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没想什么~”
朱厚照回过神来,老脸微微一红,有些尴尬的说道:“我再想电生磁和磁生电的事情。”
“这电和磁的关系我都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现在在想着该如何来应运这些技术呢。”
“真的?”
刘晋一脸不信的看着朱厚照,这货最近还有心情搞研究?
“当然是真的了,我天天可都在做实验呢,这电磁虽然神奇,不过似乎好像并没有什么用。”
朱厚照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鬼知道他刚刚在想什么。
“电磁当然有很大的作用了,只是你现在还没有研究透彻而已。”
刘晋笑了笑说道。
“切~”
“给我点时间,有什么是我研究不出来的?”
朱厚照很是自信的说道。
刘晋看了看朱厚照,当然是希望你厉害点,先将电报给弄出来,这电报要是能够弄出来的话,大明帝国控制整个庞大的版图就会变的更加容易了,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往来就会更加快速了。
“哇~哇~”
就在刘晋和朱厚照聊天之际,金美人的产房这里传来阵阵婴儿的啼哭声,声音非常的洪亮。
接着有人急匆匆的走了出来,满脸笑容的说道:“恭喜陛下、恭喜太子殿下,金美人生了,是一个小皇孙~”
“好,好、好~”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高兴的合不拢嘴,连说几个好字。
至于朱厚照,这货总算是反应过来,自己当父亲了,接着非常得意的对着身边的刘晋说道:“我说过要生一百个儿子,这是第一个,还差九十九个~”
“……”
刘晋一听,顿时就无语了。
同时刘晋悬着的心也是重重的松口气。
一直以来刘晋其实都很担心一件事情,那就是担心朱厚照这货会和历史上一样,连个孩子都没有,再加上英年早逝,结果这大明的江山到了朱厚熜手中。
这对于刘晋来说,肯定是很不好的事情,因为相比起朱厚照和弘治皇帝来,生性多疑的嘉靖皇帝,又刻薄寡思,自诩聪明才智,实则没有什么大智慧。
刘晋可不想给这样的皇帝效命,相比之下,弘治皇帝和朱厚照就好多了,这朱厚照有后了,这大明的江山以后自然也就没有朱厚熜什么事情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群臣向弘治皇帝和朱厚照道喜,弘治皇帝满脸笑容,朱厚照也是咧着个大嘴巴,总算是有点当爹的样子了。
在一旁,来自朝鲜国的使臣和朝鲜金美人的家人,此时此刻,那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了,这金美人给大明天子生了皇长孙,这母凭子贵,这以后金家在朝鲜的地位就要直线上升了,当然了,这朝鲜国上下也值得高兴的事情。
“哇哇~哇哇~”
还没有等到皇长孙报出来,旁边的产房这边,又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很快又有宫女急匆匆的跑出来报喜。
“生了,生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足美人生下了一个皇孙!”
“哈哈,好,好,好~”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高兴的摸着自己的小胡子,又多了一个孙子了,真是开心的事情了。
这皇室开枝散叶,那自然是越多越好,自己虽然只有一个儿子,不过却是希望能够有很多孙子。
“哈哈,第二了,还差九十八个~”
一旁的朱厚照也是再次咧着个大嘴巴高兴的笑了起来。
“……”
周围的众人一听,顿时就再次无语了,你这货难道还真的准备生一百个儿子不成?
“哇哇哇~”
还没等众人向弘治皇帝和太子道贺,旁边的另外一个产妇这里,又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很快又有宫女出来报喜,还是一个皇孙。
“哈哈,好,好~”
弘治皇帝高兴的合不拢嘴,这一下子添了三个皇孙,自然是高兴无比,连张皇后也是满脸笑容。
这当爷爷奶奶的很开心,朱厚照这个当爹的,再次很是让无语的对着刘晋说道:“我厉害吧,这是第三个儿子了,还差九十七个,哈哈~”
“……”
刘晋顿时再次无语了,看了看朱厚照这货。
搞不好这货真能够生出一百个儿子出来,是太子,要女人是要多少有多少,这货又热衷于造人,身体好,生一百个儿子的小目标,似乎好像真的是没有问题。
不过这老朱家的子孙已经够多了,你这弄出一百个出来,到时候,这一百个又要弄出多少子子孙孙出来?
这将全世界都给占了,也不够你们老朱家的人来建藩国啊。
刘晋这边在无语,另外一边,三个小皇孙也是很快就被抱出来。
“哈哈,好,好~”
弘治皇帝看着还在襁褓之中的小皇孙,这当爷爷的感觉似乎好像真的还很不错,笑的合不拢嘴,仔细的看看三个小家伙,和朱厚照很像。
“和太子小时候都很像呢,说不定长大了,也很调皮呢。”
张皇后也是高兴的很,看着三个小皇孙,想起来朱厚照小时候的样子。
“调皮就打屁股~”
朱厚照也是凑了过来,看着三个小家伙,有些凶巴巴的,接着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说道:“该怎么取名字呢?”
“朱零一?”
“朱零二?”
“朱零三?”
朱厚照一边转动着自己的小眼睛,一边嘴里念出来。
“……”
周围的弘治皇帝以及群臣一听,顿时一个个都忍不住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你这取名字的水平是不是太复古了一些?
虽然大家都知道你们老朱家的祖上都是叫朱五六、朱重八什么的,可是到了你这里,如此复古的名字,真的好吗?
“哎呦~”
弘治皇帝真是气的半死,忍不住直接在朱厚照的脑袋一敲,说道:“不会取名字就不要乱取,回头朕亲自来,连我们家的字辈和五行相生都忘的干干净净。”





大明镇海王 第1379章,人会死三次
京城南区新城,帝国理工学院的校园内,刘晋正和朱厚照非常悠闲的漫步在校园之中,仔细的欣赏这所斥巨资建造的高等院校。
帝国理工学院是刘晋硬拉着朱厚照这个太子一起出资创办的理工课高等院校,还挂上了帝国理工学院的牌子。
对于大明现在的教育,刘晋总觉得还少了什么,思来想去,刘晋觉得最缺少的就是一座真正能够一直延续且能够为这个庞大帝国远远不断培育出科研人才的高等院校。
以前自己所创办机械学院、医学院、音乐艺术学院、造船学院、钢铁冶金学院等等,都是比较专业性的院校。
刘晋觉得自己需要创办一所和后世高等理工科院校一样的综合性院校,专门培养科研人才,促进大明科学技术的发展。
朝代可以不断的更迭,但是知识会一直传承且延续下去,华夏子孙只有掌握了强大的科技,才能够一直强大、鼎盛下去,纵然是将来出现了一些问题,只要科技领先,那就不会挨打,只会打别人。
这是刘晋创办这座高校的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刘晋觉得,现在的大明,在自己每年巨额资金的投入之下,基础性的学校已经开始逐渐的普及,科学已经在大明这边萌芽并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像机械、化工、钢铁、造船、军工等等这些都需要运用到大量的科学知识,在很多领域,各个院校的教授都已经研究到了一定的水平。
但刘晋觉得依然还是系统性的理论综合,很显然,创办一所理工科的高等院校就势在必行,这是为以后大明科技的发展奠定基础。
帝国理工学院占地面积很大,足足有好几千亩,以京城现在的土地价格来计算,单单是这几千亩土地都价值几百万两银子。
再加上大量的兴建教学楼、实验室、宿舍、操场等等,前前后后,经过了几年时间的建设,又投入了几百万两银子,这才所帝国理工学院给建成,到了明年春天的时候,这所学校就会正式对外招生。
可以说,这所学校是刘晋用真金白银给砸出来的。
“老刘,我就搞不懂了,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银子去建那么多的学校,你看一看整个京城的南郊,到处都是学校,一个比一个占地面积大,一个比一个投入大。”
“你自己喜欢办学校就算了,还硬拉着我一起来,几千亩土地啊,用来盖房子都可以大赚特赚的,你却是用来建学校,不仅仅赚不到钱,每年还要贴大量的银子进去,你到底是图什么啊?”
漫步在帝国理工学院的校园之中,校园建的很美,绿化做的很好,此时又正在金秋,一眼看过去,宽敞的道路上铺面了一层厚厚的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一片金黄。
再看看旁边的操场,绿荫球场,都是按最高标准来建的,旁边的宿舍楼,非常的漂亮,还有不远处的一个大湖,波光粼粼……
这些可都是银子啊,刘晋在办学方面花起银子来,那真的是非常的大气,一点都不心痛,根本没有将银子当钱看。
想到自己几百万两银子就这样砸进去了,朱厚照也是肉疼啊,刘晋这个大忽悠,一张嘴巴就将忽悠了自己几百万两银子。
“殿下,您觉得一个人在这个世上走一遭,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晋看着眼前的校园,很是满意,脑海中都幻想着以后一代代学子在这里求学的场景,幻想着几百年后,这里成为了大明最好的高等学府,幻想着从这里走出了一代代科学巨匠,走出了一位位风云人物。
对于朱厚照的问题,刘晋想了想也是笑着反问道。
“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歪着自己的小脑袋,想了想说道:“我父皇曾经和我所过,身在帝王家,享受这世间最尊贵的一切,但同样也要承受最重的责任和压力,身为帝王,最重要的恐怕是在要在青史上留下一个好名声吧。”
“陛下说的很对~”
“人活一生,短短几十年,到老的时候,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思来想去,自己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
“自己走后,又有多少人能够记得住自己?”
“又能够记住自己几次?”
刘晋笑了笑点点头,接着继续说道。
“人这一生,要死三次,才是真正的死亡。”
“第一次是当我们的心脏停止跳动,脑袋停止了思考,呼吸消逝,宣告在生物学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当我们下葬的时候,人们出息葬礼,正式宣告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悄然离去。”
“第三次死亡,是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的人,把我们忘记掉,于是,我们就真的死去,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将不再与你有任何的关系。”
“所以我觉得,在我们短暂的生命当中,要尽可能的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让更多的人能够记住你。”
“纵然是几百年后,几千年后,依然还会有人提到你的名字,想起你为这个民族,为这个国家所做过的事情,那么我觉得我这一生才是真的有意义的一声,而不是如同历史上无数没有留下任何名字的人一样,白白的来这世间走过一次。”
刘晋的话直击人心,让朱厚照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正值青年的朱厚照,正是人生当中最容易受人影响,也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真正塑造的时候。
历史上的朱厚照因为从小长在宫中,被弘治皇帝和张皇后溺爱着长大,宫中的太监、宫女们都想方设法的讨好他。
这对于他的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是他当皇帝之后变的无比任性、贪玩的重要原因。
但刘晋穿越过来之后,历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弘治皇帝和张皇后虽然溺爱,但好在朱厚照并没有一直被局限于宫中,去军营之中待过,也在研究院之中待过,也是经常和刘晋在一起。
受宫中太监、宫女们的影响更小很多,自然而然也没有历史上那样的任性、贪玩,有很强的可塑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我现在总算是有些明白你为什么总喜欢办各种各样的学校了。”
良久,朱厚照也是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哈哈,我一直觉得只有教育才能够使人真正的成长,真正让人产生蜕变,犹如化茧成蝶,而教育就是其中最强大的动力。”
“人只有受过教育了,才能够羽化成蝶,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纵然是过的再好,拥有再多,也终究只是无法蜕变的虫蛹而已。”
“孔子有七十二门人,这才有了儒家天下,我不敢妄想和孔圣人相比,但我觉得,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建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等到这些接受教育的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就会为我们大明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为我们炎黄子孙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刘晋脸上洋溢着笑容。
其实内心之中也是感叹连连。
来自后世的刘晋,深知后世炎黄子孙所经历的苦难,那是曾经差点连脊梁骨都要被打断的苦难岁月。
这段苦难岁月,以至于连到了21世纪,炎黄子孙已经足够强大了,可是却依然非常的自卑,依然有大量的人从骨子里面崇洋媚外。
好不容易穿越过来,刘晋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在炎黄子孙的身上,故而才会努力的去做这些事情。
纵然是有大量的银子,也基本上都花在了创办教育上面,刘晋自己,既不贪图华服美姬,又不贪恋琼楼玉宇,一日三餐,也都吃的很普通。
甚至于刘晋自己的孩子,刘晋要求也是极其的严苛,过年时给的压岁钱都很少、很少,吃饭、穿衣都是自己来,家里面的下人数量都很少。
和京城的大户人家相比,刘晋家可以算是很寒酸了,可是偏偏刘晋的富有,那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麾下不知道多少产业,每年赚到的银子都用亿两来计算,这就让很多人想不通,刘晋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愧是高人子弟,所思所想都不是我等凡夫子弟能所及。”
朱厚照感叹一声,觉得自己和刘晋的差距似乎好像很大。
“哈哈,殿下过奖了~”
“殿下聪慧过人,又善于学习和思考,我相信在未来,殿下必然会有一番大作为,历史上也必然会为殿下写下浓重的一笔。”
刘晋笑了笑摇摇头说道。
再看看身边的朱厚照,历史上他的评价很差、很差,当然,这是后世螨清修改过的历史,事实上即便是历史上的朱厚照,他其实也算是有作为的帝王,只是太过贪玩、又英年早逝,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完成就匆匆结束。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仅仅只是在机械工程领域和电磁研究领域,朱厚照的名字也都会写进科学发展的青史之中。




大明镇海王 第1380章,建图书馆
“殿下,怀柔县这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逛完了帝国理工学院,刘晋和朱厚照又来到了隔壁的机械工程学院逛起来,机械工程学院已经办了几年了,师生众多,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怀柔县这边的情况还行吧,我已经制定了一整套计划,主要还是立足于怀柔县这边丰富的煤炭资源,再加上距离京城近的优势。”
“重点发展煤炭产业和农牧业,主要是搞大棚蔬菜,就是去年弄出来的那个,我已经让人在怀柔县这边试行了,只要赚钱,到时候肯定会更多的人效仿的。”
朱厚照想了想说道。
以前的时候还体会不到治理国家的艰难,自从当了怀柔县的县令,管理一方之后,朱厚照才真正感受到了管理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小的一个怀柔县都让朱厚照觉得很难管理好,特别是想要带领怀柔县的人发家致富,这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
如果仅仅只是维持下治安、支持下公道,开堂审案子什么的,当然还是很轻松的,可是这样的官员和以前历朝历代的官员又有什么区别?
没有任何的区别,自然也就不会有任何的进步,依然还是要走历史的老路。
“殿下这个想法是很不错的,不过农业的竞争可是很激烈的,据我所知,京城地区周围的县城基本上都有很多人在农牧业,另外随着火车的开通,从辽东、关外、山东、山西、河南等地运输农牧产品进来就会更加的便捷、快速,这怀柔县的优势可不明显。”
刘晋想了想说道。
“我知道,可是怀柔县这边也只能够做这些了,别的什么,还真是不太好发展。”
朱厚照无奈的说道。
“那倒也是~”
刘晋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表示认可。
在两人说话之间,已经来到了机械工程学院的藏书楼这里。
藏书楼其实就是后世的图书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在每一个刘晋所创办的学校,刘晋都会设置一个藏书楼,规模都会尽可能的建大一些,同时将大量的书籍收集进来供学校的学生自由的借阅。
这个时代读书的成本很高,远远超出后世人的想象。
其中单单是书本的花费就极其的昂贵,一般家庭的读书人,其实根本就买不起什么书,基本上都是抄书。
要知道在古代,能够去读书的人,家底都是殷实之家,可是对于饮食之家,想要买书都是很奢侈的事情,你就知道这书是有多贵了。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生产力落后,造纸术比较简单,同时印刷术不行所造成的,但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因为书本承载知识,古代读书人讲究书中只有黄金屋,书中只有颜如玉,这书本自然是不便宜的。
刘晋所创办的众多学校,都是免费给人上学的,但上学是免费的,还给你发课本,可是除了课本之外的其它书籍就要自己去买或者抄了。
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无意义是很沉重的负担,所以就有了后世盛行的图书馆,在每个学校都建藏书楼,可以免费看,借阅或者抄录也只需要很少的费用,这就极大的方便了学生们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了。
藏书楼这里人来人往,人非常多,三三两两的学子们怀中朝圣一般的神态走进这里,手中的书本都是保管的极好。
“走,进去看看。”
看到这一幕,刘晋顿时就来精神了,带着朱厚照往藏书楼内走去。
藏书楼总共有四层,结构和后世的图书馆基本一样,有藏书本的地方,也有阅读的区域。
走进藏书阁,尽管里面的人非常多,但却是极其的安静,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认真、仔细的看书,很少有人在闲聊,纵然是有人闲聊,旁边立即有人会出生阻止。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读书是奢侈的事情。
能够有一个藏书楼这里地方供大家免费的看书,免费的抄书,这绝对是非常珍贵的。
相比起后世来,这个时代的人,在读书这件事情上,纵然是大户人家的子弟都极其的重视、严格,至于普通家庭,能够有机会读书、看书,那就更是无比的珍惜。
看着眼前的场景,再看看后世的学校。
刘晋顿时就觉得,自己的付出还是值得的。
后世大学里面的图书馆,读书的人是有很多,但很多人却是接着图书馆这样的地方来谈恋爱之类的,这无意义是对读书馆这个地方最大的浪费了。
机械工程学院招收到都是刘晋所创办的新式中级中学毕业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出身普通。
要是在以往,根本就没有读书的机会。
但刘晋给了他们免费读书的机会,给了他们学习的机会。
古人尊师重道是刻在骨子里面的,对老师尊重,对学习的态度也远不是后世的人能够相比的,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面,刘晋觉得,后世这方面是做的真不行。
小孩子在学校打不得、骂不得、管不得,老师不能管、不想管、更不敢管,所造成的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很多小孩子,只是调皮,只要加以管束,还是可以成才的,但因为老师不管,父母没空,最终越走越偏。
而很多家长也是玻璃心,孩子在学校被老师说两句就去找老师狠狠的骂一顿,要是打一下你的孩子,那就更不得了,要闹翻天的。
其实,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的孩子,当老师不想管、不能管、更不敢管的时候,你的孩子还想学到什么?
在这一点上面,古人就做的很好。
每一教师都有戒尺,上课一手粉笔一手戒尺,不好好听课要挨板子,吊儿郎当也要挨板子,要是还不服从管教,直接让你回家。
一把戒尺之下,都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学习,纵然是王公贵族的子弟,在学校里面被老师的戒尺给打了,那也只能够说老师管教严格,打的好,教育的好,根本就不会说什么去找老师闹事的,回家还要继续狠狠的修理自己孩子一顿。
纵然再心疼自己子女的泼妇也只能够看着自己孩子被打肿的手掌,一边上药,一边还要哭着说:“打得好~”
这就是古代的老师,身份地位都极高,关键是教育一直以来遵循一个‘严’字,戒尺无情,小孩子知道怕,读书就会更用心、更刻苦,毕竟在小的时候,讲道理其实是并无什么作用的。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老师都是文人出身,文人自有文人的傲骨,一个老师的威信也绝不是靠戒尺打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德行和学识。
1...614615616617618...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