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洛迪王朝虽然已经腐朽不堪,但毕竟是统治天竺北方诸邦的国家,而天竺北方又是天竺大陆上最富饶、人口最密集、最先进的地区。
想要打下洛迪王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大家商量之后决定出兵二十万,宁国、西洋联合商行为主力,各自出兵六万人,同时朝鲜和倭国也会各自出兵2万,其它藩国、殖民地共出兵四万,加起来总兵力二十万人,争取一次性打下整个天竺北方。
宁国出兵六万,这对宁国来说是一向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因为宁国本身的兵力只有两万人左右,想要拿出六万人征战北方,至少也是需要征兵五万才行。
想来想去,宁王最后没有办法,也是不得不向整个宁国上下征兵,连奴隶都算上,如果单靠汉人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征到五万人,整个宁国的汉人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万人,而且已经有两万在军队了。
“王爷,我已经聘请了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教官前来训练我们的军队,同时培育我们自己的军官。”
“武器装备我也已经联系好密云兵工厂,他们有充足的货源,而且他们的质量非常不错,就是价格太贵了。”
“五万人的武器装备,密云兵工厂这里开价超过一千万两银子,算下来一个人士兵配备的武器装备竟然超过两百两银子。”
李士实说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忍不住直摇头。
自古以来这打仗就非常的消耗财富,还真不是开玩笑。
这仅仅只是五万人的武器装备而已,竟然要上千万两银子,这还仅仅只是武器装备,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还有粮草之类的开支没有去算呢。
“一个士兵的武装装备超过两百万两银子?”
“这都装备了些什么东西?”
宁王一听,顿时就皱起了眉头,这也太贵了,太烧银子了吧。
“王爷,都按照您的吩咐,给配制都还是刀枪剑戟、盾牌、弓箭之类的,并没有最昂贵的火枪,但这些东西都是军备,只有密云兵工厂可以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而且他们的质量也确实是最好的。”
“所以算下来,这已经是最便宜的配制了,如果要是按照明军的配制,一个士兵配制弓箭、马刀、火枪、头盔、铠甲、马匹等等之类的话,两百两银子根本就不够。”
“现在明军最先进的火枪,一杆火枪就要一百多两银子,一匹合格的战马也要几十两银子,再算上其它的东西,明军花在一个士兵身上的银子超过五百两银子。”
“我们现在仅仅只是配备了刀枪剑戟、弓箭、铠甲、头盔之类的,并没有购买火枪、马匹这些东西,两百两银子一个人的配制已经是最节省的了。”
李士实一项一项的给宁王算清楚。
“如果不配置铠甲和头盔,就只购买武器、弓箭之类的呢?”
宁王听完也是皱着眉头,银子在战争面前是真的不经花,跟流水一样,也难怪如此庞大的明帝国,也只养得起一百万左右的军队,这还是因为有自己的兵工厂、马场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以最优惠的价格供应明军,不然如此奢华的军队,大明帝国也养不起多少。
“那还可以少一些,但我们还要购买大炮,没有大炮的话,我们攻城就会变的很难,死伤就会很惨重。”
“而密云兵工厂生产的大炮,价格更是贵的离谱,一门大炮竟然要价上万两银子,简直跟抢钱一样。”
说到这里,李士实也是显得非常气愤,密云兵工厂的东西实在是太贵了,很多东西说实话,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银子,可是根据藩国和大明帝国之间的协议。
藩国不能私自生产兵器,所需要的武器装备之类的都必须从大明这边购买,所以这密云兵工厂就可以将价格故意抬高来。
当然,他们对外的说话是合理的利润。





大明镇海王 第1222章,当家难
“上万两银子一门大炮?”
宁王一听,顿时就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他们这是抢钱吧。”
“王爷,比抢钱还快,虽然他们的大炮确实是质量很好,但是这个价格也太贵了,有钱也买不起多少的。”
李士实点点头说道。
“我们军费还差多少?”
宁王头痛了,来了这海外之后,自己当了一国之君自后才明白了这皇帝的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
别说庞大的大明帝国了,就是小小的宁国都已经让宁王焦头烂额了。
现在想要打一场上规模的战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出现了。
国内的汉人太少,不得不向全体征兵,这重用非汉族人当兵,未来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其次就是训练的问题,五万人的大军,宁国这边根本就没有成体系的培训机制和人手,当然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银子的问题,武器装备,粮草、马匹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吞金兽,银子犹如流水一般,哗啦啦的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至少还差五百万两!”
李士实算了算说道:“即便是不购买头盔和铠甲,只购买武器、弓箭之类的,火枪也不买,大炮是肯定少不了的,攻城必须要用到大炮,但也要缺五百万两银子。”
“粮草之类的,我们宁国这几年年年大丰收,倒是不需要花银子去购买。”
“五百万两银子~”
“要是我没有放掉那一百万股埃及运河股票的话,随随便便卖掉几万股票来就有了。”
宁王一听,再看看桌上的报纸,更是后悔了。
“算了,先从王府的内库拿出五百万两银子出来吧,先打下了北天竺再说。”
“上千万两银子而已,整个北天竺随随便便也是可以弄回来的。”
“是,王爷!”
李士实连忙点头道。
宁国这边和大明也差不多,朝廷的钱叫国库,宁王私人的钱叫内库,就跟弘治皇帝私人的钱叫内帑一样,算是公私分明。
当然了,宁国最有钱的自然是宁王了,宁王私人的产业几乎都已经占据了宁国的各行各业了,很多时候,整个宁国都在为宁王的产业服务。
就好像奴隶贸易,虽然对外是宁国的产业,其实赚到钱都进了宁王的私人腰包,这样的好处就是宁王自己手中有钱,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会出现以前明朝的情况,皇帝穷的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刘养正,那个大明最新出现的铁路,你打听的如何了?”
谈完了组建大军讨伐北天竺的事情之后,宁王又问起铁路的事情来。
因为这是现在非常火热的话题,大明的报纸几乎都在报道相关的内容,也是将火车吹的神乎其神。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津证券交易所这里陆续上市了两条新的铁路,两条铁路都募集到了几亿两银子。
宁王想要不关注都不行。
“王爷,已经打听清楚了,我派去大明的人也是已经传回来书信。”
“火车的情况基本上和报纸上面所报道的差不多。”
“拥有强大的运载能力,一次性可以运输两千人,或者是运输超过二十万斤的货物,速度很快,每个时辰的速度可以超过80里,并且还可以日夜不停的运输,即便是晚上也可以行走。”
刘养正也是赶紧回道。
“这晚上一片漆黑,这火车也能够行走?”
宁王很是不解的说道。
“也可以~”
“因为这个火车和一般的车是不一样的,火车它在专门的事先建好的铁轨上行走,看不看得清对它的行走没有任何的影响。”
“简单的来说,就好像是一个圆珠在圆管里面行走一样,都是固定的道路,只要圆管没有堵住,白天和晚上什么的,对它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影响。”
“而且火车是在铁轨上行走,基本上是固定在铁轨上面,也不用担心会偏移、偏离的事情,所以晚上也是可以开动的。”
刘养正回道。
“一个时辰走80里,一天十二个时辰,这一天差不多就可以走上千里啊,运载能力又如此巨大,不可思议!”
宁王听完,默默算了算,也是感叹一声。
“确实是不可思议~”
“现在已经开通的京津铁路,每天都非常的火爆,有很多人就是为了体验下这个火车。”
“火车行走的时候,还非常的平稳,即便是在桌子上放一杯水都不会翻出来,坐着火车出远门就变的非常轻松。”
“所以报纸上也是将它称之为划时代的伟大发明!”
“大明天子为此还专门接见了发明火车的研究团队,给几个主要人员授予了爵位和奖励。”
刘养正郑重的点点头。
即便是没有坐过火车,可是也能够想象到火车的强大,一次性运两千人或者是二十万斤的货物,还可以日行千里,已经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想象了。
“这几年,在大明有很多发明,都依托蒸汽机来的,像蒸汽耕地机,据说力气比牛还要大,耕地的速度非常快,一个人控制这样的极其,轻轻松松一天就可以开垦几十亩的田地。”
“还有蒸汽收割机,也是利用蒸汽机来收购小麦水稻,一个人一天也可以轻松的收割几十、上百亩的田地。”
“另外在大明京津地区的工厂、作坊里面,现在都开始流行使用蒸汽机,特别是纺织工厂,利用蒸汽机带动纺织机和织布机,效率非常高。”
“王爷,我们宁国地广人稀,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大力的发展蒸汽机,无论是用来种地,还是用来工厂里面,或者是修建铁路等等,这些都对我们宁国有很大的好处。”
刘养正将自己所关注的事情说了出来。
蒸汽机这东西,现在在大明本土使用比较多,但是在海外使用的并不多,天竺这里远离大明,到这里的蒸汽机就更少了,所以宁国这边对蒸汽机的关注度并不高。
毕竟在殖民时代,其实根本不需要依靠蒸汽机提高生产力也能够获得暴利,随随便便的贩卖奴隶都让宁王攒下了庞大的财富,再加上海洋贸易之类的,银子来的快、来的轻松,哪里会想着去发展技术来提高生产力。
用机器来耕地、收稻子,这机器坏了,不会修就趴窝了,还不如多买一些奴隶,只要吃饱了,奴隶就有力气干活。
“嗯,跟大明这边学总不会错的。”
“此事由你负责,专门派人去学习制造蒸汽机,回头我们也在天竺这边修一条铁路试试看看。”
“也不知道到时候我们如果修铁路的话,可以不可以去大明这边募集资金,这铁路的造价肯定不便宜,动辄都是上亿两银子的庞大开支,也只有大明能够支撑的起。”
宁王郑重的点点头,想了想也是吩咐道。
“王爷,我已经让人打听清楚了,这铁路的造价,一里差不多要五万两银子,这还是在平原地区,如果是在山地、丘陵等地区,需要架桥、改道、开山、钻洞的话,造价还会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大明规划的两条铁路需要几亿两银子的缘故。”
“如此庞大的开支,高昂的造价,也只有大明能够玩得起,我们这海外的藩国,根本就建不起啊。”
刘养正也是感叹一声说道。
京河铁路、京杭铁路,随便一条都是几亿两银子的造价,如此庞大的预算,真的只有大明帝国这边才能够拿得出来。
“先学吧,这事情恐怕只能以后再说了。”
宁王点点头说道。
就在三人商量事情的时候,有太监急匆匆的走来禀报道:“王爷,倭国幕府将军使臣求见!”
“倭国幕府将军使臣?”
宁王、刘养正、李士实三人一听,互相看了看,也不知道这倭国人好好的来找自己做什么。




大明镇海王 第1223章,足利家的请求
安宁城皇宫四海厅之中,足道带着几个足利家的心腹在耐心的等待着宁王的接见,一边喝茶也是一边四处看了看。
眼前这个宁国皇宫,虽然远不能和大明京城的皇宫相比,但是却也相当的奢华,锡兰岛的宝石、缅甸的翡翠、南洋的珊瑚、珍珠、非洲的象牙等等经过匠人的精心装饰,让这座皇宫显得富丽堂皇却又不失皇家的威严和大明人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的文雅之气,形成了一种完美的统一。
“真是有钱!”
足道感叹一声。
看看眼前的奢华宫殿,再想一想自己足利家的局势,也是愁上眉间。
自从应仁之乱后,室町幕府就开始江河日下,无力镇压各地的大名,各地大名群雄并起,相继称霸一方,彼此之间征战不断,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室町幕府内部,以前诸多忠于幕府的家族也是野心勃勃,细川、尹势等重要的管领相继成为了曹操之流,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
忠于足利家的诸多家族也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则是因为家督突然死去,家族内为争夺家督的位置出现混乱,有的则是被手下的人以下犯上取而代之,还有的则是被其它大名吞并。
要不是后来因为大明帝国的介入,大明在银山县和兵库之津驻军这才将倭国动乱的局势给镇住,让足利家有了喘息的机会。
但倭国和大明之间的协议虽然给了足利家以喘息的机会,可是倭王的地位也得到了所有人的共同认可。
原先各地群雄逐鹿的大名也是纷纷效忠倭王,让倭国现在逐渐的演变成了以倭王和幕府将军为首的两派。
两派之间明争暗斗,让整个倭国的局势波荡起伏,风云激荡。
同时又因为大明帝国的迅猛崛起和发展,倭国成为大明帝国的藩属国之后,也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倭国内部,很多地方的大名开始积极转向海外的贸易和发展,大量的倭人迁移到大明的海外土地去,并且逐渐脱离倭国,定居大明,成为大明人。
积极向海外发展的大名实力迅速的膨胀起来,这其中以岛津家、大内家、毛利家等发展最是迅猛,财力增长最快。
这几年的巨变,也是让足利家坐立不安,倭王派在岛津、大内、毛利等家族的支持下,实力越来越强大,他们试图逼迫幕府臣服于倭王之下,以建立一个以倭王为首的效仿大明帝国的中央集权帝国。
“看来我们也是要重视在海外的发展,否则长久下去,我们终将会被他们给打败的。”
足道想的很远,他是足利家的核心人物,足利家也是响应了倭国和大明之间的协议,改汉姓取汉名,说大明话,足利家改姓足。
这时,宁王带着刘养正、李士实满脸笑容的走了过来。
足道一看,也是带着自己的连忙站立起来,非常恭敬的说道:“拜见宁王殿下!”
“免礼,坐吧!”
宁王微微点头,尽管现在是一国之君了,但是他依然是大明帝国的宁王,即便是再如何,他也只能够称千岁,称殿下,而不能称万岁,称天子。
“谢宁王殿下!”
足道再次致谢,接着也是小心坐下,微微打量了下宁王。
眼前这个宁王可不是简单的人,是大明第一个敢于来到海外建立藩国的王爷,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天竺、东非这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藩国。
“上次你们幕府将军还派人给我送来几个倭国美女,我都没能好好的致谢。”
宁王也是看了看眼前的足道。
如果不是对方说自己的倭国人的话,宁王甚至于都会觉得对方是大明人。
对方身上的穿衣打扮、言行举止都和大明人一模一样,隐隐之间甚至于比大明人还更有一股儒雅之气。
很显然,这些倭国的大家族子弟在这方面是没少下功夫的,倭国全面向大明学习,可不仅仅只是改个姓、取个名字如此简单,而是方方面面都向大明这边学习。
“宁王殿下客气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礼物而已,知道殿下喜欢,这一次我也是带了几名绝色佳人过来,希望宁王殿下会喜欢。”
足道笑着回道。
足利家意识到了海外的重要性,从前年开始也是大肆的对外发展,一方面和岛津家、大内家一样,大力的发展海外贸易、参与海外殖民,一方面也是想要在海外寻找一块属于自己的殖民地。
发展海外贸易、参与海外殖民自然是为了解决足利家的财政问题,而在海外寻找殖民地也是为了足利家的将来考虑。
如果在倭国斗败的话,足利家还可以带着忠于自己的家族迁移到海外殖民地去,依然还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地盘,让自己家族持续的发展下去。
“哈哈,替我谢谢你们家将军。”
宁王一听,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
一番客套寒暄过后,也是开始谈起了正事。
“足先生,这次远道而来,想必是有什么事情吧?”
礼物收下了,宁王看着足道问道。
“实不相瞒,这次过来确实是有事相求于殿下。”
足道微微点点头,想了想说道:“明年我们倭国以及朝鲜将会出兵,联合贵国以及天竺这边诸多藩国、殖民地共同讨伐天竺北方的蛮夷。”
“我们倭国这边,倭王和我们幕府各会派遣一万大军前来天竺这边参战。”
“嗯!”
宁王一边听,也是一边微微点头。
这些事情都是已经商量好的,宁王自己都在征召大军,筹集粮草、准备武器装备等等,为的就是征讨天竺北方的蛮族。
“宁王殿下乃是大明皇室血脉,身份尊贵又才华横溢、雄才大略、足智多谋,宁国又是天竺大陆上面实力最强大的藩国,到时候联军必定是以宁王殿下您为首。”
“我们希望宁王殿下能够帮我们将军一下,打击下倭王一派的人。”
“另外在事后分配土地的时候,殿下能够稍微照顾下我们家一下。”
足道说道这里的时候,也是将声音给放低了一些。
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希望借宁王的手来削弱下倭王派的力量,也就是让宁王派遣倭王派这边的一万大军去啃硬骨头,以消耗他们的实力。
接着就是希望能够分到一块不错的蛋糕,天竺北方很大,好地方很多,不过终究还是有所差别的,但如果宁王愿意帮忙说话的话,肯定是可以分到一块不错的地方。
这对于足利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块殖民地,足利家是要将它当成自己退路来的,自然是要精挑细选,挑选好地方才行。
听完了足道的话,宁王顿时就微微一笑。
想了想说道:“我听闻朝鲜武士和倭国武士一向都以勇猛善战而著称,战力强悍,这好刀自然是要用在刀刃上的。”
宁王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足道一下子就听明白了,顿时就笑着致谢道:“宁王殿下过奖了,能够为大明帝国开疆拓土,能够为宁王效力,这是我们倭国武士的荣幸。”
“嗯~”
宁王微微点头,其实不用足道找过来,宁王原本都和西洋联合商行的锡兰总督商量好了,到时候让朝鲜人和倭国人冲锋陷阵。
找他们过来,可不是让他们来吃肉如此简单,想吃肉不出力自然是不行的,更何况这海外之地,大明人自己分都还不够呢,你们倭国人和朝鲜人,要不是要你们出力的话,哪里轮得到你们来分点汤喝。
所以啊,想要喝汤就必须要卖力,打头阵、啃硬骨头、冲锋陷阵这些自然是少不了的。
“你们看中了天竺那块地方啊,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话,我都可以帮你们说一说的。”
接着宁王又问道。
“宁王殿下,如果讨伐北方蛮子顺利的话,到时候我们希望能够获得印度河出海口这里的这些土地。”
足道沉吟一番回道。
“哈哈~你们的眼光可真不错,这可是一块肥沃之地,有印度河灌溉,这里的农牧业都非常的发达,同时又靠海、靠河,海运、河运发达,这样的地方在整个天竺可都不多啊。”
宁王一听,顿时就笑着说道。
整个天竺,好地方都是在两条河的流域地区,印度河和恒河,这两条河流经的地方是整个天竺最富庶、最繁华、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农牧业最发达地区。
远比现在宁国所占的西天竺、西洋联合商行所占的南天竺要好很多,相比之下,这些地方都是‘贫瘠之地’了。
倭国人看上了这块地方,自己也还看上了,蜀王、郑王他们也同样看上了。
“王爷,我们要求的不多,只需要一块很小的地方就可以了,事成之后,我们幕府将军必有重谢。”
足道听出了宁王话中的意思,只是靠几个美人的话,恐怕是很难得到这块地方的。
想要吃到好肉,那也是必须要付出足够代价的,而且还需要宁王这样的人来替他们说好话才行,否则到时候出力肯定少不了,分地盘的时候就别想分到一块好地方。




大明镇海王 第1224章,西洋联合商行的变化
天竺东南边的锡兰岛西洋城,伴随着这些年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的迅猛发展,处在印度洋航行中转点上面的锡兰岛也是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仅仅从西洋城的规模就可以看得出来,以前的时候,西洋城的港口规模非常小,城区连大明的小县城大小都没有。
然而现在,西洋城的港口规模浩大,船只如云,旌旗飘扬,穿梭如流的四轮马车在不断运输码头这里的货物,一处处码头这里,卸货的奴隶忙个不停。
1...547548549550551...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