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火影判官
李翊轻轻一笑道:“呵呵!咱们彼此彼此。不过,今天的月亮是如此的皎洁明亮,不由人不兴起月夜徘徊之念,这些日子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我这心里一直平静不下来,正好趁着这月圆之夜出来走走,没想到,段大帅也有这样的雅兴。”
段思平苦笑一声道:“雅兴什么的是谈不上了,既然走上了结连各部落兴兵起事这条路,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能是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了。”
“我们家世代南诏为臣,为朝廷出生入死的同时,也得到了满门富贵和无上的荣耀。”
“想不到到了我这里,竟然要走到和朝廷作对的地步。唉!我这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祖宗地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怪罪于我呢!”
听到这个傲世的英雄说出这么无奈的话语,李翊知道段思平肯定是纠结于此很久了,要不是杨干贞数次欲加害于他,使得他左右都走投无路,恐怕他也不会放弃荣华富贵,走上这条背反朝廷的不归路。
想到这里,李翊连忙出言劝慰道:“段大帅何出此言,杨干贞倒行逆施、戕害良善,已经到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地步。段大帅乃是义薄云天的英雄好汉,忠于朝廷、为民做主,远近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仰天下之望,得天下忠义之士所拥戴,正该拨乱反正、铲除凶逆,为黎民百姓谋一个太平盛世,大帅怎可事到临头仍然游移不定呢!”
“况且,杨干贞本就是窃据朝廷的国贼,名不正而言不顺,且横征暴敛、排斥忠良,早已惹得天怒人怨。段大帅兴起义师,乃是替天行道、匡扶正义的善事,切不可深自切责、有所动摇啊!”
段思平闻言哈哈大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大帅为我拨云见雾、指点迷津,我段思平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杨干贞窃据朝廷十几年,也到了该还账的时候了,现在我们万事俱备,只等明日会盟大会过后,咱们依计行事,万众一心,直捣羊咩且城。”
说完这话,话锋一转道:“听说明日大义宁伪国准备向贵国交付战争赔款,却不知道其中有什么蹊跷。”
见段思平如此询问,李翊明白段思平这是出言试探,想必他们还有更加精确的情报,对大义宁国的动向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为了试探他的口风,李翊因而点头道:“是呀,这个日子也是大义宁国定下来的,虽然在我们规定的限期内,但是却和我们会盟的日期相冲突,这也正是我最纠结的事情。”
段思平闻言嘿嘿一笑道:“他们定下这个日子恐怕不是用纠结就能说得过去的。不瞒李大帅,据我们得到的线报,杨怀应听信袁怀的主意,准备在交接战争赔款时对云南发难,这破釜沉舟之举,也是大义宁国扳回劣势的唯一希望了。”
&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主动协助
听到这里,李翊不由惊惧当场,额头汗水涔涔而下,脑海中顿时是一片空白。我靠!大义宁国这是要发疯吗自己还一直以为,有通海方面在抚仙湖陈兵牵制,杨怀应早已是捉襟见肘,无力侵犯云南。
就算是他们趁交接战争赔款发起攻击,也只不过有一两万人的规模,云南方面只要应对得法,凭借平阳关这个天险,拒敌于国门之外也不是多大的难题。但现在看来,还是低估了杨怀应的决心,他这是要孤注一掷啊!
李翊黯然摇头,心中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面对大义宁国五万大军,铺天盖地的强势攻击而来,这座小小的平阳关,即便加强了守备,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住。
再者,云南除了平阳关驻扎了近一半的兵力之外,其他地方兵力非常分散,只要被敌人突破了平阳关防线,宁州之前已是一马平川,云南就已经无险可守了。十几万云南士民,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到时候就怕连自己都不知道何去何从了。
段思平见李翊陷入沉思,知道他正处于彷徨无计之中,不由得微微一笑道:“李大帅,形势虽然险恶,但也不是没有应对之计。我通海的五万大军也已经陈兵于晋宁防线,使得晋宁防线上的七万敌军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对于意图攻击云南的这支敌军,我们如果不奇兵突出的话,恐怕是遏制不了大义宁国连续不断的攻势的。”
“所以啊!为了云南安危起见,我们通海方面准备派出一支劲旅前来协助,却不知道李大帅意下如何”
听到段思平愿意慷慨协助,李翊在内心窃喜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段思平的手段高明。先是摆明了形势的险恶,然后说是愿意前来协助,摆明是给了云南莫大的的面子和人情。不是我们愿意来,那可是要由你嘴里说出来,提出请求才可以的。
但话说回来,在这唇亡齿寒的不利情势下,云南若是风流云散了,通海方面就更是独木难支了,他们帮助云南,实际上就是为了帮助他们自己。
但段思平的这番好意,自己却不能不领情。毕竟,通海方面还需要云南为他们牵制住大义宁国,才能使自己的处境相对宽松些。相对于大义宁国方面,通海对于云南的威胁那就要小得多了。
李翊假意沉思片刻,慨然点头道:“段大帅的这番情谊,李翊实在是没齿难忘。咱们两家只要精诚团结、共襄义举,腐朽没落的大义宁国就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当然希望贵方能鼎力相助,只是不知段大帅想从何处入手,才能彻底消除这么多敌军的威胁呢”
段思平负手而立,微微一笑道:“前些日子李大帅驾临敝地的时候,想必已经见识过我们通海黑衣都的风采了。这五千人的黑衣都铁骑,不是我段某夸口,就算是敌人有数万大军,我也一样将他们冲击的七零八落。”
“为了防备万一,我的这支黑衣都现在已经悄然进入嵩阳山南麓,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能火速开入云南境内,直接面对大义宁国的五万大军。所以说,只要李大帅点头,平阳关内的由贵方解决,平阳关外的敌军,交给我们黑衣都就是了。”
李翊毫不犹豫的伸出手与段思平紧紧相握,毅然道:“有通海这样无私援助的友邻,有段大帅这样情真意切的朋友,我们云南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对于贵方的大力协助,我李翊只能是万千言语在心头,留待日后再行报答
第三百七十八章 同仇敌忾
洛腊话刚说完,另一席的一名部落酋长霍然站起身来,声色俱厉的喊道:“我们车充人早就盼望着这一天了。这些年来,我们在大义宁伪国的欺凌压迫下,一直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我们部落只有五千三百多人,大义宁伪国却按七千的人数征收,除了每人每年缴纳一百斤粮食外,我们整个部族还要每年向它贡献五百斤山参,五千张兽皮,五十头牛和一千只羊。我们每年辛苦劳作得到的,大多数都交给了大义宁伪国,这可让我们还怎么活啊!”
“是啊!在大义宁伪国的统治下,我们是交不完的赋税、纳不完的贡,哪个部族的日子都不好过。幸亏得到通海的支持和帮助,咱们才打跑了大义宁的收税官,这才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要不是通海的段大帅振臂一呼,举起抗争大义宁伪国的旗帜,咱们的苦日子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
普朗部落的酋长普木德感慨的说道。
另一个部落的酋长说道:“既然我们要群起反抗大义宁伪国的统治,当然就是要彻底推翻它,就要有一支强大无比的军队。目前咱们虽然分属不同的部族,但是一旦团结起来,咱们就是一支不分彼此的王师,当然要有一位居中指挥调度的统帅。”
“通海的军队是咱们的主心骨,段大帅义薄云天、雄才大略,正应该是咱们这支联军的统帅。这样,咱们才能将五个手指攥成一个拳头,才能打起来有劲,才能打到大义宁伪国的痛处。”
此人活音未落,下面已经是议论纷纷,虽然大部分人都同意整军联合一处,由段思平统一指挥。但是也有部分人觉得整军一处,不免失去了本部族的声音,自己就失去了说话的份量。更有人担心通海一枝独大,自己部族有被吞并的危险,所以还有些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门外通报有斥候前来禀报军情,李翊立刻传见。
那名斥候疾步进入会议厅,走到李翊的面前,单腿点地禀报道:“启禀大帅,大义宁国交接赔款的使团已经来到平阳关下,人数共有两千多人,其中有大小车辆数百辆,另有牛马上千头。简将军已经同意他们入关,特命小人前来禀报。”
李翊颔首示意,那名斥候退了出去。
李翊心里明白,大义宁国以交接战争赔款的名义,把使团人数扩大到两千多人,其用心已经昭然若揭。
但是,李翊早已和林易、简铮等人商量好了应对之计,并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若果敌人发难的话,平阳关首当其冲,只要夺取了平阳关,数万大义宁国的军队就会蜂拥而入,到时候,他们的阴谋诡计就会全面得逞,大汉云南就会不复存在。
只不过,他们无论如何施展奸计,也逃不过即将灭亡的命运。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既然已经洞悉了他们的奸谋,以云南和通海紧密协作之力,大义宁国又将以失败而告终。
李翊转过身来,面对全场的众人欣然一笑道:“大义宁伪国作茧自缚,妄图染指我们大汉云南,没有想到仍然落了个铩羽而归的下场,而且还要向我们云南交付大量的战争赔款,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呵呵!”
说到这里李翊
第三百七十九章 约法三章
李翊环顾四方道:“所以,我和段大帅只能是因地制宜,火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好了一切应对准备,只等着大义宁伪国来送死了。”
“诸位但请放心,虽然咱们准备仓促,但是大义宁国现在也已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军无斗志、战力低下,就算他将十万大军派过来,咱们也绝不让他占到丝毫便宜。”
“呵呵!不过,咱们今天是会盟之日,为的就是要联合起来,齐心协力的征讨大义宁伪国,亲手葬送掉这个僭伪的杨氏政权。”
刀红英笑着站起身来道:“据我们在羊咩且城的线报传来的消息,大义宁伪国的上层贵族们早就和杨氏父子离心离德了。这也难怪,杨氏父子本是汉人,而大义宁伪国的贵族们绝大多数都是故南诏国的黑蛮族人,要不是杨氏父子恩威并施,并凭借武力予以弹压,那些贵族们早就造反了。”
“现在据说,有些贵族已经辞官归隐林下,还有些干脆不告而别,整个伪廷上已经没有多少可用之人了。我想,只要我们振臂一呼,响应者必然云集在段大帅的麾下,何愁大义宁伪国不灭呢”
李翊点头赞许的道:“是啊!现如今大义宁伪国大厦将倾,正该有一英雄人物,率领南诏故国人民,拨乱反正,创建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和乐的美好家园。人无头不走,鸟无翅不飞,段大帅英明睿武,乃是不世出的豪杰之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段大帅正当其时啊!”
段思平捻须不语,众人却轰然叫好道:“咱们三十八家同心协力,兴起义师,正该有个带头之人。段大帅深得各部族人民拥戴,担任咱们的盟主正是实至名归。如今会盟已成,这盟主之位非段大帅莫属,还请段大帅莫要推辞。”
在众人的一片请求之声中,段思平沉吟片时,淡然说道:“既然诸位诚心抬举,段某不敢不从。只不过,咱们结盟誓言言犹在耳,我却要约法三章,各位一体遵行,段某才敢就任这盟主之位。”
下面中人纷纷说道:“既然推举段大帅为盟主,当然也要遵从盟主之令。段大帅尽管发话就是了,哪一个胆敢违抗,咱们必然共诛之、共讨之,让他再无容身之地。”
段思平见众人真心拥戴,这才郑重其事的说道:“举凡共同做事之人,必然要有规矩予以规范。咱们三十八家,除了大汉云南之外,都是摆夷人的子民。大汉云南姑且不论,只要是咱们摆夷人的部族,就必须听从盟主的号令,令出如山,任何人不得违抗。这是其一。”
“其二,咱们摆夷人不管是什么部族,自古以来就是一家,各部族之间都要同心同德,互相爱护帮助,不得有因私怨互相攻杀、挑拨离间之举。”
“其三,故南诏国本就是摆夷人与黑蛮共治之国,今后就算我们夺取了大义宁伪国的天下,咱们摆夷人仍然要与黑蛮人和平相处,绝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铲除异己、祸及良善。只要诸位认同段某人的这约法三章,段某人愿为咱们各部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下面众人的一片喝彩声中,李翊感慨道:“想当年灭秦的义军进入秦都咸阳时,刘邦的约法三章,的确起到了稳定军心、民心,保
第三百八十章 大人大治
接着,李翊让人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扫逆铲伪平灭大义宁伪国’会盟书,让众人在上面一一签名。在众人的一直推举下,段思平被推举为‘扫逆铲伪平灭大义宁伪国’联盟的盟主,刀红英和忙更噶被推举为副盟主。
囿于大汉云南宣抚使的身份,不适合未经过朝廷私下与人结盟,所以李翊只是做了一个会盟组织者和看客。当下树立起早已准备好的三十七家摆夷部落会盟碑,开始商讨起具体的行动方略来。
其实,关于征讨大义宁国的方略,段思平早已是成竹在胸。这一次娓娓道来,才让众人领略到段思平运筹帷幄的盖世才干。
原来,在大义宁国京城羊咩且城和东都鄯阐府,通海方面都已经织就了一张得心应手的情报网。除了通海派去的数百名骨干死士,隐藏在羊咩且城内外,大义宁国的很多贵族、商人、军队将领也早已投靠了通海,使得通海方面对大义宁国的任何动向都了如指掌,起到了相当得力的作用,这也是段思平约法三章,不得清洗黑蛮人的主要原因。
另外,最主要的是,扼守前往羊咩且城主要通道的下关守将彭阿,已经暗地里投靠了段思平,只要通海大军挥师向西,这一路上几乎就没有什么障碍。想要攻取羊咩且城就易如反掌。
但鄯阐府这边一天没有解决,受到牵制的通海方面就不敢轻易西进,毕竟鄯阐府这边集中了大义宁国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即便得到了羊咩且城,大义宁国实力未受损伤,鹿死谁手就难说的很。
所以,段思平一直考虑的是,如果能尽可能的削弱鄯阐府的实力,或者牵制住鄯阐府的绝大多数兵力,等到夺取了羊咩且城,回师包夹鄯阐府,那整个大义宁国就再也没有喘息的余地了。
在这次会上,段思平把自己谋划的进攻策略和盘托了出来。那就是,迅速整合三十七个摆夷人部落,挑选骁勇善战的的青年战士,组成一支摆夷人部落联军,由联盟的副盟主,召夸的大太宰刀红英全权指挥。
兵贵精不贵多,所有三十八个部族的战士,自带马匹、兵器和粮草,组成一支一万五千人左右的联军,这些人全部集中在通海进行战前的训练,具体的行动由通海进行安排。
而云南方面,还是按照以前的约定进行,只要夺取了嵩阳关后,就可以按兵不动,对鄯阐府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杨怀应左右支绌,形不成防守的合力,对于通海攻取西山防线提供便利。
对于这一次大义宁国对云南的进攻,段思平表示没有一丝一毫的压力。因为他的五千黑衣都铁骑,已经悉数陈兵嵩阳山内。
等到大义宁国进攻平阳关乏力的时候,就会倾巢而出,给大义宁国一个沉重至极的打击,保证让大义宁国的五万大军冰消瓦解,更要让他们再无敢战之心,彻底摧毁他们的斗志。
至于何时发动对大义宁国的全面进攻,段思平却笑而不语,看来在他心中早已就谋划妥当,只不过时机不到罢了。当然了,既然段思平不便明言,李翊也不便再追问,毕竟这主要是他们和其他三十七个部落之间的事了。
会盟结束后,众人纷纷离去,李翊则把段思平一直送到宁州城南的官道上。双方即将告别之
第三百八十一章 痛歼来敌
而用望远镜看到的远方的情景,更是让李翊大呼过瘾。远处数千名黑色盔甲的通海黑衣都铁骑,乌压压的像下山的猛虎驱赶羊群一样,四处围堵、冲杀着大义宁国的残兵败将,简直就像如入无人之境。
咳!这根本就不能算是战场的对阵,这简直就是残酷无情的屠杀啊!看到这里,仍然让李翊难以相信,所谓五万人规模的大义宁队,就算是纸糊的、泥捏的,也不能这么不经练啊!十个对一个都这么熊包,可见士气低落到了什么程度。
这时候,一直在周围城墙上巡视的殷权得到李翊前来的消息,连忙赶了过来,一见面就兴奋的道:“大帅,这场仗打得真过瘾啊!哈哈!他们攻城器械准备的倒是很充分,但是刚刚攻了两次城就再也没有机会用了。”
“咱们和通海铁骑两下里夹攻,根本就没有遇上什么大的抵抗,他们就哗啦啦的逃命去了。这不,简将军和卫将军都带着大队人马杀出城去了。唉!他们嫌我老迈,坚决不让我带兵出城,唉!看来,我是越来越不中用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