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其次天子也会疑心这是不是刘晋安排的,这刘晋是不是贪恋权势,不舍得手中的大全,所以才安排人去这样做的。
“玛蛋,这背后肯定是有人在捣鬼!”
刘晋心里面都忍不住骂了起来,才出这样的事情,就已经有人开始作局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江湖从来都没有远离,政治的斗争一直都是存在的,瞬息之间的变故足以决定生死。
果然弘治皇帝见大家都在说要自己夺情的时候,眉毛都微微一皱,脸色都微微有些难看了。
“陛下,臣恳请恩准我回乡守孝,家母的逝去,臣实在是悲痛万分,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再为陛下分忧,尽忠了。”
刘晋也是赶紧站出来,非常坚定的表面自己的态度。
刘晋这样一说,顿时自己人就明白了,刘晋这是真的想要回家乡去守孝了。
尽管不明白刘晋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好好的内阁首辅不当,非要回去守孝,如果大家一致建议天子夺情的话,弘治皇帝也肯定是会顺从大家的意思夺情的,更何况弘治皇帝估计本身就有夺情的打算了。
想要留下来并非是没有办法,刘晋事先和大家通知下,大家也就都知道怎么做的。
大家也都以为刘晋是想要留下来的,故而有人站出来的时候,大家也都纷纷跟着开口劝说天子了。
现在刘晋这样一说,大家就想不通了,但也明白刘晋的意思了,故而一贯支持刘晋的大臣也就不再开口了,只有那些一向反对刘晋的人还在不断的说着要天子夺情的事情。
弘治皇帝看看刘晋,再扫了一眼朝堂上的大臣,结合着厂卫这边的信息情报,心中略微思索一番,顿时也就明白了。
刘晋是真的想要回家乡去守孝,不管是遵守一直以来的规矩也好,还是说真的伤心欲绝,无心再处理朝务也罢,这是真的想要回去守孝了。
这说明他对权势并无贪恋,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自己一直欣赏和信任的刘晋。
同时弘治皇帝也是明白了,这朝中有人野心勃勃,想要借机给自己上眼药水,他们故意要自己夺情,再加上更多大臣的符合,自然而然自己就会对刘晋产生猜疑。
一旦有了猜疑的种子,这以后就会生根发芽,对刘晋就不会再像以前那般的信任有加了,他们的机会也就来了。
这当了三十多年的皇帝了,弘治皇帝也不是白当的,这朝中大臣的秉性也是了解的很清楚,很多事情也是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了。
“既然如此的话,那朕就准你回家守孝。”
想了想弘治皇帝也是打算将计就计,想要看看这背后的野心家到底是哪些人,另外也是想要看看如果刘晋不在朝野了,这朝野会变成什么样子。
离开刘晋了,这大明是否真的就会有大的变故,自己是否也真的就离不开刘晋的辅左。
很多东西,弘治皇帝当天子的也是要有自己的考虑和安排,让刘晋回家歇息三年也未必就是坏事。
“谢陛下隆恩!”
刘晋一听,也是连忙致谢。
刘晋也是有自己的安排和考虑到,这一次回家守孝,也是远离权力中心的开始,三年之后,即便是回来了,自己也应该是慢慢的退出这权力的中心,以后就可以光荣的退休,然后去游山玩水了。
ps:求票票,各种求~





大明镇海王 第2009章,闹腾起来的朝野
“你这一走的话,这朝野上下可能就要进入多事之秋了,这一次明显是有人在背后搞鬼的,不然天子是会夺情的,这样就可以继续留下来了。”
刘晋的书房内,定国公徐光祚看来看刘晋说道。
这刘晋要是回家守孝三年的话,这个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三年的时间足以发生很多的事情,也足以改变很多,很多的人和事。
说实话,徐光祚是希望刘晋能够继续干下去,不要回去守孝,有刘晋这个内阁首辅在,大家做什么事情都很顺心。
而且刘晋的能力足够强,威望也足够高,也深得天子信任,足以震慑朝野上下的那些野心家们。
“没必要。”
“权力这东西是很容易上瘾的,但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将自己所有的生命都浪费在上面。”
“更何况到了我这个地步了,也该思索着急流勇退的事情了,我可不想最后得不到善终。”
徐光祚是自己人,是自己妻子徐婉儿的哥哥,两家算是穿同一条裤子的,所有有些话也是可以和他说的。
“你的考虑也是有道理的,到了你这地步了,该思索的确实是急流勇退的事情了。”
听完刘晋的话,徐光祚眼睛微微睁大,略微思索一番,便也赞同的点点头。
刘晋当内阁首辅也已经多年了,同时又是辽国公,在军中还颇有威望,现在军中的那些将领以前都跟随过刘晋征战南洋,西域等地。
再加上刘晋和英国公,定国公,成国公三家又是穿同一条裤子的,这刘晋在朝野文官和武将之中都是根深蒂固啊。
此外刘晋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庞大家业,这麾下大大小小的产业,随随便便一个出来那都是响当当的大商行,富可敌国绝对不是开玩笑。
要是换一个天子的话,估计着早就对刘晋起疑心和防备之心了,也就弘治皇帝比较信任刘晋,当然这也跟刘晋一直以来都让弘治皇帝信任有关,这诸多的产业弘治皇帝和太子都是大股东,他们的财富比刘晋的还要更加庞大。
所以天子可以信任刘晋,不然,历史上换一个人的话,可能早就被抄家灭族了都是有可能的。
自古以来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
帝王都是无情的,汉景帝可以为了稳住局势直接将还在上朝路上的老师给杀了,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别指望帝王真的有什么太多的良心。
只要有需要,利益交换什么的,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拿人开刀,即便是这个人曾经对帝王掏心掏肺,依然逃不过棋子的命运,既然是棋子,在必要的时候都是可以舍弃的。
弘治皇帝算是千古难得一出的好皇帝了,心肠是真的好,为人也是非常仁慈,肚量也大,所以刘晋才可以做到现在的地步。
但弘治皇帝现在也是越来越老了,他也已经五十多岁了,即便是修养得当,但身体也是走下坡路了。
如果将来他要是有个风吹草动了,也必然会为自己的儿子朱厚照考虑,到时候他如果要是觉得刘晋威胁到了朱厚照的地位,自然是会毫不犹豫的就干掉刘晋的。
现在开始慢慢地急流勇退,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守孝三年,三年的时间足以发生很多的事情,也足以改变很多的事情。
“所以啊,该退就退,人生嘛,别执念太深,有时候放下了,整个人都可以轻松很多的。”
刘晋笑了笑说道。
.....
刘晋这边回自己的家乡去丁忧守孝了,直接就撇下了朝堂的事情,没有什么留恋的,即没有对自己一派的官员做提拔,安排什么的,也没有建议弘治皇帝该用谁谁谁什么的。
完全是干净利落的就放下了朝野的事情直接就回自己家乡守孝去了。
刘晋一走,朝野上下就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彷佛以前是一滩死水一般,现在更像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其中最牵动人心的自然是谁入阁的事情了。
刘晋一走,内阁就剩下王守仁和韩文了,按照以往的惯例,肯定是要再提拔一个大臣入阁补充的。
能够入阁的大臣一般都是六部尚书侍郎这个级别了,像杨一清,蒋冕,钟藩,杨廷和,毛纪都是完全有资格入内阁的。
杨一清,蒋冕,钟藩,毛纪本身就已经是六部尚书级别了,杨廷和因为四川修铁路的时候,弘治皇帝去了一趟四川,觉得他还是很不错,有能力的,于是又将他重新提拔重用起来,现在也已经是礼部尚书。
杨廷和的能力是母庸置疑的,也是一个能臣,以前给朱厚照当老师,本来按照历史轨迹,朱厚照一上位没多久,他就当内阁首辅了。
只是刘晋这个穿越者扇动的翅膀让他被弘治皇帝给凉回四川老家多年,要不是修铁路的时候,弘治皇帝去了一趟四川,估计着他这一辈子都可能还要被晾着了。
弘治皇帝去了四川一趟,想起了以前的很多事情,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对待朱厚照的老师,当初给朱厚照选老师的时候也是自己精挑细选的。
大明太子的老师,他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将来太子的班底,选有才能的老师就非常重要了。
事实上弘治皇帝这一点上还是选对了,这个杨廷和的能力非常强,正是因为有他的存在,正徳朝朱厚照虽然胡闹,但也一直都没有出什么太大的事情,即便是朱厚照突然的驾崩了,朝野在他的努力下也是稳住了。
对于谁入阁的事情,朝野上下的大臣们也是争论不休起来。
按照以往的惯例,首先自然是由吏部尚书拟定一个推荐的名单人选出来,然后交给弘治皇帝这边定夺,当然天子也可以直接自己任命大臣入内阁,像刘晋就是弘治皇帝直接任命提拔入内阁的。
一般来说前者因为是大臣们商量推荐的,故而必然是威望较高,大家也更信服,当了内阁阁老之后,说话也更有分量,支持的大臣会比较多一些。
后者相对来说就更没有威望,也无法得到更多大臣的支持,往往做事的时候,处处都会受到掣肘。
当然,最终还是要看人,像刘晋本身威望就足够高了,分量又足够了,他入内阁大家也是服气的。
毕竟刘晋是状元,翰林院里修过书,又在军中带过兵,还主持过税务改革,当了户部尚书,后来当吏部尚书又推行吏治改革,实行考核制度等等。
所以刘晋入内阁大家意见并不大,尽管是弘治皇帝钦点的,但一样有威望,一样有话语权,关键是入内阁之后,刘晋依然掌管着吏部,手握大权。
当时内阁的刘健和李东阳,一个年事已高,一个身体不好,事情都是刘晋在做,故而大家都清楚刘晋未来是要当首辅,手握大权的。
现在推荐谁来入阁的事情,朝野上下也是争论不休。
有人觉得该让钟藩入阁,这钟藩是改革派的官员,是刘晋一手提拔上来的,他入阁自然是改革派官员最希望看到的。
王守仁和韩文也算是改革派的官员,和传统只谈仁义道德,勤俭节约的老旧官员是完全不同的,做事喜欢用数据来说话。
这得到了很多地方官员的支持,因为治理一方,只要好好的去干,多修道路水库堤坝,鼓励生育,多办学校,重视税收,工业什么的,政绩还是很容易就出来的。
也就容易得到提拔和重用,朝中很多的官员都是这样提拔上来的,钟藩就是代表人物。
当正因为钟藩是改革派的人,所以自然也是遭到了老旧派官员的强烈反对,他们更支持杨一清,杨廷和入内阁。
刘晋的存在,一直压的这些老旧派官员抬不起头来,好不容易等到刘晋走了,自然是要赶紧推举自己老旧派官员上去,这样大家才更有希望,更有话语权,不会被改革派官员给死死的压着。
双方之间因为这事情也算吵闹的不可开交,一连几个月的时间,竟然因为这件事情早朝就没有安静过。
已经清静多年的弘治皇帝也是突然间就感觉彷佛是回到了以前的时候,以前的时候也是如此,朝野上下的大臣们为了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吵闹不休,无休无止的吵闹下去。
早朝成了吵闹的菜市场而不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真正重要的军国大事反而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各种各样的小事确实闹的满天飞。
这也是政治斗争的一个特点了。
政治的斗争,权力的斗争始终是贯穿人类发展的历史,不会因为谁而发生任何的改变,只有在少数的时期,这种斗争表现的比较温和,平静,大部分的时候,权力的斗争和争夺都是极为残酷而勐烈的。
谁都想要往上爬,谁都想要掌握更多的权力,更何况又还涉及到党派,治国理念的争斗,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吵闹起来。




大明镇海王 第2010章,荣归故里
京城的事情刘晋完全的撇下了,不管也不问,也懒的去管这些事情,地球少了谁都是一样要转的。
大明没有了刘晋,它还是大明,所以在其位的时候尽心尽力的去做自己的事情来,不再其位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操心这些事情,活在当下或许是后世之人最明智的选择,也是刘晋穿越过来的一大特点了。
京城通往辽东的水泥马路上面,几十辆黑色奔驰汽车急速的行驶着,其中一辆车内刘晋透过车窗看向外面。
自己已经有20多年没有回家乡了,也不知道家乡现在已经变成什么样子了。
仔细的想一想,自己自从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就一直是在京城,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天津了,虽然自己的家乡昌黎县离京津地区也是非常的近,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回去过一次。
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本身是穿越者,对昌黎县的老家并无什么太深的感情,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其次是自从刘晋高中之后就将母亲接到了京城,家乡也没有值得挂念的人,自身又一直都很忙,忙着朝野的事情,忙着麾下产业的事情。
这就更没有时间回家乡了,这一晃就是20多年的时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时此刻,刘晋就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离开的时间太久了,20多年的时间,这整整都是一代人了。
汽车在不断的行驶,早已经进入了昌黎县的范围。
作为刘晋的家乡,昌黎县也算是跟着享受到了诸多的好处,在水泥公路才刚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昌黎县这里就早早的修建起水泥公路了,交通极其的便捷。
后来朝廷修天津通往辽东的铁路,这铁路也是从昌黎县这边经过了,铁路公路都有,再加上离京津地区很近,故而也算是最早享受到大明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发展红利的地方。
此时此刻,道路的两边能够看到一个个漂亮的村庄,这些村庄的房子都建的极为漂亮,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三层房屋,外面粉的雪白,有些还贴了瓷砖。
村庄里面的道路也都是已经用水泥进行了硬化,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并且还能够看到不少的汽车停放在门口,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样子,汽车的普及率竟然还相当的高,至于摩托车,那更是随处可见,非常的多了。
很显然,这里的人生活水平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也是极高的,要不然昂贵的汽车,摩托车是不可能如此普及的。
同时也偶尔能够看到在一些大的村庄旁边,竟然还有足球场。
足球早已经风靡大明各地了,甚至于都已经传到了全球各地,在大明足球现在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了。
连这种村庄里面都能够看到足球场,可以看到很多的大人带着孩童在里面踢球,足见足球的风靡程度了,也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的生活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大家有闲情逸致的去踢踢球。
“大明发展了20多年,从全世界掠夺了不知道多少的财富和资源,也终于是让我们大明人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了。”
看到这样的一幕,刘晋也是笑了起来,觉得非常的欣慰。
自己辛辛苦苦的努力和付出,最终还不是为了自己深爱的这片土地,深以为傲的这个伟大古老的民族。
想想后世,尽管社会已经发展起来,我们富裕强大起来,但是底子太薄了,发展又落后,起步晚,终究来说还是有很多,很多不如人的地方。
其中最大的一个地方就是老百姓过的比较累,工作时间长,休息的时间少,工资收入有限,内卷极为的严重。
再加上人口众多,大量的集中在城市之中结果就是兴百姓也苦,也累。
反观同时期的欧美人,他们因为历史上的殖民掠夺,科技和工业的领先优势,这小日子就过的非常的舒坦。
工作时间短,社会福利好,收入高,生活相对来说就轻松多了,纵然躺着也都可以过得轻轻松松,舒舒服服。
现在的大明倒也是已经慢慢的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了。
尤其是相比起同时期全世界其它的地方来,大明的发展,大明人所过的生活,绝对是最好的。
当大明的老百姓都已经开始购买汽车,乘坐火车出行,用上电灯的时候,世界上其它的地方,大部分的地方依然还是非常的落后。
道路依然还是泥土路,出行基本上靠走路,晚上基本上都是早早的就睡了,根本就无法想象电灯汽车火车这些的存在。
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都在为果腹而忙碌奔波,累死累活。
相比之下,大明人现在的生活才叫生活。
喜欢我就去城里面打工上班,轻松养活一家人,如果不喜欢了,也可以选择移民出去当地主老财,种种地的日子也是很不错的,收入又不差,也没有什么压力。
城里人也不会说是歧视农村人,因为你可能还没有他们的收入多,种地的现在过的可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在辽东,河中,黑土省,南洋,黄金洲这些地方,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几千亩的良田,有自己的农场养殖场什么的。
家里面除了正妻之外,基本上都还会有几个小妾,不仅仅给自己生孩子开枝散叶,而且也还可以给家里面干活。
轻轻松松就养活一大家子,日子舒服,根本就不是城里面的打工仔能够相比的。
这个时代的大明人有太多,太多的选择,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完全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本被死死的捆绑在哪一亩三分地上面,一年到尾累死累活的种地连肚子都吃不饱。
车队不断的前进,沿途还能看到大量的工厂,作坊,这些都是从京津地区外溢出来的。
交通和运输便捷了,工厂和作坊自然是会慢慢的外溢到土地更便宜的地方去,现在京津地区的土地可是太贵了,再慢慢的将一些工厂作坊逼到周围的地区去。
昌黎县外十里地秋风亭这里,永平府以及昌黎县的诸多官员,乡绅,工厂主,商行主等等有头有脸人基本上都已经到齐了。
刘晋要回自己的家乡丁忧守孝,这是刘晋20多年来第一次回家乡,这可是把大家给激动坏了,故而大家合计了一番之后,也是决定在这秋风亭这里迎接刘晋。
刘晋是辽国公,又是内阁首辅,更是天子身边的红人,跟刘晋搞好关系了,这平步青云就指日可待了。
至于那些有头有脸的士绅们,那更是巴不得能够和刘晋攀上关系了,这家里面的孩子要做官,家族的生意等等,这些如果能够得到刘晋的一点点好处,也足够享用一生了。
尽管刘晋现在是回家乡丁忧守孝,天子没有夺情,朝野上下也是在流传着刘晋失宠的消息。
但以刘晋在朝野之中的威望和人脉,随随便便依然也是将人给提拔上去的。
更何况,这也只是回家乡丁忧守孝,又不是被贬,更不是罢官,也不是退休,仅仅四十多岁的刘晋,依然还有着很长的政治生涯,按照大明现在的情况来说,不说做到七十岁,这即便是做到六十多岁,那也是还有20多年的时间了。
哪里是能够一时半会就倒下的,绝对的参天大树了,自然数要抱紧的。
“来了,来了!”
有人急匆匆开车来到秋风亭这里,一下车就激动的喊了起来。
顿时这里早已经等待的众人一个个纷纷仔细的整理一番自己的仪容仪表,然后按照品级顺序依次在道路旁边站好,静静的等待着刘晋的到来。
很快,几十辆黑色奔驰车所组成的车队也是来到了秋风亭这里,然后缓缓的停泊下来。
刘晋走下汽车,那些早已经等待的官员士绅们也是激动的上前。
“大家好啊!”
刘晋面带笑容的看着眼前的众人,认识的人很少,很少,只有为首的几个人自己认识,其中就有自己以前读书时的老师,现在都已经白发苍苍了,在旁人的搀扶下激动的过来。
“学生见过恩师!”
刘晋自然也是赶紧行学生礼,这无论官做多大,在老师面前依然还是学生。
“不敢,不敢啊!”
对方自然是赶紧说道,这能够教出状元郎都足以骄傲一生了,更何况刘晋作官还做到了内阁首辅,还得到了世袭的国公爵位。
刘晋这个学生绝对是最让他骄傲和得意的学生,尽管一直以来刘晋都没有回来看望过,但逢年过节什么的,刘晋也是会命人送来一些礼物。
当然,这谈不上什么感情,纯粹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尊师重道这可是大明人最为重视的事情,也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品质。
“现在也算是荣归故里了!”
“算是有点明白古人为什么总是强调荣归故里,这人在外面奋斗一生,能够风风光光的回到家乡,这或许才是最高的追求了吧。”
ps:求票票,各种求~~




大明镇海王 第2011章,更像是休闲度假
昌黎县刘晋的老家下河屯,刘晋非常悠闲的在村子里面逛,想要找到一点记忆之中下河屯的样子来。
然而此时此刻的下河屯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变得再也找不到以前的一点影子了。
刘晋记得自己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整个下河屯都是非常穷苦的地方,灰色是这里的主色调,破旧的泥土房,泥泞的黄泥路,还有衣着破烂,瘦骨嶙峋的村民以及海边一排排煮盐的灶台。
1...879880881882883...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