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生产流程上,依次是原材料配备
第161章:倒春寒(第三更求月票!)
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李宪将公司的事情做了一个切割,把目前纸业公司的事情完全交给了张大功处理。
其实在经营上,目前的新北纸业已经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有了北林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之前在省内公益墙体事件之后一系列的荣誉,公司的发展很顺利。
除了目前的北林造纸厂之外,公司还在规划将冰城的两家造纸厂兼并下来。
销售部那边做的也着实不错,沿用了李宪之前的的营销策略,新浪特优卷纸和餐巾纸已经开始向接壤龙江省的辽省和吉省渗透。
订单量节节攀升,产能正在着手扩大,陈树林那边正在筹划着把卫生纸的广告打到两省的省台去。
见公司后方稳定,李宪便联系了徐茂和,将已经处理掉的机床款共计1200万收了回来。
按照目前市场的现状看来,一线城市女性对卫生巾的认可程度最高。为了利润和品牌推广等方面考虑,他想着在业务发展前期,先以一线城市为目标。这样的话,龙江的地理劣势就显现了出来。
考虑到产业链原料的供应,入市时间方面的因素,他不准备自行建厂,而是打算直接收购现有的国营厂进行生产,利用其目前已经完整的生产结构直接进入市场。
综合这些因素,他看中了滨城大连——那里,有一家名为红花的国营卫生巾厂。
在将公司的事情全都交代完了之后,他便带着司扬和尚菲几人直接乘火车到了大连。准备和当地的主管部门谈一谈,看看有没有承包或者是并购的可能性。
大连这个城市李宪来过两次,但是很明显,现在的滨城还跟而是多年后没法比。楼还没那么高那么多,路上的汽车也稀稀拉拉,没有后来那车水马龙的景象。
可饶是如此,凭借渤海之滨,背靠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这座集港口,贸易,工业,旅游等优质产业为一身,身为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滨城日后的辉煌现在就已经初现端倪。
乘坐出租车一路走来,铁路医院和人民广场周围已经出现了几座二十多层的高楼大厦。开发区里91年投付使用的金马大厦遥遥望去独秀天际,与另一边的银帆宾馆遥相呼应。
大街之上,不同于北林那样的小城市,女性们还是花花绿绿的薄棉袄或大衣。已经有时髦的女郎身穿裹身短裙,和风衣招摇过市。那大长腿和高跟鞋的韵律之中,透着新时代女性的自信和优雅。
穿梭的人群中,不时能看到金发碧眼的老外。
远处海边,海运学院的学员喊着号子出操,海滩之上,晒得和土豆子一样的汉子呼喝着抢着足球飞奔。
四月的海风已经带了暖意。
在银帆宾馆安顿下来之后,李宪便立刻按照之前刘万发给的联系方式,打通了滨城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万春辉的办公室电话。
此前,在李宪动身来滨城之前先是跟刘万发碰了个头,很明显,身为北林一号的刘书记对李宪放着北林不投资,非得去滨城的行为相当不满。
所以这个电话可是来之不易,是在李宪费劲了口舌,说明了卫生巾行业必须要有一个交通便利而且产业链完善的地区才能成行之后,才从刘万发那里要来的。
电话很快打通,当李宪自报家门之后,对方的态度不是很热情。许是碍于李宪当地领导的面子问题,才不情不愿的答应在当天下午进行一次会晤。
下午三点。
在国资处等了足足两个小时的李宪,才终于见到了万处长。
面对李宪等人询问红花卫生巾厂收购是否可行的问题上,万处长直接给了否定答案。
“你们这些私企啊,不要总把问题想想的那么简单。啊。”万处长将手里的中华掐灭,一面吐着烟气一面用力的挥了挥手,“不要总是口口声声的说啥经济改革。啊。国营厂盈不盈利,到底盈利状况怎么样我们心里有数。我奉劝你们这些地方企业一句,啊,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做生意,见好就收。不要把手身的太长太远,不然你们有麻烦,我们也有麻烦。啊。”
这个态度,让李宪感到很疑惑。
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已经起来了,就连冰城地区在年后,都已经开始积极的响应国家虽然还未提出,但是已经意思明确的“抓大放小”政策,针对一些非特优企业资产进行试点式的清理改革。
滨城作为一个更加开放,商业氛围更为浓厚的地区。政
第162章:想披洋皮的狼(第四更,求月票!)
禹作敏何许人也
在二十多年之后,这个人已经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在现在,90年代,在中华这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在中华,提起禹作敏提起大邱庄,任谁都得伸出一个大拇指,说一声“天下第一”。
禹作敏出生在大邱庄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之中,兄弟四人里他排老三。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样一个农民的儿子,会在锄头把子和盐碱地的垄沟里爬一辈子。
可是历史总会在某些特殊的时期,赋予某些特殊的人以特殊的历程。
禹就是其中的幸运儿。
74年,年富力强的禹作敏被选举成了大邱庄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大邱庄一片不打粮的盐碱地,禹冒着那个年代进监狱的风险,组织村民偷着成立了一家五金加工厂。
短短几年光景,凭着上下一心的努力奋进,大邱庄从一个荒年村民需要要饭为生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拥有工业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12342人,固定资产总值150137万元,利润47344万元的,名为村庄实为大型工业企业的存在。
一个屁大的庄子里,一共四千多人,却有十六台奔驰和一百多台进口豪华轿车,在九零年的时候人均收入两万四千多元,是全国人均收入十倍!
首富村。
天下第一村。
这就是大邱庄的代名词。
而作为一手策划并主导了大邱庄飞跃的导演者,禹作敏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被视为中华改革第一人。
但是功成名就之后的禹作敏开始膨胀,不仅屡次公开对抗地方政府的政令,更是在庄子里发生了命案之后对罪犯进行包庇,公然与公安机关对抗。
而沈太福,则是另一个极端。这个家伙从小热爱发明,后来成立了长城机电技术开发公司,并成功研发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电机。为了能让这个“秒杀同类产品的电机”推广开来,沈想到了民间融资。当时国内资源紧张,全国各地都被一天好几次的停电搞的焦头烂额,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沈的电机项目立刻得到了民间的支持。
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因为沈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的推销,以及各地媒体的大肆推波助澜,长城电机项目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高新科技项目。
靠着这,沈以24的补偿利率在民间网罗了十多个亿。但可笑的是,那号称高效节能的电机却一共卖出了五十台不到。
通过一年的演出,在93年,长城机电商业骗局非法集资的面貌已经彻底显露。
两个自己作死的人,好巧不巧都赶在了93年的四月事发。
这两件事情如果单拿出来,虽然会引起震动,但绝不会引起大震动。可是好死不死的是在93年年初这个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的阶段同时发生,立刻成为了一场震惊中华商界的大地震。
这过于巧合的巧合,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是不是上头对经济改革有什么想法从而杀鸡儆猴。
虽然政府的本意不是这样,后来针对这两件事情进行了多方的解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两件事情发生的一段时期里,确实误导了很多人的观念——特别是部分地区官员的观念。
想明白这些,李宪狠狠的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他妈的,百密一疏啊!
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其实这两件事情不是什么大事,也就几个月之后,上面就会以扶持一大批优秀企业站出来,表现中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不动摇。
可李宪等不起。
几个月的时间虽然不长,可是对于目前已经相当紧迫的卫生巾产业进入窗口期来说,绝对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必须想一个办法,让计划顺利的施行下去。
在身边司扬叨逼叨说着完犊子了的时候,李宪这么想着。
正在这时,刚才进了万处长办公室的那两个洋鬼子,在万春辉的亲自陪同下走出了国资处。 一流小站首发
李宪眼睁睁的看到了刚刚严词拒绝了自己收购申请的万处长,将二人亲热的送上了车。
看着那俩老外矜持的驱车离去,李宪脑子里一道灵光闪过,双眼顿时一亮。
……
“啥你要去香江”
银帆宾馆之中,李宪的大哥大里传来了徐茂和的惊呼。
李宪躺在宾馆大床之上,看着手里的旅游手册,微微一笑:“没错,去香江。注册一个境外公司,在国内办事方便一些。”
 
第163章:智商被侮辱了(第一更求月票!)
看着坐在地上哭天抹泪的中年游客向周围的赶过来的同伴诉说着自己被骗的经过,徐茂和低声骂了句娘。
虽然身为倒爷,但是徐茂和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冰城到俄罗斯的北方一线,南边儿还真不怎么来。
江湖险恶,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阴暗的一面。习惯了北面明火执仗的硬抢,见识到了南边的骗术,他的心情有些复杂。
李宪见这货一脸的悲愤,摇头笑了笑,在其肩膀上一拍:“咋啦老徐,看着通报上当受骗心里不得劲儿”
没成想徐茂和嘴一撇,“不得劲儿个屁!他要是自己不贪,能上当受骗”
见这家伙明明刚才还悲愤的表情变成了鄙夷,李宪纳了闷儿:“那瞅你脸揪的跟个包子似的干啥又不是你被人骗了”
“我他娘的这是在赞叹啊!”徐茂和紧紧握了握拳头,指着坐在地上懊悔不已的中年男子,“你瞅瞅,还特娘的得是人家南方人!一样的捞偏门儿,瞧瞧人家这手段。一块假表,几分钟的功夫,五百块钱到手了。这他娘的多讲究!你再瞧瞧k33k34火车上那些打劫的,他妈的太……太……”
说到这儿,徐茂和词穷了。
敢情你老哥长吁短叹的是特么为了这蹩脚到不能再蹩脚的骗术感叹啊卧槽!
李宪的嘴角抽抽了两下,给挠着后脑勺想文词儿的徐茂和接上了,“太没技术含量,是吧”
徐茂和一拍大腿,“哎!对。太他娘的没有技术含量!你看着吧,要说以后啊,还是得人家南方有发展。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年头会动脑子的才他娘的有钱途。”
这话可把李宪逗乐了。
心说能从捞偏门儿的风格一眼看穿未来几十年的经济走势,你老哥也算是个人才!
这时候,李洁已经在旁边的小摊上鸡同鸭讲的砍完价,买了条之前一直想要的锥筒牛仔裤跑了回来。李宪拽了把仍然为捡金表骗局佩服的不行的徐茂和,拦了一台出租车,找了宾馆。
下午。
安顿好之后,李宪便到了九龙街头。
根据大英帝国的公司法,公司的发起人可以不任命第一任董事,也不用任何的投资者认购股份,更不用发生经营及债权债务即刻注册公司。这样的公司注册下来说白了就是一个壳子,里面什么都没有。一般来说,这样的公司只需要将董事和股东制作一下文件,一般几个小时就能搞定。
一般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就会注册大量的类似什么“广元”“生发”“大有”“友商”这种万金油的公司名称,然后直接将收取手续费贩卖壳公司盈利。
所以只要找到这样的事务所,提交基本的手续,公司也就能办下来。
事情不难。
李洁和徐茂和本来是想跟着一起来的,但是想滨城的事情还没有个着落,这一次在香江不能久留。虽然已经确定了想将回归,但毕竟97还没到,这时候还属于国外,李宪便让徐茂和领着李洁到处转转,见见世面。
香江李宪也是第一次来,语言不通,外加上地形不熟,在大街上找了半天,也没见到事务所。反倒是……各种按摩店和发廊门口穿的花枝招展,比内地明显大胆奔放多了的女郎看得他眼花缭乱。
若是放在一年之前,面对这些庸脂俗粉,阅尽天下艾薇的李宪眼皮都不带抬的。
可是在东北过了一冬,习惯了大冬天姑娘们除了眼睛之外一块皮肤都看不着的环境,现在看见指尖丹蔻掐烟,露出半截白花花胸脯的野鸡……李宪都特么觉得眉清目秀。
哎、
堕落了啊!
心里说了句非礼勿视,将目光从一个留着大波浪长发,短裙之下穿着丁自裤的发廊女郎两腿之间移开,李宪叹了口气。
万恶的帝国资本主义!
堕落!
庸俗!
正当他一边将目光放在下一家发廊门前女郎身上,一边在心里抨击谴责着犹在大英帝国治下的香江风气之时,身边一人匆匆而过。
啪嗒、
就在那人从他身边挤过去的一瞬间,一块明晃晃,金灿灿的东西,掉在了他的脚边。
当李宪定睛看清地上东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下一秒,他心头升起了无限的怒火。
我日你大爷!
老子看起来……就那么像傻帽么卧槽!
看着脚下那块表盘上生怕别人看不见似的,印刻着超大号“rolex”的手表,李宪的面容扭曲了起来。
他想笑,又想哭。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严
第164章:小虾米遇到了龙吐珠(第二更求月票!)
香江的典当产业历史悠久,而且颇具规模。
自港英政府1926年颁布典当法当日,香江的第一家当铺就已经落成。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愈开愈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