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刘茂恩司令叹了口气:西线还算好些,越往东边越麻烦。老武的98军在董封镇,裴昌会军长的第9军部在济源,赵(世铃)军长的第43军部在垣曲。一字长蛇阵都算不上,日军一但派重兵切断横(横岭关)垣(垣曲)大道,大家连相互呼应的机会都没有。98军可以往太行山方向转进,第9军和第43军唯有从济源垣曲间的几个渡口南下。但是再日军纠缠之下,部队能撤出去多少是个大问题。还是范军长那句话,无论如何也要确保渡口的安全。
其实,就本战而言,如果放弃董封,把98军放到运城一线,不但能够解决大军孤悬在外的困局,战区还能掌握一支充足的机动力量。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情,何总长怎么就看不到?武士敏军长叹了口气。
恐怕不是看不到,想必是不愿意担着丢城失地的名声,下午开会时不是说了么,寸土必争。武庭麟军长一拍桌子:我15军的炮算是多的,可炮弹根本不够使,就那几发炮弹还是装填的肥田粉(化肥),得想办法让战区补充点炮弹。
我们17军不也一样么,都是些老爷货,天知道什么时候会炸膛。高桂滋军长也是一肚子苦水。
没有反坦克武器没有粮食没有药品和弹药,什么都没有。诸位,明天早上先别急着回去,还是设法向何总长求个情,弄些补给才是真的。不知道是谁冒了句话出来,在座的军长司令一齐点了点头。
第四百二十五章 列车上
一众军长司令起了个大早,在何应钦总参谋长门口站成一排,不诉苦就是要给养,足够半个月的粮食四个基数的弹药,特别是七五山炮和八二迫击炮的炮弹。
何应钦面带微笑,热情邀请大家共进早餐。粮食自然是是要补充的,山内各部队的存粮平均下来只有两天左右,越往东边走库存量就越少。开战以后,日军势必会用战斗机封锁两岸航运,不进行补充的话会出大乱子。后勤要立刻开始行动,把一天一发的粮食改为一次播发三天,力争将部队的粮食储备增加到五天。把98军西撤运城的计划也立刻批准执行,他们可是将近两万人马,要是让日军分割消灭确实十分可惜。但是不战而走确实有损军心士气,他盘算了一下,随即要求他们必须留下有力部队原地游击,尽量迟缓日军进攻节奏。至于补充弹药,何总长非常干脆的拒绝了。笑话,战区现在哪还有炮弹储备,上高会战歼敌两万余众,九战区上报的七五山炮炮弹的消耗量不过五百发(新24师的火炮不在编制内,耗损自然也用不着报),不是不想打,各战区配发的炮弹就那么点。这仗还没打就开始要补给,没有,连一个子弹头都没有。
听见最重要的弹药没了着落,早饭虽然挺丰盛,可自两位集团军司令以下的指挥官们却味同嚼蜡。大家心里哀叹,遇到这种上司,山里的队伍怕是再劫难逃喽。
吃完饭,大家收拾东西各奔东西,打仗前还有不少事情要准备,在洛阳这边也耗不出个结果,那还不如换个庙拜一拜。
两位集团军司令直接奔了陕州城。远亲不如近邻,何总参谋长是钦差大臣,但36集团军的李甲豫司令可是自己人,战区直辖的几所医院也在那边,趁着有空,总得事先沟通一下。
第三军的唐淮源军长也去了陕州,不过他没去36集团军司令部,奔的是陕州保安旅。他的想法也差不多,第三军和保安旅可是在搭着伙过日子,甭看自己手下的人马是一个军,可真论是战斗力来还不如人家。
从洛阳到陕州是坐的火车。运城光复后,日军在华北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个空军基地,对陇海铁路的骚扰也大不如前,往潼关内的列车基本上也能正常通行。
乘客和货物把列车挤的满满腾腾,战争阻止不了人们挣口饭吃,洛阳这边是大后方通往平津地区的要道,中条山和运城一带被军管以后,沦陷区过来的各种私货也要通过洛阳向潼关以西运输。尽管车上已经满员,可每到一站总还有人往车上挤。
与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眼看着一大帮孩子被人挤的直哭。曾万钟司令有些看不过眼,便让手下卫士们腾出些座位,招呼那些孩子坐过来。
领着孩子的是一个小伙子,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个子不高但很精干。小伙子安顿好孩子们,刚要上前向致谢,就被曾司令的卫士长一把用枪顶住了脑袋。刘司令的卫士长也不含糊,一伸手从那小伙子后腰拽出一把枪来。
枪牌撸子。曾司令的副官皱了下眉头:干什么的?
误会了,我是陕州保安旅的,证件在口袋里。那小伙子倒是没有惊慌失措。
卫士们从对方身上掏出证件一看,对方没说假话,上面写着陕州保安第一旅一团中尉参谋宫新达。
检查完毕,证件还了回去,可枪却没有。宫新达也不以为意,对方虽然和自己一样穿着便衣,可明显是军队的做派。车厢尾部两位正在谈话的中年人虽然不清楚身份,那肯定也是军长以上的身份,要不然铁路上也不会加挂花车。
这一闹,又是刀又是枪的,孩子们都受了惊吓,几个小姑娘给唬的直发抖。宫新达没有办法,只能从随身的打包里掏出几块糖来哄孩子开心,可是糖少人多,这样一来,因为大部分孩子没分到糖,车厢里的哭声反而大了起来。
豆腐丝,高碑店的豆腐丝。干吃凉拌好下酒,素炒干炸能养生。临近的车厢里有人在吆喝。
豆豆腐丝,好吃。有个孩子在咽口水。
卖豆腐丝的,赶紧过来。宫新达仿佛看到了救星:每个孩子包一点。
卖豆腐丝的很快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抄着一口保定口音问道:每个孩子包多少?
四两!宫新达比划了一下。
好嘞,每位四两,您稍等。卖豆腐丝的人动作很麻利,他将自己挎着的木箱放在座位间的小茶几上,然后取出小秤给孩子们舀豆腐丝。看见都东西可吃,孩子总算安静了下来。
宫新达松了口气,趁着空闲打量了一眼那卖豆腐丝的。这人四十岁左右,个子不高,但很壮实,一身褪了色的铁路工人制服,脚上的布鞋似乎新洗过。尽管手很干净,可是从箱子里往外取豆腐丝时没用手抓,而是用竹夹子夹的,豆腐丝幺过秤后都用裁开的报纸包着,三十来个孩子,正好一人一包。
呦,这不是老杨么,怎么生意都做到我们这火车上来了。一个从后面车厢过来的检票员问道:你这一趟下来,够买车票的钱么。
那卖豆腐丝的抬头一看,冲着列车员咧嘴一笑:高先生,您当班呢,辛苦了。我这不是去陕州看看么,听说洛阳这头又要开兵见仗,怕是生意不好做,出去转悠一趟再回来。
你这也不合规矩啊,哪有乘客在火车上摆摊的。列车员砸吧砸吧嘴,似乎有些为难。
您通融通融。卖豆腐丝的赶忙停下手中的活,从箱子里掏出一个纸包递了过去:昨晚炒好的花生,您尝尝。
客气了不是。检票员笑眯眯的接过纸包放进了口袋里:车里地方窄,小心点,你那箱子别碰着人。
三十四包,合着八斤半,一毛二一斤,拢共一块零二分,您给一块整,二分是添头。卖豆腐丝的给孩子们分完东西后,满脸堆着笑的说到。
宫新达眯着眼算了一下,数字没错,便很愉快的副了帐。
第四百二十六章 说瞎话
兄弟,这些孩子都是保安旅的子弟?见着车厢里重新归于平静,曾万钟司令的副官给宫新达递了根烟,两人一起猫在车厢的连接处开始吞云吐雾。
宫新达摇摇头:都是洛阳那边人市子上收回来的,豫北和洛阳周边闹旱灾,老百姓没有吃的了,就开始卖儿卖女。我家曹旅长是穷苦人出身,见不得这个,派弟兄们去买了回来。每个孩儿脖子都有个铜牌牌,刻着名字和老家地址,等过了荒年就通知他们家里人来陕州寻亲。
听说最近有人在大批收购童男童女,大家伙还寻思着是哪家财主给家里收人口,真没想到是你们,这事办的敞亮。刚才枪的事情对不住,里头坐的是我家司令,职责所在,别见怪!曾司令的副官朝宫新达拱拱手:兄弟姓常,常寻金,司令部的副官。
宫新达也是一拱手,兵荒马乱的年月,是谁出门都会加着三分小心,常副官这事办的倒也没什么差错。再说了,就冲着能把这些孩子放到花车里来,自己受点委屈也没什么。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一根烟抽完,宫新达叫过那个卖豆腐丝的老杨,问他有买了两包花生。自己拿着一包,另一包随手递给常副官。
老弟,你们保安旅挺阔绰啊,一下收养了真么多孩子。常副官问道:至少得一两百吧?
六千。宫新达竖起五个手指头:打前年开始,我们旅座就没少搜罗这些孩子,供吃供穿,还请来老师办学校教他们读书认字。花的钱海了,不比养一个旅的人马花费少。
我就是随嘴一问啊,你们有什么发财的好路数?当兵的都知道,带兵打仗粮草先行,有钱就有弹药有补给有兵员,甚至遇到绝境时还能买来援兵。保安旅兵精粮足不说,徳式头盔波兰造步枪瑞典造火炮,样样都是钞票堆出来的。常副官跟在曾司令身边,这种事对他来说不是秘密,可这钱是怎么来的真没人知道。保安旅既不贩毒又不搜刮地皮,来钱的路数几乎没人能猜得透。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运城有盐池,之前剿匪也弄到不少。我们曹司令祖上是崇祯年间的太子太保左都督曹文诏,当年在追缴叛匪李自成的时候积下了万贯家私,几百年下来虽说不复当年的盛况,可是落到曹旅座手上的依旧车载斗量,这些钱抗战爆发以后全变做了军饷弹药。宫新达在旅部待过,知道经费都是赵老大提供的,但是曹二宝有过交代,瞒下不瞒上瞒外不瞒内,所以他的瞎话张口就来。不仅常副官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连带着卖豆腐丝的老杨也听愣了神。
可惜啊,这光会打仗可没用,去年打运城,第四集团军缴获到的好玩意多了去啦,我们帮着运了十来天。结果上峰一道命令,第四集团军就不得不乖乖交到潼关那边。我们旅长本来向第四集团军买了八门日本野炮和四门山炮,照样没保住,就剩下四门九二步兵炮和二百发炮弹。现在部队缺重火力,只能拿木头炮在前线唬人
如果第一师的人在,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痛打宫新达一顿;如果是第四集团军的人在,想必会给他两个白眼。太能扯了!
常副官突然觉着有些不对劲,有一次第三军唐淮源军长和曾司令谈话时他恰巧在场,唐军长说过,保安旅的炮兵火力相当强大弹药储备也足,甚至还送给第三军大批枪械火炮。事出反常既为妖,常副官给几个卫士使了个眼色,然后自己继续陪着宫新达吹牛。
火车走走停停,午饭以后才到了陕州站,保安旅有几辆卡车已经等在了那里。先招呼人把孩子们安顿好,宫新达这才到常副官那里取回自己的手枪。
常副官一肚子的疑问,可是因为老总们急着去36集团军司令部,所以只能作罢。
唐军长没跟着曾司令他们走,带着副官和卫士直接奔了城外保安旅的旅部。尽管北边硝烟味越来越浓,可一看到城外绿油油的庄稼,唐军长顿时就轻松下来。火车过来时他观察过,越靠近洛阳那边干的就厉害,庄稼一片枯黄,只有低洼地里才有一抹绿色。田间地头,挑水浇地的老百姓络绎不绝,去城里龙王庙里烧香求雨的人甚至排成了长队。听省府的人说,今年的夏收顶多只有寻常年份的两三成,连着两季欠收,万一秋收再出现闪失,恐怕大饥荒就在所难免。这里真不如自己的老家云南好,要么大旱,要么飞蝗,要么就是黄河发大水,就没有个太平年景。陕州这头倒是个异数,一连几季都是大丰收,连带着城里的人都能吃上便宜粮食。听说为了防止外地粮商来套购低价粮食,保安旅联合第四集团军在陕州城搞了什么居住证,城里人都是计口售粮计口售盐。每人每月二十斤玉米面和一两盐,也就一块光洋的样子,孤寡老幼八折,军属五折。一来二去,这黄河边的小城也成了战乱中难得乐土。
听说有贵客到,曹二宝带着一众军官老远就迎了出来。这两天部队很忙,备战和种地的事情不算,还得接收云南又送来大批物资。这次的东西相当杂,汽油武器装具,还有上高会战时缴获的各种物资。
让曹二宝没想到的是,车队里还包括二十几门日式山野炮和反坦克炮。为了让武器尽快转换为战斗力,李有财帮着物色了几个炮兵教员。算上自己这边的缴获,现在陕州这边的日本炮包括32门75毫米口径的野炮11门75毫米的山炮105和150口径的榴弹炮各四门,编练一个全日械炮兵团绰绰有余。但可惜的是,训练炮兵还需要时间,虽然装备很足,但是要等到部队形成战斗力估计得等到半年以后。九二步兵炮和反坦克炮不算,现在保安旅能动用的炮兵不过五个施耐德75野炮连五个博福斯75山炮营一个日式150榴弹炮连一个九四式山炮连两个三八式野炮连外加十一个高射炮连,数量看起来不少,但是对于中条山这种大场面而言,充其量也就是够自保而已。
作者八扇门老王说:中条山战役前,保安旅库存的日式大口径火炮:4门三八式七五野炮14门三八式改七五野炮,14门九五式野炮,4门九一式一零五榴弹炮,4门一五零重榴弹炮,4门四一式山炮,7门94式山炮。
第四百二十七章 保安旅的作战指挥中心
不知唐长官大家光临,有失远迎,还请长官多多包涵。曹二宝和第三军不算陌生,可是没有和第四集团军那样熟捻,所以必要的礼节不能缺。
唐淮源军长摆摆手:曹老弟用不着这么客气,老哥哥我这是求援来了,还请老弟不要见外。
大战在即,何应钦总参谋长在洛阳展开军事会议,尽管曹二宝部这两年战绩不错,可是一个旅级军官根本不在钦差的法眼之内,那点敌情都是从36集团军李甲豫司令那里听来的。不过,他倒也想的通透,能够平安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其他虚名根本无所谓。甭说不让去开个作战会议,就算是被战区一干军官集体忽视又如何。
站在大门外头说话不是待客之道,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保安旅的会议室里。唐军长坐在上首,曹二宝坐在右手,雅格布带着人在北岸检查工程进度,所以独立旅这边能一同作陪的只有炮兵集群指挥官周有福。单论实力而言,周有福手下的弟兄和火炮已经超过**的炮兵旅长,所以并不算失礼。
唐军长倒是真没客道,他一边传达何总参谋长的会议精神:准备打仗准备打死仗,一边吩咐副官拿出刚下发的作战地图,刚准备做讲解。曹二宝见状略一思索,觉着在会议室讨论作战计划终究还是不太方便,于是领着大家进了后院的地下室。保安旅的作战指挥中心就在里面,墙上挂着地图桌子上有电台和电话,地上还有一个中条山地区五万分之一的沙盘模型,这是雅格布带着人布置的,绝对是第一战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独一份。
地下室盖顶有十米厚,上面还有两层混凝土和一层钢轨,除非直接挨上一千公斤级的航空炸弹,要不绝对能保证里面的安全。里面有独立的发电机,有休息区和良好的通风系统,不比战区司令部的宿舍条件差。
三条电线直通江北要塞区的电话线,十部大功率电台。曹二宝向唐军长介绍到:现在只是根据通报把我旅和周边友军的部署情况在沙盘上标了出来,等一会将战区通报的情况都做上去,整个运城和中条山地区的态势就完善了。
唐军长朝副官挥挥手,示意对方赶紧和保安旅的参谋一齐动手,完善沙盘上的缺项。趁着这当口,唐军长简单介绍了一下战区的布置和敌情通报,不过看的出来,保安旅掌握的情况并不算少。尤其是对黄河沿岸渡口和中条山里那些羊肠小道的分布情况,简直精确到了极致,但是关于昨天下午和今天早晨部队的调动情况,沙盘上并没有反应出来。
很快,沙盘就布置妥当了。目前的情况很糟糕。唐军长指着上面一面面代表着兵力的中日两国国旗说道:我方在运城方向的主力为第5集团军第14集团军和27军范汉杰部。根据战区的命令,15军将接防河津地区,98军一起去永济作为总预备队,刚才我们临下火车之前,何总参谋长又改了主意,中条山这边的独立第4旅南撤至洛阳协助第36集团军巩固黄河南岸的河防,防止日军真的渡河南下。
也就是说,各集团军的兵力已经被战区全部分割使用,此战最大的作战单位就是军。虽然各部队呈梯队配置,理论上来说,能够相互掩护配合,可由于通讯联络的关系,洛阳的战区司令官根本无法有效掌握黄河以北的适时动态,各军实际上还是在各自为战。曹二宝的嘴里有些发苦,何总参谋长也算是沙场宿将,听说他是日本陆士的高材生,自民国五年就在领兵打仗,国内的重大战事几乎无役不与,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差不多吧,何总长的态度非常强硬,不准撤退不准转进不准进攻,坚持要让各部队原地坚守与敌决战。去年第四集团军撤走以后,卫老总为了要照顾到各方的利益,尤其是要通过池盐生意补贴各家的亏空,战区只能出此下策。此外战区的打算是让各个部队轮流出山修整。山里的条件过于艰苦,补给匮乏吃穿两缺,很多部队连块能睡觉的平地都找不着,逃兵和疾病带来的减员都能达到两三成,要不让弟兄们喘口气,恐怕光是拖就能把队伍拖垮。唐军长也是一脸的无奈,之前第三军在山中部驻扎过,条件比着第四集团军还要艰苦。每天三分之一的人处于战备值班,三分之一运输补给,三分之一的人每天要背水打柴种粮食挖野菜,因为地形限制运力有限,部队的粮食储备根本不会超过三天,只要一刮风下雨黄河上的渡船过不来,大家就得饿肚子,因为缺医少药致死致残的弟兄比打仗时死伤的还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