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的穿越日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爱喝椰奶
木槽菜就家家户户开了花,基地内到处都是,种了不老少。等第一批第二批菜收获了,基地内的粮食压力大幅度减轻。群众基本上都种的是菜,因为粮食方面直接在基地里领的。缺的就是肉啊菜的,肉是没办法了,但是菜可以自己种呀!
于是大食堂那边就不种菜了,伙头班的就很有创意,把木槽全卸下来,分给群众种菜,又寻团长弄了些木料回来,找了百姓中会木匠手艺的人重新做了比较大的木槽,种啥呢!种红薯!
居然还真发出苗子了,等到收获了,基地内都沸腾了,虽然也不多,但那可是主食!于是老百姓也忍不住,闹着要种粮食。
种粮食是好事儿呀,刘主任很乐意满足群众的要求,只要老百姓不闹事,等灾情结束后,怎么说他也能往上再提两步。就是缺木料,但这儿不有军人吗军人可不就得为百姓服务吗于是部队又分一个营去收集木料,收集回来了就征集木匠做大木槽。做好了分配给老百姓,种了红薯收获,十分之一上交给基地,剩下的自己留着吃。
又开始私有制了,不过这样更激发了群众热情,人人都热火朝天,想着法儿的种粮食,基地内哪个角落都没放过,到处都是一排排的槽,大部分都是种红薯,也有些五花八门的,种土豆的,种大豆的,居然还有种玉米高粱的,连水稻都有种,赵保国有一次回来看到,差点儿没笑岔气。
每行木槽也就间隔三十公分,这玉米种下去,能长高吗简直就是奇葩。果然等大部分粮食都收获了,那种玉米的木槽里,基本是颗粒无收,玉米算是种出来的,棒子却特别小,个个都发育不良,而且棒子上的玉米粒也干瘪瘪的,小小的比绿豆都要小。赵保国在收的时候特意去瞧了瞧,就熊孩子被揍得鬼哭狼嚎。
果然大人干不出这种事儿来!他准备离开时,忽然就身后传来惊呼:“这啥包谷”
“呀,这么大”
“品种不一样吧”
“赶紧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呀!”
赵保国又转身回去瞧,看到一个玉米棒子,颗颗饱满,真是见了鬼了!难道是基因变异他有点兴奋,如果拿这玉米来做种的话!那不等于又多了一种主粮
这边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上头去,刘主任很快就过来了,连向来不爱管民生的团长也带着一营长二营长过来瞧新鲜。
“好呀!好呀!”刘主任捧着那根玉米棒子高兴得跟孩子似的:“这包谷谁种出来的有了这个,以后咱就多了种粮食,等回头种多了,再上报给国家,能活多少人!简直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于是这一木槽的玉米就被基地征收了,当然为了安抚种出来的功臣,刘主任特意奖励了那家不少口粮,把那家人高
第一百八十九章 终身大事
日子就这么过着,基地内自己解决一部分粮食,首都那边再支援一批粮食,吃不饱也饿不死的过着,也能生存下去。
赵保国最近挺烦,他年纪也二十了,在部队里大小是个班长,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日子过得挺舒坦,而且还是单身,那有姑娘的人家,可不就盯着了吗
只要不出任务的时候,呆在基地里头,就经常遇到这个姑娘,那个姑娘,一脸娇羞,要么假装撞到,撞到了就说上话,一说话吧,那就经常来找了。
韩莫生就打趣他:“行情不错吗”
赵保国没好气:“你不也一样”韩莫生行情比他更好,他就独身一个,人姑娘嫁过来也不需要处理婆媳关系,直接就能掌家了。
爸妈也开始催婚了,前两年活着都困难,这两年日子安定了,可不就想后代了吗把赵保国烦得都不想回去了。但只要一不出任务,总能被姑娘撞上,这一天能撞上个四五回,还不是同一个人,赵保国简直要疯。这大姑娘家家的,怎么都这么不矜持
于是不嫌爸妈催婚烦了,再这么撞下去,他早晚要撞出毛病来。结婚就结婚呗,结婚了想必就没大姑娘假装撞上他了。
赵保国松了口,左福生乐得要疯,直接就拍板:“一会儿我就去找你姑奶,她路子多人缘好,哪家的姑娘贤惠孝顺,可比我有数多了,肯定能给你挑个好的!”
说着又怕他回头再反悔,直接就出去:“不行,我现在就去找她说!”赶紧的就出去了。
赵保国:…………至于这么急
赵长青八岁了,这些年多灾多难的过来,身上也没长什么肉,但好歹活着呢,赵保国偶尔换了细粮给她吃,日子过得比大多数的人都要好,家里人基本不让她做事的,赵红星就呆着陪她玩,有时候教她认字识数的也没人管。
“毛蛋儿哥,你要讨媳妇啦”赵长青托着下巴,眨巴着眼看着老哥。
“咋啦”赵保国就逗她:“你想讨”
赵长青侧过脑袋不想搭理他,赵红星抿着嘴笑了笑:“青青怕有了嫂子,你就不疼她了呢。”
“红星姐!”小心思被喊破了,赵长青有些羞恼,万一哥哥觉得她不懂事怎么办多讨厌!
赵保国笑得不行,揉着她的脑袋:“哥给你找了嫂子,那也是多个人疼你呀,小小年纪心思咋还这么多”
赵长青哼了哼,蹭到被褥里去,把脑袋埋在枕头上不说话。
赵翠花的效率很快,第二天就叫赵保国去相看,赵保国看着对面垂头坐着的大姑娘,脑瓜仁儿都有点疼,这一会儿抬眼看他,一会儿又抬眼看他的,没主动开口过,他只能自己找话题,问一句答一句,声音跟蚊子哼哼似的,这也太扭捏了,赵保国觉得这个还是算了吧,处起来都不够费劲儿的。
于是这个没成,左福生气不打一处来:“这姑娘贤惠又孝顺,长得又标致,你还看不上你还想找个仙女儿呀”
赵保国:“这就是没仙女儿,要有了,你看我不给你讨回来当儿媳妇儿!”
左福生直接给气乐了,拍了他一下:“你这孩子,跟你说正经的,别老不着调!”又问他到底想找个啥样的。
赵保国挠了挠脑袋:“也没想找个啥样的,首先吧,孝顺是主要的,当然也不能太难看了,顺眼就成,性格方面,稍微活泛点儿吧!别像这个,我不问她,她就不吭声儿
第一百九十章 冰雪消融
“外面温度升了!”
“啥”赵保国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激动不已的问:“真升了升了多少”
前段时间去医院收集物资的时候,韩莫生偷偷藏了个温度计,天天带在身上儿,一天要看个八回,就想着哪天温度降下来能第一时间发现。
所以他这么说,赵保国毫不迟疑的就相信了。
“升了八度!”韩莫生比划了个八,眼睛里都发着光。
赵保国脸色渐渐下来了:“一天就升了八度”
“这还不好吗”韩莫生没想那么多,只想着温度升高了,那这灾就能平复了,再也不用缩在基地里头,天天吃着没滋没味儿的压缩饼干。虽然有种木槽菜,但那点怎么够吃的也就一个礼拜能吃一回,份量还少,都不够塞牙缝的,也就补补维生素。
这哪算什么好事要天天升八度,不用几天这冰就得化了,到时候化得太快,又得闹涝害。而且也不知道升到几时能止,万一没个上限儿呢赵保国心里发愁,但又只是推测,于是没说出来让韩莫生跟着操心,万一是他想多了呢
于是就道:“挺好的!也许过不了多久,咱就能搬出基地回老家了!”他是这样期盼着。
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如人意,朝着赵保国最不愿意的那方面发生了。
第一天外头温度升高了八度,基地领导都十分高兴,群众们也期盼着能早日归乡。结果第二天温度直接翻了一番,升高了十六度。这下所有人都高兴不起来了,按这么翻倍升高下去,过几天直接能到零上,再过几天外头冰就得化,温度一直在提升,北极那边的冰川长年累月不化,这温度要再这么升上去,那也危险了。
于是团长又给首都发电报,互通消息并询问原因。首都那边的情况跟基地这边一样,其它大基地并部队负责的小基地的气候通通没差别,全国性大幅度升温。
国外的消息传到首都这边,又传到各个基地,这是全世界大幅度升温,上头把事儿给按下了,没让老百姓知道,要不然人心惶惶,不等灾难来临,群众就得先乱起来。
对于天灾谁也没有办法,首都就给他们四个字,静观其变!是呀,除了等着受着,人类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团长一脸苦笑,把首都方面下达的指示告诉了高层领导。
一个礼拜后,基地外冰层融化,温度直接上了二十,人们纷纷走出基地,晒着久违的太阳,三三伍伍成群聊着天,说着对未来的憧憬。
两天后温度又高了一层,直接翻倍到了四十,基地内人心惶惶,绝望的气氛在蔓延。刘主任带领人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务必要把这种情绪给打压下去。
第三天,温度不再上升,但灾难还未停止,赵保国这天带着小队在基地外巡逻,手里拿着对讲机和温度计,每隔一刻钟向里头汇报外面的情况。
外面温度一直没往上升,大家伙儿的心情都好了几分,赵保国刚关上对讲机,就听到韩莫生惊恐的声音:“队长,你看你看!”紧接着就听到几声粗口。
赵保国心里一紧,反射性的就去看韩莫生,见他指着远方,视线立马就移过去。“卧槽!”
夹杂着千军万马之势的水浪铺天盖地的呼啸而来,席卷一切路上一切事物,卷起跌落又再度出发,赵保国看到一个几十米高的山头直接就没了。
“洪水来了!”他只来得及打开对讲机说了一声,拽着目瞪口呆的韩莫生就往基地里冲。边跑边提醒其它几个人:“还傻愣着干吗等死啊”
第一百九十一章 平息
泄洪之势虽停了,但水势过大,积水深度都能比得上一条河流了。没有能在水面行走的交通工具,部队就不太方便外出收集物资。
其它物资还好说,关键是做饭烧火的柴火,虽然还有些一些储备,但也就半个多月的。山下积水那么深,一时半刻无法分流出去,谁知要等到哪一天
好在冰层融化,山腰往上没能受到水患,以前被冰封的树木,就容易砍伐了。管理层发动百姓去山上收集柴火当做贮备物资。所有工匠木匠等全部留在基地内,利用以往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建造水上交通工具。
紧赶慢赶的,第二天就造出三条木筏,每条规格都相同,长七米宽两米,每条可供十人乘行。
外出的部队把木筏拖到水上,摇着木桨就向县城出发,准备去打探城市的受灾情况,看看建筑受损的程度。
外出收集物资以及打探情况分成三轮,每十日轮歇留守在基地驻扎,除了常驻基地的维持治安人员,其它大头兵基本每月有二十天都在外头。
赵保国这个月的留守的日子还有三天才结束,于是没能出去打探到第一情况。干闲着他也不习惯了,除了等回来的人带消息,不是跟着带着手下的兄弟,跟着去山上保护收集柴火的群众,就是跑到水位处去测量深度。
倒是有好消息,水位在降低,虽然降低的幅度微不可见,但在降就是个好消息。晚上外出打探情况的人员回来,赵保国跟韩莫生他们蹲在那远远的瞅见了。
“可以呀!这么多鱼!”韩莫生口水都流下来了,三个木筏上基本都堆满了各种河鲜,恨不能直接扑上抱着啃。
几年下来连肉罐头都过期了,最近这两年基本是沾不到什么荤腥的,冷不丁弄了这么些鱼,全炖了至少基地里所有人,一人一口总能分得到的。更何况部队的待遇向来是比较好的,这鱼分给群众前,起码会留下一半让大食堂做了给部队军人补充营养。
赵保国也咽了咽口水,赶紧吩咐人回去汇报,多拿点桶啊盆的过来装。一个小伙子撒腿儿就往基地跑得飞快。
“老伍,这么老些鱼,你们咋抓到的”他们出去查探时,会带什么装备赵保国清清楚楚,根本不可能弄到这么些鱼,总不能是跳水里去抓的吧又没网也没钓具的,这鱼怎么来的
“哈哈哈!”伍是手底下掌管五十人,因着他木筏不够,所以只有三个小队跟着他出去,跟赵保国一样是程公安手底下的兵。
“这就叫运气呀!”老伍满脸喜色,眉飞色舞:“这洪水从上头冲下来的,不有好些个县城村落吗有些东西就被夹过来了,要么说我运气好呢!正巧就有张渔网飘过来了,也不知是哪个厂子里的,你说说,这天大的好事儿,我能不接着吗”有了网就能打到鱼,有了鱼就有肉吃了,可不是天大的好事儿吗
“狗屎运!”韩莫生看着老伍得瑟,一脸羡慕嫉妒恨。今儿要换了他们出去,说不定这功劳就能落手里头了,偏偏没那运气。
“狗屎运咋啦你还想踩都踩不着呢!”
于是基地内所有人都兴奋得不行,按人头分肯定是不足的,所以这些鱼直接就伙房全炖了,一人基本就分到两筷子,老伍带领那个队打着鱼,于是上头记了一功,还特意多分配给他们一大盆炖好的鱼肉。
老伍端着一碗冒着尖儿的鱼肉,跑过来找韩莫生炫耀,把他气得吱哇乱叫。
赵保国看老伍碗里满满的肉,又低头看看自己碗里的,看看几个兄弟碗里的,也就一两块儿,大多都汤泡着饭,哪有人家那厚实。
又见老伍把韩莫生撩拨都要原地爆炸了,于是冲旁边几个使眼色,这可是他自己送上门儿来的。
老大的发话了,那还有什么不能干的九个大老爷们一哄而上,直接把老伍给围了,那是半点儿不客气,一人一筷子就往他碗里伸。
“干啥强盗啊还抢上了”双拳难抵四手,老五碗里几乎只剩个碗底儿,顿时悔得捶胸顿足,一通乱嚎。
韩莫生就幸灾乐祸的笑:“谁让你瞎得瑟,该!”趁他不注意,直接连碗给端走了。
“倒是给我留点儿呀!”你追我赶的,闹得十分欢快,
老伍唉声叹气的后悔不已,只骂赵保国上梁不正下梁歪,带出一伙子强盗来。其实赵保国心里明白得很,要真不想分给他们吃,老伍何必端着满满一碗鱼过来呢
摆明了就是给他们的,跟韩莫生闹一场,不过是找找乐子,再给他们抢食给个借口罢了。毕竟都大老爷们儿,谁又不知道谁呢!赵保国记着这份情呢。
于是基地内又多了一份活计,做渔网。做好了大多都提供给外出的部队,也有些群众会去水位那里碰运气,好运的还能钓到一两条。
基地外的城市全部都给淹了,虽然水位在下降,但慢得很,基地这边量过了,这水位要全部降下去,起码得一年多。这还是因为这边地处偏北,地势高的原因。
想想北方这边都要一年多,那地势较低的南方,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于是首都发来了电报,说是派直升机在上空巡视过了,国内唯一没有被水淹没的城市在q省那边。
在灾难来临之前国家就有所准备,那边早早建设起了无数高层楼房,冰封时期无法住人,但现在特殊时期过了,那边地势高,冰层化了之后水直接往低处泄走了。
所以通知各个基地准备全民转移。让其它基地的人通知群众做好转移准备,等各个基地的群众转移过去安顿好了,会派船过来接他们。
&
第一章新的开始
赵保国有意识时就感到被人背着走,只觉浑身都痛,背上火辣辣的痛,胃里也火烧火撩,额头尤其痛,且胸膛憋闷,几乎喘不过来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