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单挑好莱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千堆雪

    唐恩手中就拿到了明确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间,通过票房收入就产生盈利的好莱坞电影,不足7!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周边版权收入,超过93的好莱坞电影,都要赔本!

    这也是传统的电影公司,要么被传媒巨头收购,要么自身转型为传媒巨头的原因。因为电影想赚钱,靠的是在广泛渠道的推动下,知识产权的收入。

    所以对于索尼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迪士尼这些大型集团来说,根本不是靠着旗下的电影公司来赚钱。事实上,包括哥伦比亚环球派拉蒙的电影市场,收入都不算乐观。

    这些大型集团之所以会热衷电影产业,是因为电影能带来无以伦比的广告效应和公司声望,换句话说,拍电影就是这些公司的形象工程!

    这样的原因,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总公司不会向电影公司投钱,反正电影公司一年的产出寥寥无几,能够维持生存,不停的拍出电影,给总公司搞好形象工程就行了,不指望着这个产业赚钱。

    所以资金问题,是每一个电影公司都要面临的难题。

    退税和预售版权,就是最好的融资方式。

    举个例子,今年夏天上映华纳兄弟出品的灾难大片《完美风暴,预算成本高达14亿美元!

    即便是底蕴深厚的华纳影业,也不可能下这么大的赌注。实际上,14亿美元的成本中,华纳只支付了其中的6500万美元。

    剩余的7500万美元从哪里来?

    德国英国的退税款,华纳白得了2500万美元。尤其是德国的退税款,非常重要,当初唐恩拍摄《蜘蛛侠时,就因为资金不够,利用过这条法律漏洞。

    再者,就是版权预售。

    在《完美风暴立项之时,华纳就凭借着它遍布全球的影响力和底蕴,依靠着男一号乔治·克鲁尼的号召力,玩起了预售版权的套路。

    通过对日英澳意法等几个国家的版权预售,顺利拿到了5000万美元。

    虽然《完美风暴未来无法在这几个国家获得票房收益,可是这大大降低了《完美风暴失败后华纳会承担的风险。

    事实证明,华纳的策略非常成功。

    《完美风暴现在的北美票房,已经拿到了15亿美元收入,华纳影业单单通过北美的票房市场,就已经回本。

    剩余的其他海外地区票房收入,dvd录像带和电视转播等周边版权的收入,都会是净利润。

    不过《完美风暴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好莱坞电影。

    这一类的融资游戏,只是针对把一部分卡司强大制作团队顶级的商业大片。

    因为退税政策,针对的是电影的未来盈利,小众电影,未来盈利的可能性有多大?

    而且预售版权,通常都是海外片商在看完样片后,再做购买。只有阵容强大的商业大片,才会给海外片商足够的信心,敢于在项目启动时就给钱。

    好莱坞的融资手段,太强大了。唐恩感叹了一声。

    迈克尔·奥维茨不以为然的摇摇头,唐恩,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时代变了!

    哦?怎么讲?

    我可以给你一组数据,十年前,好莱坞的电影,能通过电影预售的方式,获得高达80的预算!甚至有些电影,好莱坞甚至都不需要花费一分钱,就能立项启动。可是到了今年,你知道这个数据降低到了多少吗?47!

    唐恩恍然点头,这是时代的潮流。十年前,好莱坞电影,就是大片的代名词,全世界都趋之若鹜。可是现在,许多国家的电影市场都发展起来,尤其是韩日澳德,还有一些东欧国家,电影行业发展非常迅猛,好莱坞电影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吸引力。

    没错,许多国家为了鼓励本国电影的发展,都出台了抑制好莱坞电影的政策,这就使得好莱坞电影想像过去一样玩预售版权的‘融资游戏’,变得非常困难。

    迈克尔·奥维茨的话,让唐恩想起了什么,我听说德国正在积极的更改《税务法,让电影投资不能再隐藏在《版权法之后。如果这条路一封死,以后的好莱坞电影,再想通过退税政策获得大量资金,就不太可能了。

    的确如此!迈克尔·奥维茨连连点头,十分认可,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德国人已经摸清了好莱坞的套路,德国马克,就是给好莱坞电影垫背的冤大头。比如《碟中谍第一部时,有三分之一的预算都是德国投资商掏钱,可是派拉蒙看到效益后,在《碟中谍2中直接把德国投资商踢走。

    唐恩叹了口气,钱是万恶之源,好莱坞再这么发展下去,想要从海外获得融资,可就难了!

    迈克尔·奥维茨笑道:我就是看出了这个苗头,所以才在原本caa一体化打包服务的基础上,打算为ag创立一站购齐式的全方位服务。

    唐恩赞道:这是个好主意,我支持!

    现在,海外资金紧收,好莱坞面临着融资问题。

    这里的融资,指的是给电影融资,不是给公司融资。

    中东亚洲的富豪们当然愿意为电影公司融资,进入了董事会,借助着大电影公司的平台,他们就获得了在好莱坞的话语权。

    可是为电影融资不同,说白了,这就是风险投资。投资商们无权干涉电影制作,更不必说公司运作了。他们只能拿分红,甚至连版权都没有。

    这种情况,即便能赚钱,大富豪们也看不上。

    如果唐恩能和迈克尔·奥维茨联手,为各大电影公司们解决融资难题,别说打压唐恩影业了,他们恨不得会把唐恩当祖宗一样的供起来!

    迈克尔·奥维茨苦涩的道:这是好主意,只是一站购齐的基础是要有足够的明星和优秀的经纪人。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又何谈拉拢投资?

    唐恩眼帘微微一闪,嘴角划过了几分笑意。

    在和迈克尔·奥维茨认识以来,他第一次产生了高人一等的自信。

    超前的眼光,让唐恩即便在能力超群的好莱坞传奇人物迈克尔·奥维茨面前,也有了足够的指导对方的资本。

    这就是先知先觉的优越感。




第228章 内部回报率
    在唐恩看来,迈克尔·奥维茨的想法,过于传统了。

    迈克尔·奥维茨认为,他之所以能够为电影拉来投资,是因为他负责了电影剧组,可以拿着大导演大明星的招牌,说服投资商,为电影投资。

    甚至,他还可以根据投资商的喜好,更换导演或者是主演,或者为投资商的小蜜提供一个出彩的角色。

    通过这种控制剧组成员的方式,获得投资商的认可,进而履行对电影公司的服务承诺,完成明星剧组成员投资等一系列的全方位打包服务。

    这样的想法,当然很正确,电影是明星的缔造所,却不是赚大钱的途径。很多有钱人之所以会投资电影,往往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人情脸面形象宣传,或者是讨好小女朋友。

    这种事情,在电影市场的启蒙阶段,非常普遍。

    比如过去的好莱坞,有一种很流行的bd关系。

    b是sugar_baby,d是sugar_daddy,说白了,就是干爹和干女儿的关系。

    不过随着社会风气的改变和电影市场的成熟,这种关系在好莱坞已经几乎消失,只在娱乐圈的边缘地带还在苟活。这一类的女孩,通常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叫annabes,就是指想成为明星却还没有做到的人。

    对岸的发展中大国,随着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慢慢的诞生了干爹文化,annabes随之出现,也就是外围女。

    唐恩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他的视野自然要比迈克尔·奥维茨更广更准确,他知道一个正确健康理性成熟的电影市场,应该存在的融资机制。

    绝不是靠着大明星,或者外围女来引导投资!

    唐恩笑呵呵的道:迈克尔,我认为你的思路狭隘了。

    嗯?

    迈克尔·奥维茨心中不太痛快。

    唐恩在电影的制作方面无人能及,这一点他承认,可是论起公司的战略眼光,他还从没对任何一个人服气过。

    否则当初在迪士尼,他也不会和迈克尔·艾斯纳发生剧烈的矛盾,直接听他的命令就好了。

    唐恩慢慢的道:迈克尔,时代已经变了,明星对电影的票房号召力在逐步变弱。过去那种通过大明星大导演的牌子拉投资的手段,会渐渐的失去效应。

    迈克尔·奥维茨语气不太好,明星不行?好啊,那你告诉我,除了明星,还有什么能吸引投资商?

    当然是足够的利益!唐恩毫不犹豫的立刻回答。

    迈克尔·奥维茨淡淡的道:是啊,如果能看到足够的回报,那肯定全世界都抢着来投资电影了。关键是,那些投资商大都是外行,他们不懂电影,没有明星的保证,如何说服他们?靠一张嘴吗?

    唐恩大笑道:一张嘴当然不行,就算是有里根总统的口才,也办不到!

    迈克尔·奥维茨眉头一挑,深深的看着唐恩,眯起了眼睛,听你的口气是有办法了?

    当然!

    唐恩傲然的一挺胸,展露着说不出的自信。

    迈克尔·奥维茨半信半疑的道:如果你真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给好莱坞指出了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整个好莱坞都要感谢你,迪士尼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唐恩笑呵呵的道:我毕竟还年轻,只能提出一个大体思路,具体的细节,还要你来帮忙完善联系投资方。

    迈克尔·奥维茨摆摆手,当然,这不仅是帮你,也是在帮ag公司。

    唐恩一伸手,向秘书要来了一份精心准备的文件,递给了他,第一组数据,1975年,美国电影平均制作成本为500万美元,198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000万。1999年,平均的制作成本超过了4000万美元,营销成本也达到了1500万美元。可想而知,在未来几年,这一数据将会持续增长,投资商们不再可能只看到几个电影明星的名字,就冒着巨大的风险参与投资。

    迈克尔·奥维茨翻看着唐恩提供的资料,脸色沉重,预算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就算海外市场的条件不变,也不可能通过预售版权,融资到足够的预算资金了。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唐恩打了一个响指,脸上随即就绽放出了一个笑容,第二个数据,是好消息,电影公司的内部回报率。

    内部回报率?

    迈克尔·奥维茨眼里闪过了几分惊奇。

    唐恩笑道:内部回报率,也就是电影回报率。即便哥伦比亚影业过去几年连续亏损,可是电影回报率,仍旧未曾低于14。尤其在1997年,因为出品了《黑衣人《空军一号《尽善尽美《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等一系列影片,内部回报率高达23!

    自从被索尼收购后,哥伦比亚影业就一直处在亏损状态。

    可是这不代表哥伦比亚影业出品的电影在一直亏本!

    哥伦比亚影业连年亏损,是因为美日管理风格的差别,导致运营成本激增,还有全球发行部门超过一万人的员工薪资。

    自从哥伦比亚影业被索尼收购后,很多原本哥伦比亚影业的合作方,都纷纷转而和其他电影公司合作。

    这就导致哥伦比亚影业养着一个庞大的全球发行部门,却没有足够的影片来发行,自然入不敷出。

    但是电影收益,虽然比不了华纳福克斯环球等公司,却也一直不差。

    迈克尔·奥维茨不太理解唐恩的意思,这能说明什么?

    唐恩摆摆手,先不急,听我说。过去几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和华纳的电影,在票房市场上最是出彩。我这里有一份过去5年,福克斯详细的内部回报率表单,你可以看一下。最低的1995年,内部回报率达到了17,最高的1997年,因为发行了《泰坦尼克号,回报率高达36!

    迈克尔·奥维茨眉头紧锁,根本不理解唐恩的用意。

    唐恩声调有些升高,神色有些激动,迈克尔,你没发现吗?如果除去了电影公司的运营成本员工薪酬,免去了电影在立项腰斩合作和违约方面的支出,那么电影公司的回报率,将是世界上最令人眼红的投资行业!

    可是要免除这些运营成本,这怎么可能?迈克尔·奥维茨沉声问道。

    唐恩笑道:免除公司的运营成本,当然不可能。不过你为电影公司拉来的投资,针对的是电影,而不是电影公司,对吗?

    迈克尔·奥维茨眼睛霍然一亮,若有所悟。

    唐恩趁热打铁,继续道:任何一家电影公司,都无法保证出品的所有电影都赚钱,可是每一家电影公司的内部回报率,都有着不错的数据,这说明了什么?

    迈克尔·奥维茨快速道:这说明用赚大钱的电影项目去填补亏损的电影项目,这种规模化的电影产出,是电影公司内部回报率优秀的根源。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唐恩一拍巴掌,很兴奋的样子,他一直害怕迈克尔·奥维茨是给固执的老顽固,自己这半斤八两的见解说不动他。

    现在看来,迈克尔·奥维茨的眼界和眼光,果然高人一筹。

    唐恩在三言两语之间,就让他明白了这其中蕴含的道理。

    迈克尔·奥维茨也神色振奋,唐恩的这个提议,就好像上帝之手,为他拉开了人生的新一扇窗。

    过去,他认为大明星才是拉拢电影投资的根基。

    所以在为ag经纪公司构建出了一站购齐式服务后,就一直在着手挖一些好莱坞的大明星加盟。

    可是迈克尔·奥维茨和迪士尼关系冷淡,几乎没有合作的可能,导致一线明星都不愿意加盟ag,这自然就让他为电影公司拉投资的想法破灭了。

    可是唐恩这一席话

    让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电影明星根本不是获得投资商亲睐的最大保障,是电影公司卓越优秀惊喜的内部回报率!

    如果只是投资一部电影,就算有最大牌的导演和顶级巨星加盟,仍旧存在着投资失败的风险。

    可是采取类似电影公司的规模化投资,连续投资20部电影,用赚钱的项目去弥补亏损的项目,这种规模化的投资之后,哪怕是六大公司中垫底的哥伦比亚影业,一年下来,也能拿到最低14的投资回报率!

    运气好的时候,甚至能超过20,如果碰上《泰坦尼克号《蜘蛛侠这种电影,回报率甚至会超过30!
1...140141142143144...7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