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终极侧位
“威尔斯将军,我现在需要你立即组织一个专门的技术团队从我们目前大量装备的轻型双发轰炸机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机型将其该成类似德国人k4m型飞机的截击机。在未来,对抗德国人的战略轰炸机将是我们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现在,皇家空军中的飞机并不能胜任这个任务,即使是dh9这种优秀的飞机也不行,我们战斗机的火力太弱了。”特伦查德元帅对负责飞机技术的威尔斯少将说道。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们的战斗机和截击机可以装上类似德国人20mm机关炮的武器。7.7mm机枪只是玩具,而法国人的13.2mm机枪也并不能让人满意。”特伦查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恐怕很难,德国人的战斗机装备了20mm机关炮,是因为在设计j4战斗机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机头位置预留了机关炮的空间。甚至他们将机关炮装在了发动机的中轴之中。这些都是有计划的,而我们的战斗机呢骆驼战斗机的机头太小,根本无法容纳20mm机关炮和弹药。而dh9机头看样子很大,但是想塞进去依然不容易,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没有量产20mm机关炮的能力。”威尔斯说道。
“开什么玩笑,我们生产了上万架各种飞机,居然没有量产机关炮的能力!”特伦查德表示非常难以理解。
“很简单
第1947章 战略调整 2
“另外,飞行员的训练我们也必须抓紧,除了将部分战斗机飞行员转到新建立的截击机部队的同时,一些有经验的轰炸机和侦察机驾驶员也可以加入截击机部队。至于投弹手、无线电通讯人员,除了留下必要的之外,剩余的全部接受机枪手训练。”特伦查德说道。
“元帅阁下,让轰炸机驾驶员进行拦截作战恐怕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德国人的截击机飞行员都是战斗机飞行员,至少他们知道怎么处置大部分空战情况。”威尔斯有些不忍的说道。
“然而我们不能让宝贵的战斗机飞行员冲击德国人的火刺猬。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这种战斗能否生存下来更多的是看运气而不是飞行员的技术,战斗机飞行员本来就不足,还需要对抗德国人的战斗机。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拿二流人员去驾驶截击机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冲到足够近的距离,然后在对方打下他们之前,干掉面前的轰炸机!”特伦查德的话语中透出来一股股的决绝。
“好吧,如果截击机飞行员可以执行15次任务的话,那么他们可以转入到其它非战斗部门。”特伦查德叹了口气说道,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国家的航空队,截击机飞行员的阵亡率都是最高的,即使在巴伐利亚空军中,截击机部队有大量的战斗机掩护,装备了专门的截击机,有专门的机炮。阵亡率也是普通战斗机部队的2倍以上!在当初小亚细亚战场上,一个中队18架飞机正面冲英国人的轰炸机部队一轮损失3架飞机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和威尔斯确定了未来皇家航空队的装备和人员问题之后。特伦查德元帅又开始对航空部队内部结构进行调整,首先他要做的就是抽调大量的技术人员赶往后方,准备参加截击机部队的组建和改进。随后,他又将部分人员充入防空部队,增加了要地地区的防空火力密度,并且开始学德国人,准备重新建立一个对空预警网络。在战斗机部队不给力的情况下,特伦查德只能依靠高炮来确保关键位置的安全了,不求打下来几架敌方飞机,只求把对方赶走。
而在英国本土轮休的航空队现在也没法休息了,利用所剩不多的v1500做为假想敌,轮休航空队在英国本土进行对轰炸机的拦截演习。而一批因为战伤或者其它原因从一线退下来的优秀飞行员也被充实到各种航空学校来加速培养飞行员。特伦查德从装备和人员上做了准备。然而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解决,那就是,英国航空部队的燃油实在吃紧,所以英国人的飞行员培训不得不以地面教育为主。上战场前的飞行时间被压缩到只有15个小时上下!
“希望,德国人能给我2个月的时间。”在经过一番调整之后,特伦查德元帅已经做到了所有他目前可以做的事情。而剩下的事情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他要看德国人到底怎么选择。
“我并不担心德国人的轰炸机对我们的交通线、炮兵阵地或者兵站展开轰炸,轰炸机的投射量是很有限的,而且精度比较低。对付任何有防御的地
第1948章 所谓魔改 1
“货已经来了,我们该准备行动了。”此时在法国的诺曼底郊外的一处机场,一名机械师指着远处出现的一队飞机说道。
当塔台和机群进行了无线电通讯,确认了目标身份无误之后,原本林立的防空高炮和机枪不再指向空中,地面引导人员开始在机场跑道旁边引导飞机降落。而这些飞机降落之后,并没有被送到机库中,而是被牵引车拉到了旁边一处被作为改装区的停机坪上。
这一次来的是一群dh11型双发轻型轰炸机,这款飞机是目前英国空军中性能最好的轻型轰炸机,机身长度13.8米,机翼展开13.84米,高度4.12米,机翼面积66.8平方米,空重1866kg,最大起飞重量3200kg。在正常情况下,这架飞机可以在满内油的情况下搭载500kg的炸弹。当然,最优秀的还是这款飞机的速度,最高时速198千米,和英国人目前最好的骆驼式战斗机差不多。是一款非常不错的高速轰炸机!
而且这款飞机最好的一个特点是不吃发动机,只要两台320马力的飞龙式v9风冷引擎就足够了。和师出同门的dh10双发轻型轰炸机相比,dh11的自重轻了很多,最大起飞重量也轻了不少,但是负载却差不多。而后者要使用两台最大出力400马力的胜利a型v12液冷发动机。虽然dh10的速度更高一些。(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211千米……。)但是考虑到液冷发动机的生产难度和脆弱性,dh11使用的低功率风冷发动机显然更适合改成用于空战的截击机。
“兄弟,好好对待我的老伙计,它可是当年在小亚细亚上和德国人打过的,我们一起打了至少80次空战。”一名飞行员从dh11轻型轰炸机上跳下来后,拍了拍同僚的肩膀说道。
“从小亚细亚战场活着回来了吗那你可真不容易。我听说参加过小亚细亚交战的空军飞行员能回来3成就不错了,剩下要么是死在战场中要么是待在德国人的战俘营中。就算回来的,不少也是伤残。”这名机械师说道。
“是啊,非常的残酷。我们一个中队正常编组15个机组,一共45名飞行员,中间还补充过至少30人,而现在活着回来的就只剩下我们7个人了。”这名飞行员长叹一声说道。
“好了,兄弟,帮我改好这架飞机,下一次我将驾驶它挑战德国人的轰炸机,我还想活的战争结束呢。”飞行员说道。
“好的,没问题,我会把它改成一个披甲犀牛的。它在空中将所向无敌!”机械师拍拍对方的肩膀,随后招呼手下准备改装这款dh11轻型轰炸机了。
几名机械师首先上去将位于中间座位上的投弹操作和瞄准设备卸了下来,这款轰炸机原本是搭载三人,除了驾驶员和后射机枪手之外还有一个投弹手兼无线电收发人员(如果配备了无线电设备的话)。而如果要作为截击机的化,投弹手自然是不需要的,所以要拆除这些精密的投弹装置以及座椅等物资,这里的空间将被和后座人员的座位打通,然后重新布局。
后座机枪手使用的两挺并联的刘易斯轻机枪被卸了下来,然后换成了法国人生产的13.2mm哈奇开斯重机枪。这款机枪继承了之前哈奇开斯机枪沉重而高效的
第1949章 所谓魔改 2
而在飞机上层机翼上,英国人还加装了一挺7.7mm机枪,当然,一般情况下是不指望这挺机枪能打出什么输出了,这东西就是当坦克的测距机枪用的,瞄准的时候先来几发矫正一下,然后再集中火力射击。
经过这一番改装之后,英国人的工程师需要计算一下重量问题了,原来这款飞机的自重是1866kg,最大起飞重量是3200kg,实际上加上燃油的负载也不过400kg左右,算上拆除的机枪和描述设备以及座舱,再加上额外增加的机枪和弹药,英国算了一笔账,这款飞机的战斗起飞重量变成了2300公斤!没办法啊,光5挺大口径机枪和配属的部件重量就高达270多公斤,再算上好几千发子弹!虽然拆除了一些东西吧,但是重量上升是肯定的。
“老大,还按照计划改吗这可能要超重啊,飞机重心位置恐怕都变了吧”已经技工看着已经有些面目全飞的飞机说道。
“当然改了!别忘了,现在的三人飞机变成了两人飞机,我们少了一个飞行员的重量,这就是80公斤左右的负载呢。”被称为老大的人十分轻松的说道。“我们的工作才进行了不到一半!”
如果说之前的改进,让这架dh11型轻型轰炸机从一个炸弹搬运工变成了一只满嘴锋利牙齿的鲨鱼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给这只鲨鱼披上一层厚厚的硬皮,毕竟你猎杀的是空中的巨龙,巨龙不仅仅是皮糙肉厚,同时也拥有强悍的攻击力,尤其是当它们抱团的时候。
所以说,接下来,这群在入伍前曾经是钳工、车工的家伙们将在本小组唯一一个工程师艾伦的带领下给这架飞机装上厚厚的装甲,而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发动机按一个防弹装甲!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颇有挑战的工作。”看着眼前的飞龙9缸风冷发动机,工程师艾伦一边比照图纸一边开始考虑怎么安装装甲。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有不同类型的安装方法,比如说液冷发动机,虽然液冷发动机很脆弱,冷却液是在所有气缸中流淌散热,不但结构复杂,而且非常容易损伤,只要一个弹片打碎了发动机的气缸,那么很快,所有冷却液就会流光,飞机没了散热那么只能等死。
不过呢,液冷发动机也有优势,首先功重比的数据会非常好看,其次,正面迎风面积很小,所以阻力也会很小。第三冷却效率高,只要发动机不是设计的太过糟糕,一般冷却不是问题。而第三点呢,就是防御比较好安排。
这么说吧,如果重量不作限制的话,英国人可以把一台液冷发动机大部分都包裹在装甲之中,只留下发动机下部的滑油散热器即可!(各位书友,是不是感觉这个思路有些耳熟没错,历史上的伊尔2就是这样设计的,整个发动机舱,除了滑油散热器,其它的部分都被装甲防护,而且因为液冷,所以不用担心发动机过热的问题。毕竟,散热的地方只是滑油散热器!)
但是现在,英国人需要给这台风冷发动机安装装甲了!风冷发动机顾名思义,就是依靠吹过发动机的气流
第1950章 所谓魔改 3
那么好了,现在问题来了,现在怎么办呢办法一,赶鸭子上架,凑合着吧!现在战局紧张,英国人哪有时间和经验来改出合适的截击机啊,而办法二呢,自然是在改进中学习改进,继续对飞机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造!当然,虽然这些深层次的改在也在进行中,但是和接下来即将爆发的战斗估计是没啥关系了。
在诺曼底机场的一间厂房中,艾伦和他的小组正在准备给dh11型轻型轰炸机进行一下深层次的改进,以便造出英国人第一款优秀的双发截击机。实际上dh9型单发飞机也可以通过加强火力改进成截击机,但是受限制本身的机体硬件问题,截击机最好还是双发比较好,这个规律一直延续到2战。(似乎2战后更是这样比如说米格31和f14……。)
老实说,英国人这一次已经做的不错了。艾伦的改进计划基本上兼顾了目前的生产和作战需要,如果要问继续通过改进提高性能行不行自然是可以的啊!别的不说,把机翼的两台320马力的9缸风冷发动机换成功率更大的发动机不就成了然后通过加强机翼结构,再拿起锉刀把机翼锉短一点。
前者是为了承载更大的发动机,而后者则是为了提速。至于说这样做行不行自然是可以的,历史上当年fw190横空出世的几个月里,高速高翻滚的伯劳鸟把英国人的喷火5打的不要不要的,最关键的是速度差距太大了,结果英国人想了个办法,就是把部分喷火5的机翼削掉一点,减少阻力提高速度。当然,这会导致水平机动性的下降,后世一些竞赛飞机也有这样改进成高速机的事例。
但是可惜的是,这些工作的工程量太大了,以至于在战时都很难铺开进行大规模的实施,别的不说,现在,英国人的400级别马力发动机供应都不足,看重了dh11双发轻型轰炸机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这款飞机对发动机的要求比较低,比较容易满足。
而经过一番增重之后,虽然新的dh11截击机飞起来非常的不灵活,但是至少还算让飞行员比较熟悉,比如说飞机重心什么的基本上还是不变的,但是如果要改变结构,甚至在增重的情况下改变机翼的话,那么可就麻烦了,飞行员很难适应彻底大概的飞机。所以,在结构方面,英国人最多能坐的就是适当的再减少一些结构重量,从而来提高飞行性能。
如果你认为折腾到现在就算完了的话,那么只能说你太低估英国工程师的脑洞了,不得不说,做为这个年代技术最nb的工业国家,以及拥有最丰富实战经验的协约国空中力量的的英国也很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比如说现在,英国人已经发现了,如果想要攻击一架轰炸机的话,最好的位置不是从正面或者后面冲,也不是从上到下进行俯冲。而是攻击对方轰炸机的腹部!
因为从腹部攻击的话,轰炸机的自卫火力是最弱的,如果从上部攻击,一架轰炸机的上部、机头、后部机枪都可以射击。但是如果攻击腹部的话,理论上机头和后部机枪也可以攻击,但是俯角限制非常大。不要说现在一般轰炸机没有腹部机枪了,就算到了2战,b17之类的轰炸机有了腹部机枪,这里依然是最佳的攻击点,
第1951章 战略轰炸和绞杀战
在1年前,德皇想要派遣飞艇部队对英国本土进行轰炸,在向鲁普雷希特征求意见的时候,王子当时是拒绝的,不是说这个计划不好,而是这个计划有些不合时宜,飞艇造价高昂,单艘载弹量确实不小,但是稀少的数量限制了轰炸的投弹规模。与其将宝贵的飞艇投入到对英国本土不疼不痒的轰炸中,还不如让他们配合陆军作战,作为一个空中监控平台呢。而且,因为这个位面飞机过早的崛起,导致了飞艇分配的资源减少,所以,用飞艇轰炸除了一种精神上的震慑之外效果非常有限。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经过长达2年多的战争消耗,经过了一场又一场空中较量,德国空军利用正确的战术(前期以战斗机和截击机为主,凭借较为完善的地面系统消耗英国人的航空力量。)和厚积薄发(轰炸机数量慢慢攒,小心使用。)终于彻底获得了战场上的空中优势,并且在连续多次的突然打击中重创了皇家陆军航空队。当不列颠的战鹰逐渐退出战场,当英国战斗机的羽翼不能再给地面和海上提供庇护的时候,德国终于可以痛快的享受空中力量带来的优势了。
“我看过你们对空军提出的要求,有人要求轰炸机的前线支援、有人要求对英国人的纵深目标进行打击,还有人要求对后方交通线实施绞杀战。你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认为,这样使用空军的效率还是偏低!虽然我们有巨大的优势,但是空军的资源还是相对有限的,所以,我们要把手中的空中力量投入到最关键的领域!比如说英吉利海峡和对面的伦敦!”
王子用手中的推杆在地图上英吉利海峡东端的位置上画了一个椭圆。将伦敦、多佛尔、敦刻尔克、加莱等地全部圈了进来。
“伦敦自然不用说,这里是日不落帝国的心脏,每一发落在伦敦的炸弹都会让英国人痛彻心扉!法国沿海港口呢这里是从英国出发前往法国的最重要的港口,每天,都会有上百艘各种船舶从这里出发,满载武器、弹药、食品和燃料前往法国。而敦刻尔克、加莱等港口则是接受这些物资的地方,这里不仅仅是英国远征军的大动脉,更是法国人最重要的燃料运输线之一!所以,多佛尔海峡的英国运输船可以极大的削弱协约团的战斗力。”
“之前,曾经有人要求进攻这些地方,当时我拒绝了,因为我认为时机并不成熟。但是现在,当我们可以组织起上千架飞机一轮的轰炸的时候,是时候让英国人在我们的机翼下颤抖了!我们要用炸弹和死亡告诉英国人,庇护他们数百年的英吉利海峡并不能让他们感到安全!法国人做不到的事情,我们未必做不到!”鲁普雷希特王子激昂的说道。
“虽然我对空军并不算很了解,但是,我想说攻击多佛尔海峡的轮船和轰炸包括伦敦在内的英国城市这是两个目标,把有限的攻击力同时分配在两个目标上是不是不太妥当”豪斯将军有些疑惑的说道。
“没错,这确实是两个目标,两个虽然有区别,但是却可以相互促进的目标!”王子点点头说道。
“轰炸的成败除了自身的软硬件
第1952章 战前准备 1
英国人都知道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装备和战略战术,德国人自然也知道。不要认为这只是一次单纯的轰炸,这是一场战役,而伴随着这场爆发在多佛尔海峡上空以及附近地区的空中大战,德国人需要把一种战术行为上升到战略的层面,有点类似把装甲突击进化成大纵深战役理论。
那么好了,战术和战略有什么区别呢在王子上看来,战术更多的是用诈,用各种因素创造出一种良好的作战环境。而战略则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军事体系。
比如说之前王子在一战海战中的成名战—多格尔沙洲之战,在这场战役中,王子用各种行动完美的诠释了欺诈的含义以及对装备运用的艺术!在爆发战役之前,鲁普雷希特很好的隐藏了自己的实力,强大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几乎从英国人的视野中出现过,让他们认为,这一级战列舰不会出现在战场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