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在大唐窃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刀子

    冯坤将视线转向王守善,他思考了一番后点了点头。

    “高力士的娘麦夫人现在在我们手里,但是岭南节度使王洪也在找她,我们现在需要船送他们进京。”

    俞航停下脚步,瞪大了眼睛看着二人。

    “怎么了不敢”王守善将手按在刀上,看着贵公子冷笑。

    “事成之后,我能得到什么。”俞航很快就恢复了镇静,溜溜达达地继续往华清宫走去。

    “你想要什么”王守善将手放下,背着手继续走。

    俞航开始陷入思考。

    “主公,你还记得我们那个约定吗”冯坤这个时候忽然开口说道“我和那个胡人谁先找到能帮你造船的人,谁就是未来的太府卿。”

    “不只是能造船的人,还有能打水仗的武将。”

    冯坤拍了拍俞航的肩膀“兄弟,有合适的人么”

    “他只对付过,没出海打过海战,咱们的海军很厉害,在海外无人可与之匹敌。”

    “话别说得太全,那些楼船可不防火,你听说过希腊火么”

    俞航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

    “我不需要那种一点就燃的火炬,而是需要能适应新型海战的战船,只要你造出了那种船我会帮你向高总管引荐的。”

    造战舰又要花钱啊,王守善看着不远处天狗院的匾额,眼睛里闪着全是绿光。

    “子策,我们没钱了,只好偷狗拿去卖了。”冯坤也看着天狗院,语气无比凄苦“咱们的饭钱全靠你了。”

    冷冰冰的俞航勾起一个很淡的微笑,虽然不是美男子却也魅力十足。

    “要论销赃,谁还比得上冯天齐”

    一条狗能卖多少钱全靠卖狗的贩子多能吹,獒犬就被吹地奔驰如虎,吼声如狮,一条狗就可以对付七八只狼,本来青海上的狼体型就小,它要是还打不赢跟土狗差不多的狼那獒犬就白长那么大个子了。

    “子策,能给我弄点好茶叶过来么。”

    “主公要多少”

    “先送一船给送我们胡椒种子的朋友,要是他们想做走私茶叶的买卖也可以跟他们合作,得利按江湖规矩办。”

    “主公,你要是这么打发他们了那个计划他们不合作怎么办啊”冯天齐这个时候摇着羽扇接嘴。

    “爵位是现在我能给的么何况我去哪给他们找郡主去这主意是李三郎想出来的,当然该由他来负责想办法。”

    冯坤又哈哈大笑起来,也不知道他又在笑什么。

    “怎么样,我跟你说过当窃贼的感觉很爽吧。”




第四百三十四章 种瓜得豆
    牡丹是一种喜肥的花卉,同样杏树、梨树以及泉汤监里的瓜果也非常需要肥料,要想花开得好、果子结得甜不施肥怎么行,御马院、天狗院和华清宫里产生的人畜粪便是这些花卉水果的主要肥料来源。

    人吃喝了必然会要拉撒,皇帝使用的便器叫官房,由专门的宦官保管,但普通人肯定没有这待遇了,在华清宫里想上茅厕必然要找个皇帝看不见的地方,因为害怕水变得跟汉长安时一样,华清宫的底下并没有铺设地下排水管道,所以宫人们如厕后产生的废物必须每天有人清理。

    王守善不知道茶叶需不需要施肥,不过当他在西缭门看到穿着一身布衣,看起来跟普通田舍汉没啥区别的巨富之子跟一群运粪肥的奴婢一同出现时并没有感到奇怪,日后西瓜院他是每天都要出入的,花钱买通禁军时间长了会让他们起疑,还不如用这种办法正大光明得进来。

    俞航是个很高雅的人,但是他雅不脱俗,这样就够了。

    “走吧,带你认识一个人,他能教你一手好本事。”王守善毫不介意得拍了拍俞航身上被屎尿味熏得发臭的布衣,穿的人都如此淡定了,他还有啥好介意的。

    “主公,我听天齐说山上有民夫打算谋反,是真的吗”

    贵公子的脸色不是很好看,虽然他混进了宫里,但他还是觉得自己被轻怠了,他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好早日摆脱这种贱业。

    “你想说什么”

    “他们想要回去种地,不外乎是为了给家里多挣一点钱,徭役是无偿劳动,是官府强迫平民必须承担的,但倘若给他们工钱,甚至于给的钱比种地赚的还多,那民夫自然就会踊跃参加了。”

    王守善笑了起来,啥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略施小恩小惠和以甜言蜜语相诱,那些老实巴交的田舍汉不上当才怪,难怪历代农民起义领头的都不是真正的农民。

    “这钱从哪儿来啊”

    “皇帝自己修院子,当然自己出。”俞航铁青着脸,啥叫管杀不管埋俞航已经学到精髓了。

    他丈人的鸡窝和狗棚是王守善的,里面的鸡狗都是过渡时期筹措军费要用的。要对付那些田舍汉容易,给钱就行,王守善自己也缺钱,反正这帮田舍汉要抓的不是他亲爹,当儿子的不愁关他这个女婿球事。

    “这事你去跟民夫交涉,钱的事咱们另想办法。”王守善打定主意一毛不拔,进他嘴里的就是他的了,谁都不许夺走。

    “唯。”俞航行了一个揖礼,满脸寒霜。

    不用动兵戈平定一场谋反,王守善得意得哼起歌来,他一摇三晃得来到西瓜院,今天他来得比昨天晚,张长生已经开始干活了,昨晚上的小雨将稻草给浸透了,他正跟宦官宫娥们换新的稻草。

    其实张长生也是人才,他专精火种蔬果,到突厥去教那些游牧民种菜就能让那些四处流浪的狼定居下来,突厥人听着很幸福,每天都有肉吃,可是每天吃肉和乳酪一点菜都不吃人还是受不了的,因此突厥人才那么喜欢汉人的茶叶。

    突厥人要躲避汉人边将的围追堵截,必须不断迁徙,他们的城池再坚固也扛不过汉人的投石机,只要能定居下来突厥人就不会跟孤狼一样危险了。

    然而张长生却被困在这个离宫的西瓜院里,将主要精力花在种根本没那么稀缺并且不怎么好吃的寒瓜上,这是一种人才浪费,比直接花大钱买狗玩还要不值。

    人才哪里都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只是看用人者会不会用而已。

    只看出身、门第最要不得,名师未必出高徒,从国子监毕业的一样有废物,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有何用处。

    财富哪里都有,就看会不会挖掘,即便良田万顷光用来种粮还不是一样赚不到大钱。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读书学的是做人的道理。

    &nbs



第四百三十五章 打蛇上棍
    墨家人这么多年一直暗中行动肯定是有原因的,他们跟儒家的恩怨从建学初期就开始了。

    儒家尊周,墨家尊夏,儒家认为礼乐能约束人的言行,值得发扬光大,而墨家则认为所有繁文缛节全都没有意义,应该用简单实用的东西取而代之。

    儒家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思考的,而墨家则是维护民众的利益,学儒的人日益位高权重,墨家则只有避世隐居,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无非仁义二字罢了。

    仁者不仁,就不能怪天狼祸星除恶务尽。

    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的朋友亲戚被人杀了能不报仇雪恨么,按儒家礼制复仇是提倡的,墨家的行藏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隐秘。

    一般的江湖人都是为利而奔波,墨家人却不是为了名利挥剑,所谓的侠指的是见义勇为的人、见义勇为的事,路见不义拔刀相助。

    要是昨天王守善调戏小娘子的事被安东看见了,安先生非把西胡儿的牛牛给拧下来不可,然而曾道士只是个道士,他只是出言喝止而已,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与世无争,只有生灵涂炭的时候他们才会下山救世,等天下太平了他们继续上山修行。

    墨家则是天下还没乱之前就着手解决一些问题,爱之深恨之切,伤害好人的恶人必须杀光,天下大同,至死方休,恶不除尽誓不封剑。

    天狼座主,舍吾济苍生,喧市砺心,承剑证天道。

    跟这帮大侠混想被他们看得起必须得努力,西胡儿还差得远呢。

    安先生显然是被王守善给气着了,出手就没留余地,木刀和真刀的重量是一样的,打在身上特别疼。

    剑法是有套路的,这是前人经验所得,在实战中全按套路行事也不行,必须灵活应用,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对战时第一要诀就是随机应变,不可生搬硬套,习武之人学打人之前要先学会挨打,至少别人打过来的时候要知道该怎么防御,在防御过程中就能找准机会进攻。

    西域是个特殊的地方,个人击技和军队的力量是没法抗衡的,一个人使用剑再厉害他也扛不住上千台弩齐射,所以江湖人远远看到了军队就跑了。

    城市不一样,这里有复杂的地形和无辜百姓,光用蛮力是不行的。

    有句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江湖水深的人往往特别胆大,跟谁都敢交朋友,这种人通常死得很快,王守善初到长安的时候就是只可爱的小牛犊,什么话都敢瞎嚷嚷。

    他能活到现在一是他穷得啥都没有,二是因为他毫无利用价值,如今他开始登堂入室,就必须学会小心谨慎了。

    换个说法,以前谁都没把他当成是个东西,如今他大小是个人物,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官职在身,谁都没法对他进行定位。

    不知道池子里有多深的水之前不往下跳,老江湖们的谨小慎微给了他发展自己的时间。

    来俊臣得势的时候有很多人想暗杀他,可是他出入都带着大量军马,除非是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所以到他被斩首示众前都无人暗杀。

    他的同党周兴就没那么走运了,在流放到岭南的路上就被人暗杀了。

    荆轲那种压根没想着活着回去的死士很难找,大多数刺客都是想着要全身而退想法的。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大侠也是惜命的,他们只是行侠仗义,又不像张氏兄弟一样跟杨汪有私仇,恶人杀了走了就是,被朝廷通缉是好玩的么。

    墨家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刺客集团就是这个原因,江湖中人常聚众斗殴,那是在阳光之下人人都看得见的,而墨家人常常身处以一对多的修罗场。

    安东是暗羽的武术教习,他教暗羽的办法就是喂招,招数是死的,人是活的,跟人打架还必须得动脑子,王



第四百三十六章 闭关清修(上)
    有女人的地方才叫家。

    难怪道士吃荤也叫出家,因为道观里住的全部都是男道士。

    穿着一身红色禁军衣服的西胡儿在一群穿着青黑色衣服的老道之间显得格外显眼,老君观里的道士全部都是至少四五十岁的“得道高人”,唯一年轻的面孔就是他自己而已,斋堂里散发着一股行将就木的气味。

    道士吃饭前要敲木鱼,还要念经,他们捧着一个钵进来,到了各自的位置站定,然后又开始念经文,等经念完了他们才把钵放在桌上,这个时候他们还不能吃饭,要等到分斋饭的人将每个人的钵里都盛满了食物后才可以吃。

    王守善和安东都没有钵,作为客人他们居然能进入只有道士才允许进的斋堂也是安东的安排。一般居士或者是来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是在别的食堂吃饭的,给凡夫俗子做的饭菜会比道士自己吃的注意色香味一些,而道士吃的就素地让王守善这个无肉不欢的胡人快掉眼泪了,不过比起吃啥,更要命的是吃饭必须正坐,才一炷香不到的功夫,王守善的脚就麻了。

    坐在王守善对面的老道对一个年轻人毫无坐相侧目而视,而安东这个昆仑奴则坐地端端正正,比正经汉人还规矩,他捧着一碗稀粥小口小口地喝,看起来文雅又有教养,王守善看着那能倒出人影的菜粥毫无胃口,这一碗粥还不够他垫底,还费那个劲吃它干嘛

    道士吃饭的时候都是食不言,等吃完了就自己站起来,捧着那个钵原路返回。

    安东吃完了见王守善压根没动那碗粥也没说话,站起来向斋堂的主持行礼,两人小声嘀咕了一阵,王守善的那碗粥就被主持身旁的一个道士收走了。

    “走吧,去看你住的地方。”安大侠背着手,做道貌岸然状,王守善满身怒气得杵着刀站了起来,他就不信了,姓安的就没一个红颜知己

    老君观作为皇家道观住宿条件真的是很不错了,还有供游人住的单间客舍,老君是男的,老母是女的,所有想在山上吃斋的女善人出门左拐,那边住的全是女道士、女居士。

    老母殿的女冠全是四五十岁的老女人,一个年轻漂亮的都没有,就跟中医要找老大夫一样,看相算命也要找老道士,不过老母殿的女道不看相算命,她们有另外一个营生,那就是黄白之术。

    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在凡间那玩意好像不好找,所以老母殿的女道士就只能练点石成金术了。

    善男信女们送给她们的也不是胭脂水粉,而是铁锅矿石,那帮老娘们一看就是狠角色,来的路上王守善就碰着了一个买暗器的江湖客,那个老道姑就从宽大的道袍里掏出一个口袋,里面哗啦啦倒出来的都是烈焰弹。

    烈焰弹就是用一层硬壳子纸包着的铁砂,里面不知道还惨杂了啥佐料,反正一扔在地上就冒出火焰还有巨响,要是跑地太近里面的铁砂飞溅到眼睛里这双招子就废了,王守善一直不知道这东西在哪儿卖的,结果居然是在这里。

    先是有个管着上千船工的俞寡妇,再来一群做不法买卖的女道士,中原女人不全是柔情似水,母老虎也有很多,惹不起躲得起,以后路过老母殿他一定要绕着走。

    “诶,王善人”与一个老道擦肩而过的时候他倒退过来拉住了王守善,此人正是昨天帮他看过相的云山道人。

    “曾道长。”王守善客气地朝他拱手。

    “你来上香啊”云山道人这话问的是王守善,眼睛却上下打量着安东。

    “不是,我要在山上住一段时间。”王守善挪了半步,将安东挡在身后“以后还请多照顾啊。”

    “哪里哪里,互相照应,互相照应。”曾道士一边作揖一边伸长了脖子看安东。

    “告辞。”王守善笑嘻嘻地说,然后转过身,搭着安东的肩膀头也不回地走了。

    除了突厥人,能跟王守善差不多高的就只有安东了。

    纯黑的昆仑



第四百三十七章 闭关清修(下)
    华夏联盟当然不只是墨家一家,他们只是贪狼座主门人,提起华夏自然会想起三皇五帝,女娲又被称为娲皇,是天皇伏羲的妹妹兼妻子,是她以泥土造人,熔五色石补天,所以她又被尊为地皇,与天皇伏羲以及人皇神农一起并称为三皇。

    先有三皇然后才有的三清,虽然老君殿就在老母殿的隔壁,但道姑和道士的地位看他们走路的气势就知道了。因为传说炼五彩石的地方就在骊山,所以娲皇又被称为骊山老母,在骊山老母的地盘老君也要听那帮老娘们的安排,于是安东这个俗人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在老君殿横着走了。
1...129130131132133...3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