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种田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甲辰
乔佳月很是见识了一番,这几个婶婶,还真没一个省油的灯。
乔爷爷乔奶奶五个儿子轮流吃下来,也咂摸点东西来了。
饭菜准备得最丰盛、最用心的就是老二一家了,几个儿子之间的差别,老爷子心里其实不大得劲。
这样轮流吃,老爷子自己感觉跟打秋风似的,心里很不舒服,他决定,以后还是跟以前一样吃团圆饭,就定在大年初二,正好乔四姑一家回来。
乔佳月兄妹几个一听这个消息,很是沮丧,怎么会这样
除夕晚上,大队里比去年多放了两串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在安静的山村放入炸雷,硝烟味弥漫。
乔佳月躺在床上进入系统,开始买红包开红包。
价值不同的红包,开出来的东西也不同。
今年她的运气似乎还不错,开出了两支钢笔,一架缝纫机,一台黑白的电视,此外就是一些
第二百七十三章 庆幸
乔佳月托着下巴,脑中灵光一闪。
她猛地站起来,拉着乔宏远的手说,“二哥,我觉得我们可以把电视、收音机给研究透了,到时候开一个厂,让阿爸阿娘管,这可比当一个生产队长威风多了。”
“月儿,私人不能开厂,这是资本主义。”乔宏远皱着眉头说。
他们经常能听到境外的广播,对于国外的一些事情都有了解。
若是国内鼓励私人办厂,这这些年的折腾是在干什么
“但是,我们国家一直这样,有可能赶得上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吗好多东西都是他们先发明出来的。”
乔佳月低声说道。
乔宏远愣了下,他看着桌上的这些笔记本电脑,想起了广播里听到的,国外已经在研究了,而他们还挣扎在温饱线上。
“那也要很久以后了。”他低声说道。
“时间是有点久,但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啊!”
“以后我们都去上学了,难道阿爸、阿娘还留在大队里给大家做牛做马吗”
乔佳月咬着下唇,她希望父母出入有小轿车坐,有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住,别人都对他们恭恭敬敬的。
乔宏远愣住了,他其实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他们兄妹几个没有意外的话,绝对可以考入大学的,会有辉煌的未来,但是父母的呢
难道就因为年纪大了,他们不能有别选择了吗
“月儿,你真棒!”乔宏远抱住了乔佳月。
父母会为子女规划未来,而这事是否可以反过来呢
乔宏远觉得自己也是被世俗的眼光局限住了。
不管父母以后是否会接受孩子们的心意,但起码他们准备了,以后父母也能够多个选择。
在乔父乔母不知道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偷偷地开始执行一个计划。
过年本该是开心的,然而还出十五,乔佳月他们就从广播里听到了一些消息。
这些消息可能无关紧要,但说起来也不小,那就是关于计划生育的提出。
不过广播里对于计划生育是嘲讽的,毕竟主席说了,人多力量大,怎么可以实行计划生育呢
但是乔佳月却知道,在未来,有长达二三十年的计划生育,尤其是早期,说起来都冷汗涔涔。
她没有跟父母说起这事,毕竟目前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信的人也不会多。
立春正好碰上元宵,乔父不想出门,但社员们都想去权市看看花灯,看下热闹。
他犹豫了下就同意了。
乔佳月二话不说,也爬上拖拉机占了个位置,她要去看看蔡萍,顺便给她带点零嘴。
权市确实热闹,花灯比乔佳月那年来看的还要多。
即使是白天,花灯还没点燃,已经有许多人在观赏了。
社员们要逛街,乔父找了个位置停车,说好回去的时间,便带着乔佳月去蔡家。
刚进巷子没多久,乔父就叫一辆自行车给蹭到了手臂,而那辆自行车歪了下,直接就撞到了墙上。
徐佳从地上爬起来,忙跟着乔父道歉,她一抬头,看到乔父,不由愣了下,这不是那个给自己蔬菜的人吗
乔父显然也还记得徐佳,“是姑娘你啊,以后骑自行车小心一些。”
“真对不起,要不我带你去卫生室看看。”徐佳再三道歉。
“没事,我等会去亲戚家擦下药油就好了。”乔父摆摆手,拉着乔佳月往前走,敲起了蔡家的大门。
徐佳怔怔地看了一会,默默地推着自行车转进边上的巷子里。
蔡名还是没回来,她可能撑不住压力了。
“佳月姐,你来了。”蔡萍听到乔佳月的声音,从屋里飞奔出来,挽着乔佳月的手臂就不放开了。
乔父把带来的东西放进屋里,扫了一眼蔡家,没一点过年气氛。
他心里叹了口气,这对蔡家来说,心理落差怕是不小。
这出了事,所有的亲戚朋友都避之唯恐不及了。
他便说了些大队里的趣事,聊起元宵的灯会,蔡父蔡母的话才多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 歌曲书
乔佳月听了后也是一脸的后怕,太恐怖了。
自此,乔父对于安全问题愈发重视,坚决不同意孩子去人多、安全隐患多的地方。
而乔宏致首当其冲,被乔父抓着好一番教训。
毕竟几个孩子中,他最喜欢往外跑。
乡下的孩子,都是父母放养的,少数几个家里看得紧的宝贝疙瘩,一般都是嘴里吩咐几句。
本来乔父乔母对于安全的事就常说,但这次花灯的事,让他又把这事再三强调,就差没让乔宏致写下保证书了。
乔佳月和两个哥哥在一旁偷笑,也不说给他帮忙。
乔宏致现在年纪大了,胆子也大,确实要好好管管。
而乔父想到今年的风声不大对,觉得还是多拘束点儿子的好。
乔宏致没有忤逆父母的话,他分得清轻重。
没过两天,广播里传来消息,号召广大干部学习精神。
已经于去年去世,那会广播里悄无声息,冷不丁的,他的事迹就被大力宣传。
又是一个陌生的穷山恶水的地方,一位人民干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没多久,公社那边也频繁组织各大队学习精神。
乔父觉得,因为之前在查贪污、投机倒把等事,如今自然为大家展示,真正的人民干部是什么样的。
真正的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里装着群众,惟独没有自己。
更要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利益任劳任怨,不畏任何困难。
对于这些学习,乔父都很认真,但真正怎么做事,自然还是用自己那一套法子。
真正无私奉献的人有,但乔父认为自己做不到。
他从来不认为工作比自己的妻儿还要重要,为别人委屈家人的人,即便外头再成功,他也是个失败者。
因为过年比较早,离春耕还有点时间,社员们也没闲着,地里没活做,但家里可不少。
而且大队的菇棚、猪圈等都需要检查、固定。
同时,开始筛选稻种育秧,如今各个生产队的收入都不差,大家商量后,由乔父跟刘东阳交涉,买回了一大卷的塑料薄膜。
这时候天还冷着,没点手段保温,秧苗就长不好。
以前都是要人工搭建低矮的草棚子,如今只要把竹条沿着秧田一插形成拱形,一排过去,再盖上塑料薄膜,别提多简单了。
而且晒太阳的时候也方便,把塑料薄膜掀开就行,真是方便又轻松。
四队负责育秧的是王秀红和几个经验丰富的老人,有了塑料薄膜,他们的工作量减轻许多,对乔父很是感激。
而且这塑料薄膜可以用个两三年,夏天晒谷子下雨,还能拿来盖在谷堆上防雨。
总之,塑料薄膜用途多多,钱没有白花。
白玉姗今年的信件比较频繁,才三月,乔母就收到了两封信。
而明显的,后一封要比前一封长。
姐妹俩有特别的联系方式,白玉姗在信里抱怨了下天气和饮食,说了下婆家人的心软。
但乔母却看出来了,白玉姗要说的事。
说他们公社有个老师对《海瑞罢官》这部戏剧大说特说,还提了之前报纸上的文章,结果丢掉了工作。
白玉姗并不是察觉到什么,她只是让乔母他们小心一些,别乱说话。
祸从口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而乔父乔母早就知晓这个道理,他们感激白玉姗的提醒,便写了信去感谢,顺便邮寄点土特产。
他们天南地北的,彼此不知道双方的情况,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臆测,然后写信关心。
乔母和白玉姗需要的不是信息上的交流,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她们天各一方,无法见面,不知其他亲人的境况,只能彼此安慰。
每年的
第二百七十五章 状态不对
“加油,你一定能行的。”乔佳月抱了抱了陈绵。
陈东方和白美兰是真的疼爱这个女儿,即便她不像其他小姑娘那样机灵。
但他们愿意给她提供一个快乐稳定的环境,支持她的兴趣学习。
“这首歌我会唱,我唱给你听吧。”陈绵翻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笑眯眯地说道。
“好啊。”乔佳月蹲在地上,看着陈绵在台阶上清了清嗓子,开始唱了起来。
乔佳月在陈绵家待了大半天,回到家的时,发现乔母的脸色苍白,有些失魂落魄的。
她心里一惊,“阿娘,发生什么事了”
自她重生一来,未曾见过乔母这般不对劲过,到底怎么了
乔母摇摇头,“没事,你去玩吧。”
不对,乔佳月想了想,跑去找乔宏远,他一定知道原因。
“我想,可能是北河省发生地震的事吧,但我记得小姨是在吉河省吧。”乔宏远说,如果是担心小姨的话,完全没必要,吉河省又不受地震影响。
对于今天的新闻,乔宏远还是知道的,除此之外,他也找不到乔母这样状态的原因。
“我问阿娘,她不说。”乔佳月有些沮丧地说道。
“没事儿,我让大哥去喊阿爸回来了,不用担心。”
乔父急匆匆地回来,今天他去田里看到水田,讨论是否要再增加稻花鱼的养殖面积。
乔宏致也没说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就急匆匆地赶回来了。
乔父一到家里,就见乔母失魂落魄地坐在床沿上,而女儿在房门外探头探脑的,一脸的担心。
他拍拍乔佳月的头,“没事儿,你出去玩吧。”
乔父进了房间,顺手把房门关上,上前揽过乔母的肩膀,“怎么了”
乔母把脸埋入乔父的肩窝里,过了好半晌才慢吞吞地说,“北河省发生地震了。”
“震源正好是在祖宅那边,这次地震不小,怕是保不住了。”
“祖宅没了,以后还能重建,只要人都在就好。”乔父拍拍乔母的肩膀。
“嗯。”乔母闷声应道。
她在祖宅那边长到七岁,后来随父母出国,待了十几年才回来,只是因为一些变故,父母再度出国,她们姐妹反倒留了下来,各有各的归宿。
“我只是怕,以后我父母回来找不到我们。老宅在,会容易一些。”
乔母闷闷地解释原因。
乔父轻轻拍着乔母的背部,实在不好告诉她,岳父岳母想要回来,没过个十几年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他猜测,岳父岳母再度出国后,在国外怕是也碰到麻烦了,没法或是不容易联系上国内。
又或者,他们怕给两个女儿惹上麻烦,不敢联系。
等乔母收拾好情绪,屋里已经很暗了,他们拉开房门,就看到四个孩子在房门不远处或坐或蹲,掩不住眼底的担心。
乔母见状,心里不由一酸,“都饿了吧,阿娘这就去做饭。”
“阿娘,我来帮您。”乔佳月忙跟进厨房去。
乔父看向三个儿子,朝他们笑了下,“你们阿娘心情不好,最近听话点。”
乔宏致三兄弟点头如捣蒜,“知道了。”
他们也不敢去问原因,生怕让乔母想起那不好的回忆。
春雨绵绵,屋里潮湿,感觉所有东西都潮潮的,人的心情也不那么好。
砖瓦窑那边已经停工一段时间了,雨水多,砖坯晒不干,就没办法送进窑洞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