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多多少少都在一些纺织厂有自己的股份,甚至于有自己家族投资建造的防止工厂。
“陛下,这一次并不是有人故意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而是市场上对棉花和羊毛的需求大增,导致了棉花和羊毛的价格飞涨。”
“今年,我大明大江南北,新增的纺织厂总数超过三万家,其中单单是江南地区就新增超过2万家纺织厂,有些大的纺织厂投资非常大,需要雇佣几万人的员工。”
“我大明今年风调雨顺,棉花的产量比起去年来增长了十几倍,羊毛的产量也是增长十几倍,但是和市场庞大的需求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这也就导致了棉花和羊毛的价格飞速上涨。”
刘晋拿出了一份数据递给弘治皇帝,用数据说话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新增超过三万家工厂?”
弘治皇帝和众大臣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微微瞪大了眼睛,这也太多了。
纺织业的门槛其实很低,有几台机器就可以开一个工厂,甚至于连工人都不需要雇佣,直接自己一家人当工人都可以。
如果是造船厂、钢铁厂、水泥厂这样的,投资巨大,门槛高,只要真正有实力的人才能够投资的起。
这也就导致了大明纺织业在今年爆炸式的发展,一下子新建投资的工厂实在是太多了。
“这下可遭了!”
谢迁忍不住着急的说道。
他们谢家在南京这边就投资建造了一个大纺织厂,这棉花和羊毛价格飞涨,对他们家的纺织厂肯定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利润缩减,甚至于如果价格涨的太多了,他们还会亏本。
现在的关键是可能都买不到棉花和羊毛了,这意味着花巨资投资的纺织厂可能就要荒废字在哪里生锈。
“是啊,情况非常的严重,对我们大明的纺织业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刘晋听到了谢迁的话,也是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真要是到了明年的话,这新开的三万家纺织厂可能十之八九都要倒闭,无数人都要血本无归。”
众大臣一听,顿时一个个都着急起来。
张懋还好,反正纺织业仅仅只是他麾下诸多产业当中的一个,而且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已经赚够了,即便是亏损几年也没有什么。
可是刘健、李东阳、谢迁、佀钟、刘大夏他们就不一样了,他们都算是后来者,有些是去年投资尝到了甜头,今年加大了投资力度,有些甚至于连自己养老的本钱都砸了进去。
这要是血本无归,那他们以后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了?
难道还指望着朝廷的这点俸禄来过日子?
所以一个个也都着急起来,有些坐立难安了,很想回去找自己的人了解下具体的情况。





大明镇海王 第790章,文官们比武将还好战了
“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刘大夏着急的说道,他也投资了一个大纺织厂,十几万两银子砸进去,几乎都是他的养老本了,还指望着鸡生蛋,蛋生鸡,鸡又生蛋,以后可以天天吃鸡蛋呢。
现在竟然说棉花和羊毛价格飞涨,同时新增了几万家工厂,到时候可能要血本无归,他都要忍不住眼前一黑了。
“刘晋,事情真的有这样严重?”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问题。
早上看报纸的时候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对大明的巨大影响。
棉花和羊毛又不是粮食,价格纵然是涨到天上去,大明的老百姓只要有吃有喝也就不会出什么事情。
谁知道现在竟然关系到几万家工厂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无数人投资要血本无归的事情。
“可能比想象之中的还要更加严重。”
刘晋想了想说道。
“此事可有解决之法?”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想了想又问道。
“这完全是市场行为,要解决这个事情的办法有两个,一个减少我们大明纺织工厂的数量,如果一来就可以减少对棉花和羊毛的需求。”
“第二个办法就是增大棉花和羊毛的供应,我大明的棉花不够,我们可以向西域、向海外去求购棉花和羊毛,以此来解决羊毛和棉花的需求问题。”
刘晋想了想也是连忙说道。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海外的棉花和羊毛产量如何?”
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谢迁赶紧问道。
“产棉花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产量最多的是天竺和西域,产羊毛的地方只要有草原地方就会有羊毛出产。”
刘晋立即回道。
“天竺的棉花产量大,价格也便宜,目前也是有商人正在大规模的运输棉花回大明出售。”
“西域的棉花和羊毛,产量也非常大,并且质量非常高,但西域被瓦剌所控制,对我大明敌视,故意抬高价格,限制棉花和羊毛进入我大明。”
“天竺和西域?”
众人一听,顿时就看向弘治皇帝书房内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图,一下子就找到了天竺和西域的位置。
同时也是默默的记住了刘晋的话,想要棉花和羊毛,那就必须要去天竺和西域了,只有这两个地方才有棉花和羊毛了,至于大明自己种植的棉花和羊毛,那是远远不够,杯水车薪了。
这限制自己大明的纺织工厂的数量很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会得罪了大明上上下下的各个阶层,要知道纺织业的迅猛发展,让很多人都赚到了钱。
工厂的东家、老板赚到了银子,做工的工人们也能够拿到一份不错的稳定收入,同时又带动了机械制造、运输业的发展。
依靠廉价的布匹,大明又可以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的赚取海量的财富。
这纺织业关系实在是太大了。
算下来,现在大明对外贸易当中,布匹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凸显出来。
丝绸、瓷器这些东西毕竟是昂贵高价值的东西,虽然有需求,但量终究是有限的,布匹就不一样了。
人人都要穿衣服,而且衣服也是会破、会旧,总要换新的,布匹的贸易量在不断的上升,大明出产的布匹畅销大明海内外。
只能够想办法去增加棉花和羊毛的供应量了。
“陛下,瓦剌一直以来都对我大明虎视眈眈,暗中鼓动草原部落叛离我大明,更是恶意封锁我大明和西域的商路,哄抬棉花和羊毛的价格,是可忍孰不可忍,臣以为我大明理应狠狠的教训他们,让他们知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谢迁想了想也是立即站出来表态了。
天竺的棉花既然可以买回来,价格也便宜,那没有什么关系,派人去买就是了。
甚至于大家都想着是不是可以学西洋联合商行,想办法去侵占天竺,到时候在天竺种棉花都要发财。
天竺这是小事,很好欺负,也很好占领。
唯独这西域,大明打垮了鞑靼,还剩下瓦剌,当年成吉思汗留下来的子子孙孙依然还在雄霸着广袤的草原,必须要打垮他们,将这个西域也纳入大明的版图。
至于说什么瓦剌对大明虎视眈眈这就是扯淡了。
说实话,现在瓦剌比谁都急,大明太强大了。
鞑靼小王子都死了明军之手,这两年大明连年对外征战,屡战屡胜,军制改革之下,大明军队的战力异常强大。
别的不说,单单是在甘肃这边驻守的大明部队就杀的瓦剌准噶尔部胆战心惊,同时在草原上面,大明还在训练一支五万人规模的强大骑兵,这些骑兵的存在让整个草原都安静无比。
瓦剌都已经三番五次派人来大明,向弘治皇帝进贡,希望能够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但弘治皇帝这边每次都果断的拒绝。
藩属国?
大明的藩属国除了朝鲜之外,基本上都被大明狠狠的揍过一顿,只有被揍过一顿之后才会老老实实。
像倭国,现在倭国就非常的老实,年年朝贡都很用心,甚至于比朝鲜都还要更加的用心,这就是揍怕了的好处。
更何况,弘治皇帝可没有打算在西域这边弄什么藩属国的打算,这里在汉朝、唐朝的时候可是属于中原王朝的土地,所以他一开始就打算收复这里。
瓦剌鼓动草原部落叛离大明的事情倒确实是有,而且也有一些部落也确实是叛离了大明,投奔瓦剌。
但叛离大明的部落都没有任何的好下场,大明在草原上有五万骑兵,一旦收到消息,铁蹄之下,也是让草原人知道大明不仅仅有盐巴和粮食,还有这铁骑和弯刀。
大家都是明白了。
谢迁目的很简单,其实无非就是找个借口对西域这边用兵。
本来今年弘治皇帝就打算对西域用兵的,只是当时南洋诸国跳的欢,所以就先发兵南洋,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所带来的压力,这才让西域这边再多过了一年的安生日子。
明年铁定是要对西域用兵的。
现在又需要棉花,那自然是随便找个借口就行了。
“陛下,臣以为谢公所言甚是。”
“瓦剌野心勃勃,想要一统草原,对我大明虎视眈眈,实乃狼子野心,我大明现在国力鼎盛,军力强大,理应抓住机会,解决这一外患。”
刘大夏也是赶紧站出来表态。
想到棉花和羊毛的事情,他就心急如焚,没有足够的棉花和羊毛,自己投资的工厂就要倒闭了,到时候养老本就血本无归了。
“陛下,这西域在汉朝和唐朝的时候都归于我中原王朝,历来都是我汉家之地,现在陛下功盖三皇,德高五帝,武过秦皇汉武,文超唐宗宋祖。”
“我大明千秋鼎盛,强盛无比,利用重新收回这些故土,在西域设置西域布政使司,驱逐那些占我汉家河山的强盗,迁移我汉家儿女前往西域,恢复我华夏故土。”
佀钟也是站出来表态。
嘴上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正的其实还是为了棉花和羊毛,心里面都急死了,这棉花和羊毛别说断货了,就是价格涨太多了,他们也很难赚到钱,这投资岂不是要打水漂了?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当然是和西洋联合商行一样,去天竺这边打下一块地,专门用来种棉花。
或者是干脆打下西域,在西域这边和南洋一样建种植园,专门用来种棉花,那样的话,棉花供应不仅仅有了保证,同时价格也是可以压到最低,这纺织出来的布匹才具有竞争力,利润也更多。
听到三人的话,刘晋和张懋微微对视一眼,眼中都看出了彼此的惊讶。
这些文官们现在比起自己这些武将来似乎好像都还要更加的好战了。
而且比起武将来,这些文官们是真的很能找借口。
什么瓦剌对大明虎视眈眈,威胁大明草原。
什么瓦剌是边患,大明应该趁着自己强大的时候,解决这个边患。
还有这个佀钟,他更厉害了,说这西域是汉家故土,大明强大了,必须要收回这些地方,驱逐掉那些强盗来,重新汉唐雄风。
这不仅仅找了借口,而且还顺带着对着弘治皇帝的马屁一顿猛拍,水平厉害的很。
“哈哈,果然屁股决定脑袋啊~”
“如果是几年前,这些文官们肯定都是最反对开战的人。”
“现在好了,大明持续的对外扩张和战争,让他们这些文官也是尝到了甜头,尝到了利益,一个个都好战无比。”
“反正对于他们来说,大明对外扩张,他们能够享受到好处,又不需要付出什么,军费都是弘治皇帝出,都不需要国库这边出军费。”
刘晋的心里面也是忍不住再次感叹一声。
文官们变了,以前坚决反对用兵,就像这个谢迁,他最反对对外用兵了,现在倒好,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要对西域用兵。
立场转变太快了。
当然了,利益是一方面,还有最重要的是大明现在的军力真的非常强大,几次对外用兵,自身的损失都微乎其微,却是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也刺激了大明上下的好战性。




大明镇海王 第791章,弘治皇帝一定是故意的
刘晋和张懋在感慨,弘治皇帝同样也是感慨万千。
什么时候这些文官们也变了,原先是软绵绵的羔羊,现在都变成了吃人的老虎了,还是不吐骨头的那种。
前几年的时候,鞑靼小王子南下劫掠,弘治皇帝想要和鞑靼小王子誓死一战,遭到了朝野上下的齐声反对,这些文官们哭爹喊娘的阻拦弘治皇帝和鞑靼小王子开战。
用文官们的话来说,他们要抢就让他们抢好了,等他们抢够了,抢饱了,自然而然也就会回去,对于富庶的大明来说,这都是无关紧要的。
可要是大明和鞑靼小王子开战的话,到时候一旦有个差错,大明明军主力被灭的话,那大明就风雨飘摇了,神州大地甚至于还极有可能会再次沦为异族人的统治之下。
当时弘治皇帝也是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也幸亏是刘晋这边通过大明早报募集了大量的银两,在银子和加官进爵的刺激下,明军爆发出强大的战力,这才一举定乾坤,彻底全歼了鞑靼小王子南下的大军。
这才过去几年的时间,这些文官们都变了。
不仅仅不再反对对外用兵,甚至于都已经主动提出来要对外用兵了。
对于这其中的原因,弘治皇帝自然也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用刘晋的话来说,那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文官们投资了大量的纺织工厂、水泥厂、商行、种植园等等,现在棉花和羊毛价格飞涨,这严重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要想办法来维持住自己的利益。
西域的棉花和羊毛,他们绝对是势在必得。
想清楚了这些,弘治皇帝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想了想说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轻言战事,此时还需从长商议。”
刘晋一听,顿时心里面就忍不住骂了起来。
弘治皇帝绝对是故意的。
刘晋很清楚,弘治皇帝是绝对想要攻打西域的,但是偏偏到了这个时候,他竟然说此事需要从长计议,这是故意在吊这些文官们的胃口。
让你们以前反对我用兵,不知道我的心急如焚。
现在,我也让你们急,让你们心急如焚,反正弘治皇帝麾下的诸多产业当中,纺织业占的比重非常、非常低,更何况有刘晋在管理,天底下的人都没有棉花,也不可能少了自己的棉花和羊毛啊。
弘治皇帝真心不急,脸上都带着笑容。
嗯,现在刚好又是冬天了,马上就要过年了,将士们难道不要休息了?
你们这些文官以前总说这些当兵的是丘八,现在不正要靠这些丘八去给你们打西域,抢棉花和羊毛回来?
弘治皇帝这是打定注意了,不管了,先缓一缓,让他们也急一急。
棉花和羊毛现在都还有一些库存,应付这个冬天完全没有问题,真正难的是开春之后,到时候大量的工厂投入开工,再多的羊毛和棉花都不够的。
听到弘治皇帝话,谢迁、刘大夏、佀钟、李东阳、刘健等人顿时纷纷微微惊讶,接着则露出来着急之色。
从长商议?
从长商议个毛线啊,国家大事不都是大家伙一起讨论下,然后上早朝走个形式就定下来了嘛,还从长商议个锤子啊。
你是不急,我们急啊,没有棉花和羊毛,我们的工厂怎么开工,怎么赚钱?
我们可是将自己的养老本都砸进去了。
还从长计议,这都已经火烧眉毛了,还慢慢商议。
而且弘治皇帝一直以来不都是喜欢对外用兵吗?
怎么一下子就变了性了,竟然还从长商议了,这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几个大佬的脑海中急速的思索起来,有人不动声色,仔细沉思,有人却是着急的站出来说道:“陛下,真的不能再等了。”
“现在棉花和羊毛还有一些库存,大家能够应付一二,真要等到棉花和羊毛都用光了,那到时候价格岂不是要涨到天上去,即便是纺织出布匹来恐怕也是没有任何的利润可言了,这对于我们大明的纺织业绝对是灭顶之灾啊。”
刘大夏忧心忡忡的说道,心里面那个急啊,自己的养老金啊,这要是真的砸了,以后自己吃西北风了?
“是啊,陛下~”
“现在发兵攻打西域,以我大明将士之勇猛,不需三月即可打下西域,刚刚好到了那个时候,差不多是开春的时候,棉花和羊毛正好可以供应上,不至于对我大明的纺织业造成巨大动荡。”
佀钟也是跟着站出来喊道。
他都已经算好了,现在出兵,三个月时间内拿下西域,到时候有源源不断的棉花和羊毛进来,等开春之后,又可以在西域这边模仿南洋模式,建立大量的种植园,专门用来种棉花。
“陛下,这棉花和羊毛关系到的可是大明千千万万人的生计,事情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了,切不可再缓下去了。”
谢迁也是着急的说道。
弘治听完微微点头,接着看向刘健问道:“刘爱卿,你怎么看此事?”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陛下~”
“臣以为谢公、刘公、佀公所言有理,棉花和羊毛关系到大明整个纺织行业千千万万人的生计,朝廷理应尽快出兵攻打西域。”
刘健想了想也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嗯~”
“张懋,你怎么看?”
弘治皇帝又看向张懋,给了张懋一个,你懂的眼神。
张懋眼睛微微一亮,顿时就读懂了弘治皇帝的意思了,这是要缓一缓,让这些文官们心急如焚的意思了。
于是张懋想了想便道:“陛下,诸公,臣以为,对西域用兵乃是大事,切不可草率行事,理应做好了完全准备之后再进兵西域。”
“西域的瓦剌可不是南洋小国,瓦剌骑兵众多,在广袤的西域来去如风,如果他们不愿和我们正面作战的话,我们极有可能会劳民伤财,没有办法一举荡平西域。”
“再者,现在已经是寒冬,西域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对我大军行军、作战都极为不易,更何况年关将近,将士们也都渴望能够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
“所以臣以为,现在不宜对西域用兵,应该等到明年开春,天气回暖之后再对西域用兵。”
张懋是什么人啊,他可是弘治皇帝肚子里面的蛔虫,弘治皇帝一个眼神,他就读懂了。
而且他也是用了以前文官们反对弘治皇帝用兵的理由,什么劳民伤财之类的,这些以前可都是文官们经常用来怼弘治皇帝的说词。
“嗯~”
弘治皇帝脸上带着笑容,满意的点点头。
张懋还真是懂自己,也不枉自己对他信任有加。
“张公此言差矣~”
“正因为现在是冬天,我明军行军、作战困难,瓦剌人同样也是如此,而且冬天的时候,他们往往还聚集在一起,只要找到他们的聚集地,一举歼灭,拿下西域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至于说年关将近,将士们想要回家过年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现在我大明需要他们去征战,这国家大事和个人之间,我想我大明将士应该是知道该如何去选择的。”
刘大夏连忙站出来反对道。
“靠~真是死的说成活的,什么都是这些文人们说了算。”
听完刘大夏的话,张懋心里面也是忍不住骂出来,这些文官,尿性都是如此,一个个能够写一手锦绣文章,这嘴巴又是极其的能说会道,自己这些武将勋贵怎么可能玩的过他们?
“太子,你怎么看啊?”
弘治皇帝淡淡的点点头,然后又看向朱厚照问道。
“儿臣以为,冬天出战西域确实是对我明军不利,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也符合兵法上的用兵之道。”
“连我们自己都不想冬天出兵作战,瓦剌人自然也是不会想到我们会在冬天对他们用兵,此时出兵的话,必能打瓦剌人一个措手不及。”
“但西域寒冷无比,天寒地冻,大军出征的话,对我大明后勤保障的要求极高,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恐怕仅仅只是风雪就足以让我大军损失惨重。”
“所以儿臣以为,此时确实是不宜出兵西域。”
朱厚照听到弘治皇帝询问自己这方面的事情,整个人都激动起来。
行军打仗用兵什么的,我最喜欢了。
仔细的想了想,朱厚照也是非常认真的回答道。
尽管非常好战,但是他也觉得现在出兵并不合适,西域这边也是很冷的,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这个时候出兵是可以出其不意,但明军自身都可能会被可怕的天气给打败。
“太子长大了!”
听完朱厚照的话,弘治皇帝也是露出了欣慰的表情,朱厚照什么尿性,他会不知道?
从小崇拜卫青、霍去病的人,这出兵西域,攻打瓦剌人,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他现在能够理智的分析,这说明他确实是长大了很多。
“刘晋,你怎么看啊?”
接着弘治皇帝又看向刘晋。




大明镇海王 第792章,草原人口问题
1...361362363364365...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