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江汉观察使啊,就张老哥家的族长。”
“那岂不是江阴人”
“这不是废话……”
没头没脑地在那里聊着,雇佣兵的日子就是这样有一搭没一搭。整个和泉山南,随处可见这些漫无目的,又到处作战的雇佣兵。
只是和常人想象的不同,倭人早先见了他们,只会惧怕。等到后来,虽然还是惧怕,却是不少倭人跟着佣兵的队伍厮混。
营寨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中,有不少东西,对倭人而言,都是相当不错的好货色。
而且因为雇佣兵普遍“有钱”,倭地能够消遣的东西又不多,横竖就那两样比较原始的消遣方式。
所以跟着佣兵队伍的倭人中,做皮肉生意的为主,也有跑腿、帮闲之类,但大多也是掮客,帮本地妓女们寻找客户。
除此之外,也有头脑好的本地商人,把许多收来的山货,自家种植的蔬菜,都拿来佣兵营地售卖。赚头相当不错,很是诞生了一批依靠佣兵团体而成长起来的本地商人。
不过这些商人想要做大,却又千难万难,到了一定规模,没有佣兵势力或者唐朝行会的扶持,就完全做不下去。
而且竞争极其激烈,光靠佣兵势力的纯粹消费,是不可能真的做大做强。肯定是要通过佣兵势力,做到更深一层的利润。
比如说奴隶贸易,最早诞生的一批大型倭地本土奴隶贸易商,就是一些中小型领主,以及生活在山区的土王。
扶桑小朝廷的控制力是很虚的,“皇权”到底层,隔了不知道多少层次级单位。至于大部分山区,更是和唐朝传统的羁縻州县类似。山中部落酋长完全就是自治的,而且大部分山区部落,根本无法和扶桑小朝廷的官方进行沟通。
文字、语言上的交流,基本不
第八十一章 友好会谈
泰伯渠畔的螃蟹肥大味美,一年到头都能搞来肉质丰满的螃蟹,只是吃螃蟹极为麻烦,往往也就是苏州的穷苦人家才拿来充当菜肴。
达官贵人食蟹佐酒不假,但真个时不时当做家常菜来吃的,很是少见。除非是真的爱极了吃蟹,大抵上也是偶尔为之。
靠近虎丘山的泰伯渠以东有一片沼泽地,连片的小湖泊和洼地,还没有形成老张非法穿越之前的湖泊群,但莲藕成片,鹭鸶成群,却再寻常不过的风景。
“官人,这大蟹还真有几只,可是要现在拿过来”
“噢有多大”
一艘小木船的船头,渔家戴着个遮阳兜里,精赤着上身,皮肤黝黑但筋肉结实,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在水上过活的。
“有一斤的货,大的弗得了。”
听得有一斤的货,岸上坐在藤椅上的年轻人顿时来了精神:“快快快,拿过来拿过来,今日正好有席面要操办,合该我立功!”
河蟹上了半斤,都是千挑万选,到了六七两,那已经是万中无一,倘若是八两的大货,简直就是河蟹中的霸主。如今居然有一斤的,简直是匪夷所思,听都没听说过。
年轻人也是爽快,直接摸了一叠飞票出来,大声道:“这一斤的,一百贯!”
“……”
站船头的老渔家脚步没站稳,差点腿软掉水里。
“一、一百贯!”
“对,一百贯!赶紧赶紧赶紧,赶紧把货拿来!”
“一、一百贯……都、都可以买个倭女来入了。”
老渔家咂咂嘴,螃蟹这破烂玩意儿,他们吃得想寻死,根本卖不上价钱。实际上苏州常州本地,这年头如果要吃螃蟹,普通人家就没听说要去买的,临到吃晚饭的时候,跑河畔随便摸两把,这螃蟹、蚬子、河蚌,什么都有了。
倘使有点家当的,绑个鸡肠子或者牲畜内脏之类,扔到河里去钓螃蟹,一顿饭的功夫都不要,满满的一大水桶可以钓上来。
二十斤的螃蟹,用不了多少辰光就能钓起来。
倘若坊里弄堂之间,听说哪家小郎细娘吃螃蟹是去花钱买的,大约是鸡毛掸子能把屁股打个稀巴烂。
这光景,岸上的年轻人说一百贯买一只大螃蟹,老渔家只当是玩笑话,弄他的空头来着。
只是见年轻人一脸的急切,又是掏出了飞票,渔家船尾的后生也催促道:“爹爹,那是飞票,不是废纸。”
“老子知道!”
回头瞪了一眼后生,大约是当爹的,于是转头对岸上的年轻人道:“官人歇一歇,吾这就去取蟹来。”
“快去快去!”
年轻人连忙催促着,此时他兴奋无比,搓着手道:“姑父爱吃螃蟹,这真是个好当口,一斤的螃蟹,定能让他开怀。”
“二郎,一百贯买只螃蟹……”
伴当有些犹豫地看着年轻人,“若是被老大人知道,怕是要责骂啊。”
“甚么时候琅琊王氏的子孙,消遣个一百贯也好这般斤斤计较了”
年轻人眉头微皱,“大父若是知道了,怕是只会说我办事灵醒。你不知道,这光景辽州、徐州来了人,好些个都是朝野有名人物,若是招待周到,姑父一高兴,说不定我也能去武汉厮混,省得在这里天天钓鱼,无所事事。”
“那好吧。”
想想也对,用常理来判断张梁丰,一般都是错的。伴当心想着现在琅琊王氏的大靠山安平公主去了京城,此时也是显露一下琅琊王氏办事机灵的好机会。
回头看了看,泰伯渠往南朝着虎丘山的方向,又一处楼阁极为显眼,那边视野开阔,能够看到德明堂的景致,也能看到泰伯渠这里的风光。
此时楼阁内外很是热闹,各种奇形怪状的马车陆续到场。
北地的大马车风格粗犷仿佛没有加工过一般,刀砍斧剁的粗粝,木材的纹理恨不得用刻刀雕出来,上面刷了一层油,或许打几个木楔子,为的就是可以挂个东西。实用性极高,两边车灯一般都是铜制的,内嵌着管道,可以添油。
南方的四轮马车就装潢浮夸,白的红的青的
第八十三章 形象
和长孙无忌穿得一本正经不同,张德一身常服比较休闲。
带扣子的对襟短袖衬衫,丝绸夹棉的面料相当透气,粗麻制的大短裤,浆洗多次之后已经没有了麻料的粗糙硬实,柔软度刚刚好,脚上一双芒鞋,也是江南传统。
只是他卖相没有李奉诫、陆飞白那么好,既无狂人气质,也无文氏风范。乍然亮相,给楼阁前的一众宾客,都有一种杜伏威在世的错觉。
在场众人中,年纪轻的还好,年长一点的,有的的的确确见识过杜伏威。
便是长孙无忌自己,武德七年杜伏威去职被查,前去宣旨观礼的人当中,就有他。裴寂派人搜楼辅公佑伪造的书信时候,长孙无忌当时还跟李世民去看过杜伏威。
那种野性难驯的气场,长孙无忌很难忘记。
在老阴货纵横天下的生涯中,他对突厥可汗劼利评价不高,罗艺那种白痴,在老阴货眼中也只是大龄智障,但对杜伏威,他评价不低。
当然杜伏威在他眼中,依旧不上档次,于“四大天王”而言,这些个手下败将无非就是菜鸡里面挑大个,杜伏威就是那个大的。
杨玄感、杜伏威
恍惚之间,长孙无忌回想起二十年前的场景,竟是有点物是人非的感慨。
当初唇红齿白一脸人畜无害的贞观“祥瑞”,居然长成了这个德行。
“张公,快请,里边请!”
“虞博士,甚地时候返转的苏州也未听虞世兄提起过。”
“也是刚到。”
头前说话的,是虞世南的族人,虞昶的族兄,去年升任弘文阁博士,是马周的秘书班子之一。今年运作一下,大概是会转任侍御史之类,横竖就是走清贵路线。
“少待定要叙叙旧。”
“一定,一定……”
虞博士笑呵呵地点头,整个人都快飘起来。他本来只是恰好站得靠前,张德来得突然,哪里能调整好班次站位,只是谁曾想张德居然认得他,这就有点受宠若惊。不出意外的话,虞氏内部也要高看他一番。
“这位是……”
“宗长,这是钱总司的弟佬……”
“噢!钱老板的那个四弟是吧,我记得,是跟我同年来着我想想,是叫钱裕钱之丰!”
老张笑呵呵地手指点了点,“我记得你,当初钱老板整修家乡海塘,你是又出钱又出力,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啊,难怪杭州越州百姓要给你们立碑。”
“张公谬赞,谬赞……”
虽然会稽钱氏跟江水张氏算是“世仇”,但这个仇到张德这一代,算是彻底终结。钱谷和张德明里暗里合作,也不是一回两回。更何况,钱氏能够起来,是以地方豪强的底蕴去给皇帝做爪牙、酷吏换来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还没改朝换代呢,李皇帝对钱谷已经是几次拿捏,厘金衙门那会子,钱谷不止一回差点把命丢了。
固然钱老板命大胆子大,可钱氏上上下下几千号人,那阵子过得可是真提心吊胆。
这样的境况,还要跟张德作对,这大概就是怕死得不够快。
现在张德能跟钱裕攀谈,还一副极为熟络连连夸赞的模样,对钱裕来说,这就是一个信号。
会稽钱氏和江水张氏,前面两辈人的恩怨情仇,就算是揭过去。
继往开来,凡事向前看嘛。
别过钱裕,老张一路进去就是一路拉交情,基本上江南这里数得上的人物,他都能聊上一些故事。不是老交情就是老关系,固然没有长孙无忌那么如沐春风,可他张某人也不需要让人如沐春风。
而且整个大厅人堆里,张德的身形极为扎眼。
&n
第八十四章 跟我学作诗
泰伯渠畔的热闹,随着张德的到来,便是达到了巅峰。到后来,听说有正在告假的棣州刺史和福州刺史联袂抵临,却也没了多大的动静。
这等一州官长,放在任何地方,都是上宾。
但因为长孙无忌和张德的存在,即便是刺史,也摆不出多大的架子来。
更何况,除了长孙无忌和张德,各路老牌世家纷纷登场,不说窦氏、崔氏两家,就是比较低调的王氏,此刻也是有人到场的。
王弘直虽然没有来,但他儿子王綝却是到了。少年老早就看到了张德,本来是打算跑“姑父”跟前打个招呼,结果人实在是太多,根本插不上话。
开席自然是热闹的,老张也没跟长孙无忌争什么主座,请了老阴逼上了主位,他大大咧咧地坐到了下首。
王綝见老张没坐主位,脸都绿了。
“二郎,你带回来的大螃蟹,可是要送上主案的”
“是啊,兄长,有甚不妥之处”
“你自己看。”
王綝拉着王过来偷瞄了一眼,王的脸也绿了:“啧,这老货又不吃螃蟹的,坐甚么主位!反客为主的老东西,真是会惹事!”
“好了,去跟传膳经理说一声,那螃蟹王莫要送到主位去。”
“兄长放心,我亲自去端螃蟹,不让他们过手。”
要不是知道“姑父”喜食螃蟹,王二郎肯定不会当回事。可王二郎是很清楚的,张德特别喜欢吃螃蟹,哪怕人在武汉上班,也时不时让人捎带螃蟹去汉阳。
一个爱吃螃蟹的人,眼睁睁地看着一只极为罕见的一斤螃蟹王从眼前飘过,可能不会当场发飙,但事后就要承担吃货的怒火。
王氏两兄弟各自分工,王大郎继续盯着宴会厅,王二郎则是跑去传膳经理那里,把事情这么一说,传膳经理便是心中有数。
而此时,宴会厅中各自落座的宾客,倒也安置的分明,很容易就看出来都有自己的小团体。
“扶桑地”的争斗,明面上是窦氏、崔氏和“王学”子弟、辽州军官之间,实际上今日到场的人中,倒是相当的复杂。
比如说后来才到的棣州刺史,摆明了就是石城钢铁厂那一头的。而这位棣州刺史,已经来张德跟前像哈巴狗一样请安了五六回。
因为这位棣州刺史是老张的老熟人,少年时代就在太谷县打过交道。
王中的王县令,鸟枪换炮,陡然就高升了。
而王中的王县令的小跟班,是棣州本地阳信县的英才,虞世南都夸过的任希古。说他是英才,那是因为任希古拍马屁的水平,那绝对是师从于王中的,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比王中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王中的拍马屁,横竖就那三板斧,拍舒服之后,后劲是不足的。
但任希古不一般啊,他诗才绝伦,跟着王中的到处拍马屁,吃饭喝酒当场就能写个诗出来。
拍着拍着,一路从棣州拍到了京城,当时王中的正在等待吏部遴选,于是就带着小老弟很是拜访了一下京中友朋,让任希古大开眼界。
要知道王中的的人脉还真不一般,薛大鼎、郑穗本这种朝野名流他能说上话;邹国公、琅琊公主这种国朝权贵,他能打个招呼;李思摩、薛不弃这种皇帝忠犬,他也能攀谈两句;甚至是退隐江湖的“独臂将军”王祖贤,照样在他这里有三分薄面。
这一通走访下来,把任希古唬得一愣一愣的,原本以为就是个沧州土鳖县令,万万没想到“背景”这么雄厚。任希古那是打听过王中的根脚的,那就是个踩了狗屎运的寒门子弟,而且这个寒门的含金量还特别低。
国朝辣么多的官吏,最
第八十五章 螃蟹相
依旧当年“群英会”,可惜没有诸葛亮……
老张内心默默地吐着槽,满堂的热闹,这时候要来了“男主角”的话,他们这帮王八蛋,那当真都是反派啊。
一个个都是什么狗屁玩意儿啊。
高坐中央的是长孙无忌,阴人无数、毫无节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