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甚至于连朝鲜国的国君燕山君、倭国的国王东方胜仁同学都像弘治皇帝这边上书了,说西域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故乡,一直以来都沦落到了异族人之手,实在是可悲、可叹、可惜。
现在大明皇帝功盖三皇、德高五帝,武比秦皇汉武,文过唐宗宋祖,理应尽早收回西域,恢复我华夏故土,以告慰大诗人李白。
这都是些什么鬼。
朝鲜和岛国人竟然也掺和进来,关键是为什么要扯上李白?
刘晋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哭笑不得。
估计着弘治皇帝也要笑的肚子疼,各种各样对西域开战的理由都找出来了,一个个都还说的冠冕堂皇,连朝鲜和倭国人都掺和进来。
当然刘晋其实是很清楚,现在大明和倭国、朝鲜的往来非常的密切,很多倭国人和朝鲜人都投资了大明的各个商行,同样的很多大明商人也是和倭国、朝鲜商人一起合作做买卖,做生意。
因为大明藩属国协议的存在,彼此可以自由往来,自由经商,自由定居,再加上朝鲜和倭国都在大规模的推行汉化教育,这也就有了朝鲜国君和倭国国王的上书了。
“臭小子,你就别谦虚了。”
“大家来找你,也是希望你能够去和陛下说一说,劝说下陛下,不能再等下去了,再等下去的话,还不知道有多少工厂要倒闭呢。”
张懋看了看刘晋说道。
他也没有办法,本来是坚定的站在弘治皇帝这边的,但是他也被人说动了,不得不来劝说刘晋也是上书给弘治皇帝。
出兵西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大家都很急,非常急。
必须要尽快马上对西域出兵。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陛下这一次派往去草原,难道你们真的以为是去草原上吃羊肉的?”
“我是去草原上视察陛下的五万铁骑,大家不要急,陛下迟早会对西域用兵的。”
大明镇海王 第799章,西域和乌斯藏
皇宫,弘治皇帝的书房内,弘治皇帝正在对着西域和乌斯藏的地图仔细的看着,仔细的研究,其实他也很想对西域和乌斯藏用兵。
但弘治皇帝很清楚,这兵者乃是国家大事,不能轻易的乱动刀兵,尽管想要对西域用兵,但仍然需要谨慎、再谨慎,要在各个方面都准备充足了再对西域用兵方可一战定乾坤。
现在是大冬天,自古以来都没有说在冬天去对西域、草原、乌斯藏等地区用兵的先例,冬天行军的考验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尽管朝野上下都上书给弘治皇帝,要求弘治皇帝对西域开战,但弘治皇帝就是不急,因为他觉得现在并不是开战的时候。
至少来说,还是要等冬天过去了,天气回暖了才适合出兵。
“陛下,又有很多的大臣上书说要对西域开战。”
萧敬拿着一堆的奏疏走了过来,小声的提醒道。
“看来他们是真的都急了。”
“急了好啊,急了好啊,也让他们尝一尝心急如焚的滋味,以前的时候,朕到冬天都会心急如焚,总想要做点什么,可是他们呢,一个个犹如姜太公一般,稳坐钓鱼台,天捅了窟窿,他们也一点不会急。”
“现在好了,都急了,也都知道这滋味难受了吧。”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笑了。
“陛下,纺织业牵扯甚广,也不单单是朝野上下的大臣们,对于大明普通老百姓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萧敬想了想说道。
“萧敬,你是不是也投资了一些纺织厂啊?”
弘治皇帝一听,微微一想,笑了笑问道。
“是投资了几个小工厂,规模不大。”
萧敬点点头说道,这事自然是瞒不过弘治皇帝眼睛的,果断爽快承认比较好,现在满朝上下谁还没有投资几个工厂,投资几个商行,在南洋有几个种植园的?
“会投资也是好的,至少以后不用为了一点小钱就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弘治皇帝微微点点头,他自己就是最大的资本家,麾下产业众多,对于萧敬投资纺织厂、商行之类的,他并不反对,反而觉得这是好事。
太监也是人,而且因为没有后代,更喜欢金银这些外物,能够去投资赚到一些银子,也是好事,起码不至于被一些人用点小钱就给收买了。
“陛下,陛下~”
“老奴对您一直以来可都是忠心耿耿啊,从不敢做任何出格的事情。”
萧敬一听,顿时就吓的跪倒在地,弘治皇帝这话可是把他吓了半死,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是不是自己以前做过的一些小事被弘治皇帝给知道了?
“起来吧,朕又没说你。”
弘治皇帝看了看萧敬说道。
萧敬战战栗栗的起身,脑海中却是在不断回想弘治皇帝的这句话,这弘治皇帝是在敲打自己,还是有别的意思在里面。
但不管是哪一种,萧敬都觉得自己的汗流浃背,大冬天的,背上都冒出了冷哼。
“萧敬啊,你说这西域和乌斯藏,地方怎么大,但却是一片荒芜之地,我们大明打下来,又有什么用啊?”
“这西域还好一点,至少还可以种种棉花,养牛羊什么的,可是这乌斯藏呢,它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弘治皇帝看着地图,想了想对萧敬问道。
“老奴对这些事情可是一窍不通,不如将刘晋叫到宫中,他肯定能够为陛下您解惑的。”
萧敬想了想回道。
“刘晋?”
“这臭小子,我放他两个月假,他还真是一天都不打算放过,这都已经快有两个月了吧,他还不来上早朝。”
提到刘晋,弘治皇帝就笑了,自己还真是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懒的臣子。
“还有三天,两个月的假期就满了。”
萧敬想了想回道。
“去,把他叫进宫来,一天到晚的就知道在家里面享福,这小日子过的。”
“是~”
“西域、乌斯藏……”
弘治皇帝看着地图发呆。
这边,原本正在家里面奶娃的刘晋极其不情愿的出了门来到皇宫,整个人一脸的不爽。
在古代真心是没有人权啊。
这大冬天的,下着雪,冷的要死,皇帝一句话你就必须要屁颠、屁颠的去皇宫,这简直就没有人性。
来到乾清宫,刘晋仔细的观察起来。
一开始的乾清宫还是很朴素的,各种各样的装饰大多数也是以字画、瓷瓶之类的为主,可是现在呢,整个乾清宫到处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宝石、翡翠、珊瑚等等,随便一样东西,那都是价值连城。
这些东西都是从南洋、从西洋搬回来的,刘晋在南洋这边狠狠的扫荡了一番,不知道将多少金银珠宝给搬了回来,其中的精品都被摆放到了乾清宫这里了。
“陛下~”
来到弘治皇帝的书房,刘晋行礼道。
“来了~”
“你过来看看,这西域和乌斯藏,怎么大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荒漠,它能够有什么用?”
弘治皇帝点点头,然后示意刘晋不必多礼,指了指地图说道。
“陛下,土地再多都不会嫌多,纵然是荒漠,它也是大有用处的,纵然是我们现在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但是后代子孙或许就能够在荒漠之中发现宝藏呢。”
刘晋想了想首先也是给予了一个肯定的回道。
有用,必须有用啊。
西域和乌斯藏怎么大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没用?
更何况,即便是现在没用,不代表将来就没有用,沙漠地下的石油、矿产、能源等等这些东西,那都是发展必不可少的地方。
后世中东的那些土豪,他们不就是靠着石油才发家致富的吗?
土地广袤自然有土地广袤的好处,别的不说,如果后世研究蘑菇弹,至少来说有地方可以实验不是?
弘治皇帝也是微微点头,以前很多地方都觉得没有什么用,现在看来都是大错特错。
以前琉球岛那是蛮荒之地,有些过去都撤回到福建去,说哪里瘴气横生、蛮荒横行,以至于一直以来都没有开发这个宝岛。
但是现在呢,随着这几年琉球岛的开发,琉球岛这里出产的雪糖、水稻、蔬菜、水果、鹿皮等等早已经闻名大明南北了。
即便是在冬天,每天都有一船、一船的蔬菜水果从琉球岛这边运到京津地区来,让大家在冬天都能够吃上蔬菜和水果。
谁还敢说这琉球岛没有用?
这西域和乌斯藏也是如此,现在可能觉得没用,但是在未来就可能会大有用处。
“西域广袤无比,汉朝和唐朝的时候所统治的区域主要是在这一块区域,这一片区域地形主要是三山夹两盘,北面的阿尔泰山、中间的天山、南面的昆仑山,两盘是北面的准格尔盆地和南面的塔里木盆地。”
“面积非常广袤,差不多相当于我大明传统的两京十三省的一半,如果再算上往西的这片区域,面积比两京十三省加起来还要更大”
“在西域的北面是广袤无比的寒冷平原,这里人烟稀少,只有极其少数一些渔猎民族在这一带生存,但这片区域的面积非常广袤,比起我们大明来还要更加的庞大。”
“往西则是属于中亚地区,这一带区域也和北方的草原一样,非常适合放牧,但因为这些高大山脉高山上的积雪融水,这一片区域也非常适合种植小麦、棉花、土豆之类的农作物。”
“在一直往西,则是抵达了奥斯曼帝国的疆域,这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庞大帝国,正是因为它的存在,阻挡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
“在往西北的方向,则是属于曾经蒙古帝国留下来的几个汗国所控制,以前这片广袤的区域属于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伊尔汗国所控制,但是到了现在,这三个汗国都已经四分五裂,分裂成了大大小小的各个汗国。”
“并且这些汗国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对各个地区的控制,很多都已经突厥化和苏丹化,早已经不是当年的蒙古帝国了。”
刘晋对着地图为弘治皇帝开始讲解起西域这边的情况来,他知道弘治皇帝这是要对西域用兵了。
“要打下西域来并不难,即便是我们在冬天出兵,以我大明军力之强大,同样在可以很快就横扫整个西域。”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当年蒙古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同样可以做到,西域之地,虽然广袤,但自古以来征服这里都并不难。”
“真正难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汲取蒙古人的教训,该思考如何真正的将这些区域纳入我大明的统治,而是像这些蒙古人一样,虽然占领了这里,但是很快又失去了对这里的控制,甚至于连自己都突厥化和苏丹化。”
想了想刘晋也是将最难的一点给提出来,打下西域是很简单的事情,以大明现在的强大军力和国力,打下西域轻而易举。
可是打下了西域,该如何去统治西域,这才是关键,这是一片极其庞大的土地,又非常的复杂,只有将西域给牢固的统治住了,才能够说在未来来拿下北方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再西进中亚、中东和欧洲。
大明镇海王 第800章,乌斯藏农奴制度
“所言有理,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听完刘晋的话,弘治皇帝也是郑重的点点头。
只有当了这个皇帝,他才深深的知道治理一个庞大帝国是何等之难,祖宗留下来的江山和基业,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坐稳的。
再看看刘晋,也是更加的满意,治世能臣,国之栋梁。
当所有人都在嚷嚷着要打西域,仅仅只是盯着西域的棉花和羊毛的时候,刘晋却是已经在思考着以后如何长期稳定统治和管理西域的事情。
在为大明以后的持续扩张在思考,而不是仅仅只是看着西域的棉花和羊毛。
“那你觉得如果我们打下了西域,在西域这边该如何管理和统治?”
想了想,弘治皇帝又问道。
“如果我们大明打下西域,对于西域的管理和统治上面只需要抓住核心的几点就可以了。”
“第一是始终牢牢的掌握军事力量,彻底打压和消灭西域各个地方的军事力量,不允许他们拥有任何的军事力量。”
“第二去突厥化和苏丹化,大力推行我华夏之文明,所有统治的区域都必须和南洋各省一样,全面推行我华夏教育,强调忠君爱国,打击神权。”
“第三改变人口结构,驱逐突厥人和苏丹化的人,大量迁移我汉家百姓前往西域各地,鼓励我汉家百姓娶这里的异族人为妻,为妾,奖励生育。”
“只要牢牢的抓住这三点,西域之地,只需要几代人,必将成为和两京十三省一样的地方,永久成为我华夏之地。”
刘晋想了想也是提出了三点。
蒙古人在西域统治的崩溃,或者准确的说在各个区域统治的崩溃其实归根结底来说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也说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文化根基的缺失,易被同化。
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在以前甚至于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法律、文化,甚至于连习俗都没有成定性。
尽管因为是游牧民族的缘故,有着极其强大的武力,但自身文化根基的缺失,以至于他们迅速的被征服地所同化。
在中原这边忽必烈采用儒家思想来统治,在波斯的蒙古大汗则是用苏丹化的方式来统治,这样的一种统治方式,在短期内来极为有利,可以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其中,成为征服的一部分,但同样以极其可怕的速度迅速被同化,最终失去了自我。
第二个就是政治上不善经营,只崇尚武力,具有强烈的先天掠夺性,被征服之前可以掠夺,可是征服之后呢?还是依靠掠夺来维持?
不事生产就算了,他们甚至于还非常荒唐的想要将中原大地变成牧场,在货币政策上,抛弃铜钱、改用丝钞,导致物价暴涨,民不聊生。
第三个就是内部子嗣继承问题。
草原人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完善的子嗣继承制度,生一个儿子就分封到一个地方去,不断的将自己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力量又分散出来,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将家产一分,儿子又分给孙子,越分越小,越分越弱。
汗位的继承上又不断的争来夺取,内部之间争端不止,内耗严重。
这三个主要原因之下,曾经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建立起来非常快,但同样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轰然倒下。
大明想要接管蒙古帝国留下来的这片广袤区域,那就必须要吸取蒙古人的教训,这样才能够长久、稳定。
相比起蒙古帝国来,大明自身的文化非常的强,不逊色于任何的文明,但西域这块地方,它是全球几大文明的交汇之地。
华夏文明虽然强大,但也属于后来者,这里已经被原有的文明所统治和占据,想要长久的占领这里,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打扫干净屋子。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白纸上才好作画,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道路。
“牢牢掌握军事力量~”
“去突厥化和苏丹化。”
“改变人口结构。”
弘治皇帝沉吟起来,仔细的思索,良久也是郑重的点点头。
汉唐也曾经统治过西域一段时间,但是很快又失去了对这片土地的统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第三点,西域这边的汉民数量太少了。
你强大的时候,这里想部族会臣服于你,但是一旦你衰弱、弱小了,因为这里你自己的人少,他们又会很快将你们彻底的赶出去,中原王朝就再次失去了对这里的统治。
说到底自古以来对于西域这一块区域,中原王朝的统治上最缺少的就是对这里人口结构的管理,汉民太少,导致这里统治不稳,经常丢掉的缘故。
汉朝也好、唐朝也好,西域远离中原大地,汉民不愿意迁移过去,这统治上自然而然不得不依靠本地的部族。
强大之时,他们臣服于你,并且从中原王朝这里获取好处,迅速的壮大自己,但是中原王朝一旦衰弱,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数不胜数。
本质来说,并不能说谁对谁错。
这些部族也是为了自身部族的利益,中原王朝也是有自身的无奈,说到底其实还是后世那句话,利益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乌斯藏这边的情况呢?”
弘治皇帝默默记住了刘晋的话,再将目光看向乌斯藏这边区域。
乌斯藏就是后世的西藏、青海这片庞大的高原区域。
“陛下,乌斯藏相比起西域来就更简单多了。”
刘晋想了想说道:“乌斯藏地广人稀,整个广袤的区域内,人口非常的稀少,这里的主要以种植青稞、放牧牛羊为生。”
“这里的农业极其的落后,他们至今生产的工具,很多时候都是一些用木制的锄头,或者是用石头制造的工具。”
“青稞的种植上,往往辛苦劳作一年,产量非常的低,仅仅只有种植的五、六倍,产量非常的低下。”
“这也太低了吧?”
弘治皇帝一听,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
“确实是非常低,乌斯藏这里的海拔非常高,空气稀薄、热量非常少,所以庄稼的种植极难,产量也非常低。”
“相比起我们中原大地来,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的落后。”
“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以在乌斯藏这里实行的制度是农奴制度,在乌斯藏这里,地方的地主、贵族和寺庙占据和拥有所有的土地,其他人所有的一切都依附在这些土地上面。”
“此外在乌斯藏,佛教的地位非常高,所有的一切都是寺庙里面的和尚说了算。”
“所以对于乌斯藏,如果我们大明想要真正统治这片广袤的土地,那就必要改变两样东西。”
“一种是他们落后的农奴制度,要废除这种农奴制度,如果不废除农奴制度,纵然是我们大军可以让乌斯藏的贵族、和尚、地主臣服,但到了下面,依然还是他们说了算。”
“时间一久,这乌斯藏还是他们说了算。”
“其次就是要改变佛教在乌斯藏这边地位,乌斯藏活佛的传承必须由我们大明朝廷来进行册封和选择。”
刘晋详细的介绍起乌斯藏这边的情况来。
“竟然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弘治皇帝微微皱眉,从刘晋这里所了解到的信息和他以前所知道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弘治皇帝的观念当中,这乌斯藏对大明其实还是可以的,每十年左右的时间都会来大明朝贡一次。
在弘治八年的时候,王葛哩嘛巴始就派人来朝贡过。
而且一直以来在大明人的认知当中,乌斯藏这边都是一些与世无争的和尚,一心钻研于佛学。
这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从刘晋这里知道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乌斯藏的这些和尚绝对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这样与世无争,一心只钻研佛学的高僧。
在他们的背后,那是无数血淋淋的农奴,是这些穷苦不堪的农奴支撑起了乌斯藏这里的一切。
“陛下,所有的宗教,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统治的工具,利用思想来控制人的工具,这些和尚不事生产,他们吃的喝的用的,还不都是下面信徒所供给的?”
刘晋想了想说道,不要被和尚的外衣所欺骗,自古以来和尚其实就没有几个是好东西,都是好吃懒做的典型代表,关键是他们还贼能忽悠。
大明镇海王 第801章,再次进言
听到刘晋对宗教的评价,弘治皇帝沉思许久也是点点头表示了认可。
在地球上的各个地方,几乎都是宗教神权大于世俗政权,唯有在东方,一直以来都是世俗政权大于神权,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历代帝王对这方面都保持高度的警惕。
历史上有多次的灭佛事件,很大程度是因为佛教寺庙和尚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
和尚和寺庙占有大量的良田,大量的人口归入佛门,不事生产,享受信徒的供奉,再加上和尚不生育等等,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也是历史上出现灭佛的原因。
揭开和尚们所宣扬的那些东西就可以看清楚它的本质,尽管有劝人向善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为了让人安于现状,甘于受苦受累,这样死后才有福报又或者是来世才能够投胎到好的家庭。
同时又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西方的基督教说可以用金钱来购买赎罪券,这样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孽。
南洋地区的佛教则是提倡大家将自己每年收入的一部分捐给寺庙,这样可以减轻自身所造的恶,向寺庙进献香火等等也是一种善行之类的。
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通过故意制造一些让人恐惧的东西,然后再描绘死后和来世的美好,再通过赎罪券一样的东西来骗取财富。
本质来说,都不是好东西。
或许只有华夏的道教相对比较好一点,讲究清净无为,自食其力,又没有赎罪券之类的,构建起庞大的神仙体系,但却是告诉你要修行位列仙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