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球首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小小扬扬
“宋厂长”姜小白有些疑惑。
“就是上次来厂子里订玻璃,您亲自出面接待的那个宋厂长。”沈正兰提醒到。
“宋汉斌啊,好,我这就去。”姜小白说着起身。
他知道是谁了,宋汉斌,宋馨的父亲。
面前回家的时候,还是他送自己等人去的火车站呢,只是不知道找自己什么事。
第471章东来顺
“宋哥,我是姜小白。”姜小白来到办公室接起了电话。
“老弟啊,怎么过完年都没有来家里坐坐,那天我还和馨馨念叨你呢,让她请你到家里坐坐,不过这妮子说你一直没有回学校。”
宋汉斌爽朗的声音在电话里响起。
“这不是厂子里忙吗,就一直没有时间回学校,学业都拉下了。”姜小白搞不明白宋汉斌什么意思。
“忙着厂子里的改革啊,改革的挺成功啊,我都听说了,整的不错啊。”宋汉斌笑着说道。
姜小白谦虚的说道:“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是这样,这一次好几个改革厂子的厂长来京城,想要小范围的聚一下,探讨一下厂子在改革过程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你也一起过来吧。”
宋汉斌说道。
“这,我去合适吗人家都是大厂子,我这个大兴玻璃厂这么大点厂子,和人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啊。”
姜小白筹措着说道,他倒是十分想去,能够和这些改革的大型国企厂长,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一下。
或者准确的来说,听一下这些国企大佬的意见,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那有什么不合适的,大厂长有大厂长的优势,小厂子也有小厂子的优势,我们共同探讨的是,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说不定你的办法就比他的好呢,和厂子大小没有关系。
要是厂子大,就改革的好的话,还用小厂子改革干什么”
宋汉斌说到最后又加了一句。
“而且周老大也来,这一批全国首批确定的各大企业都有来人,”
“好,那我去,谢谢宋哥了。”姜小白想也没想的答应了下来。
去了,哪怕是听一听大佬们的见解都是好的。
国企改革风云三十年,最后功败垂成,虽然从后世的一些书上,也能够管中窥豹,对国企改革有个一知半解的了解。
可是还是不如亲自去听一听大佬们在国企改革过程中的亲身经历。
而且是这种半私人的聚会,能够听到,看到很多更真实的机会。
“谢什么,今天晚上5点,我去找你,我们一起过去。”宋汉斌说完就挂了电话。
当天晚上五点钟,姜小白在大兴玻璃厂门口,等到宋汉斌。
“你开车跟着我就行。”宋汉斌下车和姜小白打了个招呼说道。
“好。”两人上车后,一前一后驶离了大兴玻璃厂。
东来顺饭庄门口,姜小白和宋汉斌停下了车。
说起东来顺,绝对算是京城出名的饭店了,很多名人都在东来顺吃过饭
甚至包括几位不可描述的领导,都在此招待过国外各个国家来访问的领导人。
当然了,东来顺原来是私人的。历史没有北京烤鸭的历史长。
是兴起于19世纪初的,在50年代的时候,东来顺转变为公私合营。
这是当时的制度导致的,甚至名都变成了“民族饭店,民族餐厅”,东来顺的名字是去年的时候,79年恢复老字号的时候。
才改回东来顺的。
“这东来顺,小白你没有听说过啊,算是京城的老字号了,原来叫民族餐厅,他家的涮羊肉,那是一绝不腥不膻,鲜嫩味美,肥瘦相宜……”
宋汉斌笑呵呵的给姜小白介绍到。
“嗯,那一会可要好好尝尝。”姜小白说道。
“嗯,我们先上去吧,不用在门口等着,周老大已经提前定好房间了。”宋汉斌说着就和姜小白朝着饭店里边走去。
只不过刚走就听见有人在背后喊到。
“老宋,老宋,”
听见叫声,宋汉斌和姜小白同时回头,才发现竟然是赵刚。
“咦,姜小白,”赵刚发现了一旁的姜小白,一脸的诧异。
不明白,姜小白怎么回出现在这。
“老赵,你认识姜小白”宋汉斌也有意意外,他是知道姜小白和赵刚的闺女赵心怡都是同学。
要是普通人家,孩子是同学,家长认识不奇怪。
可是要是赵刚就不正常了。赵刚是什么人。
龙钢的大厂长,管着几万人,不说操心的全是国家大事,但是也差不多了。
和周老大,那都是一个级别的人物。
可是一眼就能够叫出姜小白的名字,那说明应该不止是一面之缘的。
“认识啊,我和心怡姐是同学,而且我家也是龙钢的。”姜小白笑着说道。
“对啊,我还想问呢,你们俩怎么混到一起了,还来这了”赵刚疑惑的问道。
“我闺女宋馨和姜小白也是同学啊,而且我们怎么就不能够来这了,赵大厂长是看不上我们这些小厂的厂长吗”
宋汉斌开玩笑的说着,赵刚却更加的疑惑了,“我们这些小厂的厂长”,赵刚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宋汉斌的话。
宋汉斌是,从计划委员会调到了一个自行车场做厂长了。
可是这姜小白是什么意思
“老宋你是说”赵刚问道。
看着赵刚的表情,宋汉斌有些明白了:“不会吧,你不是不知道吧,让姜小白自己给你说吧!”
赵刚疑惑的看向姜小白。
姜小白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就是赶鸭子上架,当了一家小玻璃厂的厂长。”
确实,这个时候的大兴在龙钢面前真的是不值一提。
“你怎么会当上玻璃厂的厂长,你不是在上学吗”赵刚追问到。
不管厂长大小,那都是国有企业,都是厂长,而姜小白就是一个大学生啊。
不用说还没有毕业,就是毕业了。也没有一下子当厂长的啊,不管这个厂长大小,也不管你毕业的学校是什么名校。
“我这个,说来话长,随后我再和您聊吧。”姜小白说道
“好,玻璃厂,哪家玻璃厂”赵刚随意的问道。
“京城的大兴玻璃厂。”姜小白一边帮两人开门,一边回答到。
只是本来已经抬脚要往里面走的赵刚又停了下来。
“大兴玻璃厂”
“对啊。”
“好,好啊,”赵刚大笑着没有再说什么,走了进去,没事他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挖掘姜小白。
第472章周老大
姜小白三人走进了东来顺,宋汉斌带着两人直接去了包间。
一推门进去,包间里已经有人在了。
宋汉斌挨个给姜小白介绍。
“这位,刘厂长,魔都柴油机厂的厂长。
老刘,这是我小兄弟姜小白,京城大兴玻璃厂的厂长。”
宋汉斌说道最后,带着眼镜,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的男人,顿时站了起来。
“小白厂长是吧,你好,你好,大兴玻璃厂的改革已经初显成效,早就想去看看了,没有想到能在这遇见你。”
刘厂长说着朝着姜小白伸出了手,姜小白也受宠若惊,赶紧握了上去。
这魔都柴油机厂也是个大厂,在魔都的地位很高。
“刘厂长您好,您好。”姜小白伸手问道,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来这就是个小辈。
在座的各位,那个厂长不是有着几千,上万的工人,而几个大型钢铁厂更是上十万的工人了。
比如说龙钢,职工人数达到了11万人,而首钢更是达到了恐怖的20万员工。
“各位,你们外地的不知道,在京城的企业,尤其是设计改革的厂子,应该都听说过,大兴玻璃厂,虽然是一个小厂子,工人不足一千人,可是在这一次的改革中,却进行的很成功,提出的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很有创意,要不是我这段时间跑京城跑的多,还真的不一定听说过呢。”
刘厂长笑呵呵的给众人推销姜小白。
一旁的宋汉斌继续给大家介绍,川省的宁江机床厂厂长,榕城的无缝钢管厂厂长,津市的自行车厂厂长,山城的钢铁厂厂长……再加上龙钢的赵刚。
第一批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实验八家厂长,几乎都来齐了。
就剩下大哥周老大没有来了。
姜小白主动承担起了端茶倒水的角色,一时间众人看着姜小白都十分欣赏。
很快,周老大就进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拎包的秘书。
周老大一进包间,所有人就都站了起来。
1979年的《乔厂长上任记》火了,火的一塌糊涂,让人们意识到国企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而周老大就是现实中乔厂长的原型,从去年79年的年初,上边还在酝酿国企改制问题的时候。
周老大就亲自做方案,递呈请,主动请缨,要成为改革的企业之一。
周老大是军人出身,从专业以后就开始筹建首钢,当然当时的首钢还不叫首钢,而是叫石景山钢铁厂。
后来才改名为首钢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可是说首钢是周老大一手带大的孩子。
今年周老大已经是61岁了,可是周老大依旧背挺的笔直,头发梳的板正,只不过能够看见背头里边,那一根根白发。
“周厂长。”
“周厂长……”众人纷纷打招呼。
“坐下,坐下,今天让小宋趁着这个机会把大家聚在一起,聊一聊,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周老大笑着在主位上坐了下来,已经是60多岁高龄的老人,不显一点老态,反而神采奕奕。
当了大半辈子只有权利签字改造一个厕所的厂长,现在终于拥有了一部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周老大还想带着首钢一起,看着首钢飞跃发展呢。
众人应着坐了下来,周老大一眼就看见了坐在末位的姜小白。
“这位小兄弟,就是小宋你提过的姜小白,大兴玻璃的小白厂长吧。”周老大笑呵呵的开口问道。
这时服务员也走了进来,把锅子点上,上羊肉了。
“周厂长好,我是姜小白。”姜小白赶紧站起来说道。
“坐,坐孩子,不用紧张,小宋和我说起过你多次,你们大兴玻璃厂的改革,我也有所耳闻,改的不错。”
周老大笑着说道,他对于大兴玻璃厂还真的是有所耳闻,今天宋汉斌叫姜小白过来,也是因为他想见一见姜小白。
当然了,他这个岁数叫姜小白孩子,叫宋汉斌小宋,那都是正常的。
“周厂长,我们那个,就是,小打小闹,不值一提。”姜小白赶紧谦虚的说道。
“哈哈,还挺谦虚的,这样,咱们边吃边聊,我岁数大了,还想带着首钢再走一程,多活两天,就不喝酒了,你们喝点,”
周老大说道,众人纷纷开口祝福,说什么周厂长还年轻之类的。
以周老大的地位来说,不想喝酒,真的没几个人能够灌他酒。
羊肉一下锅,一股香味就扑鼻而来了,闻着让人食欲大增。
而切出的肉片又薄又匀称,只需要放在锅里一刷既熟,吃起来又香又嫩,不膻不腻。
再加上自制的白皮糖蒜和芝麻烧饼,吃起来醇香味厚,口感独特。
众人一起除了周老大喝了一杯,一个个吃的满头大汗。
谁也不做作,吃饭就是吃饭。
等吃了个半饱,众人才开始聊了起来。
“以我们首钢为例,当地要求的上缴利润,那是一年比一年高,以去年一年算,除了上缴上边的,厂子里一分钱剩不下,不用说引进生产线了,就是维持现在的生产规模都够呛,而且再加上国家对钢铁的限产,今年在去年的产量上下降了9的产量。”
周老大率先说起了首钢的事情。
“这是一个问题,没有钱怎么发展,怎么改制,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问题,也是最急迫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激发员工积极性,二是解决经营投资。”
“周厂长,您首钢不是已经在激发工人的积极性了吗您定下的三个百分之百的制度,我看就实施的很好。”
赵刚在一旁开口说道,他说的三个百分之百制度,是周老大提出来的第一个每个职工必须百分之百地执行规章制度;第二个出现违规违制要百分之百地登记上报;第三个对违制者要百分之百地扣除当月全部奖金。
“这个也没有完全解决,只是暂时性的推动实施了,只不过太简单,当然了简单也有简单的好处,工人们都能够看懂,一目了然,可是也有不好的,不是太细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