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第四百三十四章 意外
    就在众人都以为阵地即将失守时,垣曲以南地区起风了,毒气弹的威力大减。至下午二时许,天空突降暴雨,无数溪流夹着泥土自高出冲下,道路沿线尽成泽国。由于之前日军的猛烈炮击,一些地段甚至形成了塌方,原本还在耀武扬威的坦克装甲车顿时被陷在烂泥塘里动弹不得。

    遇到麻烦的还不止是装甲部队,正在进行火力覆盖的炮兵也不得不停止射击,雨水实在太大,百十米外就模糊一片,炮弹落在哪都不知道,炮击效果可想而知。

    日军步兵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他们穿着标配的大头皮鞋在泥地里行走简直像是在拔河,黏在鞋底的黄泥甩都甩不掉。仰攻时更是一步三滑,手脚并用也无法阻止摔倒,平时引以为傲的行进射击更是无从谈起。

    相对之下第9军的官兵却从容许多,他们居高临下,还有事先修建的工事做掩护,那些正在泥地里挣扎的鬼子兵就成了活靶子。趁着炮击减弱,各部队轻重机枪火力全开,把阵地前那些日军打的狼狈不堪。

    无奈之下,东线日军指挥官不得不暂时停止了攻击。

    见着鬼子退了,第9军上下士气大振。虽然已经进入五月,被风吹雨淋依旧很是不难受。可前线不少官兵却主动跳进了雨地里。刚才鬼子用的都是喷嚏剂,辣眼睛呛喉咙,中招的弟兄们都是涕泪横流咳嗽声不断,很多中毒较深的人要么出现昏厥要么已经殉国。?现在让雨水一激,大家但是觉得送快不少。

    军长裴昌会却没有一线官兵那份闲心,等雨一停,大家还得接着玩命。就今天这么个打法,顶多再有七八个钟头,第9军就得取消番号。他一面让立刻各部抢修阵地将伤员由官阳渡口南撤,一面向洛阳长官部请示下一步的方略。

    很快,战区司令部的电报就到了,?命令54师残部则趁雨撤往关阳渡口,然后南渡洛阳参与防御,其他部队继续在原地阻击日军。?

    原来战区司令部对日军的作战意图一直有所怀疑,根据谍报人员送回的情报,洛阳以东的孟州大峪都发现大批日军工兵在做渡河准备,甚至还有不少炮兵已沿北岸各渡口展开,似乎是想掩护步兵强渡黄河。现在洛阳北边的河岸上,随处可见修筑河防工事的民工,因为缺少建筑材料,还扒了不少民房。

    收到上峰的回电以后,裴军长半喜半忧,现在第9军已经伤筋动骨,再撤走54师,恐怕整条防线都可能完蛋。但命令就是命令,得罪蒋委员长或许还有转寰的余地,要是叫何总参谋长盯上,那就真没有活路了。别看何婆婆打起仗来优柔寡断,可要是处置那些抗命不遵的家伙,恐怕谁都没有他的刀快。

    想到此处,裴军长立刻命令54师悄悄撤出阵地携带伤员共同南撤,又命令47师继续在王屋镇以东的封门口山区阻击来范之敌新59师在大岭头一线坚守至天黑后退往垣曲。

    下午5时许,雨势减弱,日军再次展开全线进攻。雨地湿滑,坦克装甲车都成了看客,炮弹落在泥地里也威力大减,第47师和新59师凭借刚刚抢修好的工事与日军杀成一团。因为之前伤亡太大,54师又已撤离,各处阵地被陆续突破。战至晚7时,日军退去,两师伤亡皆已超过三成。

    正当前线部队为打退日军进攻大声欢呼时,47师师部里已经乱作一团。就在刚才,电讯排突然发现与军指挥所失去联络,无论如何呼叫都没有回应。很快,前线的日本人就有了反应,大批汉奸在日军掩护下抵近喊话,直呼守军营连级的军官姓名进行劝降,甚至一些排级军官都在劝降之列。

    那些汉奸不无得意的宣称:第9军战地指挥所已被全歼,军长裴昌会以下数十名将校军官都做了俘虏,继续抵抗只能徒增伤亡,不如放下枪求条活路。

    前线军心大乱,各部队士气迅速跌落至谷底,尤其是那些被日军点了名的部队长更是惊魂不定,有几个胆小的家伙甚至开始谋划逃离战场。所幸各团督战队弹压及时,这才稳住了局面。

    47师师长郭贴珩还算镇定,他立刻派出部队回援军部,并设法与新59师师长张东凯取得了联络,防止日军趁势偷袭。

    晚九时许,前去接应军部的小部队回报:军部确已被敌人摧毁,军长以下军官皆下落不明;经询问百姓得知,下午六时三十分,两股日军便衣队约四百人突袭军部指挥所,警卫部队猝不及防,只能边打边撤,有村民见到裴军长已在军部特务营掩护下向西退走。

    郭贴珩将此情况通报战区司令部后,于晚10时,与新59师交替掩护撤出封门口阵地,全军向西北方向转进。

    刚刚抵达洛阳接替何应钦指挥作战的卫立煌闻讯大惊,虽然已经对前线态势做了最坏的打算,却没有想到东线已经糜烂至此。不管第9军是否被击溃,军长万万不能被人俘虏去,他第一战区可背不起这个责任。

    粗略看过前线各军发回来的战报,卫总司令给中条山各部都发了加急电报,要求他们加强防卫,时刻提防日军的便衣队和空降部队进行偷袭。然后又命令驻守垣曲的第43军赵世铃部,连夜向东南方向派出得力部队,接应裴昌会一行;同时调派在垣曲以西游击的第93军第10师王劲修部,前出邵原以北山地建立防线,设法收容第9军撤下来的部队,待两部汇合后,由47师师长郭贴珩统一指挥防御。

    10日凌晨2时,洛阳战区司令部接到第9军代军长郭贴珩的电报称:三个师已经顺利会师,部队在从封门口一线撤退时敷设了大量地雷和电雷,日军追到半路就不得不退了回去,所以部队建制还算完整,现各部已经连夜修筑工事破坏道路,准备节节抵抗迟缓日军进攻节奏。

    作者八扇门老王说:几位朋友都提及,430至441章写的有些拖沓,在此说一声抱歉。但是并非灌水,而是出于考据党的本能,是对当时中条山守军南北方向战略纵深加大后的设想。如果对这种战术问题不感兴趣的书友,可以跳至从442章以后接着看。



第四百三十五章 战争年代的小人物
    打仗的事情千头万绪,卫立煌突然发现战区司令部的部署和中条山各部队的位置有些对不上,粮食储备也有问题。略一思索他便明白了其中的关节,想必是各部队图着保存实力又或者抱团取暖的心思。

    5月10日一早,各部队先后发来自己的详细情况。卫老总亲自将兵力配属和防线情况在地图上做上标注,然后又把各家的弹药粮秣储备进行了清理。一番盘点过后,他松了口气,前面的情况还算不错,弹药储备能再撑上一个礼拜,粮秣也足够十天的用量。最大的问题来自战役部署,何婆婆一味求稳,没有安排部队通过进攻打乱日军的部署,这使得一战区失去了先机,现在只能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好在前线那些军长司令们都是久经战阵的老手,各家恐怕都还藏着后手,战场或许还会有转机。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烦恼,小角色有小角色的头疼事。东起济源西至运城,中条山王屋山处处都在交火,日本人屠村屠镇的传闻比比皆是,有些已经被侥幸逃脱的难民证实。大柏山村曹家沟东上寨上零山天居村罗庄小石口下社罗框村北地垴伏坪村峪口村羊蹄洼郭家庄安窝村,远的近的,处处都在流血村村都在死人。

    老话说,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

    这待在家里就是等死,不少人家把心一横就封门躲灾去了。去年初晋南大旱,运城周边的富裕人家都在靠着野菜粗粮过活,穷苦人家卖儿卖女亦或绝户都是常事。鬼子和汉奸却一点没少搜刮,白面小米,鸡猪牛羊,抢完以后还照样杀人放火。各路老总拉夫派饷抓鸡偷狗,连过黄河去陕州或者洛阳串亲戚都得交上一块钱的过河税,人家还不收法币只认大洋钱。

    **收复运城以后,大家的日子总算有了些起色。显示队伍上雇人拆铁路搬鬼子的家当,后来又组织大家伙采硝煮盐换粮食,好歹也能让大家混个肚圆温饱。(第三军)唐司令和保安旅的曹司令体恤百姓疾苦,不但免去了过河税,有时还能给缺粮的人家送些嚼裹。

    好容易熬到秋播,老天爷还算赏脸,不说风调雨顺,可是总能让人有个盼头。这眼瞅着还有半个月能夏收,多少人家指着地里的庄稼吃顿舒心饭,没成想到却来了鬼子。有那狠心的家主,含着眼泪从地里掰回一袋袋玉蜀黍(玉米),或是直接把那没熟透的麦子割回家,或是炒熟或是烘干。往身上一背,就是一家人在外的依靠。

    离渡口近的等着坐船,心急怕死的在腰里拴上两个葫芦就跳下了河,祖宗传下的羊皮筏子更是派上了大用场,多少人家都是靠着这个宝贝过的黄河。

    南岸这些老总们比山里那些壮实的多,可是脾气也大,不论老幼都得去渑池县的西阳坡(村),男脱衣女搜身,没有乡邻作保的单身汉子都被索在一边蹲着。住哪里爹娘是谁保长是谁,听口音看老茧,挨个检查脚趾头,稍有不对就是五花大绑。逮出来的不仅有各个队伍上的逃兵,甚至还有汉奸和日本人的坐探。

    等登记完身份,每人都领到一个小本本,然后凭着这个宝贝去村头的舍饭场喝碗米汤。那饭里都是老陈米,老人和孩子能摊上两碗,可壮劳力要再添点就得帮着干活,要么是去修大堤要么是平整道路,洋学堂里先生说这叫不劳动者不得食。

    干上两天以后,每人可以领到十五斤杂合面,东西不多,却也足够一家子人三天的嚼裹。有亲的投亲,没着落的由保长领着分到各家各户。曹司令贴了告示,五户联保一家!就是命令每五户当地人就得保一户难民,要有吃有住,还不准叫难民们住在牛棚草舍里,粮食最差也得给玉蜀黍,连高粱都不成。

    这陕州的百姓也大气,每家都拿出一斗粮食,匀到每户难民头上就是将近200斤。头上有瓦嘴里有粮,虽然是离乡背井,却也觉得日子有了希望。

    房东们说,陕州是块福地,洛阳和运城那边干的冒了烟,这里却依旧风调雨顺,今年头刚露出些旱像,曹司令立刻设坛烧符发动五行雷,当天龙王爷就来布了雨。

    庄户人家,有的就是力气。粮食留给老人孩子,青壮劳力就想着结队出门找活,只要肯下苦,肯定饿不着人。

    很快,保长就挨家挨户就递了话来,医院农场都缺少人手,所以曹司令准备顾上一批短工帮忙。去农场的壮劳力每天有五斤小米,干一天就能让家里吃上饱饭。医院那边却只要女人,北岸送回来的伤员太多,洛阳那边已经招架不住,现在只能往陕州这边送?。医院打算招收一批胆大心细的女人,帮着给伤员们喂水喂饭浆洗衣服被褥,队伍上管吃管住,工钱是八斤小米一天。

    大家伙一合计,想去农场的占了多数,愿意去医院的少之又少,虽然大家都眼馋每天多出的三斤粮食,可又害怕见到那血肉模糊的场面。后来医院还是招足了人手,洛阳那边过来的女学生家里没有壮劳力的女人,再有就是那些军属和烈属。

    这局势是越来越紧,鬼子的飞机天天在渡口那边扔炸弹,开战第二天,北岸过来的民船就沉了好几条。队伍上的船也不再载老百姓过河,一门心思的运兵打仗。

    看来一时半会是回不了家喽,大家不住的哀叹,天知道等回去时地里的粮食和家里的活物家禽还能剩下多少。可是众人又有些暗自庆幸,虽然没了家当,可是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就好,金山银海用抵不过父母妻儿在身边

    运城那边的战斗还在继续,遮天盖地的硝烟味道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让运城成了修罗场。

    五月十日晚,第一战区向重庆发布最新战况:我军正与日军优势兵力激战中,第九军遭重创,将士伤亡近八千人;二十七军等部伤亡亦重,敌军下午三时,一度突破阳王阵地,妄图两我运城北部各军于主力分隔,幸得十五军武庭麟部及时增援,晚九时,阳王阵地失而复得。



第四百三十六章 范汉杰的担忧
    战况远比战区司令部向重庆方面汇报中的严峻。连续三日苦战,战前第四集团军和陕州保安旅在闻喜修建的钢筋水泥工事已在炮击中严重损毁,前线各部都不得不依靠自行修建的土木工事继续抵抗。

    东线,郭贴珩指挥第10师第47师新59师在邵原以北山地重新建立了防线,他的战术很简单,把部队呈梯次配置层层阻击。三个师把公路挖的千疮百孔,那种款两米深一米左右的大沟随处可见。

    老郭计算过,自己手下的兵都是轻装步兵,打了几天,就连82迫击炮和马克沁重机枪都没剩下多少,甭说坑坑洼洼的公路,就算是山间小道都不会对部队的行动造成影响。日本人就不同了,山炮还能分解后由马匹驮着,野炮大口径重炮装甲车辆和辎重卡车离开公路就得抓瞎,大几千斤的东西,就算把辎重兵和炮兵都累死都拖不走。要么老老实实的修路,要么只能等在后头看戏。

    除此之外,部队还留有后手。保安旅提供的日式航空炸弹还剩下将近一半,埋在隘口山涧附近几乎比重炮的威力还大。

    五百公斤那种大家伙已经在济源城伏击鬼子时用的干干净净,但是十几枚二百五十公斤的小可爱还在,威力是差了一些,可是爆炸以后留下的弹坑依旧能达到两人深面积几乎有半个篮球场大小,公路上这种程度的爆炸对于日军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从上午七时开始,日军的进攻就没停下来过,仗着兵力雄厚,他们准备用车轮战术拖死中**队。

    很遗憾,郭贴珩的打算和日军几乎一样,他将三个师分成三个阻击区域,步步为营轮换着与日军进行交战。残存的迫击炮群布置在反斜面处,专门用于打击日军的集结地;掷弹筒则利用射程优势来对付修路的工兵;至于防守的活就留给步兵来干,每个阵地就负责坚守二十分钟,但凡部队因伤亡过大难以持续战斗,就在后方火力掩护下撤至友军身后的二线阵地休整。

    这种近乎无赖式的打法让日军无比恼火,因为道路被毁,坦克装甲车无法靠前掩护,火炮也因为地形的缘故准头大减,所以他们虽然在火力和兵力上都占着优势,却只能一点一点的用步兵向前硬顶。

    战至中午负责统一指挥东线日军的第21师团师团长田中久一中将不得不祭出了杀手锏:用毒气弹开道用俯冲轰炸机的抵近轰炸代替炮兵攻击。

    事实证明田中久一的战术非常有效,俯冲轰炸机在山区辅助进攻的效果甚至超过了用重炮群进行覆盖。很快,一线阵地纷纷失守,只得指挥部队郭贴珩且退且战,交替掩护着脱离战场。

    战至晚七时,部队后撤至小南坡至堤沟一线,隔着虒阳河继续与日军对峙。但是这虒阳河为季节性河流,到七月以后雨季才有水,平时水宽只有四五米,深不过膝盖,几乎无法给日军带来多大的阻碍。

    中线的情况比东线更为严峻。日军见我方多有钢筋混凝土工事,便从太原调来150重炮群,仅仅一个上午,就突破了27军范汉杰部之前凭仗的永备工事。27军一线部队伤亡几达两千人,不得不退入二线阵地。之前引为中坚力量的四门日造九四式37速射炮也只剩下了一门,面对日军装甲集群的冲击,前线部队只能依靠集束手榴弹进行抵抗。好在阵地前的反坦克壕足够多,因为昨天的那场大雨,反坦克壕就成了一个个的水塘,一辆日军装甲车在作战中出了意外,结果里面的乘员一个都没能跑的出来。

    战至午后,日军击中炮火在阳王方向打开一道缺口,坦克和装甲车也不再作为开路先锋使用,只是集中起来在一线充当移动火力点对守军进行压制。等步兵向前推进以后,工兵紧随其后抢修道路,辅助重装备前进。

    办法虽然看似笨拙,但是效果相当不错。27军原本就在炮火下苦苦支撑,面对日军的新战术,部队只能边打边撤。只半个钟,接连被打穿了两道防线。

    等冲破驻垒地带以后,日军大队步兵沿着突破口蜂拥而入,沿公路向运城方向快速穿插,试图将运城北部的两个军与主力分隔开。

    不过日军的攻势并没有持续多久,冲入防线后方的约四百余人,他们在水头镇方向撞进了十五军武庭麟部的伏击圈。十五军动用了五个团的兵力,不仅工事齐备,还有炮兵为掩护,所以日军碰上了大麻烦。战至晚六时,这股日军几被全歼,只有少部向东北方向逃走。

    虽然各处战事不断,横岭关方向却依旧安静。范汉杰倒是没敢掉以轻心,日军攻占绛县的絳县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拿下横岭关,然后沿着横(横岭关)垣(垣曲)大道直取第43军赵世铃部把守的垣曲。现在45师守着絳县,46师驻守闻喜,但横岭关一线并没有什么得力部队在把守,甚至因为前线吃紧,守军已经被缩减至不足两个连。

    横岭关地处绛县闻喜两个县的接壤处,是27军80军与43军三家的结合部,三家都在管,三家谁都没认真管。那里在中条山也属于边缘偏僻地带,一但日军小部队轻兵直入,援兵绝对无法及时赶到,不管是27军的两个连,亦或者80军和43军的那点人手,加在一起都不够人家塞牙缝。

    有鉴于此,尽管前线吃紧,可范汉杰还是把预备第八师给调了过去。预八师的战力不强,可是横岭关周边的地形却不错,大部队和重装备去垣曲县城只能沿着横垣大道前进。那条路并不好走,时而沿着悬崖峭壁上盘旋而上,时而在高山幽谷中穿行,?山连山,树连树,几乎没有尽头。

    前两年第三军驻守时,唐军长组织部队在崇山峻岭间挖开了一道道石槽作为工事。部队据险而守也好,在山间利用地形游击也好,都能痛痛快快地和日军拼上一把。
1...150151152153154...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