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蠢蠢凡愚QD
但是没办法,为了迎合目前港城的综艺热潮,打出寰亚的名号,一个硬扎的大制作是必须的。
这样一来,以寰亚现有的资金实力,这个项目一启动,必然资金吃紧。打这儿考虑,李宪决定用一个小成本,但是而已迅速吸入资金的项目来找补一下。
马上进了五月份,港城的天气已经很热。瞧着天上的日头,李宪便提出了搞一个智勇大闯关的点子。
就是那种搭建一个水上乐园,然后设置各种奇形怪状的关卡,让一些俊男美女穿着清凉,然后花式落水花式走光的那种。虽然恶俗了点儿,但是在李宪的印象之中,从他小时候起,没到夏天各地方台都搞这个,收视率不能说保持太高,但是看的人可不少。
关键问题是,这样的综艺节目成本小,而且搭建的水上乐园还可以同时盈利。
简直双向赚钱。
李宪的这两个主意扔出来,几个股东服了。
都是搞电影的,天才不是没见过,可是李宪这样创意像不要钱一样往出扔的,还真就是蝎子尾巴独一份儿、
不过几个股东里,也有不太乐意的。
在其他人兴致冲冲的补充完善着综艺大计的时候,庄橙和刘思远二人,则是一副尴尬的样子。
注意到这个,李宪暗暗一笑。
寰亚其实就是七个搞电影的小青年发起的这么一个小公司,最初的目标就是兴旺港城电影产业。现在跑去做公益,肯定是违背了初衷。
趁着其他几人跟着林建岳讨论项目,李宪走到了二人身边。
“橙哥,远哥。综艺只是帮我们打响名望,等到寰亚有了一定的底气,电影仍然是我们主要的发展方向。”
听到了李宪这个连林建岳都要言听计从的人的保证,庄刘二人
第605章:归途遇故人
自打港城廉政公署成立,警队先后组织打击帮派专项小组之后,港城的社团已经改头换面。从最开始明目张胆的堂口,走了黑手党那种公司化集团化的路子——虽然是表面上的。
新义和投资公司,统筹新义和八个扎堆的总部所在。
总经理室之中,名义上的总经理,实际上新义和的双红花棍袁龙,正在听着下头马仔的汇报。
在港城社团之中,级别分层相当森严。最顶层大佬为龙头,后来港片中所说的龙头大哥,就是这个意思。再往下称元帅,再往下,是双红花棍。
不过这一套规矩,是最早的三河会定下的,重的更多是资历。新义和这种70年代刚冒头的社团,能被同行认可称作龙头的,不好意思,没有。
社团中几个老家伙,也就勉强是个元帅。而话事人,则是现在的双红花棍袁龙。
“龙哥,汇通码头那面,接下来该怎么做”
提起这个,袁龙咧嘴一笑。
虽然现在新义和已经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废纸回收站,但是类似汇通码头那头章荫类似的收购站,还是有一些的。
搞章荫,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倔强的女人抬高了行业标准,影响了新义和在大陆的纸浆生意。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章荫是这些“顽固份子”里头,做的最大最强的一个。
按照袁龙的想法,只要把这颗钉子拔掉,把码头收进自己的手里,其他的小鱼小虾,顺势也就清理干净了。
不过这是最初的想法。
袁龙没想到的是,章荫这个看起来在港城没什么背景的,竟然抬出了林家为其说和!
现在港城的风气,已经不是七八十年代的样子了。面对大富之家,社团已经收敛许多。可是林家是什么个情况
刚刚被台的绑匪狠狠的敲了一笔,最后闹得林家长子林建明发自己的果照免灾啊!
这已经成了整个港城的笑话。
打这儿,就能看得出来,林家在社会上的势力,单薄的可笑。
拨弄着手里的一张叠的方方正正的纸条,袁龙在办公桌上拿了烟和火柴,瞥了瞥那马仔,笑了:“你们找几个兄弟,等两天就动,把汇通码头……”
嗤。
随着一阵火柴的青烟,那放在烟灰缸中,叠的方方正正的纸条,缓缓燃起。
“嘶。”
借着纸条的火苗,袁龙对已经完全领会了意思的手下挥了挥手:“不是找靠山么,要告诉港城人,新义和这里,这一套不顶用!”
……
李宪将港城的一应事情料理好之后,便踏上归途。
其实也没啥准备的,李道云好容易找到了自己失散了多年的小舅子,外加上林家伺候的跟皇上是的,短时间内不准备回去,非要在港城多呆一些日子。等严时强这头出了院,严九能脱离开了,俩人再一起回东北祭拜亡妻。
严时琳跟严九又大吵了几架之后,拗不过严九的脾气和严时强的劝阻,也同意了跟李宪返回内地。
四月二十七日。
李宪与释能严时琳和王铁军三人一道,做大巴到了深城口岸。为了照顾释能,他打算在港城走水路直接回东北。
虽然现在港城还没回归,但是深城口岸这边儿已经繁华的一批,成百上千的小贩,将从港城采贩而来的商品抗在肩上,大包小包如同一群蚂蚁一般通过口岸带到港城,再从港城发往全国各地。
口岸两旁,挤满了前来接人的摩托,三轮。尘土飞扬之中,到处可见拿着大牌子逮人就问兑换外币的打桩模子和住宿存放的旅店拉客的。
而就在熙熙攘攘的口岸前头,扶着释能挤出人群,便见到前方不远的地方,一个脑袋上包着厚厚白色纱布,远一瞅就跟印度阿三一样的章荫。
嗯
看着跟一个约莫四十岁的男人站在路边,蔫头耷拉脑,似乎在等车的章荫,李宪忙招呼过严时琳,让其扶着释能寻个地方歇一会儿,便径直拨开扛着大包小包的行人,走了上去。
“章姐章姐!”
连喊了两声,章荫才恍然抬头,左右打量一番,看到了走过来的李宪。
跟身边男人说了句什么,便迎了过来。
“章姐,你怎么在这儿码头的事情安排好了”
打了照面儿,李宪忙问到。
“李宪老弟、”章荫勉强一笑,见李宪一脸的好奇,反问道:“你没听说”
&
第606章:算不算是趁火打劫?
章荫夫妇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糟到了极点。
内地的盒子公司中南控股旗下有两个厂子,一个是中南造纸厂。这个厂子,就是之前章荫当会计的那家国营厂改造而来。做的是各种尺寸的纸壳箱外包装,效益上说多不多说少现在靠着深圳那头蓬勃的市场环境,销路倒是还不错。另一个,则是中南纸浆厂。这个厂子,才是一直真正的下金蛋的母鸡。
现在国内普遍的回收纸浆都是港城那头供应的,国内倒是也有回收纸浆厂,但是依靠的还是港城的回收纸板。先说了,港城供应内地的纸板为了求利润,纸壳往往都是加水,潮的发霉,甚至一些黑心的供应商直接往废旧纸板里面塞垃圾,这样子做出来的纸浆韧性和强度都达不到,往往是纸壳箱装了产品,货物还没出厂,纸壳箱就先散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凭借在港城收来的纸壳质量好,打出来的纸浆品质上乘,中南纸浆厂在南方地区现在已经是小有名气。供应着南方几十家的造纸厂和外包装厂的纸浆用度。
可是汇通码头一场大火,港城的纸板生意没了,这个纸浆厂,也就算是废了。
就像是李宪的新浪纸浆基地没了林区的林木供应一样,没了原材料,直接玩不转。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不是
没了原材料的供应,纸浆厂就运行不起来,可现在摆在章荫夫妇面前的关键问题不在于纸浆厂能不能继续盈利,而是厂子和几十家纸箱厂包装签订的那些供应合同。
这边儿你出不了货,没了纸浆,人家那头生产怎么办
所以夫妻二人在大火之后,都没来得及核算港城那面的损失,便第一时间返回内地,为的就是能尽快和一众甲方沟通。
夫妻俩心里边儿明清着,要是这些甲方不顾之前的情谊,按照合同说话,这一回中南控股不光是损失了核心竞争力那么简单。索要面对的,更是要拿出一百多万的现金来偿还之前的货款,搞不好,更要面对几百万的违约赔偿金!
就为了这个,脑袋还没好的章荫一晚上的时间起了两个牙疮,吃饭都不敢用大牙。
现在,别说李宪说自己有办法当讲不当讲,章荫恨不得都找个算命先生,摇卦问签,看看自己未来到底路在何方啦!
“李宪老弟,你说!”
饭桌上,章荫一下子坐正了身子。
李宪略一沉吟,道:“我不太明白,你们为什么非要盯着港城的纸板不放为什么不换个地方呢”
“嗨、”
本来,刘明忠还对李宪这个小老弟印象挺好的,刚才自己老婆介绍的时候听说也是个作品生活用纸的同行,而且做的还不错。但是听到李宪这么一说,整个人一口气就泄了下去——这完全是外行嘛!
“李宪老弟,你有所不知。不是我们非要赖着港城,而是就现在的行业情况而言,我们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啊!”
刘明忠跟章荫不一样。
章荫是会计出身,大学毕业之后就进了企业,然后就是下海经商。但是刘明忠是半路出家,在没和自己老婆一起经营买卖之前,跟严九一样,干牙医的。
人虽然精明,但是满身的书卷气,见李宪完全不懂回收纸浆行业里面的门道,便给李宪解释开了。
“现在内地的废品回收行业不成熟,而且量太少!就不说别的地方,就说深圳吧。我们之前联系了几个废品收购部,收上来的纸壳,那品相根本都没法看。不是我夸张,看不起国内啊。那国内收来的纸箱,都是草浆打出来的,品质一般不说。而且都脏的不行,没法清理,要想达到造浆级别,至少要漂洗个四五次。这成本上,我们受不了啊!”
见刘忠明眼中的失望,李宪笑了笑,一摆手:“姐夫,国内的情况我知道。”
李宪可不是知道咋地
别人家不说,就说李友家里边儿。前两年家里边儿困难的时候,别说是纸壳箱了,就连报纸都得存着。从春天存到秋天,到了秋风起来,天气冷的时候,把攒了一年的新报纸用浆糊糊在墙上,把烟熏火燎了一年的旧报纸盖在低下,性质就等同于后世粉了一遍墙壁。
家里边儿要是有纸壳箱,那更是宝贝似的存着。做大酱存放豆酱块子,或者是放灶房里头,装点儿鸡蛋调料啥的,功能上就等同于后世的整理箱。
没办法,现在国内的老百姓日子都这么过。资源匮乏的时代,没烂的东西,那就都是宝贝。
所以,面对刘明忠的失望,李宪摆了摆手,指了指西面,“我说的是西方,美国。”
美国
章荫和刘明忠一愣。
随即,刘明忠苦笑着摇了摇头。
章荫则是叹了口气,道:“李宪老弟,不瞒你说。这段日子我们两口子为了港城的事情,也是想破了头。美国那头,我们也考虑过。两个月之前还专程去考察了一下。不承认不行,那头的林业发达,废纸的品质是真好!而且他们那头的社会垃圾回收体系做
第607章:生活的选项,李宪的阳谋
章荫有章荫的打算。
现在中南纸业正在生死存亡之秋,没了港城这一块原料基石,往前一步,中南面对的就是个死。往后一步……看不到退路。李宪这个看起来有实力的,对回收纸这一块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她乐得这个时候有人能拿出资金或者是资源出来,自己可以借势渡过难关。
李宪对未来国内纸板行业的预测,她不敢相信。但是李宪说的那些话,她打心眼里是赞同的。
抛去规模谈成本,这不科学。
事实上,在几个月前考察美国市场的时候,接触的几个大型废品集散站就表现出了议价的意思。美国现在的新增废纸量巨大,但是国内因为林业发达和环保排放要求高的关系,这些废纸本国根本消化不了。
在这个环境下,对外出口是必然。
只是中南现在的体量太小,吃少了成本下不来。吃多了,公司又没那么大的胃口。
就因为这,她和刘明忠才回到了港城,准备克服困难,把港城的汇通码头维持下去。等有朝一日公司体量发展起来,再将原材料供应地向美国转移。
现在,李宪突然将自己心目中关于中南纸业未来的发展计划提出来,她有些动心。
但是李宪同样有他的打算。
和章荫合作,倒不是问题。
但是一起做……
他还没傻到那个份儿上。
中南纸业的情况,他通过谢庞有所了解。规模上,也就是年一千多万的产值。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然在外汇上自己捉襟见肘,需要亲自去港城捞金。但是在国内,凭借保健品,白酒,和纸业这三个部分的现金流,想要投资倒是还能挤出点儿钱来。
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的中南还不值得自己投。
章荫的能力毋庸置疑,在八十年代,二十多岁的这么一个女人能把自己全部积蓄拿出来下海经商,而且直接从深圳杀到港城去,短短几年之间把生意做到现在这个规模,实属人杰。
这是本事,即使是作为穿越人士,李宪也得服。
但是心存敬意是一方面,自己现在是个商人,他也得为自己打算。
投入和收益,必须要成比例。
至少在这样的合作之中,自己必须要获得主动权。不然人心隔肚皮,现在自己是雪中送炭,可是合作能不能成能不能长远,看的可不是这个情谊。
双方都有利润,各自能从合作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才能行。
李宪很清醒。
他看重的,是美国的废品纸的这个渠道。而不是跟章荫合作搞纸浆的生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