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第二百三十四章 余波
事实证明,适时停手的决定非常正确,赵诚才把最后一车黄金装上船金库方向就响起了爆炸声。
离开金库时赵诚犹豫了半天,真是千般不舍万般难离!谁放着一堆金子都会是这种德行。赌咒发誓这是最后一箱,开到半路折回头又拿最后一箱。
话说拿了那么多金条,总得为法国人民办点实事。刚才离金库附近有两个炸点没响,九十毫米口径的炮弹正好能塞进装黄金的大箱子里,箱子里面上用手雷做好机关。
满地的黄金是一道魔咒,自己是全球有数的富翁尚且如此,赵诚不相信希特勒手下的那帮子穷鬼能忍住自己的好奇心。为了增加诱惑力,他还特地从箱子拿出几块金砖扔在地上。如果德国兵打开箱子,那么现场一定非常热闹。
那什么,看见地上的诱惑有些大,开车之前又跳下车从地上捡了一块放到车上,一手扶着方向盘一手摸着金砖,感觉超级踏实。
昨天弟兄们已经给船上补充过给养,足够三个人一个月的水和罐头,足够跑到缅甸的油料,成筐的水果蔬菜,还有留声机和几根解闷用的钓鱼竿。赵诚还是觉着不很踏实,大海那么大,既没有路标又没有导航,万一东西不够用怎么办?船是烧柴油的,码头上有不少空油桶,留出几个装淡水,剩下的都装上柴油。
刚收拾挺当,通往港口的道路上就出现了一长溜的灯光,估计有七八台车的样子,不用问了,这回妥定是德国佬。
赵诚让媳妇们赶紧上船发动机器,然后自己解开缆绳也跟着跳上船。刚才加油管没有关,随手把定时炸弹扔到了角落里。爆炸时间被设定在一个小时以后,如果顺利的话,那会船已经离海岸线有一段距离了。
看见德国人的速度有些快,赵诚不得不架起迫击炮朝大路上轰了几下。距离实在太远,没指望能给德国人带来什么麻烦,只是希望能多拖住他们一会。
船不是汽车,速度很难一下子就提起来。等德国人的车队熄灯以后,赵诚赶紧招呼媳妇把停甲板上的卡车推到了海里。看见速度依旧让人捉急,老赵咬了咬牙,不仅是福特小卡车,干脆连那辆敞篷跑车一块推下去。
一下子少七八吨的载荷,船的速度终于快了起来,发动机欢快的轰鸣着的。等德国人的车队到达军港码头时,船终于沿着航道开到了港口外。
没有导航,不会用六分仪测方位,更不懂什么海图,到达外海以后只能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夫妻三人轮流掌舵,倒是不至于太累。
看了看手表,赵诚连忙拉着媳妇们来到后甲板,那颗定时炸弹果然准时响了。码头上的柴油瞬间被点燃,火焰很快随着四处流淌的柴油扩散的到处都是,连海面都在燃烧。约莫十来分钟后,港口的油罐终于爆炸了,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几十公里意外的海面上都能感觉到那份炙热
六月十八日早上,船顺利到篷拉贝附近海域。赵诚朝嘴里猛灌着咖啡,为了让媳妇们多睡一会他只能自己受累。按照来时的经验,船至少得在海上走十天左右才能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虽然自己的船速快,可因为自己必须得沿着海岸线开,所以时间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航程是无聊的,好在船上有收音机,仍在播出的法国电台屈指可数,没有音乐也没有逗比的主持人,只有时不时会冒出来的新闻。上午十点,广播里突然传来一个让全世界人民震惊的消息:法国政府宣布于本日六月十八日停止抵抗。赵诚不是历史控,记不得那么多准确的时间点,不过他猜法国人并没有比历史上做的更好
和赵诚的风轻云淡不太一样,消息传到国内以后,那才是一个热闹。最先得到消息的不是那些外交官,而是那些家里有子女亲友在欧洲留学经商的人家。电报局都是事先打点好了的,但凡欧洲那头的电报过来,不论白天黑夜,立刻把消息送到家里。
不管是重庆昆明还是成都,大后方的达官贵人通过种种渠道在上海租界或是香港做棉花棉纱花生米生油这些投机生意的并不少。商场比战场凶险,战场上顶多死一两个人,这在投机行里做生意闹不好是会死全家的。
以上海公共租界内棉花(大包)为例,德国人发动全面进攻前最高时不过7800元(法币),10号当天就被炒到了1000块。按照上回欧战的经验,只要战争持续,囤积这些货物还会有四五倍的利润,于是各路资本蜂拥而至。上海滩火了,连路边擦皮鞋的小瘪三都能说出两句生意经来。果不其然,不过三个礼拜就棉花价格就翻了一番,两千块一包还有价无市。
月初英法比盟军被围敦刻尔克时价格迅速回落,当丘吉尔宣布撤退成功时,价格不但迅速回到前期高点,甚至一度达到2400元的历史高位。随着法**队的抵抗力度在逐步减弱,棉花之类大宗货物的价格也是步步走低,今天法国全面停止抵抗的消息一公布,大宗商品的交易市场必定会引起恐慌性暴跌,连带着股市都会一落千丈。
这回死多头真的惨了,谁能想到英国人会抛弃盟友?谁能知道法国人只丢掉北部的地盘就怂了,他们的南部地盘仍在,他们的殖民地依旧完整,比德国海军强大出几倍的法国舰队仍在,可他们怎么就投降了呢?今天恐怕会有人排着队跳楼吧?!
想不明白,说不明白,一家家一户户的都亮起灯,主人或是穿着睡衣或是直接一身短打扮就呆坐在那里。六月中的夜里已经十分闷热,这些原本想在投机场上捞一把的人却感到了彻骨的寒冷,无助绝望的思绪顿时塞满胸腔。原本想接着这次稳赚的机会捞一笔补贴家用,没成想倒要倾家荡产了
第二百三十五章 女王大人的慈善事业
重庆有电台的人家很多,各路实力派要和前线通消息,阔佬商人要和外头做生意。这会只要和上海方面能联系得上的都在拼命的发报,内容只有一个:抛货,不惜一切代价抛货,无所谓利润不利润,能少亏一点就是祖宗保佑。
香港那头有生意的就惨了,那边不许私人拥有电台,去年孔家大公子在香港私设电台,结果委员长出面依旧叫人家驱逐出境。没法子只能打电报到电报局,然后由他们再转告方方面面的关系。可是香港不比国内,电报房的那帮大爷没有好处是不会半夜三更帮人送电报的,所以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刘富贵也是半夜被惊醒的,这回电报不是赵诚来的,张伟和于大小姐各自发了一封来。卡萨布兰卡酒吧就有电台,就放在杨福临的房间里,据说有不少人都对里面的密码本开了高价。甚至还有洋大爷还私下放话,只要能拿到东西,不管十万二十万大洋,只现不欠,外加奉送一本护照。很可惜刘老板也是拜过码头的,在重庆这一亩三分地,连那些浑水袍哥都愿意参合这档子事。
作为电报员,小丫头还是称职的,机器一响就翻身坐起来收电报了。张伟那份电报很简单:法国人投降在即,我们已经踏上归程。于大小姐的电报字数更少:已出货完毕,勿忧!
时间不过早上五点,杨福临扔下电报就回房补觉去了。刘富贵却没有睡,连张伟这种后知后觉的家伙都想到打电报来,这法国投降的消息肯定已经世人皆知。不管怎么样,该做的事情还得做拿。刘福贵起电话,开始挨家通知关系人。
何司长么,我老刘啊!刚才美国那头打电报来,法国佬这几天就要签投降书了我们的生意自然没有问题,只有那些不了解行情的冤大头才会相信法国人能撑过两个月上海有现货生意的一定要及时了结,防止日本人和法国佬有什么秘密协议。
张太太么,我刘福贵!对,法国人宣布停止抵抗了。家里在上海那头有没有生意?没有,那就好我们?放心,我们是法国国债的空头,跌的越狠大家越开心。
季处长(太太)么,卡萨布兰卡的刘福贵
美容院的七八家关系户川军的几位长官,甚至还有军统方面,一圈电话打下来已经是早上六点半,得到准信的太太小姐都盛情邀请刘福贵一起吃中饭。刘福贵怕麻烦,索性邀请她们下午到店里来试试新品:加了冰的香草拿铁。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跟卡萨布兰卡关系最铁的一帮人有肉吃,交情不错的也能喝上肉汤,至于其他人,刘福贵根本无所谓。投机市场的多头非常多,像墩刻尔克撤退后就开始跑路的人也有。可绝大多数人都被节节攀升的价格冲昏了头脑,他们认为即使价格下跌也只是市场的正常波动,甚至越是下跌越有人大把往里头砸钱补仓。反正都是有钱人才会搞投机,多死几个抗战照样会胜利。
这一把又赌对了!刘福贵非常得意
于璐也非常得意,敦刻尔克撤退时的那场豪赌,女王大人赚了个盆满钵满,因为用了杠杆,一个礼拜就是两倍的利润。之后的生意更是顺风顺水,不管行情如何,于璐都在坚持抛出囤积的物资,国债市场上则毫不犹豫的做空法国国债,数额太大了,她天天都睡不踏实,生怕有什么闪失。今天尘埃落定,倒是有些怅然若失。
其实和发回国内的电报有些出入,物资并没有全部抛完,比如前期攒的钨沙锡锑,这些都是几家瑞士银行的抵押品。只要英国人还在抵抗,只要美苏两个法国依然有被拖下水的风险,这些物资的价格在短暂下跌后依旧会全面回升。
市场在恐慌时会疯狂,所谓惯性下跌。就是说股票明明已经跌到实际价值之下,只要已经行成了抛售风潮,依然会有人疯狂割肉。割吧割吧,大小姐张大了嘴巴。血红的唇彩血红的葡萄酒,手里有大把现金,既然有人卖那自己就买好了。英国的国债美国的股票巴黎的地产墨西哥的石油土耳其的铬,只要价格合适,女王大人都喜欢。
当法国停止抵抗的消息传遍世界后,香港突然那头来了报告,资源委员会有一批屯在广州德国教会里的钨砂急着出手,价格每担(1吨约等于16.8担)港币二百元,比德国进攻前甚至还低出两成。除了日本人,几乎所有买家都在观望,因为按照现在的行情每多囤积一担货就得多亏一份钱。
可于璐不在乎,立刻又打了170万港币过去,命令只有一个,只要能不让日本得到,钨砂有多少要多少。和发往重庆的电报不同,这份电报用的密码本并不复杂,很快就被美国情报机关给破译出来。绝大多数看过这份电报的官僚都只有一个评价:神经病!
似乎心有灵犀,女王大人在赚取大笔钞票之后毅然决定做些善事:捐款,就捐给孤儿院养老院老兵机构,当然也有精神病院。大萧条以来,精神病院由于得到拨款越来越少,各种问题甚至超出人们的想象,甚至不如法国人为德国侨民设立的集中营,肮脏饥饿虐待可依旧涌入了一大批新客人,越来越多的穷人以精神问题为由将孩子送进精神病院,因为那里虽然吃不饱,可是毕竟还是会按时提供吃的。德国进攻法国之前,全美国的精神病院里已经有了100万病人,数目还在疯狂增加。
于璐是在酒店吃饭时得知这一故事的,除了街头的雏妓和乞丐,那里还有一群如此可怜的人。她的慈善活动比赵诚有经验的多,没有在街头直接发放现金没有把资金捐给那些驴子和大象控制的慈善机构,请人购买了一大批加了黄油的面包还买了些毯子,去贫民区去孤儿院。甚至还在精神病院对门办了几所提供食宿的学校,只要院方同意把孩子送过来,她不介意多花些钱。
都说做善事有福报,于璐对此嗤之以鼻,她去过一个发放食物的现场,唯一的收获就是几声黄皮猴子的责骂。只有傻子才会指望一群容易健忘的人会感恩,女王大人只是单纯的希望美国在开战时能凑齐足够的兵员。
第二百三十六 法兰西的叛徒
床头柜上有一张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请柬,里面还夹着一封信,落款是驻美大使胡适。
于璐看过信,前几日宋子文作为将某人的全权代表即将赴华盛顿公干,并与罗斯福总统交换时局意见,希望大家能坐下聊聊。华府那头基本上存不住什么秘密,很快有朋友向女王大人通报了宋子文赴美的目的:要求美方停止对日销售包括汽油废铁机械之类;另外就是寻求贷款。
美国人正忙着今年的大选,天大地大,竞选总统的事情最大。不管驴子还是大象,他们不关注东方的厮杀他们也无所谓欧洲的流血,他们只在乎自己人能否入住白宫。选民们渴望和平,于是候选人全都表示自己当选后都不会介入国外战争。不过现任总统罗斯福更占些优势,他主张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还主张加强战备对潜在的对手进行恐吓。五月下旬,罗斯福在一次炉边谈话中提到美国对战争并非毫无准备,从他上台至今美国已经在海军建设上投入了10亿美元,美国海军现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和平时期都强大。所以不管是军火商还是和平主义者都挺喜欢他们的总统。
至于威尔基先生,他讨厌殖民主义不喜欢战争,基本上是个不错的政治家。只是有些生不逢时,他遇到了欧战和罗斯福。前些日子威尔基在一次演讲中犯了个低级错误,他当众侮辱了劳工部长弗朗西斯帕金斯(他说自己绝不会让女人当劳工部长),很快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对每一位美国妇女的侮辱。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头,要知道美国女性从二十年前就获得了投票权。
国外和国内差不多,做大生意的人很忌讳站错队,判断出谁能当总统对投资方向的影响非常大。于璐曾经就大选的问题专门和赵诚探讨过,老赵非常坚定的认为罗斯福会连任总统。理由很简单(老赵:我是过来人),罗斯福的优势太明显,在他的任期内4200万美国工人加入了社保体系,农民们也相信罗斯福继续执政会维护他们的利益,那么这些既得利益者就不会尝试去换个总统因为,谁都害怕新来的家伙会再次引发金融危机怎么办。女王大人深以为然!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很多,于璐有钱很多钱,她和华尔街的关系不错。生意场上互通消息是很常见的,除非必要,鳄鱼一般不会对另外一条鳄鱼动手。敦刻尔克以后于璐非常适时的向几个生意上的伙伴透露了法国战局的走向,这是大人情,要还的!
于璐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和宋子文的见面,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她还是委托送请柬的人给胡适带了封私信:5月19日,英国政府即将就租界白银问题与日本政府达成协议,除价值30万英镑的白银将用于购买澳洲小麦赈济遭受水灾的华北难民(此事被众多日杂宣传为日本人自掏腰包救助中国难民),其余存放在天津租界内中国政府的白银储备(包括法租界及北京公使馆区内的存银,合计5250万银元)都将移交给日方。5250万银元,这笔巨款几乎是全中**队两个月的军饷,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人情,都足够了
日子得过,户头上的钱不运转起来就是个数字,于璐对生意的兴趣已经远远超过对钱本身的兴趣。这种境界是超然的,至少不是赵诚这种二货能理解的。
海上的日子很无聊,沿着海岸线航行最大的好处是不会迷路,简单教会媳妇们如何掌舵之后他就忙自己的活去了。从法国人那里弄回来的黄金都有记号,必须要处理之后才能花掉。老赵是个粗人,他的计划很简单,把打着法兰西银行标志的地方烧化,从新打上别家银行的标记就行。
在港口搜集物资时候他多留了一个心眼,把码头修理厂的气焊工具顺道弄上了船。从金库黄金一共是五百六十六箱半,所谓的半就是老赵最后从地上捡的那块。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么多的金砖就是搬一遍都能累死人,不过现在有的是时间,在船舱里开着收音机慢慢弄就成。
法国人宣布停止抵抗之后德国人依旧在进军,战争就是这样,不是你说停战我就得立马停手的。天知道对手打的是什么主意,万一是在拖延时间调集兵员准备反攻呢!所以德国人的装甲军团依旧在往前猛攻,至少得把德国海军眼馋的几个港口给拿下来,这样在谈判的时候也能多些筹码。用广播里的话说,这叫谈判桌旁的杀戮。
法国广播电台里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少,英国人那边也一个德行,新闻新闻,因为害怕德国人的轰炸,连天气预报都取消了。德国人的广播倒还凑合,除去新闻还是有些娱乐节目,但是仅限于莫扎特或者巴赫。交响乐听一遍是享受,听一天是教育,成天听是精神病院的治疗方法。
不过广播里还是有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一个叫戴高乐的家伙在号召大家和他一起继续战斗。法文版的老赵没听懂,还好英国政府善解人意,很快就找人用英语念了一遍:这场战争的胜败并不取决于法国战场的局势,这是一次世界大战赵诚听完广播心里挺佩服,这小子还挺能吆喝,难怪人家以后能干总统。
不过德国人反击的很快,就像几十年后的三流小报记者在掀前任女朋友的家底,各种爆料:上个月25号才晋升少将的小人物一个礼拜之前才被任命为国防部次长的可怜虫陆军里连间办公室的都没有倒霉蛋法国政府里唯一一个认不清形势的白痴不过德国人说的都是实话,戴高乐几乎是法国政府里唯一一个坚持抵抗的官员。
据美国记者的报道,戴高乐先生的同胞真心不怎么样,德国人占领巴黎的当天,四万多巴黎人仓皇出逃,剩下的人该开店的开店,该跳舞的跳舞,仿佛城里那帮穿着纳粹军装的德国佬是来旅游的。最能显示巴黎人友好的是,商店里法郎马克一样通用。
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波尔多的法国政府居然也跳出来刷存在感,他们公告的内容连希特勒都没猜到:鉴于这一挑衅行为,叛国者戴高乐将被送上军事法庭进行审判
旁白:小戴同学说,日了狗了,还要不要脸。
第二百三十七章 穷人、富人
生活就是如此,不管是福是祸,都要认命。17号上午法国宣布停止抵抗的的消息在国内传开以后,官商两界被震的外焦里嫩。大后方还好些,有闲钱参与投机生意的毕竟是少数,不像上海租界那头,十里洋场的阔佬富商都时兴投机生意,这会基本上就是排着队跳黄浦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