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但没想到,并州军是故布迷阵,主力的步兵的根本就没调走,而是一早就在灵石关扎好了口袋,等着孙礼往里钻,有心算无心,求功心切的孙礼一头扎了进来,被人家包了饺子,现在处境困难就毫不奇怪了。
孙礼打了一辈子的仗,这么憋屈的仗还真是没打过,明明是己方的人数占据着优势,但却是有力无处使,有劲没法用,面对并州军的凌厉攻势,他真得是难以招架。小丫头空间升级记
夕阳已逝,夜幕渐渐地降临,而黑夜的来临,给司马军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混乱,并州军并没有因为天黑了就停止进攻,反而是加强了攻势,司马军的防线连番地遭到了突破,后防损失惨重。
显然并州并不准备夜晚停战,而是准备趁着夜幕的掩护,对司马军进行最后的一击,彻底地把他们消灭在灵石关。
因为羊祜也清楚,司马军的援军就在后面,随时就可以抵达,一旦援军到达,战局就不可逆转了,所以羊祜根本就不准备给司马军任何的喘息之机,准备加大进攻的力度,一举将他们全部拿下。
不得不说,羊祜的胃口好大,拿一万人就准备吃掉敌方三万人,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气魄。
不过按现在的战斗进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战争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当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时候,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可能性还是真得存在的。
整个灵石之战,羊祜的思路都是十分明确的,采用两面夹击的方式,一攻一守,将司马军全部的人马都困在了西山下,让他们进退不得,然后步兵营采用蚕食的办法,一口一口地将其吞下。
按照现在并州军的这个打法,估计都用不了一个晚上,只需要前半夜就基本上能搞定了,现在司马军的状态奇差,人困马乏,根本就没有多少的战斗力,随着黑夜的来临,这种疲倦的状态只会加剧,羊祜决定乘此机会,一举拿下,结束战斗。
而此时的孙礼,是倍感煎熬,他也很清楚,如果进攻西山再毫无建树的话,那么这一个夜晚,他们注定是熬不过去的。
不过,在临近天黑的时候,孙礼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敢死队冲上了西山,拿下了一座山头。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11章 留守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敢死队采用的是比较分散的队形,这样就可以将对方滚木和石块的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像最初一窝蜂似的进攻,人员过于密集,往往一根滚木从山顶上滚落下来,沿途一路横扫,一根滚木就造成巨大的伤害,那滚落到山底下的滚木,上面沾满了鲜血和肉屑。
面对这种高伤害的武器,只有分散队形才能将己方的损失降到最低,敢死队在这方面打得十分聪明,在队形的保持上面,始终注意着前后左右的间距,而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的特点进行隐藏和闪避,在突进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这就是有经验和没经验的区别,敢死队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战场上的老手,他们和那些新兵蛋子比起来,更懂得战场之上的生存之道,弓箭可以用盾牌来防护,但面对滚木擂石这样的大杀器,想躲过去,确实是很难,但他们采用分散式的队形,就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
战争之中总会死人的,但死人和死人也是有区别的,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一支聪明的军队该有的水平。
敢死队的进攻极大地考验着并州军的防守,毕竟滚木擂石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准备这些武器,并州军已经是花费了不少的力气,每扔一个储备便少一个,所以这玩意儿也不能随便乱扔,只瞅准时机,才能取得战果最大化。
现在司马军的进攻线路明确,就是利用分散的队形不断地向山顶上发起冲击,尽可能地消耗并州军更多的武器,到了后面,并州军储备的滚木擂石不足的话,他们的进攻效果就会显著地提高。
但司马军策略的改变,并州军这边也不会无的放矢,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是有着天然的地利优势,并州军打得还是游刃有余,既然司马军采用分散的进攻方式,那么他们也不必频繁的使用大招了,双方斗智斗勇,战斗打得十分的激烈。
在山下督战的孙礼却是忧心冲冲,他现在急需攻下西山,打开局面,但是就算是派出了最为精锐的军队充当敢死队,但效果也没有他想象之中的那么好,这种以下击上的仰攻,本身就不好打,再加上并州军准备充分,他们想要尽快地拿下西山,确实是比较困难。
整个形势对司马军越发的不利了,战事越拖越久,让本来就已经极度疲惫的司马军是雪上加霜,处于了崩溃的边缘,如果到天黑之前再拿不下西山,孙礼都不知道怎么能熬得过这个晚上。
如今司马军的先头部队和后继的主力部队,相距的路程差不多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遇袭之后,孙礼倒是派人快马将这边的战况禀报给了司马懿,但就算是等来援兵,那至少也得一个晚上的时间。
按照现在的形势,如果并州军持续发起进攻的话,那么这一夜必定是司马军最为难熬的一夜了。
或许现在孙礼就已经是心生懊悔了,正是因为他轻兵冒进倍道而行才导致了现在的这种局面,如果不是一路急行军把司马军搞得精疲力竭的话,这战况再糟糕也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其实严格来说,并不是孙礼的错,而是情报方面出现了重大的秕漏,按司马军先前的情报显示,在介休一带,根本就没有并州军的主力部队,以三万人对付一群乌合之众,孙礼自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他一路疾行,目的就是为了抢在并州军主力回归之前,一举拿下介休,打开进攻晋阳的门户。
但没想到,并州军是故布迷阵,主力的步兵的根本就没调走,而是一早就在灵石关扎好了口袋,等着孙礼往里钻,有心算无心,求功心切的孙礼一头扎了进来,被人家包了饺子,现在处境困难就毫不奇怪了。
孙礼打了一辈子的仗,这么憋屈的仗还真是没打过,明明是己方的人数占据着优势,但却是有力无处使,有劲没法用,面对并州军的凌厉攻势,他真得是难以招架。
夕阳已逝,夜幕渐渐地降临,而黑夜的来临,给司马军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混乱,并州军并没有因为天黑了就停止进攻,反而是加强了攻势,司马军的防线连番地遭到了突破,后防损失惨重。
显然并州并不准备夜晚停战,而是准备趁着夜幕的掩护,对司马军进行最后的一击,彻底地把他们消灭在灵石关。
因为羊祜也清楚,司马军的援军就在后面,随时就可以抵达,一旦援军到达,战局就不可逆转了,所以羊祜根本就不准备给司马军任何的喘息之机,准备加大进攻的力度,一举将他们全部拿下。
不得不说,羊祜的胃口好大,拿一万人就准备吃掉敌方三万人,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气魄。
不过按现在的战斗进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战争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当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时候,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可能性还是真得存在的。
整个灵石之战,羊祜的思路都是十分明确的,采用两面夹击的方式,一攻一守,将司马军全部的人马都困在了西山下,让他们进退不得,然后步兵营采用蚕食的办法,一口一口地将其吞下。
按照现在并州军的这个打法,估计都用不了一个晚上,只需要前半夜就基本上能搞定了,现在司马军的状态奇差,人困马乏,根本就没有多少的战斗力,随着黑夜的来临,这种疲倦的状态只会加剧,羊祜决定乘此机会,一举拿下,结束战斗。
而此时的孙礼,是倍感煎熬,他也很清楚,如果进攻西山再毫无建树的话,那么这一个夜晚,他们注定是熬不过去的。
不过,在临近天黑的时候,孙礼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敢死队冲上了西山,拿下了一座山头。
{}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12章 都给我住口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敢死队采用的是比较分散的队形,这样就可以将对方滚木和石块的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像最初一窝蜂似的进攻,人员过于密集,往往一根滚木从山顶上滚落下来,沿途一路横扫,一根滚木就造成巨大的伤害,那滚落到山底下的滚木,上面沾满了鲜血和肉屑。
面对这种高伤害的武器,只有分散队形才能将己方的损失降到最低,敢死队在这方面打得十分聪明,在队形的保持上面,始终注意着前后左右的间距,而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的特点进行隐藏和闪避,在突进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这就是有经验和没经验的区别,敢死队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战场上的老手,他们和那些新兵蛋子比起来,更懂得战场之上的生存之道,弓箭可以用盾牌来防护,但面对滚木擂石这样的大杀器,想躲过去,确实是很难,但他们采用分散式的队形,就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
战争之中总会死人的,但死人和死人也是有区别的,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一支聪明的军队该有的水平。
敢死队的进攻极大地考验着并州军的防守,毕竟滚木擂石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准备这些武器,并州军已经是花费了不少的力气,每扔一个储备便少一个,所以这玩意儿也不能随便乱扔,只瞅准时机,才能取得战果最大化。
现在司马军的进攻线路明确,就是利用分散的队形不断地向山顶上发起冲击,尽可能地消耗并州军更多的武器,到了后面,并州军储备的滚木擂石不足的话,他们的进攻效果就会显著地提高。
但司马军策略的改变,并州军这边也不会无的放矢,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是有着天然的地利优势,并州军打得还是游刃有余,既然司马军采用分散的进攻方式,那么他们也不必频繁的使用大招了,双方斗智斗勇,战斗打得十分的激烈。
在山下督战的孙礼却是忧心冲冲,他现在急需攻下西山,打开局面,但是就算是派出了最为精锐的军队充当敢死队,但效果也没有他想象之中的那么好,这种以下击上的仰攻,本身就不好打,再加上并州军准备充分,他们想要尽快地拿下西山,确实是比较困难。
整个形势对司马军越发的不利了,战事越拖越久,让本来就已经极度疲惫的司马军是雪上加霜,处于了崩溃的边缘,如果到天黑之前再拿不下西山,孙礼都不知道怎么能熬得过这个晚上。
如今司马军的先头部队和后继的主力部队,相距的路程差不多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遇袭之后,孙礼倒是派人快马将这边的战况禀报给了司马懿,但就算是等来援兵,那至少也得一个晚上的时间。
按照现在的形势,如果并州军持续发起进攻的话,那么这一夜必定是司马军最为难熬的一夜了。
或许现在孙礼就已经是心生懊悔了,正是因为他轻兵冒进倍道而行才导致了现在的这种局面,如果不是一路急行军把司马军搞得精疲力竭的话,这战况再糟糕也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其实严格来说,并不是孙礼的错,而是情报方面出现了重大的秕漏,按司马军先前的情报显示,在介休一带,根本就没有并州军的主力部队,以三万人对付一群乌合之众,孙礼自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他一路疾行,目的就是为了抢在并州军主力回归之前,一举拿下介休,打开进攻晋阳的门户。
但没想到,并州军是故布迷阵,主力的步兵的根本就没调走,而是一早就在灵石关扎好了口袋,等着孙礼往里钻,有心算无心,求功心切的孙礼一头扎了进来,被人家包了饺子,现在处境困难就毫不奇怪了。
孙礼打了一辈子的仗,这么憋屈的仗还真是没打过,明明是己方的人数占据着优势,但却是有力无处使,有劲没法用,面对并州军的凌厉攻势,他真得是难以招架。
夕阳已逝,夜幕渐渐地降临,而黑夜的来临,给司马军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混乱,并州军并没有因为天黑了就停止进攻,反而是加强了攻势,司马军的防线连番地遭到了突破,后防损失惨重。
显然并州并不准备夜晚停战,而是准备趁着夜幕的掩护,对司马军进行最后的一击,彻底地把他们消灭在灵石关。
因为羊祜也清楚,司马军的援军就在后面,随时就可以抵达,一旦援军到达,战局就不可逆转了,所以羊祜根本就不准备给司马军任何的喘息之机,准备加大进攻的力度,一举将他们全部拿下。
不得不说,羊祜的胃口好大,拿一万人就准备吃掉敌方三万人,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气魄。
不过按现在的战斗进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战争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当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时候,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可能性还是真得存在的。
整个灵石之战,羊祜的思路都是十分明确的,采用两面夹击的方式,一攻一守,将司马军全部的人马都困在了西山下,让他们进退不得,然后步兵营采用蚕食的办法,一口一口地将其吞下。
按照现在并州军的这个打法,估计都用不了一个晚上,只需要前半夜就基本上能搞定了,现在司马军的状态奇差,人困马乏,根本就没有多少的战斗力,随着黑夜的来临,这种疲倦的状态只会加剧,羊祜决定乘此机会,一举拿下,结束战斗。
而此时的孙礼,是倍感煎熬,他也很清楚,如果进攻西山再毫无建树的话,那么这一个夜晚,他们注定是熬不过去的。
不过,在临近天黑的时候,孙礼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敢死队冲上了西山,拿下了一座山头。
{}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13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山上几乎能站人的地方,都已经站满了人,不光是山顶,就连山腰之上也是人满为患。司马师当然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登上山来,但这座山头委实太小了,确实已经无法再容纳再多的人了,司马师痛惜之余,还是下令封闭了上山的道路。
再往上挤得话,已经完全没有余地了,而且人越多,不稳定的因素也就越大,很可能为了争夺一个位置,司马军的人自己大打出手,这样的局面恐怕真得难以收拾了。
所以司马师果断地选择了封闭上山的道路,这是他事先和孙礼商量好的,达到满员的程度之后,就不再允许其他的人再登山了。
这样的决定或许有些残酷,但却也是迫不得己的选择。
而那些本来就要轮到登山的司马兵成为了牺牲品,原本就坐到了火山口的情绪突然之间就爆发了。
许多人纷纷质问这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得到的答复是山上已经人满为患了,所以后续将不会再接纳其他的人登山。
一石激起千层浪,那山头之上究竟可以容纳多少人事先就没有估算吗,怎么正好轮到他们就没位置了?
这从头至尾完全就是一个阴谋啊!
那些滞留在山下的司马军顿时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此间的形势其实已经非常的明朗,上山的代表着生路,留下的代表死路,那么留下的人,完全被坑了。
他们不禁愤怒起来,山上山下的待遇生死两重天,凭什么他们就被无情地抛弃掉,不公啊不公!
如果大家都处于一种相同的境地,那怕再艰难,都不会有什么怨言的,但是现在不同了,有的人踏上了生路,而他们却被抛向了地狱的底层,这种事情,无论搁在谁身上都难以接受。超级首富系统
原本因为疲惫而精神萎靡的司马兵立刻变得群情激愤起来,高声叫嚷着,有人试图想去冲击那道封锁线,场面极其地混乱。
“都给我住口!”孙礼此刻站了出来,高声地厉吼了一声,目光阴郁深沉,带着一种不怒而威的气势。
众军士这才赫然发现他们的主将并没有上山,而是留在了山上,所有的人顿时都鸦雀无声了,孙礼尚且没有上山,那么他们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孙礼环视着众人,嗓音略带着嘶哑,沉声地道:“这么有精神,这么有劲头,怎么面对敌人的时候,却没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这座山头很小,只能容纳那么多的人,谁该上去谁该下来,都会有怨言,但是身为军人,必须恪守军令,令行禁止,拿起你们的武器,却面对敌人而不是你们袍泽!我孙礼在此立誓,那怕是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退缩,儿郎们,拿出你们的勇气,狭路相逢,只有勇者争胜,不想死的,就和敌人拼到底!”
司马军许多人的都默默的转身了,孙礼身为主将,都毅然地坚守阵地,那么他们又有什么好说的呢,登上山头终究只是少数,大部分的将士是没有机会上山的,但是正如孙礼所说的,他们都是军人,他们都是战士,想要生存,那就只有拿起武器,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夜幕降临了,连续作战了几个时辰的并州军也显露出一丝的疲态,但是羊祜却没松懈,更没有停战的打算,虽然并州军现在很疲惫,但敌人更疲惫,现在就是比拼意志力的时刻了,绝不能给敌人以任何的喘息之机,一鼓作气地拿下胜利。
在羊祜的计划中,西山守卫战是关键,这是把司马军困死在山下的至胜因素,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疏漏,尽管西山的整体防线没有失守,但却丢了一个小山头,这样也就为不能全歼司马军埋下了伏笔。
不过好在这个山头确实不大,容纳不下多少人,现在残余的司马军大部分人还是没有机会上山的。
而且如果司马军领军的将领和他们的亲信都上山逃命的话,剩下的军队恐怕就会沦为一盘散沙,对并州军后续的进攻还是有莫大的好处的。重生火影的我成了鸣人他老姐
就算不能全歼司马军,但这一场大胜也是勿庸置疑的,现在羊祜所要做的,就是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将留守在山下的司马军残余部队就地全歼。
这场战斗已经进行了几个时辰,对于经过长途急行军赶到这里的司马军而言,一天水米未进,疲倦到了极点,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并州军所要做的,就是发起总攻,最后一击。
一个个火把燃了起来,整个灵石关都照如白昼,并州军排列着齐整的队形,缓缓地向着西山这边逼近。
司马军此刻已经完全地被压缩在西山脚下不足半里的区域内,他们没有燃起火把,所有的人都站在黑暗之中,而黑暗则是给人添加了无穷的恐惧,司马军此刻已经无法排出齐整的阵容了,队形散乱,斗志全无。
更为艰难的是,许多人就连举起武器的力气都没了,这种无力感在大战来临之际,显得特别的苍白,尽管孙礼坚定发出誓死而战的命令,但是此刻的司马军究竟还有多少的战斗能力,谁心里都没有底。
但这却是一场无法逃避的战斗,不管司马军愿意不愿意,敌人就在面前,战斗一触即发,生死也命悬一线。
孙礼默默地向后面的山头看了一眼,想必司马师兄弟已经到了山顶,他们安全了,孙礼也就放心了,只要能保下他们的性命,也算是可以给司马懿一个交待了。
而他则握紧了武器,这也许将会是他平生的最后一战了,真正的战将,又何惧马革裹尸,也许这就是他的宿命之战,既然命中注定无法逃脱,那么就算是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孙礼跨上了战马,遥望着对面紧逼而来的并州军,此刻他的内心坚毅无比,就让这战斗,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14章
最后的三国2:兴魏正文卷第914章在天之灵射出这一支箭的,不是旁人,正是羊祜。▲≥八▲≥八▲≥读▲≥书,.√.≧o
羊祜是认识孙礼的,但孙礼却不认识羊祜,毕竟以前在朝中,孙礼是封疆大吏,是赫赫名将,而羊祜只是一个品秩较低,籍籍无名的小官,孙礼自然是不屑一顾的。
在战场之中,羊祜竭力地寻找着孙礼的身影,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如果能够斩杀孙礼,便可以迅速地结束这场战斗
这次司马懿亲率大军出征并州,来势汹汹,从气势上是完全压倒并州军的,如果在这第一战中,并州军可以斩杀掉司马懿的得力先锋孙礼的话,可想而知对整个司马军的士气,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所以,羊祜将首要的目标,锁定了孙礼,当然如果能杀掉司马师和司马昭的话,那更是再好也不过了,只可惜,羊祜在战场上没有发现司马师和司马昭的身影,想必这两家伙已经躲到山头上了,如今在司马军中指挥战斗的,也只剩下了孙礼一人。
本来在乱军之中,想要搜寻孙礼的位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黑夜的因素,羊祜就算刻意地去找,也未必能找得到。
但并州军施放出去的火箭,在司马军的燃起了不少的大火,羊祜在前进之中,赫然地发现了孙礼的身影,他不禁大喜,立刻拈弓搭箭,瞄准了孙礼。
羊祜的箭术十分的了得,虽然称不上百步穿杨,但也绝对是箭术高手,此刻他距离孙礼大约只有五六十步的距离,只要看准时机,羊祜自信完全可以做到一箭封喉。〖∈八〖∈八〖∈读〖∈书,.2∞3.↓o
而此刻羊祜处于黑暗之中,孙礼对潜在的危险一无所知,当他还在犹豫要不要撤退的时候,只听得弓弦一响,孙礼刚有所警觉的时候,一支羽箭已经是从他的侧面疾射而至。
孙礼只是微微地侧了一下头,来不及做任何的闪避动作,那支羽箭已经是穿透了他的脖子,孙礼睁大了眼睛,想看清楚是谁射出的箭,但是黑暗之中,除了模糊的人影之外,其他的老看不清了。
1...173174175176177...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