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听到这些商人嚷嚷的声音,朱厚照忍不住对刘晋竖起了大拇指。
冬天的蔬菜水果本身就贵,比肉都要贵好多,新鲜的蔬菜水果就更贵了,有了这个蒸汽轮船,不断的往返琉球和京津地区,这一个冬天都要赚不少的银子。
“那是,我会做亏本的买卖?”
刘晋笑了笑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不卖,不卖~”
“这些都是天津远洋贸易行的蔬菜、水果~”
天津远洋贸易行的工作人员不耐烦的驱赶周围这些商人,开什么玩笑,到了京津地区还让你们来赚钱?
很快,一辆辆四轮马车抵达码头这里,迅速的将这些蔬菜水果给运走,有的运往天津这边的蔬菜、水果店,直接销售。
有的则是运到火车站这边,搭乘最近的火车运到京城去,京城这边也有分店,新鲜的蔬菜水果,绝对受欢迎,能够卖出好价钱,而且销售还非常的旺盛。
至于说送进宫里面的蔬菜水果,弘治皇帝和皇后敞开肚子来吃,其实也吃不了多少的,仅仅只是占了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走吧,回京去看看蔬菜大棚的建造情况。”
“这琉球运过来的蔬菜,即便是有蒸汽轮船也是需要几天的时间,都不算太新鲜了,只有现摘的蔬菜才是最新鲜的。”
看着码头上忙碌的场景,刘晋也是离开了这里,准备回京城。
“蒸汽轮船下水成功了,接下来将会迎来一段时间的飞速发展,船会越造越大,越来越快。”
“往来黄金洲和澳洲就会变的更加便捷了。”
坐在四轮马车上面,刘晋陷入了思索之中。
“弘治十九年就要过去了,马上就是弘治二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我都三十出头了。”
“明年,也该收拾哈克斯汗国了,灭掉哈克斯汗国,将大明的过境推到乌拉尔山脉以东,贯通高加索山脉南北,然后再伺机进入东欧大平原。”
“还是要看奥斯曼帝国能不能狠狠的教训欧洲人,奥斯曼帝国要是能够在欧洲战场上打赢的话,我们大明帝国西进占领东欧平原也就容易多了,到时候可以直接打到波罗的海沿岸去。”
“得到了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可是却无法开发出来,这也是一个问题,这一带地区太过寒冷了。”
“特别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内,小冰河期的到来,天气就会更加的寒冷,这西伯利亚平原就更不好开发了。”
“算了,管它呢,只要占住了就行,开不开发的,以后再说也不迟。”
刘晋的脑海中想了很多、很多。
乘坐四轮马车抵达天津火车站,再换乘火车,有了火车之后,往来京津地区就变的方便多了,而且也更舒服多了。
……
京城皇宫乾清宫尚书房内。
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大臣坐在壁炉旁边有说有笑的聊的很是开心,君臣和谐,相处融洽,也算是弘治朝一直以来都保持的一个优良传统。
弘治皇帝即便是对文官们再失望,也没有真正的处罚这些朝中的重要大臣,周经当初虽然下了天牢,但找了个机会也就放了出来,还让他可以颐养天年。
由此可见弘治皇帝是真的心地善良,而且对手下的大臣们也是相当不错,内阁的三阁老,弘治皇帝更是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
“时间过的真快啊,一转眼马上就要弘治二十年了。”
刘健看着窗外呼啸的寒风,感叹一声说道。
“是啊,时光如梭,悄无声息之中一年又过去了。”
“我都感觉自己明显老了许多,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李东阳也是跟着点头感叹,接着也是轻轻的咳嗦几声。
他身体不好,年初的时候就向弘治皇帝上过请辞表,乞求能够回家乡颐养天年,但是被弘治皇帝给驳回。
“李爱卿,你可要注意身体啊,回头朕让太医院和大明医学院的教授给你看看。”
弘治皇帝一看,也是连忙关切的说道。
“谢陛下厚爱,臣这是老毛病犯了,早就已经去大明医学院这里看过去了。”
“这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恐怕是没有办法继续为陛下效力了。”
李东阳叹口气。
说实话,做官做到了他这个地步,位极人臣,那也是已经可以的了,但是他还没有做到内阁首辅的位置,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可是这也怨不得人,自己比刘健小了十多岁,现在才六十岁,刘健都已经七十四岁了,可是偏偏刘健身体健硕的很,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自己呢,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经常都不得不向弘治皇帝请假休养。
看样子,这内阁首辅的位置估计是熬不到了,这就是李东阳遗憾的地方了。
论聪明才智,他李东阳自然为是不输任何人的,但是这身体不如人,也就没有办法了。
“李爱卿言重了,只是身体有点不适而已。”
“萧敬,将朝鲜国进贡的高丽参拿十斤给李爱卿回家调养身体。”
弘治皇帝连忙宽慰道,顺带着也是大方赏赐了十斤高丽参。
其实弘治皇帝也是看出了李东阳身体是越来越不好了,也是在考虑新的人选了,不过,这李东阳请辞是身体的原因,这当皇帝自然是要再三的驳回,以示自己对臣子的重视,也是要给足臣子的面子。
如果要是自己想要换掉的人,即便是对方不想请辞,那也要找个借口请辞,再三驳回之下,对方还要不断的上辞,最后被批准。
这就是古代朝中大臣辞官的套路和流程了,说到底,其实还是为了表示天子的恩情,同时也是估计臣子的面子。
做官能够做到因为身体不好而辞官的,这也是一种成功,一般像李东阳这种辞官的话,天子都会给予丰厚的赏赐以便颐养天年。
“谢陛下赏赐,只是臣真的……”
李东阳的话还没有说完,弘治皇帝也是连忙摆手道:“李爱卿,你足智多谋又才华横溢,更是忠心耿耿,是朕之肱骨,朝廷之柱石,朕不能离开你,大明的江山社稷也不能离开你啊。”
“陛下,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听到弘治皇帝这样的话,李东阳也是老泪纵横,留下了感动的流水,跟着弘治皇帝这样的老板混,小日子还是很不错的,说实话,不是身体不行,谁舍得离开这样的老板,放开手中的权力啊。
旁边的刘健和谢迁也是默默的看着,其实刘健也该申请退休了,都已经七十多了,老头子一个了,连胡须都白了。
但是没有办法,刘健身体好,精神状态很不错,关键是这内阁首辅的位置,位极人臣,权力极大,是人都不舍得。
谢迁在三人当中是最年轻的,现在才五十七,他当然是不甘心现在就退休的。
就在君臣之间上演落泪一幕的时候,张皇后满脸笑容的走了进来。
弘治皇帝一看见张皇后,顿时就满脸笑容,赶紧起身上前去扶着,同时说道:“小心点、小心点~”
张皇后白了一眼弘治皇帝,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啊,肚子都还看不出来,看把你紧张的。
至于刘健、谢迁、李东阳几人则是纷纷起身行礼。
“陛下~”
“今天特意过来,是有件大事要和陛下以及诸位大臣商量的。”
张皇后在弘治皇帝的搀扶下坐了下来,然后笑着说道。
“大事?”
弘治皇帝和刘健、李东阳等人一听,顿时就纷纷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什么大事?”
“还请皇后娘娘吩咐。”
刘健也是赶紧表态。
“本来嘛,这后宫不得干政,按理我是不该来说这个事情的。”
“但是这事情也是关系到我们大明的江山社稷,关系到国家根本,而且陛下好像一直也是忘了此事,所以我就不得不站出来说一说此事。”
张皇后看了看弘治皇帝,再看看几位大臣说道。
“什么大事?”
“朕会忘记?”
弘治皇帝更疑惑了,自己会忘记什么大事?
即便是自己忘记了,萧敬这个秘书也不该忘记啊,肯定会记得的。
“陛下是真的忘记了~”
“今年是弘治十九年,过完年就是弘治二十年了,太子今年都已经十七岁了,过完年就十八岁了。”
“按理说早就应该要选太子妃了,这样才能够给皇室开枝散叶,巩固我大明江山社稷,可是陛下您一直忙于国家大事,竟将此事给忘了。”
大明镇海王 第1279章,以后十八岁才能够成亲
“哎呦~”
“朕好像真的将此事给忘记了。”
听到张皇后的话,弘治皇帝一拍自己的大腿,自己好像真的将这个事情给忘记了。
嗯,这也不怪朕。
主要是朱厚照这货几乎天天都不在皇宫之中,基本上都是泡在研究院这里,连吃住都在哪里,也就是偶尔回来看看自己和张皇后。
对朱厚照,弘治皇帝算是完全放养的状态。
反正让他学什么治国之道、为君之道,比杀了他还难受,而且还天天跟一群太监待在一起,容易被这些太监所误导。
放养之后就轻松多了。
弘治皇帝自己不用操什么心,而且眼不见为净,还不至于生气。
朱厚照在研究院这边和一些搞研究的待在一起,这也是好事,总比跟太监在一起更好。
至少这些搞研究的人,性格还是比较好的,带的方向也是搞研究,而不是吃喝玩乐什么的,弘治皇帝放心的很。
所以弘治皇帝就这样将朱厚照的大事情给忘了,一下子朱厚照马上就要十八岁了。
“朕怎么就将这个事情给忘了?”
弘治皇帝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仔细的回忆起来。
历朝历代,太子的婚事都是极为重要的大事,一般来说,太子一到了成年的时候,都会为太子选太子妃,有些时候甚至于在十一二岁都已经选好了太子妃什么的。
因为在古人看来,只有更加的结婚,才能够更早的为皇室开枝散叶,而皇室开枝散叶了,这江山后继有人了才会更加的稳固,而不至于出现太大的波动。
这一点上面,历史一次次的上演了这样的一幕。
以明朝来说,历史上朱厚照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儿子,所以他死了之后,大明局势就变的无比动荡,为了谁当皇帝这事,朝野上下,各地藩王都躁动起来,最后便宜了朱厚熜这货。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为何都要会要求立太子,因为这是确定法定的继承人,在皇帝出事之后,太子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登基。
这对于国家的稳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可以保证权力的平稳国度。
“陛下,事情是这样的~”
听到弘治皇帝话,萧敬也是赶紧来到弘治皇帝身边,小声的汇报起当年朱厚照还很小的时候看一些少儿不宜的东西。
最后刘晋说了一番关于太早接触这一方面的事情对身体发育不好,极有可能会导致不育不孕的事情。
弘治皇帝听到此事之后,非常震怒,下令严厉禁止朱厚照接触这方面的事情,没到十八岁就不让朱厚照成亲。
事情也就这样,一晃之下,好几年的时间就过去了,朱厚照一下马上就要到十八岁了。
这个时代的人成亲都很早,普遍都在十几岁就已经成亲当爹了,很多甚至于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亲了。
要是到了二十岁都还没有成亲,那都是老姑娘、老光棍了,要被人笑话的。
“哦,原来如此~”
听完了萧敬的话,弘治皇帝一下子也是想起此事来。
当时还特别的愤怒,又听了刘晋的话,觉得有道理,所以也是下了这样的旨令。
“太子明年就十八岁了,也确实是到了成亲的年纪了。”
弘治皇帝看看张皇后又看看在场的大臣。
这皇帝的事情就是国事,太子的事情,那也是关系到国家的大事。
所以也是有必要和大臣们商量一下。
“陛下,按理说选太子妃应该在早几年的时候就选好,为何会拖到现在?”
刘健想了想也是问道。
本来这事,他是不该管的,选太子妃这事,是皇帝家的私事,当大臣的看看就好,别插嘴。
但是现在朱厚照都十八岁了,弘治皇帝这才想起来要选太子妃,这是不是太迟了一些?
“是啊,这十八岁才来选太子妃,可能需要到十九岁才成亲,这有点迟了。”
“在民间,一般十六七岁就已经成亲了,很多人甚至于在十八岁的时候,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李东阳也是跟着说道。
“哈哈~”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几年前的时候,朕就有意给太子选太子妃,当时还和刘晋聊起此事,刘晋却是表示反对。”
“刘晋说,太早成亲对于身体发育很不好,而且极有可能会导致生不出孩子,即便是生出来的孩子,也极有可能早夭。”
“朕让人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记录,也证实了此事,历史上太早成亲,接触男女之事的皇帝,大多数都短命,而且生育出来的子女夭折的比例很高。”
“所以朕就下令严禁太子在十八岁之前接触这方面的事情,只是没想到,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太子就十八岁了。”
弘治皇帝笑着将事情的起因经过说了出来,当然也是隐瞒了朱厚照接触少儿不宜内容的事情。
“原来如此~”
“这刘晋是高人子弟,他的话必定是有道理的。”
刘健一听,也是微微点头。
“确实是如此~”
“有些太早成亲的,往往还没有发育好,即便是有孩子,夭折的也居多。”
“臣以为,此事不仅仅是太子的事情,也是关系我大明的大事。”
“在民间,早婚的习俗很常见,在很多地方十三、四岁就结婚了,对于女子的身体而言很不好,而且生出来的孩子夭折的比例很高。”
“所以臣以为,朝廷当出台律令,严厉禁止早婚早育的事情和显现,应该鼓励大家在十八岁之后再来成婚生子。”
李东阳想了想也是立即非常正经的上奏道。
“臣也赞同~”
“根据臣身边的情况来看,往往太早结婚生育的子女都会夭折,唯有等到双方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生育出来的子女身体才更健康,更容易养活。”
谢迁也是站出来说道。
他们都是老人了,从小到大见过的事情太多了。
不仅仅是看过身边很多人因为结婚太早生的孩子容易夭折,他们年轻的时候,成亲也很早,往往前面几个孩子都很容易夭折掉。
唯有等到自己真正成年长大了,自己的妻子也真正长大了,生出来的孩子才更健康,更容易养活。
“嗯~”
“此事确实是不应该仅仅只是皇家的事情。”
“皇家的传承固然重要,但天下黎民百姓的繁衍生息更加重要。”
“太早成亲生子的危害确实是非常大,特别是对于女子的危害更大。”
“这是一个陋习,既然是陋习,那就要改掉。”
“明天将此事放到早朝上面让大家在讨论一下,李东阳,你这边制定出一个详细的婚娶制度出来,以后男女都是十八岁才算成年,唯有十八岁之后才允许婚嫁。”
弘治皇帝也是郑重的点点头下令道。
历朝历代鼓励早婚,甚至于大龄未婚青年进行催婚,那是因为人口多了,征收的税收就多了,同时有更多的兵源、税源等等。
但却是往往忽略了早婚早育所带来的巨大危害,现在大明免除了人丁税,不指望着靠人丁来收税,至于征兵就更不用急了,义务兵役制度,整个大明范围内征兵,所以也就不需要鼓励太早的结婚生子,而是应该注重质量。
“陛下圣明!”
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也是连忙站起来齐声的说道。
“陛下,这刘晋是高人子弟,这选太子妃又是关系到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臣妾以为是不是可以听一听刘晋的意见,对以往选太子妃的制度进行一定的改变。”
张皇后对自己的儿子,那自然是最上心的。
从小到大,朱厚照都是被她宠着长大的,现在到了选太子妃的大事上面,她也是想要听听刘晋的一些意见。
“嗯~”
弘治皇帝也是微微点头。
古代给太子选太子妃可是有着极其严苛的制度,特别是明朝,制度非常严格,一开始先海选出五千人进宫。
接着再对这五千人进行各个方面的仔细甄选,剔除掉身上有痣、有疤痕、有狐臭、有口臭、皮肤黑等等,剩下的还要仔细的测量身高、体重,矮的不行、太高的不行、过重的不行、过轻的也不行,又淘汰掉一大把…….
总之就是一个字,严!
不仅仅要长的漂亮,而且身材要好、要匀称、要柔软,不能僵硬,连声音都要好听,稍微粗一点都要淘汰掉,而且这些都达标之后,还要在宫中工作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都有专门进行观察。
仔细的观察你的性格、为人、品行等等是否能够达标,不合格的一律会遣返回去,到了最后只留下几十个人,再从里面由皇后或者是皇太后挑出三人,接着皇帝来钦定太子妃和侧妃。
这样一套严格的制度下来,能够达标的人一百个里面都没有一个,绝对妥妥的万种挑一。
这一点来说,我们的老祖宗比起欧洲的那些皇室来就更有智慧多了。
欧洲的皇室基本上都是近亲结婚,以至于欧洲皇室基本上都有家族的遗传病,比如大家熟知的血友病,下颚突出症等等。
大明镇海王 第1280章,应该要一视同仁
“老刘,我跟你说啊,我以后要生一百个儿子,然后我的每一个儿子每个人再生一百个儿子,这样我就有一万个孙子了。”
刚刚抵达京城,出了火车站,坐到四轮马车上面,刘晋和朱厚照聊着、聊着的时候就聊到了孩子的事情上面。
结果这货吹起牛来简直不打草稿,竟然要生一百个儿子,还要有一万个孙子。
你怕是不知道历史上你连一个仔都没有生出来,女人倒是一大堆,白白浪费了资源。
当然了,这话,刘晋也只能够憋在肚子里面。
说到这里,刘晋也是担心起来。
这朱厚照已经十八岁了,已经成年了,只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和历史上一样,一个孩子都生不出来。
如果朱厚照要是没有后代,到时候这大明江山会不会和历史上一样,最后便宜了朱厚熜这个道长。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会不会对现在大明的发展造成波动?
说实话,刘晋是喜欢弘治皇帝和朱厚照的,了解他们的性格,也知道他们的脾气和品性,弘治皇帝和朱厚照其实都是很好相处的人,心底也都善良,又念旧,自己和他们关系也好。
但是朱厚熜这货,他生性多疑,大智慧没有,一肚子的小聪明,权谋帝王之术玩的最溜,在他手下做事,肯定是不如在弘治皇帝和朱厚照手下做事舒服的。
“张皇后要是能够生个儿子出来,其实也好。”
想到这里,刘晋也是露出了一丝对未来的担忧,但很快看到旁边没心没肺的朱厚照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货过完年都十八岁了,现在还是童子身,估计着应该是不至于像历史上的那样,因为过早的接触男女之事,导致了无法生育。
看他生龙活虎,精力充沛的样子,估计着生个十个、八个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殿下,刘大人~”
“陛下和皇后娘娘宣你们进宫~”
刘晋和朱厚照刚刚回到刘晋的府上,正准备着去看看郊外的蔬菜大棚,早就已经等待的小黄门就赶紧过来传达弘治皇帝的旨意。
没办法,皇帝一句话,下面跑断腿,又不得不急急忙忙的进宫面圣。
尚书房内,弘治皇帝、张皇后、刘健、李东阳、谢迁、张懋他们对选太子妃的事情也是讨论了许久,相关的制度和原则也是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
“参见父皇、母后~”
“臣拜见陛下、皇后娘娘~”
朱厚照和刘晋来到尚书房,看到众人围在壁炉旁边聊的正开心,刘晋心里面也是已经在猜测到底是在聊什么事情了。
“你们来的正好~”
“我们正在商量这选太子妃的事情。”
“太子明年就十八岁了,已经长大成人,也该娶妻生子了,太子的事情就是国家的事情,关系着大明的江山社稷,所以朕和皇后这边也是和大家商量、商量。”
弘治皇帝看到两人,也是笑着说道。
“啊?”
“选太子妃?”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微微傻眼了。
别看他刚刚的时候还嚷嚷着要生一百个儿子,可是真的要给自己选太子妃的时候,他反而有些不太乐意了。
“女人都是老虎,有什么意思~”
朱厚照嘟嘟嘴说道,他在研究院的时候和很多人接触过,除了研究之外,有时候也会聊一些这方面的事情。
而研究院当中的很多人都被家中的妻子管得很严,非常怕老婆,故而和他们天天混在一起的朱厚照也是看过几次母老虎发飙的场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