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终极侧位
然而随后的见面又让布兰廷感到有些意外,当鲁普雷希特王储和巴登大公一同会见瑞典代表团的时候,并不是在外交部或者一些正式场合,而是直接选择了巴登大公的私宅。而且整个会谈氛围非常的轻松,完全没有一般政治谈判的严肃。邀请了大量德意志帝国内部的贵族。更像是一个沙龙。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一次,鲁普雷希特王储见到瑞典人之后,首先谈的不是古斯塔夫五世而是自己!
“布兰廷先生看似很紧张啊。”简单的寒暄之后,鲁普雷希特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位在历史上曾经三次担任瑞典首相,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人。王储非常清楚,如果未来想要和瑞典合作的话,你能绕开古斯塔夫五世,但是绝对绕不开眼前这个人,这个人是他必须要拿下的!也只有这样,自己后面的一系列计划才能展开!
“这是我第一次和一名德意志帝国的帝国元帅见面,在见面之前,我曾今认为您身上既有俾斯麦首相的睿智和政治手腕,又有老毛奇元帅的军事才能。您应该是德意志帝国新时代铁与血的象征,但是现在看来,您有些不一样。只是有些好奇而已。”卡尔亚尔马布兰廷字斟句酌的说道。
“其实,我也有些好奇。”王储看了看布兰廷说道:“按理说,这一次,古斯塔夫五世陛下来到德国只是想拜访一下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而您,作为一名议员也来到了这里,我想知道,您是来拜访朋友呢还是提供服务亦或者还有其它目的”
“这……。”布兰廷有些语塞了,他的身份确实有些难堪,第一,他不是瑞典王室成员,所谓的走亲戚的说法根本无从说起。第二,他虽然是政府官员,但是却只是议员,并不是行政体系的人,所以说,所谓的服务和工作人员也和他关系不大!很显然,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目的是来限制古斯塔夫五世的,但是却不会直接说出来,毕竟古斯塔夫五世是瑞典的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国王出来走亲戚,政府还要监视,这个说出来也有些丢人的。尤其是到目前为止,古斯塔夫五世没
第2419章 见面 2
?很显然,所有人都知道,如果这一次德方要和古斯塔夫五世谈一些机密事情的话,那么能做出决定的只有这位鲁普雷希特王储!甚至在外交层面,他的权利比德皇还大!因为这是德国内部三巨头公认让王储负责欧洲和美国的外交事务!而现在,鲁普雷希特居然主动选择和他一起暂时离开会场,这就真让他有些搞不明白了,这位王储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当然也许有人说,这是在德国,即使鲁普雷希特不在,其它人也可以和古斯塔夫五世讨论一些事情,这个可能确实存在。但是试想一下,如果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么鲁普雷希特只要把布兰特挤走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自己也离场啊。
“大公阁下,今天的剧本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啊。”古斯塔夫五世有些意外的看着离开的鲁普雷希特王储和布兰廷说道。
“无论我们之间谈什么事情,最终想要落实的话都要获得贵国政府的认可,这是躲不开的事情,既然无法躲开,那么我们为何不去积极应对呢”巴登大公看着脸色有些难堪的古斯塔夫五世继续说道。“在目前的情况下,阁下想要通过帝国的外部影响力来加强王权的想法是很难实施的,毕竟,瑞典从十八世纪初就开始限制王权了,上百年来君主的权利在不断削弱,我们不可能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改变这一切。您说是不是”
对于这位亲戚的想法,巴登大公非常理解,想要恢复瑞典往日的辉煌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恢复王室的权利。但是这一点对于德意志帝国来说,却并不是那么好答应的,原因很简单,德国不会为了某一个人的权利而平白得罪一个原本可以作为贸易伙伴的国家和他的国民!瑞典和德国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甚至于,德国也不强求瑞典像芬兰那样一旦战火重燃,瑞典必须出兵,因为瑞典没有理由!毕竟瑞典和俄国不接壤!
目前德国对瑞典的策略就是将其拉入到德奥主导的欧洲联盟中,然后通过生产分工互利互惠!瑞典和芬兰可不一样,看看爱立信、博福斯、诺贝尔工业集团这些在后世非常有名的工业巨头你就可以知道瑞典的工业和科研能力并不弱,在某些方面反而很强,比如说爱立信的通讯,博福斯的火炮,以及诺贝尔工业集团的化工产业。对于有实力,非敌对的国家,德国是要以拉拢为主的,所以,即使巴登大公和古斯塔夫五世是亲戚,他也绝对不会对古斯塔夫做出什么承诺的。
当然,对于古斯塔夫五世的心情,德国方面还是必须要照顾的,毕竟大家是亲戚而且是潜在盟友,如果运作的好的话,未来的瑞典可能会很亲近德国!“我认为现在您最需要做的事情不是争夺权力,而是重新对王室进行一下包装!至少我们需要让瑞典国民意识到,国王并不仅仅是瑞典的一个象征,他有能力有头脑来为瑞典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比如说,如果未来德国和瑞典的互利合作可以由您亲手缔造的话,那么对于您的声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提升。当有了声望之后,我们可以逐渐在民间、议会和政府中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这个办法是鲁普雷希特帮古斯塔夫五世想出来的,而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古斯塔夫五世的儿子古斯塔夫六世
第2420章 治国 1
留在这个屋子中的人也不多,就是鲁普雷希特王储和他的一名侍从兼做书记员。而瑞典方面则是卡尔亚尔马布兰廷和他的一名随从。在完成了必要的准备之后,其余人员退出屋子将空间留给了正主。
“我能从阁下身上感受到你和你背后的政府对帝国的成见。你们对帝国的崛起心怀担忧、恐惧以及一种回避的心理。而落实到现实中就是对帝国的回避,你们认为把自家门窗关好,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是最好的选择。对于我们伸出的橄榄枝也选择视而不见。这样做很不好。”鲁普雷希特王储说道。
“瑞典王国和德意志帝国属于两种不同的国家,我们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在没有本质的利益相关的情况下,我认为两国保持现在这种关系非常不错,实际上,瑞典王国一直秉承中立,无论是对贵国还是对英法都是这样。”布兰廷想了想说道。
“瑞典王国和德意志帝国自然属于两种不同的国家,但是我认为瑞典和巴伐利亚还是可以类比的。毕竟,在1890年之前,巴伐利亚和瑞典在经济和人口上算是一个级别的国家,而要是论自然资源禀赋的话,瑞典要比我们好多了。那么现在,我们能否以各自的王国维基础讨论一下两国发展道路的异同呢不要忘了,我除了军人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身份是王国的统治者!”鲁普雷希特说道。
“这个很有意思。”布兰廷突然来了兴趣,毕竟布兰廷可是当过瑞典三届首相的人,要说他对治国方面没有才能没有兴趣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布兰廷不可能单纯依靠宣传和对和平、公正的主张就能一直长时间的把持瑞典政府。他有他自己的一套治国理念,而且在某些方面和王储类似!
“很好,那么我们先分析一下巴伐利亚和瑞典两国起始条件如何我们都以1890年为界限”鲁普雷希特说道。
“可以,作为瑞典人,我先分析一下瑞典的国情。瑞典在1980年时期的人口是略低于巴伐利亚的。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要优于贵国,在贵国南方工业集团崛起之前,巴伐利亚的工业水平乏善可陈。而我们的诺贝尔工业集团和博福斯集团即使在欧洲也是很有竞争能力的。而在粮食生产方面,瑞典更是占据巨大优势,巴伐利亚的农作物生产水平要普遍低于德国平均水平。而德国粮食不能自给自足,而瑞典的粮食产量是我们需求量的165。如果算上草地。湖泊和林木的话,我们的优势更大。”布兰廷说道。
“阁下还忘了一点,那就是巴伐利亚王国需要承担的沉重的军备压力,我们在和平时期保持了一支拥有10万人的常备武装力量,而在战时,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其扩充到25万人。而瑞典政府对军力的需求非常低,而且瑞典王国还有独立的关税,还有自己的港口和商船队,这让瑞典王国在1890年的时候占尽了优势。”鲁普雷希特说道。
“是啊,那个时候巴伐利亚在欧洲更多的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和现在这个名字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布兰廷颇有些感慨的说道。
第2421章 治国 2
至于说到了后来的航空发动机领域瑞典更是洗洗睡吧!开始的航空发动机几乎都用于军事,瑞典本身就是一个小国,哪有能力在独立在技术最前沿领域打开局面即使开始的航空发动机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是前提是你要有需求!这就好比,有需求的意大利可以搞出当时不错的发动机,但是瑞典是绝对搞不出来的!
而一步差,步步差,飞机发动机和重型车辆的发动机本身就有相同性。航空发动机搞不好的瑞典,在重型车辆发动机方面表现自然也不行,于是,毫无意外,瑞典在动力系统上的差距越来越远!
“殿下,您这样说有失公允,巴伐利亚王国本身就是德意志帝国中的一部分,而您的家族和奥匈帝国之间又有着非常悠久的血脉联系和超乎寻常的关系。你们有非常好的子系统,至少稍微整合就可以造出非常好的产品,你们有广袤的市场,而巴伐利亚王室的特殊地位又给贵国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各种便利。”
“之前,您说到巴伐利亚需要承担比较繁重的军事义务,但是实际上,这也是巴伐利亚的优势。因为贵国要准备战争的原因,你们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军工、重工业、化工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发展给贵国的工厂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布兰廷反驳道。他坚持认为是巴伐利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区位优势带来了巴伐利亚工业的腾飞,而不是瑞典本身治国方略有问题。
“真的只是因为巴伐利亚所处的位置以及王室的关系吗”鲁普雷希特笑着问道。“我承认,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造成两国差异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在于政府机构的作为上!贵国企业并不能获得政府意志的支持,有不少优秀的企业家他们能发现潜在的巨大商机,但是却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以及销售合同而最终破产。巴伐利亚相对于瑞典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当我们认为某项产业值得投资的时候,政府可以以坚定的意志将其推广下去!”
“比如说,硬化装甲,在巴伐利亚搞硬化装甲的时候,世界上除了我们还有两家,一家是美国人,他们搞的是哈维硬化装甲,另外一架是德国克虏伯公司,他们甚至连生产硬化装甲的基材都不能生产,最终,有两家搞成了,是我们和美国。然后我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和回报。”
“当然,你们会说瑞典是爱好和平的,而且不谋求强大的军备,所以说这种军事专业领域的产业不会轻易涉足。那么我们说另外一个产品,比如说汽车用的汽油发动机如何为了让戴姆勒先生生产出足够优秀的发动机,巴伐利亚王国先后为期提供了高达300万马克的资金、物资以及各种设施,并且保证在不低于其它厂家生产的产品情况下,巴伐利亚优先采购戴姆勒发动机。”
“同时,我们也为戴姆勒公司输送了大量相关专业的人才,并且向全世界招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慕尼黑大学甚至设置了专业的内燃机动力专业、航空发动机专业以及车辆设计专业。我们从技术上、资金上、人才上、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给予了企业充分的援助,那么好了,告诉我,戴姆勒先生的身后站着整个王国,而贵国的斯堪尼亚汽车
第2422章 未来 1
实际上,在开战之初,瑞典人是看好英法俄的,毕竟无论是人口、资源还是从军队数量上看,协约国都是巨大优势!然而伴随着战争的进行,瑞典人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和他们的认知有些不一样了。
在西线,法国人和英国人勉强挡住了德国人的猛攻,而在东线,那个曾经亲自把瑞典从强国的宝座上打下来的俄国在面对巴伐利亚的兵锋的时候简直脆弱的如同纸一般!尤其是让瑞典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个不过1200万人口的巴伐利亚如何能攒出如此强悍的军团,轻松的将优势的俄军一次次重创。这让瑞典产生了一种,为何巴伐利亚可以,但是瑞典为何不可以的想法
在这场战争中,德意志帝国的较高的效率、军队的顽强已经民众的凝聚力远超出瑞典人的想象,他们很难理解为何德意志帝国的民众愿意前仆后继的参加战争,他们不知道最终获利最多的永远是特权阶层吗腐朽的容克贵族为何会有如此高的效率他们不应该是一群社会的寄生虫吗
“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社会总会有各自的阶级。我所理解的公平并不是均等分配,而是说付出和回报是一致的。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当他们为这个国家付出的时候,那么就应该享受应有的回报,战争并不仅仅是贵族和资本家的晋升道路,同时也是普通民众也可以从帝国的胜利中获得好处。”
“我虽然是国王,但是我并不是贵族阶级,我超脱于社会各个阶层之外,我协调他们的关系,调整他们的收益。让这个社会中愿意付出和努力的人获得尽可能丰厚的好处,军事贵族可以通过从小就培养起来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有经营才能的资本家可以在经济方面一展拳脚,而普通民众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升迁的渠道,我会尽可能的增加社会中产阶级的人数和他们的财富,因为他们都是努力而且爱国的。而对于弱势群体,我们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让他们不至于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从这个层面来看,其实你我的理念是很接近的。”鲁普雷希特说道。
“也许帝国的胜利出乎瑞典高层的意料,关于军事上的问题,我并不会给你说太多,因为你并没有学过军事,而我从六岁开始就已经接触军事了,我的第一任军事启蒙老师是我的叔叔。利奥波德亲王。无论是巴伐利亚还是普鲁士,相当一部分军官从小就接受过军事教育,你可以不理解,但是你必须尊重事实,那就是,这场全民战争我们已经打赢了,而这场由数千次战斗融合在一起的战争让所谓的偶尔和运气成分降到了最低!帝国的强大和在军事方面的天赋毋容置疑!”
“所以,在对这场战争结果的预测上,胜利的是我们,失败的是你们。你们只能找自己的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某些方面想错了。然后你们才能真正的接触到事情的真像。”王储说道。
谈判就是讲究软硬兼施,所谓的软,不过是让对方放下戒心,更容易接触,然后产生认同,就好比刚才鲁普雷希
第2423章 未来 2
德国人很早就开始为这个欧洲联盟造势了,并且做出了很高的姿态,比如说在关税、人员流动方面提供了各种便利。曾经的协约国成员,比如说罗马尼亚、希腊、比利时已经决定加入,荷兰、挪威、西班牙、意大利也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就连一直秉承中立的瑞士和卢森堡也表示了参加的意向。
甚至于就连刚刚和德国在战场上拼的你死我活的法国也表示两国之间的新型关系可以先从经贸方面展开。法国人向德国人进一步开放了能源市场,而德国人则投桃报李,表示愿意在殖民地商贸活动中为法国人提供便利。
对于法国人经济上的行为,布兰廷是表示理解,毕竟在战争前,法国人就每年从德国进口大量的煤炭,比如说开战前一年,法国人从德国进口的煤炭占到了全国总需求量的20。
而德国人生产的焦炭更是占到了法国市场需求量的78!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战前,法国人最高年份从英国进口了12766万吨的煤炭,而现在,英法之间的贸易几乎断绝,那么对于法国人来说,这部分的煤炭进口自然只能依靠同样十分靠近的德国,而让人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份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煤炭订单中的一部分居然给了奥匈帝国。这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法国这样做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准备真的建立和德奥之间的新型外交关系了。
毕竟,奥匈帝国的煤炭再便宜,算上运费什么的,也绝对不会比德国的鲁尔区煤矿更便宜。而法国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政治上大于经济上。当然,在有些人看来,这是法国对德国心存芥蒂的表现,准备在德奥之间玩平衡,但是在布兰廷看来,正因为法国人这个表现才能证明法国人这次是认真的,毕竟,如果仅仅是短期的权宜之计的话,法国人没有必要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还从奥匈买高价煤!
所以,整个欧洲,无论是曾经的敌人还是中立国,所有国家都在考虑加入这个新的联盟。想想看现在的欧洲,以及欧洲各国所属的殖民地,如果真的可以整合在一起的话,那绝对是一个非常恐怖的联盟!一战中,光德奥两国都已经恐怖如斯了,那么一旦欧洲其它国家也加入这个联盟的话,那么布兰廷必须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恐怕都没有能对抗这个联盟的存在了。
什么叫大势所趋呢这就是大势所趋,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国内,布兰廷虽然整天强调瑞典的中立地位,但是现在,当他面对鲁普雷希特王储的时候,他是真的很难说出拒绝的话。
“代价也许战争在未来还会爆发,但是帝国并不需要瑞典在下一场战争中表态,你们只要不做有损德意志帝国利益的事情就可以,贵国依然可以保持中立。我们会降低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以求双方的资源可以更好的利用和发挥,我们甚至可以开放一些军工市场允许瑞典企业参加我们的部分项目。之前,你不是一直抱怨巴伐利亚王国有更好的区位优势吗现在这个机会摆在了你们面前,你如何认为”王储问道。
“这不是一个军事联盟”布兰廷说道。
“没错,至少现在我们只是一个单纯的贸易联盟。我们只是希望瑞典政府不要因为
第2424章 未来 3
“你已经意识到了瑞典的短板,也意识到了欧洲市场对瑞典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取舍我想并不困难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喜欢朝三暮四的国家,我们是这样,英国人同样是这样,骑墙派永远是不受人待见的,比如说意大利。”王储说道。
所谓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就是如此,在给予对方好处的同时也不要忘了高举大棒,以免某些国家做出不明智的举动。瑞典加入欧洲同盟的好处要明显比和英俄合作的好处大得多。布兰廷也就是嘴上说说,如果真的到了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候,王储相信,他和瑞典高层是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而如果瑞典执迷不悟,在军事和其它领域和英俄合作的话,那么德国也绝对不会手软!毕竟自己手中大把的好牌,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小国朝三暮四两边讨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