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几个龙姓小郎行了个礼,张公谨挥挥手,有些疲惫地说道:“去报备姓氏吧。”

    “是。”

    出去之后,张公谨揉着太阳穴好一会儿,然后对坐在一侧的秦琼道:“韦氏、杨氏、萧氏……”

    “总不能就是为了出口恶气”

    秦琼思考问题很少用人情常理,他大多都是当做打仗来看待。

    在秦琼眼中,为了爽一把就搞事的世家大族,从来不存在。

    “叔宝有所不知啊。”

    张公谨正要说话,却环顾四周,对一种奴婢道,“你们先下去吧。”

    “是,公爷。”

    等人走了之后,张公谨这才对秦琼道小声道,“操之那里,萧铿有两个女儿。萧二自来胸无大志,能混吃等死就是很好。只是萧氏想法,大抵是有些不同的。”

    “萧氏恁多支,总不能一概而论吧。”

    秦琼眉头微皱,虽然都姓萧,可萧和萧之间说不定就是什么仇什么怨。

    “杨氏都能并作一支,何况这个这年头,谁家不是尽力抱团。再大的仇怨,还能比皇帝和操之来得大清河崔氏一夕之间覆灭,物伤其类啊。”

    秦琼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看着张公谨:“难怪襄州离武汉如日之近,却一副以邻为壑的模样。”

    “京城、武汉,能留给老大世族的肉汤,可是不多了。现如今,便是萧铿这个夯货,居然成了萧氏的中坚人物,岂能不让人震惊”

    其中的变化,不是三两句就能解释清的。但是随着京城和武汉的发展越来越快,老旧世族就彻底会被甩在后面。

    转型越拖只会越艰难,自来都是如此。

    “有人想挑动京城和武汉相争。”

    秦琼如是说道。

    “嘿……就算京城和武汉,最终没打起来,你猜安平公主会如何她现在就在京城。”

    张公谨冷笑一声,“张沧是她唯一的儿子,就算不掀个天翻地覆……谁害她儿子,她就杀谁,这是天下到何处都能说的道理。”

    隋唐官方虽然一直在压制汉朝时期的“大复仇主义”,但实际上民间的“大复仇”依然是为人称道。

    典型就是博陵崔氏的崔慎崔季修,他如今虽然是声名狼藉,可在江湖上,却是人人称道,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颇有点社会精神分裂的意思。

    而似扬州文人之流,还有意推波助澜,大量话本、传奇、小说,编排崔慎崔季修的时候,打响了一个“崔结巴”的匪号。

    越是接地气,越是影响力更加强大,也就越难以抑制其内在的精神本质。

    “火中取栗呢。”

    秦琼不屑地嘲讽了一句,“还以为是隋末么。”

    两人虽然一把年纪,可当年出道时候,日子着实不好过。长时间不是依附权贵就是依附豪强,至于世家……都他娘的不收他们的。

    “草根”出身的两个老家伙,对世家大族的怨念,并非全然理性客观,掺杂了太多的屈辱、卑微的记忆。

    一时无话,张公谨和秦琼居然不约而同地喝着闷茶,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而此刻,几个龙家小郎到了偏厢,公府大管事给他们登记录名。

    “几位小哥,还不知道姓甚名谁”

    “老前辈有礼,我是兄弟几个老大,都是姓龙,单名一个炎,草字伯亮。”

    “这是二弟龙焱,字仲光。”

    “嗯不会老三叫龙燚吧”

    “……”

    大管事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尴尬地笑了笑,然后低头继续登记。

    “三弟……龙燚,字叔耀。”

    “……”

    “……”

    大管事久久没有下笔,而是看着龙炎,他倒是想要看看,兄弟四个,还有一个老四,你还能整五个火出来

    “幺哥龙奀,还未取字。”

    “……”

    “这个奀字,怎么写”

    大管事有些好奇,问了一句。

    龙炎接过笔,在纸上写了个“奀”字,大管事这才恍然大悟。

    瞄了一眼龙四郎,见他瘦瘦小小的模样,还真是不大个儿,这是火还没烧起来的意思么

    “咳嗯。”

    大管事轻咳一声,“少待会有公府腰牌配发。”

    “有劳大管事。”




第四十五章 失望
    对君王来说,李世民此刻是有点失态的。

    长孙皇后也是有些诧异地瞄了一眼丈夫,然后看着一脸奇怪的张沧,竟是莞尔一笑,开口道:“你母亲可还好”

    “谢陛下,母亲大人还算康健。”

    “那就好啊。”

    微微点头的长孙皇后看着张沧那张脸,也浮现出了不少回忆。如今那个曾经的长安少年,也是人到中年了吧。

    一眨眼,居然二十年过去了。

    “沧,代母亲大人谢过陛下。”

    “嗯。”

    长孙皇后很是满意地点点头,“你很好,麻城剿匪一事,显你胆魄;新息县往来,显你智慧。能得两位亲王赏识,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且你单枪匹马,放在旧年前朝,也是一时豪杰。”

    听了长孙皇后的话,张沧情不自禁地又微微欠身拱手。

    葫芦里卖什么药,张沧搞不清楚,不过对于长孙皇后,他是十二万个小心。

    京中只要是有头有脸的女子,就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而且同一个位子上,往往女子要比男子优秀得多,多得多得多。

    因为她们要付出的努力,本就是男子的数倍,才能达成同样的结果。

    环境使然,于是造就不凡。

    李世民没有介意老婆“越俎代庖”,前方站着的康德像一尊泥塑的菩萨,一动也不动的,仿佛周围的对话,他一句都没听见。

    “世人都道,乃父有类王巨君。今时观汝只身赴京,谣言不攻自破。”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张沧身躯一颤。

    他不是因为长孙皇后话里话外的恐吓,而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老子比王莽高到不知道哪里去。

    在张沧看来,似王莽这等“崇古”废物,匹夫一怒就能让他报销,那些个把王莽推上舞台的老世族,也不过是一只只只会敲骨吸髓的僵尸。

    不堪一击!

    然而张沧也清楚,自己即便明白这些道理,可内心的野心、**、本能,跟那些敲骨吸髓的僵尸,也无甚差别。

    眼前宝座之上的两个当世圣人……也是僵尸中的一员。

    而长孙皇后说“谣言不攻自破”,不过是又一次让张沧灵醒过来,自己的老子,那是天生打僵尸的狂人。

    “陛下目光如炬、明见万里。”

    张沧不卑不亢,冲长孙皇后说道。

    “你比你大人知礼!”

    李世民突然提高了音量,眼神依旧厌恶地看着他。

    顿了顿,李世民又道:“他天生无礼!”

    “……”

    张沧没有接话,毁谤君王其实问题不大,毁谤亲爹问题就比较大。

    这就好比,眼前的这位皇帝,杀储君亲王兄弟问题不大,说自己武德皇帝是因为失德所以禅位,那就问题很大。

    武德皇帝禅让帝位,那是因为身体不太好……这才是合格的理由。

    哪怕八十多岁的李渊还活蹦乱跳,哪怕八十多岁的李渊嘴里也没几颗牙了,还能日啖牛肉丸好几颗,还是手打牛肉丸,特筋道的那种。

    “不但无礼,还无耻,更无德!他就是无德,所以才以此为名!他……”

    “咳嗯!”

    长孙皇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连忙咳嗽一声,提醒丈夫不要太失态。

    果然,见老婆投来不悦的眼神,李世民顿时轻咳一声,收拾了心态,又重新恢复了之前的帝王气度。

    而张沧对面,背对着二圣的康德,终于脸色大变,双眼圆瞪,嘴巴微张。作为“阉党”头子,康德知道主人对张德有怨念,可万万没想到怨念如此深重……简直了。

    超出了康德的想象。

    要是换作别人,康德一定从旁拱火,配合皇帝出口气。

    可惜,一想起修洛阳宫时候,张德那乐于助人的笑容,康德的表情就逐渐凝固。

    张沧也不知道自己老爹到底是干了多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才会让贞观大帝这样的不顾身份,当着别人儿子的面狂喷……

    “今年已有十八”

    “回陛下,十八了。”

    “嗯,不错。却是个少年英才,较之乃父,不输当年。”

    “沧



第四十六章 教育大鳄
    教育投入如果把时间拉长为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它的回报率是惊人的。但是,当把教育投入的持续时间,缩短为五十年以下,或者二十年三十年,它大概率是血亏。然而当把教育门类细分,投入的持续时间缩短为十年以内,那又可能出现盈利。

    和苏州类似,隆庆宫短期内大批量称得上盈利的教育项目,其实就是职业技术教育,而且隆庆宫这种模式,有且只有隆庆宫之主可以做到。

    原因么,就比较多样化,比如说李丽质可以拿到朝廷的政策倾斜,凡是隆庆宫体系中出来的技工,就不太可能遭受地方学徒类似的歧视。

    天子门生谈不上,公主门生还是不错的,至少长乐公主只要还活着,基本问题不大。

    再一个,想要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或者说培训,师资力量要求非常高,整个关洛地区,能够像李丽质这样,直接从武汉、苏杭、淮扬随便请人的权贵,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抛开这些有的没的,能够保证在这种粗暴体系中,还能找到就业岗位,也只有长乐公主干打这样的包票,连李皇帝自己,其实也没摸清楚这个岗位该是锻工还是钳工,或者那个岗位是放会计还是出纳。

    于李皇帝而言,打铁匠都一样,账房先生也都一样。

    然而贞观朝的市场分工,在局部地区是越来越细分。

    比如说制作煤球,以往小作坊各个工序都是全家老小一起上一肩挑。然而现在却是大不一样,粉碎有粉碎工,打孔有打孔工,晒干有挑晒杂工,连装卸都有了专门的装卸工以及运输工……

    最下层的市场,李丽质是从来不会多看一眼的,仨瓜俩枣的收拢,赚这种辛苦钱对她而言毫无意义,纯粹是浪费时间。

    倘若她要安置一百个锻工岗位,那么就会有具备一百个锻工岗位的工厂直接诞生。而订单,也会在工厂诞生之前就会存在。

    道理很简单,因为她是李丽质,是长乐公主。

    不管是扬子江两岸还是中原东西,自有两个男人为她掏钱买账,更何况,她花钱如流水的同时,赚钱堪称瀑布。

    只不过职业技术教育或者说培训,在隆庆宫的体系中,终究属于“卑微”的存在,而且主要的受教育环境,也并非是在隆庆宫,而是在城西。

    通常情况下,李丽质根本不会出现在城西,而如今,临近暑假,李丽质打算让皇帝老子走一遭,进一步稳住隆庆宫整个教育产业的盈利部分。

    发展到如今,为了获得一些官方订单,有时候一些民间大商,会刻意地聘用隆庆宫出身的学生,为的就是谋求能够跟隆庆宫搭上一丁点的关系。

    概率不大,但有总比没有好。

    再一个,隆庆宫职业技术教育出身的工匠学徒,的的确确水平要高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自攻略河中以来,高价聘请技工前往“昆仑海”和勃律山口的豪商,其大部分工匠来源,就是年龄在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从隆庆宫毕业、肄业或者结业的学生。

    相对便宜,而且量大,最重要的是,那些个老油条老工匠,往往都会攥着某一项两项“私传”不放,而隆庆宫培训的技术虽然都是“司空见惯”的常规技术,但对有些偏远地区来说,依旧是相当的“先进”。

    而隆庆宫也乐于促成这样的交易,毕竟“介绍费”佣金可不少,交州劳工委托培训都要五贯一个人,何况隆庆宫出来的

    只不过丝路利润着实不错,加上北天竺的香料、宝石、粮食、蔗糖产业,已经初步有了眉目,加上众所周知的淘金业,十年前就开始经营西域、河中的贞观武勋豪门,都是忙不迭地巴结隆庆宫。

    盖因隆庆宫是为数不多能够在丝路上提供大量优质工匠的地方,像侯君集每次筹办大型比赛,“柳营”队虽猛,遇上“隆庆”队,大多数就是五五开,要不然就是小胜或者小负,场面极为“激烈”,比赛极为“好看”,其乐融融,拍尽马屁。

    可以说自从李丽质“献身”伟大的教育事业以来,隆庆宫跟各方合作的都还算愉快,只不过今年物价又涨了一些,而皇帝老子也亲口告诉了她,打了河中之后,未来好些年可能都不会再主动往外打。

    于是乎,隆庆宫之主就认为,这物价都涨了,“介绍费”佣金也得涨啊。




第四十七章 翁婿会
    大明宫,张公谨独自一人前往宫城探望老丈人,八十多的李渊再度见到帝国数一数二的美男子时候,开口便道:“弘慎,汝亦老矣。”
1...772773774775776...8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