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球首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小扬扬
毕竟赵姑娘这么低眉顺眼的跟在一个男人身边还是头一次。
而且赵姑娘看着眼前这个男人的目光,不是个傻子都能够看的出来,那不是看亲人的目光,而是看恋人的目光。
当然了,除了有一部分非要自欺欺人的男同志外。
“这是谁啊赵姑娘谈朋友了,这男的看起来不怎么样啊根本配不上赵姑娘啊,厂长知道这事吗”
一个中年妇女低声和身旁的同伴议论到。
“是啊,厂子里这么男同志惦记着,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这么个男人……”
“你们别瞎说,就爱嚼舌根,什么谈朋友,处对象的,那男的肯定是赵姑娘的亲戚之类的。”
一个男工人走在后边,满脸悲愤的开口说到。
“不可能,我是过来人了,你看赵姑娘看那个男人的眼神,绝对不是亲戚,一定是情侣,异性之间……”女工人开口说到。
“别瞎说,你要是再污蔑赵姑娘的清白,我就去厂子里反应,你能够肯定嘛”
男同志说着。
女工人噎了一下,这事谁敢保证啊,要是嚼一下其他人的舌根无所谓,可是赵心怡的身份毕竟不同。
真的要是反应到厂子里,可能赵厂长都没有开口,那帮下边的人都能够把自己给处理了。
毕竟,乱嚼舌根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嚼舌根嚼到厂长女儿的身上,于是便开口骂到:“你个生瓜蛋子,跟在我们身后偷听啥呢,没有媳妇就回去跟你妈去……”
这个时候的女工人也是泼辣的狠,几句话就把男工人骂的狗血喷头。
然后连句狠话都没有敢放下就灰溜溜的跑了。
“老板,吃焖面,排骨锅。”姜小白带着赵心怡走进饭馆就吆喝着。
“好嘞,老张,先给客人泡点茶。我这就做。”饭馆老板应了一声,然后招呼老婆给姜小白泡茶,自己转身走进了厨房。
“你这是去哪了回来能够待几天,一会吃完饭我给你买衣服去吧”赵心怡看着姜小白说道。
“去了一趟蓉城办点事,回来待两天就回建华去,买衣服就不用了,回家换一身就行。”
姜小白说着抹了一把桌子,擦的还挺干净的。
“去蓉城做什么”赵心怡问道。
“看一个朋友,”姜小白端着茶喝了一口,其实就是点茶叶沫。
“看一个朋友男的女的”赵心怡顿时谨惕了起来,装作随意的问道。
姜小白嗤笑一声,也不回答,似笑非笑的看着赵心怡。
“看我干什么我脸上有东西啊。”赵心怡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被看破了,有些尴尬的说道。
“去蓉城是看望那个牟其种,你见过一面,今年春天的时候,他在我们学校门口找过我,现在蹲号子了,”
姜小白说道。
“哦,我想起来了,就是找你一起去魔都买座钟的那个人吗他怎么了会蹲号子。”
姜小白这么一说,赵心怡就放心下来了,转而好奇的开口问道。
“倒卖座钟呗,还能因为啥”姜小白说道。
“啊,不是很多人都倒卖东西吗我听人说又纺织厂的倒卖布,还有龙钢也有倒卖钢铁的。”
赵心怡说道。
“是啊,很多人干,可能他运气不好呗,”姜小白撇撇嘴。
两人正说着,饭馆老板做好的焖面端上来了。
焖面是晋省的特色,晋省的特色就是面食,焖面只是其中的一种。
下边炒菜,把面给放在菜上边,利用蒸汽把面给蒸熟,然后把面和菜和起来。
“来,尝一下味道怎么样”姜小白招呼着两个人吃了起来。
吃完饭,姜小白送赵心怡回龙钢厂长,然后自己回家了。
姜母看见儿子回来,开心的不行,问姜小白吃饭了没有,想吃啥困不困
可能在每个父母的眼里都是这样,生怕孩子们在外边累着了,饿着了。
姜小白陪姜母两人唠了会嗑,然后拿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去了澡堂子里边。
在火车上坐了那么长时间,浑身都脏的不像话了,一股味。
大冬天的舒舒服服的在澡堂子里泡了一会,然后找了一个师傅来搓澡。
搓完澡当然也没有什么按摩的项目,姜小白自己在大街上溜达着。
路过报亭的时候,姜小白停了下来,买了一份报纸。
然后看着报纸上的内容,姜小白露出了微笑,终于来了。
只见报纸上头版头条的位置,有着一篇文章。
《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下边是步鑫生的事迹。
姜小白又买了好几份报纸,头版头条的内容都大经相同,报道的都是步鑫生的事迹。
第607章步鑫生
步鑫生也是一个厂长,他所做的事,其实和前几年挺火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里边的乔厂长挺像的。
都是上任以后对厂子进行改革,都改革里边的人物。
其实这个时候,像乔厂长,步鑫生这样的人很多。
有周老大,赵刚,蓉城钢铁厂的王厂长等等。
只不过时势造英雄,小人物在特定的时候,也会成为焦点。
比如现在的《步鑫生》,有的时候是国家需要,有的时候是特定的时代需要。
从191年开始,改革开放就进入了冰河期,可是在193年快要到年底的时候,突然在报纸上出现了这样一篇文章。
到底意味着什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这篇文章一出现,就引起了争论。
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比如一个南方大省的报纸上,就照明的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独创精神》姜小白翻来报纸一目十行的往下看去。
文章里指出步鑫生在厂子里独断专行,开除厂子工人,不经过厂工会主席,甚至连厂工会主席都给开除了。
而魔都的一家报纸也转载了这个消息。
双方又开始吵吵起来了,姜小白选取了几份报纸,大概看了一眼。
然后把报纸一卷,朝着家里走去。
快了,就快要到了,有争议就说明风向又要开始变化了。
不然的话,根本就不会吵起来。
傍晚的时候,赵心怡拎着以后袋子来了。
里边有几副手套和围巾,姜母高兴的合不拢嘴。
虽然这围巾是赵心怡买的而不是自己织的,可是赵姑娘有心给买,在姜母看来已经是很有心了。
赵心怡一来,姜家基本上就全部围着赵心怡转了。
大嫂丁晓蓉在厨房做饭,看着客厅里坐着喝茶的赵心怡有些羡慕。
虽然赵心怡刚才也想来厨房就被姜母和她坚决的反对,而后给推出去了。
想当初自己第一次来姜家的时候,也要做饭,姜母也就是略微的推辞了一下,然后就让自己做饭了。
这也是这个时代,大家约定俗称的东西,新女婿第一次上门,女方家里会考察,能不能喝酒,能不能干活。
有人说,第一次登门,被灌酒没有意义,可是有些老丈人就是想让喝酒了。
看看新女婿是什么人,因为有些人平时藏的挺好,可是酒后就固态能打,吹牛逼,打老婆,耍酒疯,酒品如人品。
这句话不是说,你能够喝多少酒,而是喝完酒以后,还和没喝酒一样,保持着本性。
而不是吹牛逼,说胡话,找事情。
酒是一个放大心里情绪的好东西,可以宣泄情绪,可以见微知著……
而同样,女方第一次登门男方,男方家里也会看看,会不会女方怎么样
而女方好不好怎么体现,在这个时候来说就是听其言,说话是否大方得体,是否温柔贤惠;
观其行,看看会不会做饭,家务做的怎么样;
最后就是看其貌,看看长得怎么样,是不是狐狸精类型的,屁股大不大,好不好生养。
听其言,观其行,看其貌而知其心。
当然了这一套在后世就完全没有用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满大街都没有四块五的妞,
有人愿意嫁就不错了,哪怕是夜店蹦迪的姑娘,你都需要拿出几十万的彩礼钱去娶。
还观什么行,有的愿意嫁就可以了。
可是这个时候不一样,女孩子你没有这些,嫁不出去的。
不过,丁晓蓉也就是羡慕一下,而后就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厨艺,投入到了做饭大业之中。
这种事羡慕一下就算了,完全羡慕不来的。
人家出生好,厂长的千金,出生好,自己比不了。
千金大小姐嘛,不会做饭那是正常的,要是做饭把手指头切了,或者说是火烧着了,谁承担这个责任啊。
要是普通人家的姑娘做饭出了事,那就是个笑话,被人嘲讽的,可是赵姑娘要是出事了,全家人都得跟着心惊胆战的。
而且丁晓蓉对这事,没有一点不愿意的。
开玩笑,赵心怡要是真的嫁进了姜家。
那自己和赵心怡就是妯娌了,那以后在龙钢,不说横着走,也没有人敢得罪了。
就那个办公室仗着自己资历老,整天让自己帮她干活的老女人,到时候不得惊掉了大牙。
以后还敢给自己安排活吗
还有那个老公是一个车间小小的副主任的,整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人,面对自己的时候总是一副高傲的样子。
到时候还不得底下了头颅。
丁晓蓉可是明白事的,没有一点觉得自己当嫂子的厨房做饭有什么不公平。
赵心怡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和姜母唠嗑。
“阿姨,这天冷,您以后出门就戴上手套,一定要注意保重好身体,不然的话小白在外边工作也不放心。”
“是啊,谢谢啊闺女,这么漂亮的手套,戴在我手上都糟蹋了。”姜母眉开眼笑的说道。
另一边,姜子军有些坐立不安,干脆进厨房帮忙做饭了。
姜小白和姜父坐在一旁听着,姜父眼中除了欣喜还有些担忧。
如果现在姜家人对于赵心怡的心思还看不明白的话,那就真的都成傻子了。
其实从一开始赵心怡第一次登门大家心里就有数,赵心怡的心思就是明摆着的。
可是赵心怡和姜小白两人的事,赵厂长知不知道,知道了能够同意嘛。
不是说讲究什么门当户对,可是两家的差距也太大了。
人家是管着十几万人的大厂厂长,自己家是被人管着的十几万人里边一个。
自己混了一辈子,人称“老姜,姜老头。”
人家是“赵老,赵厂长,领导。”
结婚可不是赵心怡和姜小白两个人之间的事,而是两家人之间的事。
再一想,赵厂长家里应该是知道的,毕竟那次在医院,韩琳也去过的。
就是不知道,人家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的。
而另一边,姜小白也有些无语,这赵心怡是走家长路线了啊,咱俩还是纯粹的革命同志关系呢。
第608章黑皮包
姜小白在龙城待了两天,就返回建华村了。
建华养猪场门口排成了长队,有骑摩托车来的,有开车开的,甚至还有赶着牛车过来的。
快到年底了,猪肉买的特别畅销。
其实市场上猪肉一直是供不应求的,他们来养猪场买了猪肉,有的是开饭馆的。
有的是其他村里买了回去一个村分的,还有的是倒卖到黑市上边买的。
建华养猪场还是挺出名的,附近十里八乡的猪肉都是从这供应的。
屠宰场的师傅杀猪杀的手都麻了,可是脸上却笑呵呵的。
养猪场和他结算工资是有提成的,杀一头猪给提成一部分。
快过年了,谁家都有一家妻儿老小在等着嗷嗷待哺,买衣服,置办年货。
能够多挣点钱,虽然说自己累了点,可是要是家里能够过的肥年,小孩穿上新衣服,兜里揣上块糖,辛苦一年的妻子也能够扯上几匹布,添置几件衣服,
年夜饭的饭桌上,多加两个肉菜,过年亲戚来拜年,能够搞一桌白面。那他就是累点,也无所谓啊。
“老柳村的柳师傅啊,你们今年才要一百斤肉,一个村够分吗”李老三看着一个老头笑呵呵的开口问道。
“这一百斤肉不是我们村今年过年的量啊,是村里的老王家趁着年前要娶媳妇,托我来买肉的,要开席了。”老头抽着旱烟袋,开口说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