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始于1990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廖不十
“娘,你早点休息吧!”苏伟起身往黄文静屋里去了。
李明芳盯着苏伟后背上几条火钳印,眼泪淌了出来,除了心疼,她害怕儿子不能理解她的苦衷,害怕儿子生气对她冷漠不言。
要知道,一个母亲什么委屈都能承受,唯一承受不了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在她面前表现出陌生人的眼光来。
她一边揩眼泪,一边忏悔,不该动手的!
一个人在火炉旁坐到了深夜。
在母亲面前表现的坚强,到黄文静面前,全身疼的受不了。
“怎么了”黄文静赶紧掀开被子坐起来,先给苏伟到了一杯热水。
“挨揍了!”
“李嬢嬢揍的”
“嗯嗯!”
“让我看看!”黄文静扒开苏伟的衣服,露出心疼的眼神,“你等等,我给你拿红药去!”
她心疼自己的男人,又不敢说自己婆婆娘的不是,只能翻箱倒柜,拧开红药,细心的给苏伟涂上。
黄文静劝说道:“你别生嬢嬢的气,她肯定是有苦衷的!”
0297 讨好丈母娘
毛晓蓉又爱又恨的女婿再次提着东西,牵着她疼爱的女儿的手走到了屋门前,她也只能把这半年来苏伟的不满咽下去,一脸高兴的去迎接她的女婿。
女婿本事可不小!
是全村……
全乡……
全县……
还是小了,是全国的大名人啊!
女儿能嫁给他是福气,这年头儿,农村姑娘,要能找到苏伟这样的女婿,那是修了八辈子的福分。
为人孝顺,知事,能干……看到苏伟,毛晓蓉先在心里表扬了一遍他这个“大人物”女婿,不至于待会儿情急之下说出不中听的话来。
说到底,还是为自家闺女好,可不能再让苏伟把闺女丢在一边,女儿不说,她这个当娘的得提醒提醒。
放下了苏伟提来的贵重物品,毛晓蓉依然热情的倒上热水。
院坝里,毛晓蓉故意找了事儿,撇开闺女,“妮儿,你去把后山的那捆柴火背回来!”
“好的,娘!”黄文静高高兴兴的背上了背篓,她现在是有十多万存款的姑娘,一份一毛都是自己赚的,但干活儿还是那么积极。
若是放到二十年以后,从农村走出去的姑娘,回来走几步泥路都嫌脏。
这并不只是一个时代更替的影响,首先是姑娘本身带着的那份吃苦耐劳的劲儿从未丢过。
“嬢嬢,我去帮忙!”苏伟起身说,心疼媳妇儿。
“伟子,你坐,我有话给你讲!”毛晓蓉拉着他的衣袖说。
场景很熟悉,令苏伟想起那天晚上母亲拿火钳打他的事情,该不会丈母娘也有这个心思吧
那他这个女婿当的是有多不合格
显然是苏伟多想了,毛晓蓉只是细细的问他,“伟子,你是怎么想的你当初在我面前承诺过好好对待闺女!”
言语中带着失望,但也没有要责备苏伟的意思。
来之前,苏伟有心理准备,首先在这件事情上,他要诚诚恳恳的承认是他的不对。
然后直接说今年毕业就带文静走,千万不能解释,解释只会让人反感,本来丈母娘没盘问的意思,你解释一通,她越听越会觉得你这个人变了,变的油嘴滑舌,到处找理由,一点也不真诚。
最后,再让丈母娘吃一颗定心丸,把话题转移到黄涛身上去,九十年代的西部山区,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严重,说到底,黄涛才是老黄家的正根。
苏伟一步步的来,听完他的想法,毛晓蓉开始去理解苏伟。
突然,话锋一转,“嬢嬢,我听文静说,黄涛给你找了一个儿媳妇儿啊!”
说到这事儿,当娘的自然是乐在脸上,还有点不好意思了。
“青青是个好姑娘,只是年纪小了一点,他们家还没打算嫁女!”毛晓蓉说。
苏伟道:“年纪小不关事啊,乡里十六七岁嫁人的姑娘不少!嬢嬢,我一会儿吃了饭跟着黄涛去看看,听听他们家的意思!”
“哎呦,这事儿哪能发麻你啊,太不像话了!”
“有啥不像话的姐夫给小舅子讨媳妇儿天经地义!”苏伟也不管农村那些风俗,把人给娶回来才是正事,其他都是空话,生米煮成熟饭了再说。
正聊着,黄涛回来了,见着姐夫,哪叫一个热情,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苏伟答应他的事情,在他结婚的时候,给他送一辆车。
“涛,你伟子哥正说你嘞!”毛晓蓉笑道。
“娘,都说了多少遍了,姐夫,姐夫,还让我叫伟子哥,生分得很!”黄涛笑着对苏伟说,“对不对姐夫!”
“你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对了,姐夫,你刚刚和娘说我什么了”黄涛来了兴趣。
苏伟道:“说给你找媳妇儿,去把何青青娶回来!”
“真的”黄涛激动的快要跳起来,他一刻也等不下去了。
“真的!”苏伟道,“如果何家愿意,挑个好日子,正月就把婚给结了,到时候你姐服装店那套房子送给
0302 特殊的顾客
89年肯德基进入京城,以中西结合的发展理念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到93年,门店已经在大城市扩展到上百家。
92年,麦当劳在深镇开了第一家店,发展速度相比肯德基稍微逊色一些,但同样受到中等生活水平人群的喜爱。
快餐商业思维由此散开,内地各种仿照两个品牌的快餐店如雨后春笋冒了起来。
没有独立研发团队,没有完整服务理念,没有先进管理经验……最后没能走的长远,那些扬言要压倒肯德基麦当劳的快餐店吹了几句牛也不见了踪影。
苏伟带着黄文静在渝都四处溜达,她只来过两次,是进货来的,她拿货的朝天门只是冰山一角,渝都还有很多有底蕴的地方。
两人耍累了,准备去吃饭,偶然见着一家新店开业。
门外摆满了花篮,苏伟走上前一看,这家店的名字很熟悉,叫乡村鸡!
“我们去尝尝”苏伟回头对黄文静说。
“嗯嗯!”
店面不大,五十多平方,里面看热闹的人多,真正吃东西的人少,吃惯了毛焦火辣的渝都人看着菜品不怎么满意的摇摇头。
清淡不说,看起来有种洋不洋土不土的味道。
苏伟看着手忙脚乱的一对年轻男女,猜测应该是李红夫妇了,男的负责招呼生意,收拾餐桌,女的负责配菜上菜,分工还算合理。
“想吃什么”苏伟问黄文静,黄文静指着菜单上随便点了两样。
“姑娘眼光好,这是店里的招牌,保准儿你吃的满意!”
两人坐到位置上。
很快,男人端着餐品上来了。
黄文静惊道:“好快呀!”
苏伟道:“我没猜错这家店应该是快餐店,你听说过肯德基麦当劳吗”
黄文静摇摇头,“没有!”
“以后有机会带你去尝尝!”
端盘的男人问:“年轻人,你吃过肯德基吗”
苏伟点头,“去魔都吃过!”
“那你更得尝尝我们的食品了!”男人胸有成竹的说。
店里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像从肯德基模仿过来,看样子,夫妻两开店时并没有找准定位,而是跟大风去模仿。
苏伟吃了一口,评价道:“味道还行,但是没特色,最近两年像你们这样的快餐店太多了,但最终存活下来的太少,关键在于没有找准定位!”
男人听了立马来了兴趣,他打量苏伟,年纪看上去不大,懂的东西不少,的确,夫妻两口子从决定创业到开店很匆忙,苏伟嘴里讲的那些东西,还没有时间去细想,主要想先看看市场反应。
“请问你贵姓”男人猜测苏伟脑子里是有点东西的。
“哦!免贵姓苏!”苏伟掏出自己的名片递了上去。
“宏伟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伟!”男人瞪大了眼睛念着。
渝都响当当的人物,如果从创业来论,苏伟是他的前辈。
没想到开业第一天来了一个大人物,刚刚听了苏伟的话,现在他心里有很多问题想要咨询苏伟。
“苏老板,一会儿能和你单独聊聊吗”男人问。
“当然没问题!”苏伟道。
男人跑上去兴奋的对他媳妇儿讲,今天店里来了一个大人物,宏伟公司的苏老板。
女人同样一脸兴奋,夫妻二人的目标是把乡村鸡开到全国去,如果有能力还要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走出国门。
做企业他们没有经验,原本想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摸索着走,边干边学习,现在眼前就有一个老师,要珍惜讨教的机会。
黄文静吃着饭,小声的说:“你的名字在渝都很吃香啊!”
没想到媳妇儿竟然说出这样一句好笑的话来,苏伟骄傲的说:“媳妇儿,不仅是渝都,在全国各地,提我的名字都吃香!”
吹牛成分很重,黄文静嫌弃的看了他一眼,“我不信!”
“哈哈哈,不说这个了,我们吃饭!
0303 不是投资是买
李红惭愧低下头,既然把苏伟当老师,就应该尊师重道,在苏伟面前提钱,有些侮辱他宏伟公司董事长的身份了!
今天能够在新店开张的喜庆日子,遇到渝都响当当的大人物,应该格外珍惜讨教的机会才对。
“对不住了,苏老板!”李红说。
“我没往心里去,”苏伟笑着说,“接着我们来谈谈口味的问题。
肯德基进入中国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研究国人口味花了不少功夫,既要保留原汁原味的精华,也要符合中国人的口味,这一点是相当难的,不过最终他们成功了,
肯德基的成功利用了当下国内崇洋媚外的思想,这一点,我个人是非常排斥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深入人心吗”
李红的丈夫插话道:“对,虽然我们在模仿肯德基,但我们的目标是做出国人自己的肯德基!”
你能不能别说话
苏伟想撬开他的脑子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说了这么多了,还不开窍。
“为什么非要揪着肯德基不放你们店的名字叫什么叫乡村鸡,就把它做成金字招牌不好吗”苏伟道。
他不再说话了。
李红回头看了他一眼,“苏老板,说的有道理!”
苏伟道:“我们还是回到口味和产品上来,肯德基麦当劳主打产品是西餐、油炸食品,
而乡村鸡可以从米饭,面食入手,完全摆脱你们脑子里那些快餐的思路,
比如说渝都川省地区喜欢吃辣,就研究开发味道重的食品,沿海好腥,海鲜饭之类的套餐肯定受欢迎,北方喜面,面食粥类应该会畅销……
国内美食文化如此丰富,因地制宜,学习那些老手艺加以改善做成产品,还能比卖汉堡的差”
夫妻两频频点头,苏伟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现在发现,他们之前想的太简单了。
想把乡村鸡开到全国各地必须要去贴合当地的饮食文化、群众口味。
看两人有所醒悟,苏伟继续说:“第二点,我们来聊聊战略规划,
实话实讲,不是我看不起乡村鸡,而是真实情况显示,在大城市像你们这样的快餐店很难存活,
一是因为两大巨头的迅速扩展,二是因为城里人的消费思想,普遍追求昂贵的东西,乡村鸡在价格上肯定是难以与两大巨头平起平坐的,其中也受一定崇洋媚外思想影响,
觉得国外的就是好的,贵的就是好的,这种扎根在脑子里的东西,很难动摇。
我介意你们可以从三线、四线城市开始扩张,消费水平完全不用担忧。
目前肯德基和麦当劳还没把目标放在这些城市,先让他们内斗,你们抓紧时间抢占市场,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只能从你们的虎口夺食了!”
李红感觉脑子不够用了,开始用笔记录,在苏伟的话里,她真正地感觉到了什么叫“商业”什叫“商战”
若是按原来的老步骤,走一步看一步,不知道走到何年何月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半路被腰斩都极有可能。
回过神,李红和她的丈夫对视了一眼,有个问题在他们的脑子里慢慢变的明显快要冒出来了。
苏伟讲得如此仔细,又不肯收钱,难不成是关爱山区群众,扶贫来了
以他们生意人的思维是不可能的。只投入不收获,小商贩都知道不能这样干,何况眼前是大公司的董事长。
李红不好意思开口问,她丈夫明白李红的意思,问道:“苏老板,你的意见对乡村鸡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有什么可以帮助到你是我们的荣幸,你尽管开口!”
“有,当然有!”苏伟直言。
两口子对视一笑,猜对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