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种田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甲辰
李答想了想,“可以。”低矮的浆果类,还是比较适合的,当然,结果率可能不那么理想。
之后的几天,乔佳月也跟在李答身后晃了,时不时地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别看李答看着不好相处,但他对小孩特别有耐心,就是沉默寡言了些。
白若笙讲完养猪的事情,紧接着就说到养鸡的事情,如何优化培养出蛋鸡、肉鸡。
这可比乔父说的养鸡的注意事项还要好,也更有意思。
原来好品种的鸡是可以自己培育出来社员们感觉的观点重新刷新了一番,就是这方法听着麻烦了些。
而大多数社员都只会听,真要做,就两眼抓瞎了。
白若笙没办法,只好亲自去指导,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乔宜兵见了,不由点头,这两个人果然是来支持大队建设的,看看他们,教了社员们多少东西啊!
六月底,公社那边开会,陈东方和乔宜兵去了,说是公社之前派人去大寨学习参观,现在学成归来,现在就交给各大队。
各大队要努力学习,争取把他们公社的大队也建成新大寨。
陈东方听了一耳朵,伸手捅了下一旁的乔宜兵,这些话听着很洗脑啊!
乔宜兵瞪了陈东方一眼,看着台上说得唾沫横飞的人,什么喊口号,什么一同出工,按天数记工分啥的,这是啥玩意
高山大队现在的建设蒸蒸日上,社员们该做什么心里有数,哪里需要人督促。
这统一喊口号,统一按天数记公分,那些懒汉岂不是要高兴疯了对其他老实干活的社员公平吗
乔宜兵土生土长,最是清楚大队里的情况,知道这个法子肯定是不成的。
喊喊口号没啥,但平时怎么干活怎么记工分还是按平时来。
陈东方在高山大队待久了,也认同高山大队那一套,但他看看别的大队的队长和支书都一脸的激动,恨不得马上回大队照着办。
好像只要学会了这一套,他们大队就能跟大寨一样,粮食高产,收入增加似的,呵,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陈东方和乔宜兵难得站在同一阵线,回去后,先是干部开会,然后通过广播告知社员,以后上工时都要喊下口号。
此外,就是一些督促社员们的话,只要努力干活,追赶大寨,就有希望被主席表扬,上人民日报,人家大寨行,我们高山也行。
一大碗鸡汤灌得那叫一个流畅。
乔宜兵满意地点头,社员们积极性高,产出才高,分到手的才多。
社员们都不知道别的大队的情况,以为他们也一样,并未对此提出质疑。
而经过白若笙的指导,社员们发现,猪圈里的猪变得爱吃了,长膘也快了一些,明明总体的饲料都没变。
而菇棚那边的产出也是喜人的,出菇量增加了,看个头也比之前大了一些。
自从乔宏远没管菇棚后,四队的香菇其实都是靠菌包数量来保持产量,早就不比之前。
白若笙给指点了下,菇棚内的人都高兴极了。
尤其是乔双,直说白若笙是他们的大恩人之类的话,并暗讽乔宏远摔直接甩手不干的行为不道德。
对此,乔宏远也有耳闻,不过他不在乎,自己要忙的事多呢,没空管这些鸡毛蒜皮的破事。
而现在三队没种蘑菇了,他们队的社员为没能得到白若笙的指导而沮丧。
第二百三十三章 活该
六月眨眼过去,七月悄悄到来,艳阳高照,热浪滚滚,好在山上早晚凉爽,倒没那么难熬。
在收稻子的前,李答和白若笙看过了大队里的脚踏脱粒机,大力赞扬。
此时他们走在大队里,随时都有社员们热情招呼,邀请他们进家里喝水。
这个时候,大队部也在商量着李答和白若笙住宿问题,总不能还让他们挤在一起吧
所以大队部商量了下,决定给两位研究员盖房子。
填地基的石头可以溪里头挖,泥坯自己做,瓦片自己烧,社员们一起动手,不用几天功夫就能做完。
李答知道了大队要给他们建房子,他沉默了一阵说,“你们大队是由粘土的,还是很适合烧砖的,没试一试吗”
“烧砖”乔宜兵激动地站了起来,凳子都让他给踢翻了。
天知道他多想要自己建一栋砖瓦房,可是这砖头难买不说,路途还很远,拉到高山大队的成本太高了。
李答点点头,“对的,能烧砖。对了,我还听说你们大队有个瓦窑。”
“对,对,有个瓦窑,李师要是想看,我们这就带您去。”乔向前想的多一点。
他们大队能烧砖,是不是就能卖砖头赚钱了而砖头场总是需要人手的吧,社员们又多了一条赚钱的路子。
白若笙看了李答一眼,笑着点头,“那就去看看,我看过你们烧的瓦片,质量太差了些,配方还可以再改良一下。”
高山大队的干部们一听,激动得差点没飞起来。
这个瓦窑当初建起来后,也不是没有买瓦片的念头,然而烧出来的质量太差,根本就卖不出去,只能自用了。
大队部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村东头走,一下子吸引住许多目光。
许多老人一听是要去看瓦窑,也跟了上去,加上一些小孩子,声势还不小,不知道还以为这些人要干什么去呢。
乔佳月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捂嘴偷笑,看了乔宏远一眼,“嘿,二哥,我们那个代水泥配方这下可以拿出来了。”
经过这一个多月来的观察,他们觉得这两人还算可以信任。
“他们不错。”乔宏远满意地说道,“等他们的房子建好,可以给他们挖一个地下室做研究。”
他看得分明,这两个人其实并不喜欢给社员们解决这些小事情,但身不由己。
如果可以,他们更喜欢做自己的事。
当然,自己并不会完全信任李答和白若笙,所以就要努力从他们身上,把他们的知识都给学完。
乔佳月用力地点头,以后总算有个途径来解释他们会的知识和技能了。
以前的菇棚其实是算在乔父头上的,毕竟他在外头见过世面。
而沼气池就比较难以解释了,尤其是那个菌群。
好在,社员们见识有限,短时间内不会想到这些问题,等时间越来越长,记忆也就模糊了。
一行人去看过瓦窑回来,个个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笑,太好了,他们高山大队要发了。
因为白若笙和李答肯定了他们的瓦窑,说只要稍微改造一下,就能用来烧砖、烧瓦。
白若笙和李答打算把房子建在村子边缘,就是乔父他们右边再过去的大约两百米的一个小山坡。
他们的理由也简单,那边比较安静,可以用来思考问题。
那个山坡上没有耕地,还有碎石子,又远离村子中心,所以社员们都没意见。
只是确定了位置,想要动工可没那么早,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要忙呢。
繁忙的夏收开始了,高山大队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来,广播里播放着节奏昂扬的斗争歌曲。
比如《学大寨赶大寨》、《社员是朵向阳花》等等,社员们随口就能哼两句来。
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四个生产队胡别苗头,都在你追我赶的,争做第一。
大家干活都很卖力,尤其是各自的生产队都有奖励,谁敢拖后腿。
第二百三十四章 拖拉机
“那些人要是赶来借粮食,谁都不能借,他们活该,过了两年好日子,尾巴就翘上天了。”
“我们可不能被人当成冤大头了,那粮食是那么好吃的嘛我们在地里多么辛苦,怎么就没人可怜下”
这一次,社员们都很瞧不起那些没把稻子都收回来的大队,并多次告诫孩子,别想着偷懒,要不然就要饿肚子。
大队干部听着社员们的话,不由笑,可不是呢,还是他们火眼金睛,懂得分辨那参观者话里的水分,说不定他都没去大寨呢
听说那大寨在西北边,偏僻得很,是那么好去的吗
然而听着广播,广播里关于学大寨的宣传却从来没落下,而提起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他就知道,之后的几年,这个也是重点了。
不过他们闵省多山,本就偏远,而且那场声势浩大的运动马上就要来袭,查账册、查工分的事是没必要再担心了。
社员们开始给两位研究员挖地基,一部分人去小溪里挖石头。
大队的小溪在流出村口的位置,那一片都是石头,石头颜色呈淡青色,硬度大,是做基石的最好选择。
凿好的石头,价格可不便宜,用来做地基用量不少,所以社员们想要盖一栋房子可不容易。
也因此,许多人没有底气分家,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这回要给白若笙和李答建房子,许多社员也收到了刺激,开始准备起来,找大队要地基。
本来大伙只想给盖两间的房子的。
但乔父说,万一上头又继续派人下来呢,支援他们大队的建设,到时哪里够住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后决定盖六间房,厨房和浴室都单独设计,厕所可以通到外头的沼气池,既干净又方便。
本来社员们觉得沼气池离得太近,现在发现厕所这样弄,好像很方便啊。
地基还没打好,瓦窑那边也开始忙活起来了。
首先就是四个生产队的壮劳力报名,经过筛选,然后进入瓦窑干活,有工钱的那种。
当然,前期的工钱肯定少,不过他们以后自己买砖头就会有优惠。
挖土、筛土、搅拌等活,一样样的都是体力活,所以瓦窑这边也会有吃的补贴。
因为刚开始没有收入,这些钱都是大队里垫进去的。
李答对泥土非常了解,全程跟前跟后,等第一批砖坯放进瓦窑后,已经是十月了。
社员们非常的紧张,这会砖烧得成功不成功,决定着他们未来能不能住上砖瓦房。
此时,除了研究员那六间房,大队里还有几户人家,地基都已经打好,就等着红砖了。
因着不用泥坯,墙体的下半部分就不需要石头,能节省不少钱呢。
大家算了一笔,石头的钱可比砖头贵多了。所以对于这一窑砖头的期待值特别高。
等瓦窑的火渐渐熄灭了,还不能马上开窑,社员们紧张得不行。
开窑这天,许多人都来了,他们都想看看这些粘土烧出来的红砖是什么样的。
当第一筐红砖被搬出来后,社员们欢呼起来,“成功咯!成功咯!”
砖头非常的结实,表面是有些不平整,摸着粗糙,但质量不错。
第一批红砖成功了,剩余的砖坯继续烧着,社员们都紧盯着,这可关系着他们未来的生计。
红砖烧好,就轮到瓦片了,一样的土,但制作方法更加麻烦,想要烧得厚薄均匀就更难了。
经过李答指点烧出来的瓦片,不会像以前一样很易碎,厚度均匀,色泽看着也要好看不少。
社员们激动极了,有砖有瓦,砖瓦房指日可待。
要不是大队干部阻止,社员们恨不得这瓦窑一天到晚地开工,加大产量。
 
第二百三十五章 买回来了
社员们愣了下,在底下议论纷纷。
其实这几年下来,每家每户都存有不少钱的,之所以喊穷,不过是舍不得罢了。
一旁的会计打着算盘,飞快地算出了每家要交的钱,两位数以内,百过半,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买拖拉机是必须的,如果真的没钱,那就从大队里借,等年底的时候从分红里扣掉。”
乔宜兵看了陈东方一眼,说什么贷款,那什么合作社天知道靠谱不靠谱。
那些打着不用交钱又有拖拉机用的社员瞬间就偃旗息鼓了,这算来算去,不还是自己花钱吗
不得不说,大队部的权利非常大,掌控着社员们的方方面面。
若是狠点的大队部,直接把社员们洗脑操控起来,自己当土皇帝都有可能的。
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有能够操纵的空间。
前世,高山大队不就是这样吗
刚才还同意的妇人,到了真掏钱的时候,心疼得不行,但想到大队部说的话,只好给了。
若是他们这回不合作,生产队会不会扣他们工分呢
娘家那边都是这样,社员们都提心吊胆,一不小心工分都被扣光了。
一收齐了钱,陈东方、乔宜兵就喊上乔父,去权市买拖拉机,就要找农机厂。
陈东方对权市也很熟,但他知道乔宜兵不信任自己,乔父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等他们到了农机厂才知道,还需要有人跟着技术员学习怎么开拖拉机,拖拉机遇到故障怎么处理等等。
乔宜兵一听这些,整个人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把自己儿子给喊来,不就能免费学到拖拉机了
陈东方不是大队的人,排除在外,而自己看到这大铁疙瘩就害怕,最后只能便宜乔父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