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最强大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只跳蚤
站在船头之上,俞大猷、戚景通等人脸上洋溢着欣喜之色,只听得戚景通赞叹道:“西方联军此战一败,大势去矣!”
任是谁都知道此番西方各国联军汇聚在一起,组成声势浩大的联军队伍征伐大明舰队。
从开战之初,各国联军便坚信他们一定可以覆灭大明舰队,这一点联军从来不掩饰,也从来不认为上千艘战舰竟然连二百余艘的战舰都斗不过。
持着相同念头的不单单是联军一方,其实就连大明一方也有不少将领对这一战不看好。
尽管说他们占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双方战舰的数量差距太大了,令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可是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昨夜那一场突变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千艘战舰沉没的沉没,烧毁的烧毁,尚且还保持着几分完好的竟然不足一成。
这些战舰自不必说,当然就成了大明舰队的战利品。
一名海军将领一脸遗憾的叹道:“真是可惜了,竟然没有能够抓到联军的高层将领。”
显然在这名将领的心中,不单单是消灭海军舰队,能够抓住联军高层的话,那也是一种功勋不是吗。
俞大猷轻笑道:“区区一群自大的联军将领而已,放他们一马也好,这些庸人领军的话,总好过换成一些聪明人来领军吧。”
戚景通看着一艘艘的小船划入港口当中开始接收联军所遗留下来的战利品。
最大的战利品自不必说便是这些还算完好的战舰,马马虎虎统计一下的话,差不多有一百多艘的战舰还能够开动起来。
自身不过折损了十几艘的战舰而已,却是收获了上百艘的战舰,同时还覆灭了上千艘的联军战舰,这般的战绩一旦传开,俞大猷、戚景通等人之名必然会名动天下。
其实这个时候,随着威廉王爵、葡萄牙总督等联军高层将领离去将消息传开,各国已经开始流传着俞大猷等人的传说。
大明正德十九年冬,一路横推无敌的十几万大明军队终于杀到了地中海沿岸。
这一路之上,大明横推十几个大小国家,小国覆灭,大国半残,如果说不是程向武、卢大柱他们的目的是同戚景通、俞大猷他们会师的话,十几万大军横扫之下,就算是一些大国怕是也难逃灭国之厄。
雪花飘飞之间,程向武、卢大柱等人终于同俞大猷等人会师,整个西方世界在大明之凶威之下瑟瑟发抖。
英格兰覆灭、普鲁士自持陆军强悍,然则一战覆灭五万大军,败于大明之手,国灭。
一个个的国家被灭,整个西方世界沦为了大明之后花园一般的存在,即便是一些国家尚且苟延残喘,可是却是再也没有胆量组成联军对抗大明,更多的则是选择向大明臣服。
这一年,年终大祭,海外分封诸侯国近二百余国尽皆派出使者前来观礼。
就在不久之前,那一座高达百丈的祭坛终于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竣工。
祭坛完工的第一时间朱厚照便得到了消息,朱厚照在第二天便传出旨意,命令海外诸国尽皆入京观礼。
虽然说朱厚照的旨意并非是强制性的,但是以大明如今的声势,朱厚照哪怕只是流露出一点的意思来,海外诸国绝对不敢等闲视之。
临近年底,京城当中一众百姓却是发现几乎每天都有几位海外诸侯国的国主进入京师。
一直以来便是最为清冷之地的礼部却是陡然之间变得无比之热闹起来。
做为礼部,招待安置各国来宾一向都是很那把握其中那个度,若是太过冷淡的话,万一恶了对方,搞不好就会坏了对方同大明的关系,若是太过热情,却又会被那些御史所弹劾。
不过大明如今可以说是世界之最,做为礼部的官员,自然是不用考虑太多,因为大明完全可以无视这些海外诸国的威胁。
纵然是他们再如何的冷淡,这些海外诸国也绝对不敢多说什么,反而是要小心翼翼的奉承他们,生怕他们在天子面前说他们什么坏话。
数百诸侯国尽皆是皇家宗室,短短几年之间,大明境内的皇家宗室几乎郡王级别以上的宗亲都被分封在外,所剩下的宗亲虽然还有不少,但是这些宗室相对于大明来说危害却是远远比不上那些被分封出去的宗室。
这些宗室相当一部分已经同平民百姓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朱厚照放开了对于宗室的禁令之后,许多宗室自谋生路,一些宗室当中的人才也都一个个的脱颖而出。
大明宗室这一足可以拖垮大明的危害在朱厚照手中算是彻底的烟消云散。
除了这些由大明分封的诸侯国之外,却是有一批国主显得极为醒目。
说实话,这些人应该加一个称谓,那便是亡国之君。
这些人全都是被大明所覆灭的国家之主,一个个的昔日王国之主却是沦落为当之阶下囚。
但凡是有骨气的早就死在大明阵前,而在场的这些异国之主显然是没有那种坦然赴死的决心和勇气,所以说在大明苟延残喘,只求保全性命的异国之主活的就更加的小心翼翼了。
毕竟这些人除了一个虚名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就连他们的生活所需,那都是由礼部所供应,只是很明显,朝廷也不会以极好的条件养着这些人,虽然相比大部分的大明百姓来要强上许多,但是相比这些一国之主先前所生活的日子,那简直就是一者天,一者地,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京城当中修葺了这么一座高耸入云的祭坛,但凡是看到这一座祭坛的人都会深感震撼,但是同时也心中生出几分疑惑来。
大明天子花费了那么大的功夫,耗时良久才算是完工,难道只是为了好看吗?
只是谁也不知道朱厚照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朱厚照怎么就生出修筑这么一座醒目的祭坛的念头来。
天子的心思,谁也猜不透,所以不少人对于那一座祭坛很是好奇。
朱厚照不可能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四处去告诉他人,修筑这么一座祭天的根本用意朱厚照就连杨一清、王阳明等人都没有说,甚至几乎与他寸步不离的王政都不知道他修葺祭坛的目的。
年前最后一次大早朝,朱厚照如同以往一般出现在朝堂之上,接受了百官之朝拜。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一声唱和,王政手执拂尘立于朱厚照身旁,目光平和的看向下方的一众文武百官。
朱厚照在一定程度上却是收回了司礼监的一部分权势,虽然说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子并没有撤销,可是朱厚照却是迟迟没有选定新的司礼监总管,这也就使得王政这么一位朱厚照的内侍身份显得颇有些古怪起来。
按说以朱厚照对王政的信任程度,王政绝对算得上是深得朱厚照的信重,然而王政也没有能够成为新的司礼监总管,就好像司礼监总管之位被天子有意识的空置了一般。
不过想一想自朱厚照登临帝位以来,曾任司礼监总管的那几位,那么朱厚照将这个位子空置起来倒也不是不能够理解了。
刘瑾因为百官所害,加之自身骤得高位而失了本心,最终被百官抓住了把柄,逼迫天子将之斩首于午门。
继刘瑾之后便是楚毅,楚毅在司礼监总管之位上倒是做的风生水起,甚至借着司礼监总管之位生生的改变了大明的命运,可以说大明历朝历代那么多的司礼监总管,根本无一人可以同楚毅相比。
而楚毅自辞之后,司礼监总管之位便落在了谷大用这位极得天子信重的大太监手中。
然而谷大用却是以此结党营私,若是单单如此也就罢了,毕竟楚毅在司礼监总管之位也团结了一批人,倒也算得上是结党营私。
只可惜谷大用并没有学的楚毅的本事,结党营私的结果便是祸害地方,甚至因为其手下人的缘故而导致地方兵变,谷大用被查,午门外走了一遭。
三位司礼监总管,只有楚毅一人得了善终,不管是刘瑾还是谷大用都给朱厚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在谷大用之后,朱厚照便下意识的将司礼监总管之位空置了起来。
好在王政跟在楚毅身边,常年得楚毅之教导,倒也知进退,并没有奢望太高,也正是因为王政的安守本分,所以他才能够为天子所倚重,虽不是司礼监总管,却胜似司礼监总管。
大殿之中文武百官都知晓此番朱厚照召开大朝会同京师之中那一座高耸如云的百丈祭坛有关,所以一众官员的目光尽皆向着礼部的几位主官看了过去,毕竟他们可是得到消息,礼部官员正在筹备着祭祀大礼,若是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关于祭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天子极有可能会在这一次大朝会之上告知百官。
眼见一众文武没有什么事情上奏,在沉没了一番之后,朱厚照的目光看向了礼部尚书。
感受到朱厚照的目光,礼部尚书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向着天子一礼,缓缓道:“陛下,臣有本奏!”
【第二更,求支持哈。】
诸天最强大佬 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乎预料的决定【1更】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厚照微微颔首道:“胡尚书有本尽管奏来!”
只听得胡广业开口道:“陛下不久之前命礼部筹备祭天事宜,如今诸事皆已齐备,只等陛下选定吉日便可行祭天之事。”
朱厚照点了点头,神色平静,但是却向着人群当中钦天监主事看了过去。
做为钦天监主事,所管的自然是天文历法等方面,若是涉及国家大事的话,一般选定良辰吉日也是由钦天监来负责。
钦天监主事早有准备,眼见朱厚照向着他看了过来,当即便自一众朝臣当中走出,冲着天子施礼道:“陛下,我钦天监已经算出最近的吉日!”
朱厚照微笑道:“哦,吉日为何日?”
钦天监主事缓缓道:“当为明日辰时!”
满朝文武目光一凝,不少人脸上露出恍然神色,显然是明白了过来。
坊间流传今日天子会带领文武百官前去祭天,大家下意识的也就信了,不过现在听钦天监主事所言吉时,众人方才反应过来。
今日大朝会,就算是真的要祭天,天子也不可能会选在今日,毕竟大家事先并没有得到正式的通知,若是果真定在今日的话,必然非常之仓促。
祭天之事乃是国之大事,不能有丝毫的大意疏忽才是,必然要提前做好准备。
在不少大臣走神的功夫,朱厚照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么便定在明日辰时于城郊大祭坛举行祭天大典,凡京中八品以上官员,尽皆前往观礼!”
说完这些,朱厚照稍稍沉吟一番又冲着礼部尚书胡广业道:“明日个诸侯国使节也须到场,礼部需做好一切安排。”
胡广业恭敬道:“臣领旨。”
先前没有站出来的内阁首辅杨一清眼见明日祭天之事已经定了下来,而且大朝会到这会儿不过是开始才那么一个时辰,时间还很充足,杨一清便上前一步,冲着天子道:“陛下,臣有本奏!”
朱厚照不禁讶异的看了杨一清一眼,不过大朝会本身便是召集百官商议国之大事的大集会,所以说杨一清有事上奏倒也正常。
“爱卿有何事?”
杨一清神色郑重道:“陛下,内阁日前接到远征西夷的程向武部、俞大猷部军报,两部人马已然于地中海沿岸回师,两位将军恳请陛下明示,下一步该如何做。”
关系到未来大局,究竟是继续留在西方覆灭一个个的国度还是班师回朝,这等大事自然是需要天子来拿定主意。
此等军报一式三份,一份在兵部备案,一本送入内阁,一份送到天子案前,所以说这消息朱厚照昨日便曾看过。
只不过当时朱厚照的心思更多的在祭天的事情上面,所以就将此时暂且放在一旁。
这会儿杨一清提及,朱厚照自然是想了起来,对于此事,朱厚照自有自己的考量,不过朱厚照看着杨一清道:“不知内阁对此可有什么建议吗?”
杨一清抬起头来,带着几分坚定向着天子道:“陛下,臣等商议,却是希望陛下能够下旨,召程向武、俞大猷二部人马班师回朝,一者可安定军心,另外也当犒赏有功之将士……”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防止将领在外坐大,当然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做为上位者,万事当事先考虑才是。
这是天子对程向武、俞大猷等将领信任,再加上朱厚照对于自己还有楚毅的眼力非常的自信,否则的话,换做其他多疑的天子的话,无论是俞大猷还是程向武这样的统兵将领长期统兵在外,不知道会受到多少的监视以及约束。
朱厚照微微颔首,目光落在王阳明身上道:“安国公,你且说说看,朕该如何是好?”
王阳明连道不敢,不过在看了朱厚照之后,王阳明倒是同杨一清一样的想法,那就是恳请天子能够下旨召回两部兵马。
俞大猷所率领的海军差不多占了大明海军约两成左右的力量,论及战力的话,怕是能够占据四成左右的实力。
而程向武所率领的十五万大军,那可都是大明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相对大明加起来也不过几十万的大军来说,这么十几万的兵马真得是非常之多了。
两部兵马,尤其是俞大猷、戚景通他们所率领的海军,最早的一批已经出海有数年之久,数年不归家,若非是朝廷一直有消息的话,只怕那些海军将士的家人都要将其当做战死于海外了。
看朱厚照沉吟,杨一清、王阳明等人心中不禁有些感叹,以他们对朱厚照的了解,朱厚照召回大军的可能性其实并不算大,只是他们也就是能够向朱厚照提建议,至于说朱厚照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来,他们还真的没有办法改变。
就在这个时候,朱厚照突然之间开口道:“朕准了,有劳首辅大人拟旨,召程向武部,俞大猷部班师回朝。”
“啊!”
本来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杨一清陡然之间听了天子的话,有些反应不过来,下意识的惊呼一声。
好在杨一清反应也不慢,在回神过来之后连忙向着天子行礼道:“臣领旨”
很明显朱厚照的决定出乎杨一清的预料,否则的话,杨一清绝对不会这般失态。
朱厚照目光从一众文武百官的身上扫过道:“众卿可还有什么事情要奏来吗?”
下方一片寂静,虽然说朝中事务繁多,但是能够拿到这里来商议的必然是国家大事,不是什么繁琐小事都可以在这里商议的,否则的话天子什么都别做,每天都召开大朝会恐怕也是处理不完所要处理的事情。
身子微微向后靠了靠,立于一旁的王政注意到这点,上前一步,尖锐的声音在朝堂之上响起道:“退朝!”
百官退朝
人群当中,杨一清同王阳明几位阁老走在一起,一边走一边低声言语。
“陛下怎么就同意程向武、俞大猷二部人马班师回朝了呢?”
要知道他们可不止一次向天子上书,希望天子能够召回俞大猷部,毕竟俞大猷部出海足有数年之久,百官之中甚至有关于俞大猷在海外自立为王的消息流传。
也就是天子对俞大猷无比的信任,不管百官之中如何流传,而天子对俞大猷的信任却是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
若非是天子的信任的话,俞大猷所部也不可能在海外这么长时间,更加不可能有充足的后勤补给。
要知道俞大猷所部所需要的许多武器那都是需要国内提供的,无论是那些需要更换的炮管又或者是开花弹等等,没有国内的补给的话,就算是俞大猷统军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海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下一片偌大的地盘。
杨一清缓缓摇了摇头道“诸位,陛下的心思我等也琢磨不透,不过陛下肯下旨召回俞大猷部、程向武部终究是一件好事,大家回去速速准备拟旨吧。”
就在这时,就见一名小太监快步走了过来,行至杨一清身旁低声道:“首辅大人,陛下请大人前往御书房议事。”
杨一清微微一愣,下意识的道:“陛下还请了何人?”
小太监这会儿又向着王阳明道:“王大人,陛下请大人一同前往。”
杨一清同王阳明对视一眼,两人心中生出几分好奇,而这会儿小太监这才开口回话道:“回首辅大人话,奴婢奉命请两位大人前去,至于陛下究竟请了哪些人,奴婢真的不知晓。”
说着小太监下意识的看了看周围,然后低声道:“不过奴婢无意之间听到陛下吩咐,似乎还有几位老国公也在邀请的行列当中。”
王阳明向着小太监拱手道:“多谢小公公了!”
小太监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连道:“安国公真是折煞奴婢了!”
很快王阳明、杨一清便赶到了御书房,御书房当中除了天子之外也就几名服侍的内侍并无其他人。
抬头看了王阳明、杨一清二人一眼,朱厚照伸手一引道:“两位卿家且先坐下歇息一番,待人到齐了,朕有事情同你们商议。”
虽然说心中好奇天子招他们前来究竟所为何事,但是天子既然没有说,他们倒也不太急,毕竟最多一会儿天子就会告诉他们,早晚也不差这一会儿功夫了。
二人冲着天子一礼,然后各自落座,一边品着茶,一边等着其他人到来。
不过是盏茶功夫而已,就听得一阵脚步声传来,紧接着就见一道身影走了进来,不是邵元节又是何人。
邵元节走进御书房当中,先是冲着天子一礼,然后又向着王阳明,杨一清二人见礼。
邵元节同样落座,杨一清、王阳明他们同邵元节关系不远不近,准确的说邵元节同朝中文武大臣都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正是如此,邵元节才在这么多年当中,深得天子信任,荣宠不衰。
杨一清眼神之中带着几分询问之色,不过邵元节为人素来谨慎,就算是心中对于天子招他前来议事有一定的猜测,但是不管猜测也罢还是其他,邵元节显然是不可能将之告知杨一清、王阳明。
诸天最强大佬 第六百六十六章 天子再议楚大伴【2更】
在邵元节之后,没有多久便见几位国公陆续前来,如成国公朱辅,定国公徐光柞,至于说几位国公之首的英国公则是换成了张仑。
老国公张懋已经于多年前病故,如今英国公一脉则是张仑继承英国公爵位。
像成国公朱辅,定国公徐光柞如今已然年事已高,各自都开始培养继承人,就连朝中大事都很少参合,如果说不是天子召见的话他们在下了大朝会之后便要回府了。
几位国公到来之后,一直低着头在那里批阅积累的奏章的朱厚照这才缓缓抬起头来,将手中朱笔放下,从王政手中接过一杯茶水,品了一口茶水,这才缓缓开口道:“诸位卿家想来很是好奇,朕召诸位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一众人没有开口说话,但是只看神色就知道,众人真的是非常之好奇。
将手中茶杯放下,朱厚照冲着王政点了点头,就见王政冲着御书房当中的几名内侍摆了摆手,很快御书房当中的几名内侍便退了出去。
这会儿朱厚照神色之间带着几分凝重之色,看着一众人缓缓道:“关于楚大伴的去向,不知大家可有什么看法吗?”
几人脸上露出疑惑之色,怎么突然之间又提到楚毅了,距离楚毅失踪至今已经有几年。
几年时间虽然说不足以让他们淡忘楚毅的存在,但是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将楚毅遗忘那也是早晚的事情。
现在朱厚照突然之间又提及楚毅,自然是令人感到非常的疑惑不解。最为重要的是,楚毅的去向的确是一个迷。
大家都知道,楚毅于下西洋的途中突然就那么的消失无踪,为了寻找楚毅,天子自那之后大力发展海军,愣是派出了几支舰队于海外之地寻找楚毅的下落。
这么些年下来,楚毅的踪迹依然是一个迷,而派出去的舰队并没有寻到楚毅的踪迹,反倒是在海外打下了一片广袤的地盘。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将寻找楚毅的事情给忘却了,更多的关注点反而是那几只舰队在海外又攻破了那些国家,获得了何等丰富的战利品。
猛然之间再次提及楚毅,不少人心中一动,难道说天子至今都还没有死心吗?
天下这么大,如果说楚毅真的寻一处所在躲起来的话,就算是贵为天子,想要将之找出来那也是千难万难。
很明显,楚毅一失踪就是这么多年,几乎可以肯定,这是楚毅自己躲了起来不愿意再现身的缘故,否则的话,只要楚毅现身,必然会惊动了天子。
坐在那里的王阳明缓缓开口道:“陛下,武王于海外失踪,莫非是陛下有了武王殿下的消息不成?”
毕竟朱厚照突然提及楚毅,由不得王阳明等人怀疑朱厚照是不是又寻到了关于楚毅的消息。
毕竟王阳明、杨一清他们身处高位,对于天子的一些举动他们还是知晓的,其他不说,单单是寻找楚毅这个问题上面,朱厚照直到几年前才算是停了下来。
按说既然停了下来,那便是天子已经放弃了寻找楚毅的下落。
其他人也都看向朱厚照,大家心思各异,对于楚毅,在场的任何一位都不陌生,他们承认,大明能有今日,九成的功劳皆在楚毅一身,就像杨一清、王阳明他们能够有今日,也是拜了楚毅所赐。
所以说如王阳明、杨一清等人对于楚毅自然是心怀感激之情,但是像成国公朱辅、定国公徐光柞这些与大明同休的老牌勋贵对于楚毅的感情却是非常之复杂。
钦佩,畏惧,痛恨,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很是复杂。
这些年随着开海,成国公、定国公他们这些老牌勋贵却是抓住了机会,紧跟朝廷的脚步,发了大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