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宝妆成

    崔主编却听明白了,知道老朋友的毛病又犯了!

    不过仔细看夏晓兰,的确是长得很漂亮,一眼就移不开眼睛的,五官精致巴掌脸,看着我见犹怜,背挺的很直,有一股刚性。

    “林树同志,电视剧已经开机了,晴雯的角色也订了,你能不能不要三心二意不好意思啊两位,这位是王导,这是他的职业病,别见怪,快请坐。”

    崔主编家有个小小的客厅,布置的挺雅致,夏晓兰和陈锡良没来之前,崔主编应该在招呼朋友。

    而这位朋友,是个导演。

    夏晓兰一点也不惊喜,经历过杜兆辉的邀请后,她现在一听演戏就生理性不舒服。

    “崔主编您好,听说您想谈一谈我们品牌宣传的事,没打搅您过年休息吧”

    崔主编啊了一声,“这种宣传方法是你想的年轻有为!”

    他还以为陈锡良带这么个漂亮姑娘上门,是知道王林树在家里,是要给夏晓兰创造机会呢。仔细想想又不对,王林树来的很突然,陈锡良不可能事先知道。

    结果宣传方案就是夏晓兰想的,崔主编很是诧异。

    他想听一听夏晓兰的想法。

    出于商业性质的角度,夏晓兰不好讲。要让夏晓兰卖情怀讲故事,还是难不倒她“也没什么特别的,其实请明星拍广告,在香港等地方已经很成熟,汪明明女士恰好穿了我们品牌的衣服上春晚,本来是双方合作的契机,但我们是草创的本土品牌,确实请不起香港大明星的广告酬金,才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就是借助汪明明的名气影响,却不付广告费呗。

    在商言商,是怎么赚钱怎么来,现在内地也没有肖像权的说法,夏晓兰和陈锡良这样干不违法。

    但夏晓兰知道挺对不起汪明明,她也怕自己理所当然的会引起崔主编的反感,只能继续卖情怀

    “省下来的宣传费,我们希望能做到质量上乘,做一个华国人能消费的本土服装品牌。”

    夏晓兰默默在心底补了一句,是华国一部人。

    luna的定价并不低。

    夏晓兰和陈锡良是把中间环节都给赚了。

    做服装的,利润做不到50,她和陈锡良搞什么品牌,不如继续倒腾地摊货。

    崔主编不知道夏晓兰心里的想法,他觉得夏晓兰说的挺有意思,做华国的本土品牌陈锡良就够年轻的了,崔主编还以为陈锡良身后会有个成熟点的“老板”,结果陈锡良带来一个年轻女孩儿,崔主编是搞杂志的,眼睛毒,夏晓兰不可能超过20岁!

    这还看夏晓兰穿衣打扮和说话谈吐猜的,只看脸,还得再小两三岁。

    “时尚”两个字,对华国民众来说都很陌生,夏晓兰和陈锡良两个年轻人就要搞本土服装品牌,崔主编都要说有勇气。

    “你们的店什么时候开业我听陈老板说,3月中旬”

    崔主编这样说,夏晓兰就觉得有戏,“主要看您这边,如果能登上3月份的期刊,那就太好了。”

    &nb

    sp; 给根杆子就爬上来。

    长得好看的人,谈生意真占便宜,夏晓兰就是创意人,由她来解释的确更清楚,崔主编的疑虑解除,也不会太为难两人。陈锡良的糖衣炮弹,可是从去年就开始腐蚀,华国的时尚,不过是刚刚萌芽,陈锡良就牢牢的贴上了华国时尚的先行者。

    《时装》的发行量不算特别大,但看《时装》的读者是有针对性的,不喜欢穿衣打扮的,又岂会看时尚杂志

    能在85年看时尚杂志的,都是有钱花的女人。

     




740:对房子兴趣更大(1更)
    王导遗憾的不得了。

    刚才真是脑子发热,他一见夏晓兰就觉得这姑娘应该去拍戏,漂亮的脸蛋不上荧幕岂不是对不起观众。现在王林树慢慢清醒了,其实《红楼梦》去年2月试拍,到了9月正式开机,晴雯的演员也早早定下,京城的大观园还在修建中,剧组辗转全国借景拍摄,他哪能说换角就换

    而且,夏晓兰是华清大学建筑系的学生,王林树能从中戏和京影借学生出来,在华清大学他可没那个脸。

    他要去华清大学建筑系说,借你们一个学生去拍戏,肯定要被唾一脸唾沫星子。

    学生本人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也不行,学校不可能开这个口子。

    王林树一拍脑袋,现在是放寒假吧,拖去拍几个镜头,学校也管不着啊!

    王导把这个提议一说,夏晓兰也能感受到王导的诚意,但是拍戏她是真不感兴趣,提早回京是要处理luna和夏晓兰自家的两个门店琐事,哪能跟着剧组去外地

    “王导,还真对不住您……”

    “林树同志,也不是谁都想当文艺工作者嘛,你不要勉强夏同学。”

    崔主编看出来了,建筑系的把服装业的工作抢了,但夏晓兰显然没有抢表演系饭碗的想法,强扭的瓜不甜,世上的人多种多样,并不是每个人一听要拍电视,还是《红楼梦》这种四大名著,都要高兴的晕过去——虽然是很奇怪了,在社会风气非常文艺的85年,冷不丁出现个气质文艺,本人很不文艺的姑娘,崔主编觉得很罕见。

    有崔主编打圆场,王导就不好再纠缠。

    想到夏晓兰是建筑系的,王导还说了两句客气话,“等剧组回京拍摄的时候,你有空可以到大观园来看看,和你的专业相关,你可能会有兴趣。”

    王导说京城的大观园是用以前的老房子改建的,红学家、古建筑学家很多高手参与改造,夏晓兰还真的挺有兴趣,语气顿时真诚起来

    “谢谢王导,我一定会去参观的!”

    夏晓兰心痒痒的,现在大观园还在修吧修好了她倒是兴趣不大,正在修还能跑去看看,看看专家们是怎么旧房改造修复,她可以借鉴到什刹海的四合院上。

    王导算是彻底死了心,感不感兴趣,听夏晓兰语气能判断,她显然对大观园建筑的兴趣,大于在大观园里拍戏的兴趣。

    有了王导的小插曲,和崔主编的见面谈话依然很顺利,夏晓兰和崔主编谈了一下软文广告的写法,就和陈锡良一起告辞了。

    看着两人离开,王林树还依依不舍

    “老崔,这难道不是天生的屏幕脸,为什么要去学建筑”

    是熬夜画图,还是去建筑一线风吹日晒哪种选择,都不是和娇滴滴的女同志嘛。

    崔主编慢悠悠说道

    “可能是因为……人家成绩好林树同志你醒一醒,你看华清大学的,能去拍戏吗”

    《红楼梦》在全国海选演员,收到的自荐信真是要用麻

    袋装,这么多信里,也没见有华清、京大的学生想试镜啊。

    崔主编实话实说,王导受到了暴击,心情顿时就很不美丽。

    ……

    离开崔主编家,陈锡良还有点走神。

    陈锡良是个很矛盾的人,你说他是纯粹的商人吧,他其实还有设计师梦想,是有文艺细胞的。收集时尚杂志的陈老板,当然也看过四大名著,刚才王林树要是叫他去试镜,哪怕演男主角宝玉身



741:你孙子发的零花钱(2更)
    那肯定不能被刷啊。

    现在工作不好找,她们也不是个个都是伍行长家的亲戚,乱七八糟托关系来的,年龄只要1825岁的,还不能太胖,不能长得寒碜。听说有二十多个年轻女同志,最终就留下七个,伍行长也和这些人说的很清楚,“培训”要合格,还有三个月试用期。

    试用合格了才转正,试用期只有基本工资,转正后就有奖金拿。奖金又和销售额挂钩的,谁衣服卖的越多,谁就拿越多的钱。

    从理论上来说,她们的工资是不封顶的。

    伍行长搞得像选妃一样,还没有天怒人怨也有原因,是据说底薪不会低于60元,转正后加上奖金和提成,这一份工作,月收入至少在百元以上。

    对一群学历,家里关系不够硬塞不进正式单位的年轻姑娘们来说,这真是必须要抓住的工作机会了。

    让去南锣鼓巷培训,她们还有啥意见

    本来都打算去商都的,能在京城本地不挺好的么,没出过远门的人陡然去外地,心里还挺怕。

    从羊城过来的三个姑娘,心里就是这感受。

    幸好三个人结伴而行,火车就坐了两天,她们都是相互照顾的。

    陈锡良在火车站接到人,嘱咐这三个姑娘好好听“夏总”的话,就把人塞到了南锣鼓巷的四合院。这院子空着,算是暂时被夏晓兰征用,免得额外租地方浪费时间。简单的家具刘勇都买好了,羊城来的三个晚上就在四合院住,京城本地的就回家去睡。

    然而羊城的三个同志,到了南锣鼓巷,也没瞧见陈锡良嘴里的“夏总”。

    等待她们的,是从京城招聘的七个同事,和一个看起来就很严肃的老太太。

    于奶奶瞧见人来齐了,就能开课了。

    她被夏晓兰请来教这些店员“礼仪”,服务行业,怎么样对顾客微笑,说话时怎么站,走路怎么走,夏晓兰觉得自己还不如于奶奶呢。

    “培训呢可能比较辛苦,但干哪一行都辛苦,回家厚着脸皮混吃等死最轻松,就是不能混一辈子对不”

    于奶奶瞧着凶凶的,女同志们还没见到“夏总”,只能于奶奶说什么就是什么。

    于奶奶问她们都吃过早饭没,瞧见她们点头,于奶奶指着墙根“都贴着墙根站着去,后脑勺、肩膀、屁股,还有脚跟都要挨着墙面。”

    一个个长得也不丑,那站姿于奶奶是瞧不上。

    别管男女同志,把背给站直了,才有“气质”这种东西存在。

    含胸驼背的,啥衣服穿在身上都是白瞎,这又不是在国营商店上班,磕着瓜子,打着毛衣唠嗑都行,要想把顾客说服,自己就得有点说服力啊!

    于奶奶能理解夏晓兰招了人搞这个“培训”,就算去纺织厂上班,刚下车间还要师傅带呢。

    于奶奶现在就是这些女同志的师傅。

    哦,用夏晓兰的话说,她叫礼仪老师……于奶奶觉得,有点事做是真不错,还能帮上夏晓兰,她在京城住着就很自在。

    别管年轻还是年老,也不分男女,正常人都需要别人的认可,觉得

    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要不活着就太空虚了。

    于奶奶就是“被需求”了,她现在对训练这些年轻姑娘那是干劲十足。

    ……

    夏总不在南锣鼓巷,夏总在哪里

    处理好崔主编的事,夏晓兰取了一些现金出来,买了点东西到周家。

    正月初七,周国斌已经上班了,关慧蛾还没有,夏晓兰先到周诚家,把东西放下,又和关慧蛾一起去看了周家二老。

    &nbs



742:周奶奶要掏老底了(3更)
    周老爷子又慢慢走回来。

    他是不缺钱,周奶奶也不缺钱。

    但小辈给的孝敬,周老爷子难道还嫌不要

    “这也太多了,周诚一个月工资才多少!”

    再说周诚在出任务,夏晓兰就算去鹏城见了他一面,周诚还能带着这么多现金给她周老爷子马上反应过来,周诚这是还没结婚,就把个人存款交给夏晓兰打理。

    周奶奶瞪了老伴儿一眼,“我拿着这钱高兴,就算不花,那也是我孙子孝敬的。”

    钱是不舍得花掉的,到周诚成家的时候,周奶奶恨不得多塞点给大孙子。

    就是意义不一样,这要是周诚想到要孝敬爷爷奶奶,证明她大孙子孝顺。要是夏晓兰想到的,证明她大孙子眼光好,选的对象孝顺。

    不管是哪种,周奶奶都高兴。

    前一种是理所应当的,后一种才特别不容易,别人家的闺女,凭啥要孝敬她和老头子证明姑娘人好,证明姑娘喜欢她大孙子,才爱屋及乌!

    这红包,可比周奶奶给夏晓兰的要多,周奶奶是知道夏晓兰在做生意,但之前买房花了不少钱吧,也不晓得晓兰手里的钱够不够周转的。

    周奶奶偷偷看了下自己的存折,她可是每个月有退休工资的,加上这两年几个儿女家日子都好过了,不需要周奶奶补贴,反而逢年过节会给周奶奶塞钱,周奶奶自己就存了一笔私房钱。

    她现在想把这钱偷偷塞给夏晓兰,还不能叫其他几个知道。

    周老爷子见她鬼鬼祟祟的在看存折,就知道她在想啥。

    不偏心

    不偏心是不可能的。

    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再理智的人也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周老爷子睁只眼闭只眼,怕周奶奶做的太过分,提醒了一句

    “你还有其他的孙女和外孙、外孙女,不要把家底全掏空了,你看周怡都多大的人了,随时都会嫁人,你这个当奶奶的,能不给她置办点东西”

    周奶奶拿着存折的手一顿,想了想又放回去两张。

    包括老爷子在内,嫌周怡不争气是真,但哪能真的一点不管周怡

    周诚是亲孙子,周怡也是亲孙女,周怡性格能力就那样,事业上拿不出手,却经常来陪周家二老,说没有感情才是假的。

    ……

    夏晓兰不知道,周奶奶差点想把家底都掏给她了。

    当然给她,她也是不会要的。

    不是嫌多嫌少,老人家手里要没点私房钱,安全感会大大降低。于奶奶现在就特别有安全感,因为季家“还”了于奶奶8万块,她再求夏晓兰帮忙找儿子,8万块能兑换不少美元。
1...204205206207208...7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