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官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幸运的苏拉

    早对部分官员下手,也不至于酿成“长武师变”。

    “高卿,这钱......”

    “陛下,所得钱款,一半在京兆府公廨当中,一半屯于安国寺的长生库里。”高岳表示这种事无需亲自过问,我早已做得稳稳当当的。

    “善,善。”皇帝忙不迭地赞赏道。

    接着高岳便向李适请求道,这一大笔赃钱随即入陛下的大盈库,可解朝廷的燃眉之急,马上征讨李怀光也好,赏赐行营将士也好,这三百万贯足矣。所以,“请陛下废间架、除陌、什一诸税,以安京畿乃至天下的民心。”

    李适心中很满意,高岳是识相的,知道这笔钱应该入他的私库,自从遭到兵变后,而今李适已不再信任归宰相掌管的国库左右藏了。

    钱帛,应该由我亲自过问才是。

    于是李适顺水推舟,答应了高岳的请求,称先前那些都是苛政,非朕本愿,如今可一并废除。

    而后两人起身,除了内堂,在楼院里踱着步,边走边谈。

    皇帝又问高岳,对韩滉的事有什么看法,方才崔造在这里你不方便说,现在可畅所欲言。

    高岳只是提了一个意见,他对李适进言:“韩滉统掌东南利权,但对国家未曾有叛逆之举,陛下不但要堵,也要疏。”

    “那依高卿之见,如何疏”

    “韩滉力主平叛后对河陇用兵,所以陛下一面可削他的利权,一面可在泾原、凤翔设神策右大营,诱导韩滉自东南送米粮、钱帛来助饷,不出二三年,右大营可有五万精锐,再配合西北、蜀地、山南西的其他边军,对西蕃可攻可守。”

    “这个‘疏’策倒是不错

    ,然则高卿啊,对西蕃的战事,你有信心吗”

    高岳心念,只要你不一顿微操猛如虎的话,凭段秀实、李晟和我岳丈,再加上我和韦皋的支援,对付西蕃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他又不能过分夸赞这几位,害怕引起这位的猜忌,就迂回了下,称“只要神策军右大营成形,陛下委派得力干城统领,必能开边复土。”

    “那朕以骆元光为右大营都统,可否”皇帝试探地问到。

    高岳眼珠微微一转,他深知骆元光在




20.朱泚谥忠愍
    “朱太尉于白华殿持笏击贼,壮烈殉国,可褒谥为‘忠愍’。”高岳建言道。

    “对的,击贼殒身为忠,横遭惨杀可愍(哀痛),这个谥号是完全可以的,马上让太常寺敲定。另外,叫朱泚的子婿们承荫为官不变,赐钱百万赙丧,昭国坊所赐宅第亦不变,朕也由此给幽州做个示范。”

    在敲定朱泚的谥号为“忠愍”之后,为了表示对比,李适还希望将同样死在白华殿里的李忠臣赐姓赐名、官职、品秩全部剥夺,其父母的陵墓全都开馆斫尸,另外李适又说:“还有个李希烈,朕听闻了你在内乡、菊潭战事里的英勇——贾耽和杜黄裳都告诉朕了,朕特别欣赏你那句‘破身官回授,请自岳始’,现在蔡州那边陈仙奇也把李希烈的丁男、妻妾、家人、部曲全都押送来,等到回西京后,朕不但要献俘太庙,还要于西市独柳树下将李希烈及其家人尽数屠戮,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不过三川行营所俘的一万三千淮西兵”

    高岳早有谋划,便对皇帝说:“这一万三千淮西兵,该归也不该归。”

    这会儿身着赤黄色袍子的皇帝,坐在楼院的石墩上,要高岳谈谈怎么个“该归也不该归”法。

    “如今神策军,和诸地行营军兵员不足,不妨从这一万三千淮西兵当中择选四五千精壮、忠厚、服帖者,补入神策军或行营军中,再择四千中等的,以淮西镇的防秋兵的名目,勒留在关中京畿,其余老弱、桀骜、不端的,才送归淮西镇。如此既能整补俘虏以壮官军实力,也不至于让淮西陈仙奇心生芥蒂,这便是该归也不该归。”

    高岳的意思便是,吸收其中的精华,再以“防秋”的名义削一部分留在关中,把剩余的非精华部分吐还给陈仙奇。

    “善,这样好了,你和韦城武的白草军、奉义军如今也就六七千的兵员,以后你俩都是朝廷砥柱,实力不能太差,马上朕择选出五千淮西兵,各配战马五百匹,二千给奉义军,三千给白草军,连带他们在淮西的家眷一并迁徙到你俩的军府里来,如何”

    “臣于兴元府,必将善营白草军,不使陛下的蜀地、西陲和汉川有忧!”高岳大喜,急忙表示感激。

    “嗯,马上回驾京师后,你就随三川行营回襄阳,随后朕可能就要将三川、三南两大行营给解散掉。”

    待到高岳离去后,李适重归阁子内,这时屏风撤去,张延赏、刘从一、姜公辅、陆贽、郑絪赫然在列。

    其中陆贽的手里还捧着李晟先前送来的露布。

    “陆九,这露布有什么蹊跷可言吗”皇帝询问道。

    陆贽将露布摊开,当即老老实实地回答说,“露布内的笔迹贽是熟悉的,此应是合川郡王幕府掌书记于公异之手。”

    皇帝淡淡地哦了声,便问这于公异的笔迹,陆九你为何清楚

    “于公异和臣,皆是吴地人,少时曾一起游学过,他的章法笔迹臣都一清二楚。”

    “那他的才学,和陆九你相比,孰高孰低”

    陆贽想了下,就伏身回答说,“才学上于公异要超过臣,可孝道上臣胜过他。”

    “孝道”

    “然,于公异侍奉后母并不尽心。”

    皇帝听到这话后,嘿然几下,似乎对于公异孝顺不孝顺后母不感兴趣,然后对张延赏说,“于公异可入翰林学士院的。”

    张延赏当即就拱起衣袖,说陛下英断,“不过在让他进来前,得说清楚,这露布李晟因为偏爱自己的小女婿崔枢,而冒了他于公异的名。”

    这,这明显是要挑拨李晟与自己掌书记间的关系!

    那边的陆贽听说后,不露神色。

    &nbs



1.驭龙返京师
    莫辞酒,此会固难同。

    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

    莫辞酒,谁为君王之爪牙

    春雷三月不作响,

    战士岂得来还家。

    ——————————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张徐州即张建封,其年宣武军作乱,杀行军司马陆长源,同时淮西吴少诚反,陷唐州,朝廷诏诸方镇进兵讨淮西,官军溃于小溵河,张建封为徐泗节度使,无进讨意,时任幕僚的韩愈作此诗讽谏。

    +++++++++++++++++++++++++++++++++++++++++++++++++++++

    这下,隔壁的唐安才暂且心定下来,想着以后有机会再去给妇家狗提这事,恍惚间慢慢睡去......

    然则唐安乃至皇帝都没想到的是,此刻奉天城潘炎的宅第当中,二位门下侍郎萧昕、颜真卿都来到这里,高岳也受邀至此。

    相会后,萧昕语出惊人:“回京后,我会即刻辞去黄门侍郎平章事的职位。”

    潘炎很是吃惊,“萧门郎为相不过一载,便......”

    可谁知坐在那边茵席上的颜真卿,也说到,“我想法和中明(萧昕字中明)相同,也当辞相位,告老致仕。”

    这下潘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瞠目结舌,望望萧昕又望望颜真卿。

    “二位相公急流勇退,可谓楷模。”只有高岳当即说出这话来。

    高岳清楚,萧昕和颜真卿在灾难临头时挑起大梁,而今也算是功成名就,而这二位在钟楼中堂议事的时候,见到皇帝对李晟的所作所为,完全明白李适这个人对臣子其实是不会真的信任的,共患难尚可,绝对没法同富贵的,故而萌生退意,是再正常不过。

    果然高岳此话一出,萧昕和颜真卿同时会意地大笑起来。

    接着萧昕就问高岳:“宣阳坊南园,我就在那里的柿树下,逸崧会来看我这个老人家否”

    “还想向萧门郎讨教棋艺。”高岳微笑着回答。

    “下次不会再走错路了吧”萧昕问到。

    高岳不由得脸一红,连说不会不会。

    而那边的颜真卿则长叹说:“陛下春秋正盛,英迈好断,我等能扈跸来到奉天城已是平白捡回一条命,此后就不要再恋栈——我要去东都洛阳,那里的山水比长安更佳。”

    其实听了颜真卿这话,高岳心里有些难受,他清楚如今河朔叛镇桀骜割据,颜真卿想回故乡养老是不可能的。

    此外颜真卿回故乡去,怕是更为伤心,他的故乡久经战乱,怕是早已面目全非,亲朋流散了。

    但颜宫师还是乐观豁达的,他也对高岳说,洛阳是我唐官员最佳的养老之处,山河锦绣,皇城堂皇,市肆繁盛不下长安,我合洛阳死,倒也是好命,小友逸崧你年才三十有二,却如此英拔有为,未来大唐的江山就交给你肩挑了。

    “那萧中郎”潘炎此刻问到。

    萧昕微微摇摇头,说萧复是个喜欢负责的人,他怕是不比我和颜宫师,他认为对的,应该是会一条路走到底。

    “难道也包括暗中撮合我和李萱淑”高岳想到萧复,还很是不满。

    不过在政治上,高岳还是承认萧复是个刚直而有手腕的人物,和杨炎、卢杞、关播比起来,他身为宰相的素养也高得多,不愧是兰陵萧氏出身。

    随即数人坐在一起饮茶,萧昕告诫高岳,对外要注意结纳李泌,

    对内则要结纳吏部侍郎班宏,这些都是朝廷内比较健康的人物;而颜真卿则向高岳说,以后和王绍(先前身为包佶判官,向上津道送轻货金帛的)打好关系。

    还有,萧昕对高岳说,马上圣主回京后,怕是刘晏也要辞去计相的位子,判度支多由崔造来接领,以后恐怕兵乱遂息,朝廷却继续要与东南争利,逸崧你处当间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切要小心小心,命运胜负又岂止在战场

    这真的是唇齿满是香茗味道,耳边又充溢着长者们的人生经验教导,高岳端着茶盅,不由得是感动非常。



2.治丧昭国坊
    萧昕便顺势提出辞任的请求。

    颜真卿则紧随其后,称自己之前于奉天城内,因朝臣们推举,为辅弼圣主、安抚人心而勉力为之,现在陛下重归禁内,臣年事已高,体力衰竭,不便再忝居宰执之位,以免有“具臣”之讥。

    所谓具臣,即是孔子说的名词,昔日孔子的弟子子路担任季孙的家臣,季孙便问孔子,子路可以担当大臣吗孔子回答说,仲由(子路)这样的,只能算作“具臣”,即备位充数之臣。

    看这二位确实都是须发皓然,李适在挽留番后,只能叹息道,朕愿出制,免去二位的相位,若有臣僚抗疏挽留,二位不可推托,还得留在政事堂继续辅弼朕。

    萧、颜都明白这不过是皇帝的场面话而已,眼看光荣退休十拿九稳,莫不欢喜,急忙谢陛下赐还骸骨的恩情。

    故而,十一月廿七日,长安城的冬日出现难得的清朗天气,干燥而清冷的北风旋来,李希烈及其家人迎来最后的日子。

    当神策士兵押着浩浩荡荡的囚车,赶至太庙再次举办了献俘仪式后,李希烈和数十位家人,包括他的妻妾、子女、亲戚、部曲在内,统统被剥光了衣衫,枷锁夹着脖子,械着手铐,用绳子依次相牵,目的地是西市独柳树。

    整个长安城轰动——皇帝有意允许官民可围观行刑,瞧瞧谋逆的最终下场,人山人海夹着街道。李希烈于最前面,看起来已彻底疯癫,时而大笑,时而大哭,还戴着沉重的枷锁蹦跳着,口呼我乃皇帝赐封的南平郡王,你等都随我上疆场建功立业去也!而李希烈的妻妾各个**着,头发披散,有的手里还牵着不明白要发生什么事的稚儿,忍受着临死前的诟骂和污辱,哀声震天动地,最凄惨的是李希烈的幼子幼女,佝偻着弱小的躯体,也在被处斩的行列当中,时而因枷锁过于沉重而哭泣,但很快就招来了皮鞭。

    唐律规定,大逆及谋逆者,当事人皆斩;父子关系的但凡十六岁以上的要处以绞刑,十五岁以下的母女、妻妾、兄弟、姊妹关系者,统统没入官府为奴,伯叔父或从子关系者,长流三千里。

    然而皇帝下令,李希烈全族不问老幼,统统处斩。

    为了震慑叛乱者,必须要用猛刑。

    皇帝说,还要为被李希烈杀害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承复仇雪恨。

    西市边处,独柳树下,刽子手们挨个将李希烈及其家人,摁在砧上,挥动着刀斧,在长安围观人一片片惊呼和嚎叫当中,先将手、腰砍下,而后再砍下双足,最后再斩下头颅,一时间独柳树血污的尸骸堆得如撑柱般......

    三日后,皇帝任命贾耽为礼仪使,高岳、韦皋为礼仪副使,主持殉国太尉朱泚的葬仪。

    “这到底是李适有意的,还是冥冥中朱太尉希望我如此”高岳哭笑不得,感到万分讽刺。

    可这也没办法,是他把朱泚的遗物,那块笏板带到奉天城交给皇帝的,此举不但可把朱太尉钦定为忠烈,保护他的家人富贵,还可自动消除自己和朱泚过往的一切。

    昭国坊朱泚宅院当中,朱泚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外带少部分心腹部将,及

    家奴们,男的都披着白麻粗衣,女的则著青缣衣,又哭又蹦,这叫“啼踊”。

    朱泚的遗体按照规矩摆在家宅的中堂内,高岳和韦皋进去时,只见朱泚就剩下个脑袋(郭锻还回来的),朝着南摆在床榻上,眼睛和嘴巴似乎还微睁,保持着临终前拼死用笏击贼的壮烈神态,脖子以下的躯体被砍成碎块,实在凑不起来,是空的,



3.赐宅宣平里
    很快皇帝又发出敕书,一并追赠蔡廷玉为大理寺卿,朱体微为虢州刺史,借此给幽州的朱滔施加政治压力。

    当然也有军事上的压力,皇帝命张光晟复为振武军节度使,镇守北塞,张光晟素有威名,当即吓得回纥和幽州不敢轻举妄动,胡人更不敢跑到河东、河套一带“刮城门”(抢劫)。

    另外平叛战争当中,光复京师的最大功臣李晟,怀着五味杂陈的情绪,领三千牙兵开始出西渭桥,自陈仓道入蜀都城就任西川节度使去。

    据说李晟走前,对爱妾高略略说到,此去西川,怕是张延赏要留在京师,蹑后攻讦我。

    果然李晟前脚刚走,河东节度使马燧便兴冲冲地入京,在张延赏的协助下面圣,并对皇帝保证——我回去后,起河东精兵三万,分路攻击李怀光的河中四州,两个月内定枭叛贼首级献于阙下。

    还听说马燧甚至向皇帝献媚说,平李怀光,粮食、赏赐由我河东军府承担,不花朝廷一钱一粟。
1...109110111112113...2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