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事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木嬴
郑老夫人看向郑老爷。
郑老爷没什么表情,做官也好,不做官也罢,他现在只想把胳膊治好。
苏锦也看向他,毕竟当官的还是他。
“郑老爷的意思呢”苏锦问道。
“你真的能治好我的胳膊”郑老爷有点不敢相信。
苏锦笑道,“比你更严重的断伤我都医治过。”
“我答应了,”郑老爷道。
这个结果,在苏锦意料之中。
她站起身来道,“明日我就把药膏送来,好在伤的是胳膊,不影响走动,歇个三五日就能上任了。”
郑老爷,“
……。”
郑大少爷,“……。”
“这么急”郑夫人道。
“是急了些,但只有新县令尽早接管府衙,才能避免更多的人像郑老爷这样走不了城门翻山越岭去南梁的。”
虽然苏锦也能让衙门张贴告示允许百姓出城。
但有现成的人管,她何必插手这么多
再者,一旦城门打开,允许人走动,苏锦还真有点担心这些南梁百姓一去不回。
对朝廷来说,人多是好事。
郑老爷威望不小,由他接管了县太爷的位置,再颁布法令,百姓们哪怕不给大齐朝廷脸面,也得给郑老爷面子。
故土难离,若是可以不走,没人愿意离开。
郑老爷看着自己摔断的胳膊,道,“大夫不仅医术高超,更一心为民,如此,我便三日后上任。”
郑夫人还要劝他,被郑老爷用眼神止住了。
一个女子尚且能为民思量如此,他又怎么能做不到
&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上任
在街上逛了一圈后,苏锦回了小院就调制药膏。
这一忙就忙到半夜。
第二天,药膏就送到了郑老爷手里,一起的还有一张针方,配合药膏用效果会更好。
如果不用也无妨,三个月胳膊就恢复如初了。
郑家不差钱,肯定会请大夫施针。
而这三天,郑家也没闲着。
既然答应接任县令一职,郑老爷就认真对待的。
头一件事就是把祖坟迁回来。
郑老夫人怕郑老爷做了大齐县令的事传到南梁,会有人恼郑家投敌,掘郑家祖坟。
朝廷挖了东临王府祖坟的事,人尽皆知。
若不是朝廷做的太过分,东临王府遗孤也不会起推翻朝廷之心,不得不防。
三天时间迁祖坟足够了。
找了个风水宝地埋葬郑家列祖列宗。
事情忙完,三日之期就到了。
郑老爷胳膊绑着绷带坐着软轿去了府衙。
虽然府衙大门已经被扫干净了,但还有一股子臭鸡蛋的味道。
想到自家儿子干的好事,郑老爷恨不得叫人把儿子抓来打一顿才好。
从软轿内出来,管家扶着他进了衙门。
换好官服,郑老爷又出来了。
管家端着托盘站在身后。
托盘里放着委任书和官印。
郑家是方圆百里的大户,郑老爷颇具威望,认识他的人也多。
他站在府衙前,还穿着一身官服,实在惹眼。
不少人围过来看情况。
得知郑老爷接任县令,大家都惊呆了。
可如果是假的,郑老爷身上的官服,身侧的官印就是最好的证明。
没有人敢在府衙大门前冒充县令,这是砍头的罪了。
郑老爷也不会打官腔,只说以后有什么纠纷,只管来敲鸣冤鼓,他一定秉公办理。
另外衙门里的衙役都被遣散了,他需要招些衙役。
这话一说,不少人都想做衙役。
进了衙门,就算吃官粮了。
郑家管事的道,“大家别急,明日开始选衙役。”
另外,就是关于出城的事。
郑老爷让儿子找苏锦和谢景宸商量过。
决定放百姓出城,而这个决定由郑老爷来告诉百姓。
出城可以,但毕竟城外就是南梁境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出城不收钱,但进城的需要收十个铜板。
十个铜板不算多,哪怕是街头乞丐都拿的出来。
但穷苦人家,一个铜板都恨不得当作两个花的,如非必要不会出城。
苏锦不一闷棍把人都拦下,不让人出城,但也希望能通过用收进城费的方式尽量减少进出的人数。
大齐和南梁接触的人少,矛盾发生的几率才小。
她放人离开大齐,至于南梁允不允许人进城那是南梁的事了,她管不着。
大齐不做损伤民心的事就成了。
不过苏锦觉得南梁肯定会允许百姓进城,不然岂不是把百姓往大齐赶
郑老爷的决定大家拍手叫好。
还有和郑老爷关系不错的,打趣道,“郑老爷……不,该喊郑大人了。”
“郑大人要不要也入乡随俗,让我们砸臭鸡蛋啊”
&nbs
p; 嗯。
认识郑老爷的人多,认识郑二少爷的人也不少。
只是大家都看破不说破。
这会儿打趣郑老爷正合适。
郑老爷笑骂了小儿子几句,就朝乡亲们作揖。
那些百姓笑道,“郑老爷做我们的县太爷,我们就放心了。”
那种放心不是嘴上说说,是很明显的放心。
大家脸上的笑容更舒心了,出来摆摊叫卖声音也更洪亮了。
看到朝廷官兵不用担心会被抢,转身就跑了。
因为他们的父母官是自己人。
是他们信任的过的人。
苏锦的安排,王妃也赞不绝口,这才是真正为百姓着想的人。
等这件事忙完,东乡侯和王爷他们也差不多该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卖钱
崇国公是见棺材也不掉泪的人,不真正的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是不会服输的。
东乡侯要拿城中百姓的命威胁东乡侯,那些将士不同意。
已经没有任何胜算了,不如开城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再顽强的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可劝降的将士说了没几句,崇国公抽出身旁护卫的剑。
寒光一闪。
一剑封喉。
这就是劝降的下场!
在他这里只有战死,没有投降!
他让人把城中百姓抓进府衙大牢,没人不敢照办。
崇国公上了城墙,举目四望,看不见任何人。
但他知道崇老国公他们就驻扎在十里外。
城中的消息送出来,崇老国公知道齐王的人在城中四处抓人,乱成一团,气的浑身颤抖不止。
他不知道这是齐王的主意,还是他生的逆子的主意。
这样的心狠手辣之辈,还妄想染指帝位,崇老国公气的两眼发黑。
老王爷劝他消气,让人取了药丸来给崇老国公服下。
这是静心丸。
他们上了年纪了,气大了,身体吃不消。
这药丸是特意调制的,和崇国公齐王之流打仗,靠的不是兵法,是脸皮。
谁在乎百姓谁输。
要是正正经经的打仗,半年前就该活捉了崇国公和齐王了。
崇老国公就着茶水把药吞下,脸上的怒容未消。
南安郡王劝道,“对付齐王这样的无赖,还得东乡侯来。”
苏崇看着南安郡王,眸底有一抹无奈。
碰到齐王这样动不动就拿烧粮草屠城威胁人的,他爹未必有好办法,除非行刺。
他们不是没派人去刺杀过,崇国公和齐王住的宅子被围的水泄不通,没法靠近他们。
崇老国公他们早一天得到消息,东乡侯和王爷晚一天,也是被崇国公气的不轻。
要让这样的人逃脱了,他就是死了,也没脸去见九泉之下的兄弟们!
三路大军形成围困之势,就是崇国公生了翅膀,也插翅难逃。
唯一的难处就是怎么救出城中百姓。
像崇国公那样的丧心病狂之辈,连兄长和父亲都能狠下杀手,何况是其他人了。
……
这一僵持,就是五天。
……
这边东乡侯还在想万全之策,那边南梁赔偿的钱和绸缎等东西已经运送回京了。
苏小少爷几个拿到了卖画的钱,在街上买买买。
看着马车一驾接一驾的从闹街路过,颇有些好奇。
再一听是南梁的赔偿,又是高兴又是发愁。
高兴的自然是大齐打胜了,发愁的事边关战事了了,他爹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要回京了。
他爹可比娘严厉多了,他们的好日子快要到头了啊。
钱花的差不多了,苏小少爷他们打道回府。
从马车内下来,苏小少爷一阵风跑进府,直奔去找唐氏。
他爹肯定有家书送回来。
苏小少爷在前面跑,九皇子他们在后面追。
经过一年的训练,他们的体力比苏小少爷差不了多少了。
和以往一样,靠近正堂就停了下来,悄悄的走到窗户处先听一会儿。
四颗脑袋把窗户占了个七七八八。
只听唐氏的声音从屋内传来,“北漠没收那一百万两”
“北漠王好像特别想和侯爷结亲,不肯退婚,”林叔道。
窗户处。
苏小少爷眉头扭着,心底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九皇子他们几个面面相觑。
东乡侯府子嗣不多,苏大少爷已经娶了拂云郡主了,能定亲的除了苏小少爷就是那尚在襁褓中的虎娃。
按顺序,也该苏小少爷先定亲。
沈小少爷要说话,刚说了一个字,苏小少爷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屋内说话声继续传出来。
得知自己被卖了十万两和三十万担粮食。
九皇子他们三个惊呆了。
他们没想到苏小少爷这么值钱。
苏小少爷小脸都气绿了。
他可是他爹唯一的亲儿子啊。
他爹怎么能卖他呢!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自由(一)
苏小少爷根本都没看清楚撞的是谁,一阵风就跑没影儿了。
九皇子他们在后面追。
拂云郡主稳住身子看着他们道,“跑的这么急,这是出什么事了”
“我们也是跟去凑热闹的,”九皇子回了一句。
怕跟不上,他们也不多说,抬脚就跑了。
丫鬟望着拂云郡主道,“郡主,你有没有事”
“我没事,”拂云郡主摇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