
申包胥不饮不食,长达半月,最终没了气息。
直到身亡,他仍旧眺望远方郢都的方向,双目中透出浓浓的绝望,秦君敬其忠诚,收敛尸体,送回楚国。
历史上,秦相救楚国,并非被申包胥打动,更不是所谓的联姻关系。
秦晋也有秦晋之好,还不是互相捅刀子,
第五十八章 姜吞小国(求订阅!)
齐国都城,临淄郊外。
在一队军容森严的守卫护持下,晏婴缓缓走下马车。
这不是排场,任谁在两年内经过超过十次刺杀,都得如此郑重。
齐国内的争权夺利,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按理来说,这种关头,身为齐相的晏婴,本不应该出城,予敌人可趁之机,可他依旧来了。
拜访一人。
在仆从的引路下,晏婴来到一幢独立的院落,院门口一株桃树,树丫斜亘院墙门扉上,桃红绚如朝霞。
推门而入,只见落英缤纷,树下有一位男子席地而坐,正在小憩。
“清幽雅致,穰苴(rang ju),你真是好悠闲!”
晏婴吁声道。
“我可是想上战场打仗呢!”
那男子睁开眼睛,微笑道:“要不我们换换”
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两人的关系多么近。
确实,此人名为田穰苴,昔日能得到齐王的重用,正是得到了晏婴的大力举荐。
晏婴评价他八个字,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说起田穰苴,也许熟悉的人不多,但提到武庙十哲,应该都有所耳闻。
来听听名单——
孙武、吴起、乐毅、白起、韩信、张良、诸葛亮、李靖、徐世绩。
田穰苴能与他们齐名,其能耐可见一斑,此时却受到齐景公猜忌,赋闲在家。
“老夫此来正是要请穰苴带兵,灭我齐心腹之患!”
晏婴拱手一礼。
“大王肯让我带兵”
田穰苴扬了扬眉,玩味地道:“不怕我田氏继续壮大”
如今的齐王,是齐景公。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君王,既重用晏婴等忠臣贤臣,又宠信一些谄媚奸臣。
田穰苴就是牺牲品。
他战功赫赫,破燕败晋,却因为小人谗言,被收回兵权,自然愤愤不平。
“谁让你说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话来呢”
晏婴心中暗叹。
这位老友的能力,他是极为敬重的,但为人处世,尤其是从政之道,不免欠缺。
倘若不是局势岌岌可危,晏婴也不会冒着让齐王忌惮的风险,来请田穰苴出山。
“请!”
田穰苴也有自知之明,知道晏婴来此是承担了极大的压力,起身将他迎入屋内,坐下后奉茶道:“东夷各部何时有如此大的威胁,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么”
“不是东夷。”
晏婴品着茶,缓缓地道:“穰苴可还记得五年前,我齐军三千乘的败亡”
“何必多提,非战之罪!”
田穰苴劝慰道:“楚王祭祖,请出火神怒,楚军又及时回援,小国联军死战不退,这是死局,任谁去了,都赢不了。”
确实,晏婴并未做出任何错误的抉择,最终还是惨败,这就是非战之罪。
但成王败寇,历来如此,晏婴的权势动摇,也正是从那一战开始。
田穰苴以为他耿耿于怀,晏婴却摇了摇头:“胜败乃兵家常事,老夫并无不甘,甚至十分庆幸,识破了姜国的真面目!”
“姜国那刺绣小国”
田穰苴一怔。
他罢黜已经十多年,听的消息还局限在晋齐楚的层次,这就不了解了。
何况区区弹丸小国,短短十几年间,又能如何
“十五年前,姜国确实是个刺绣小国,鲁国的附庸,诸侯列国中,最弱小的存在。”
晏婴悠悠一叹:“但姜用了十年时间,就灭了周围四国,国土扩大十倍,军力由区区的三万,扩充到二十万!”
“了不得!”
田穰苴有些动容。
他虽然是齐国最有威望的田氏一族,却是庶出,年少蹉跎,若无晏婴的举荐,或许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知道越是弱小时期,想要崛起越是困难。
这和后世第一桶金最难赚取,道理是相通的。
尤其是姜国地理位置极差,被各国环绕,还能侵吞四方,实在是奇迹。
“姜国另辟蹊径,利用自身的经商优势,暗中购买各国杂粮,制造缺粮,收拢难民,待四国醒觉时,大势已去,几乎是不战而降!”
晏婴道:“短短十年,四国之民全为姜所用,国泰民安,兵源充足,足以挥军直指四方,再行壮大!”
“原来如此!”
田穰苴啧啧称奇,又奇怪地道:“我大齐与晋楚两国,岂会给他机会”
这类小国一旦有崛起之势,必然遭到大国的打压,田穰苴身为齐人,认为这是理所应当,自然很疑惑,为什么齐国没有早早动手
“并非不动手,是姜国先下手为强!”
晏婴冷声道:“多年前,有一人投奔老夫门下,正是昔日的大盗展跖,带来一个消息,他曾得了一张关于楚国山川走势、兵力分布和大阵运转的灵图,你猜是从何处得到的”
田穰苴目光一凝:“莫不是姜”
晏婴点头:“不错!展跖得图后,立刻遭到姜国杀手团追杀,无奈逃向吴营,最终灵图落入吴国手中,伍子胥报仇心切,孙武用兵如神,如此才有了楚国的惨败!”
田穰苴脸色郑重:“引风吹火!高明!”
“楚国的衰败,不仅是姜国推动,它更借此组建了小国联盟,奉楚为盟主!”
晏婴道:“结果一场大战,各国皆败,看似无一赢家,实则我三大强国损失最为惨重,尤其是楚国,内有小国祸乱,外有周天子下诏,本就元气大伤,四面受敌后,衰败之势再不可遏!”
田穰苴问道:“姜要借此吞楚”
“不!姜最高明之处,在于它的目标,恰恰是那些吞楚的小国!”
晏婴道:“那些小国君主一心吞楚,国内守御空虚,甚至有急功近
第五十九章 剑指四方(求订阅!)
“我该怎么做”
田穰苴拱手,语气凝重。
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岂有二话
“将军出山领兵,是我大齐之福!”
晏婴也重重一礼:“姜国扩张虽快,却也暴露出了最大的弱点,它位于诸国之中,只要四面合围,则必败之!”
疆域广博也有坏处,比如楚国,就是因为防线太长,处处都要派兵驻守,才会被区区吴国长驱直入。
这方面最有优势的是秦国,函谷关之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晋齐同样有地利之优,尤其是晋国,借助土灵珠,改变地貌,每每占据地利大败敌军,才奠定了天下第一强国的优势。
相比起来,姜国南边是楚,西边是秦,西北边是晋,东北边是齐,东边是东夷各部,东南边是吴,可以说被团团围住。
如果几国齐攻,那必然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难以招架!
当然,现在各国自顾不暇,无缘无故,怎么会围攻姜国
不过田穰苴对于晏婴的智谋,是十分信服的。
折冲樽俎、二桃杀三士、挂牛头卖马肉,都是巧妙至极的应对之法。
“计将安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