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我的小面包

    把朱环和小梅安顿好以后,王虎走到书房,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虽然外面对自己严厉封锁,但并不是铁板一块,要不然之前四海商行,也不能把物资运送过来。

    而现在朱环在自己这里,而四海商行,又是朱环自己的,这无疑,给王虎一个极大的信心。

    四海商行,在北方,可是一个范围极大的商行,即便是每一个行省,都有它的足迹,现在,它成了王虎打出去的路径。

    玻璃已经研制成功,玻璃制品,也已经快要出来了,这个暴利的东西,只要出来以后,王虎就不信,没有人会不动心,到那个时候,自然是会有大豪商来联系自己,到时候,围困就不攻自破了。

    朱环的到来,成了自己的东风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分配土地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海乐做的还不错,积极了解民众的情况,处理了几起持强凌弱的事件,并积极发展商业,带动当地的发展。

    对于此,王虎还是挺满意的,最起码,你能做到一个实干派,而不是嘴炮。

    军营会议室内,杨二牛一干人都在,还包括前来的海乐和刘海。

    王虎站在上面,由于最近朝廷的封锁,使得境内的百姓,很是犹豫,特别是峄县的那些人,并没有藤s县这边,对自己的拥护,是以,他决定,把大招放出来。

    “大人,到底要推出什么政策啊,你都站了半饷了,也不说话”。熊亮挠挠头,焦急的说,你老是看地图干啥啊,快点说啊!

    熊亮的话,惹来一阵轻笑,随即又赶紧闭嘴了,不过,这熊亮的话,也是他们想问的。

    王虎转过身来,缓缓的说:“虽然咱们的作坊不少,可是,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收益,况且,来咱们这里做工的,还是军户占了大部分,所以我决定,第一,从现在开始,统一户籍制度,境内所有人,全部加入军户户籍”。

    说到这一点,杨二牛等人没什么意见,倒是刘海和海乐,眉头微皱,显然是有意见,两人是属于民户,而且属于家资丰厚的那种,按照以往的惯例,就是普通的民户,也要比军户强很多倍,民户家的女儿宁愿老死,也不会嫁到军户家,就是个例子,是以,两人心中不大满意,可是,作为新晋的人员,张张嘴,却是没有说出口。

    王虎朝这边瞥了一眼,看其表情,就知道两人有话憋着,于是紧接着说:“既然都改为军户户籍,那么,就没有了之前的差别,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且,下一步,我准备派人丈量土地,境内的所有人,都会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

    此言一出,顿时所有人都惊住了。

    熊亮几人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从他们记事开始,家里就没有土地了,就是海乐家里,也只是多了两间店铺而已,至于土地,也是少得可怜。

    此刻听到这样的话,也是兴奋的不行,纵有钱财万贯,不如土地百顷。

    王虎竟然要重新分配土地。

    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土地,对于军户们意味着什么,即便是之前的民户,因为地主,员外等人的欺压,拥有的土地,也是少之又少,很多都成了地主家的佃户,做梦都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

    只要境内每一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所有人都会被调动起来的,为了保护土地,他们可以豁出命去,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是海量的官兵,是凶残的鞑子,也怡然不惧。

    良久,李小伟才惊喜的问道:“大人,像我们这些后来加入的流民,也能分到土地吗”

    王虎点点头,说:“这是自然,只要是我们接纳了的人,都是我们自己人了,自然是一视同仁,接下来所有人都会重新做户籍,然后按照户籍分配土地,不会漏掉一个人的”。

    不过,杨二牛还是谨慎的问:“大人,会不会太草率了,要知道咱们两县的土地,可不仅仅是那些大地主家的,大部分还是鲁王府,兖州府,以及各级官吏的,咱们动了土地,就算得罪了所有人了”。

    王虎摇摇头,说:“即便是咱们不动土地,不动他们的利益,他们会放过我们吗事实已经证明,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我们不去招惹他们,他们也会来抢我们的”。

    熊亮高声喊道:“分,为什么不分,那些土地原本就是我们的,只不过被他们强取豪夺,给霸占去了而已,我们只不过是想把我们失去的土地要回来而已,谁要是不同意,就干他丫的,都是两个肩膀一个脑袋的,谁怕谁啊,不服就干”!

    高福也坚定的说:“有了土地,咱们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定心丸,这就是咱们的根,谁要是敢来抢,咱们就跟他们拼命,就是皇帝来了也不行”。

    杨二牛摇摇头,说:“我不是反对分配土地,我只是怕咱们一下子招惹了这么多的对手,会承受不住的”。

    熊亮一拍大腿,豪气的说:”怕个鸟,前两次不都是他们这些人的联军吗,好几万人,还不是被咱们打的落花流水的”。

    王虎拍拍手,道:“杨二牛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陕西起义军进入河南以后,发展迅猛,甚至是号称大军百万,可是,依旧被几万官军,追的上蹿下跳的,洪承畴,孙传庭这些人的部队,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还有卢象升的天雄军,在浔阳府大败张献忠,要是朝廷派这些人来的话,那也是麻烦的很,即便是咱们胜了,那也会损失很大的”。

    听到这里,熊亮讪讪的说:“卢总理不是在围剿闯王那些人吗,应该不会在意咱们的吧”。

    不论是之前的围剿起义军,还是后来的勤王,王虎这边,都跟卢象升所部有所接触的,对于其部队,也有很深的了解,那是一只善战的部队,战斗力很强。

    这个时候,刘海开口了,说:“我也赞成分配土地,只有这样,才能把所有人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之前咱们这里闹过白莲教,闻香教,提出什么均分浮财,有福同享等等,也只是刺激百姓一时,一旦新鲜劲过去了,百姓又会散去的,这也是他们屡屡失败的原因之一,只有土地才是最根本的,些许钱财,花了也就没有了”。

    海乐也紧跟着说:“我也同意,有了土地,才有了根本,这才是咱们发展的基础,起义军虽然发展的很快,号称百万,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如何,也只是老营和塘马还有些战斗力,剩下的那些,而且,说得不好听的,就是他们的炮灰而已。

    在封建时期,不管是军户,还是民户,对于土地的渴望,是外人无法想象的到的。

    只有失去了,才会更珍惜。虽然有些人,土地早就没有了这会儿分得土地,只会更加的珍惜,对土地的保护,为了自己的土地,谁来了都不行,也可以为了保护土地,做任何事情,包括上战场。



第二百章 商议
    其实,刚开始的事情,王虎想到的是,均田免赋的口号,但是想想,还是算了。

    这个口号,原本是几年后,李自成提出来的,在这样的环境,社会背景下,极具有煽动性,也赢得了无数穷苦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在攻打很多城池的时候,都是这些人做了内应,才很快打下来的,也成就了李自成的辉煌。

    不过,在考虑了很久以后,王虎还是决定,放弃了。这毕竟只是一个口号,不可能免赋的,即便是当年李自成,也没有坚持到底啊,你都免赋了,拿什么给手下人谋福利,军费开支从何而来。你这边喊着免赋,回头又开始征收,落得一个表里不一的坏名声。

    况且,王虎现在并不想那些高调,在前面有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在前面顶着,自己可以安心的开始发展,朝廷也不会拿主力过来对付自己。

    但是高调的话,那就不一定了,万一惹来朝廷大军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均田倒是可以借鉴一下,赋税的话,按照原来的,每亩两斗粮食,只要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赋税,就已经让百姓们感到满意了,你要是真不征收赋税,他们反而会发愁,还会恐慌。

    王虎坚定的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只有手里有粮,便不会心慌,有什么变故都不怕”。

    不过,在心底里,王虎更倾向于发展商业,农业是根本不假,但是,只有商业发达了,国家才会富有,商业税和工业税,才是国家税收的大头。

    南宋时期,偏安江南之地,耕地还没有那么多,但是,其国家的收入,竟然都能达到上亿两白银之多,其中,九成是来自商业税和工业税。

    大明朝的商贸同样发达,隆庆开海以后,江南之地的商业贸易,可谓是非常的发达,到马尼拉,朝,岛国的船队,那是非常的繁忙,载着大量的瓷器,丝绸,茶叶,药品等等,换回来的是一船船的银子,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内,保守估计,在大明后期,国内的白银两,可达到惊人的三到五亿之多。

    明朝的商业贸易非常的发达,但是,赋税却非常的少,就好像茶叶,每年只是东南沿海,一省之地的茶叶贸易,就达到上百万两白银,可是,税收呢,竟然只有区区几十两,甚至是到了崇祯时期,东林党把政,连着最后的几十两,也给免了,一年的国家收入,竟然才区区四百万两,而光是军费开支,每年都要五六百万两之多,年年赤字,年年加赋,都加到了老百姓身上,本来就艰难的老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不造反才怪。

    可是钱都到了哪里去了呢,都到了那些大地主,大官僚的府上去了,特别是东林党的家族,一个个不说富可敌国吧,那也是富得流油,一个个肥了自己,榨干了国家,可是,最后国家都没了,谁能给你守护住这些钱财。

    当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从那些富户官员家里,搜刮出来数千万两的白银,这还只是白银,还不包括那些珍珠翡翠玉器字画之类的,而可笑的是,在攻打北京城的时候,崇祯帝请求这些人捐出来一些银子,来招募勇士帮助守城,一个个铁公鸡一毛不拔,哭着喊穷,到了城破的时候,追悔莫及,人头落地的那一刻,银子也成了别人的了。

    王虎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们也要开始征收商业税,不是之前的三十税一了,而是十税一,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商品,制定不同的税收比例,对于一些贵重的奢侈品,还要征收重税,具体的,之后在详细讨论”。

    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丈量两县的土地,登记人口,制作新的户籍制度,然后,按照人头,发放土地。

    王虎暂定的是,每人十亩地,不论男女老少,家里有一个算一个,即便是你今天刚刚生下一个小娃娃,那也分给你十亩地。

    王虎此举的目的,就是鼓励生育,每逢乱世,人口都会锐减,到处都是荒芜的土地,没有人耕种。

    山东这边还好一些,起义军严重的河南府,以及常常遭受鞑子肆虐的北地,那真是百里无人烟啊,即便是看见了一个个的村落,也是空的。

    虽然王虎一直主张接收外地的流民,但是,也不可能无限量的接收下去,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而且,等到稳固了以后,王虎还打算,把学院搬到城外去,建设一个大大的枣林学院,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还要把铁匠坊,火器作坊等搬进去,一方面保密性质好,另一方面,这些东西,也是需要不断地研究的,特别是火铳,火炮,这可是未来的主流,谁抢占了先机,谁才会占据主动,获得最后的胜利。

    王虎是有先知先觉的本事,可是,如果坐吃等死的话,最终,这汉人的地盘,恐怕,依旧还是要落在鞑子的手里。

    是以,王虎一直在努力,努力做到,发展的比所有人都要快,快到甩开他们的程度。

    “刘海,海乐,这登记户籍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一定要做到没有遗漏,不管以前是黑户,还是逃户,只要现在在咱们这里居住的,那就算一个,到时候,我会派一队军士跟随你们的,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

    “杨二牛,李小伟,尤达,这丈量土地的事情,就由你们来做了,时间紧,任务重,你们一定要尽快做好”。

    “是,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会尽快完成的”。几人豁然站了起来,大声应道。

    很快,几人就带着人手,匆匆离开了。孙齐林也是,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虽然全程基本上没有发言,但是心里也是非常畅快的,这说明,自己终于挤进了,王虎这些人的圈子了。

    林城也板着脸离开了,不过嘴角弯弧,显然是心情非常不错。

    只有熊亮愣了半饷,忽然间站了起来,喊道:“大人,我呢,我呢,怎么没有我的任务啊”



第二百零一章 丈量土地
    刘海和海乐的动作,还是很快的,用不不到七天的时间,境内所有人,就已经重新登记在册了,而杨二牛那边,也已经带着人,把土地丈量的差不多了。

    很快,不用王虎颁布,分配土地的消息,就传出去了,一时间人声鼎沸,激动不已。

    多少年了,这些人已经没有自己的土地了,不是给军官干活就是给地主家做佃户,每天起早贪黑的,累死累活,却是连饱饭都吃不上。

    这会让听闻将会有自己的土地,一时间都兴奋的很,特别是那些老人,忍不住都哭了。

    这年头家里一般孩子都不少,一人十亩地的话,一般的家庭,都能拥有百十亩地,耕作的好了,够勤快,完全足够了。

    况且王虎还会建立大量的作坊,人们的生活水平,很快就会提升上去的。

    虽然新城这边的人,通过做工,已经赚取了一些钱财,比起以前,那是强多了,最起码吃穿有了保障,可是,听到会有自己的土地的时候,依旧兴奋的不行,就连刘氏,都在计算,家里有多少人,能够分到多少土地,为此,刘氏还巴望,王虎多娶几个回来,到时候孩子一大堆,还能分到好多土地呢,听的王虎苦笑不已。

    这里属于运河沿岸,并不缺水,一般的亩产,都在百斤左右,很多人土地还没有到手,就已经开始算计,能够收到多少粮食了。就连刘氏也是如此,带着小兰在哪巴巴的计算。

    王虎笑着说:“娘,咱们不种那些了,种点玉米,红薯什么的”。

    几年前王虎就跟朱环讨要了玉米,红薯,辣椒这些东西,经过王明这几年的培育,效果好不错,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产量也渐渐地提升上去了。

    要知道不管是玉米,还是红薯,南瓜这些东西,哪一个不是高产的东西,种的好了,就不会在有人挨饿了。

    康熙朝明明刚刚经过战乱,人口还增加了好几倍,为什么没有百姓作乱,就是因为能够吃饱了。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吃饱穿暖,有点余钱,那就足够了。

    而那个时候,能够吃饱,就是因为红薯这些东西的推广,产量大增的原因。

    小冰河时期,粮食产量锐减,加上流民失所,导致粮食的价格居高不下,供不应求。

    王虎相信,只要能够把红薯,玉米等新作物推广开来以后,绝对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这一天,一大早,王虎就带着一干人,来到了城外,今天是开始丈量,分配土地的日子。

    “李大虎,你家一共八口人,共得良田八十亩,可对”土地分配的第一家,就是李大虎家,也是原枣林村的一员,也算是王虎的近邻了。

    原来李大虎一家,也是够凄惨的,自己家的土地,早就没了,有一半是因为给孩子看病卖掉的,还有一半,是被上级军官设计侵吞的,到了最后,一亩地也没有了,靠着给张准种田来糊口,可是往往一年下来,连吃饱都成问题,更别说能够穿一件完整的衣服了。

    那时候家里几个孩子还小,都是窝在被窝里,特别是冬天的时候,都是谁出门谁穿衣服,就这,还是一件补满了补丁的衣服。

    “感谢大人,谢谢大人”。李大虎热泪盈眶的,都快跪下了,接过来地契,从今往后,这八十亩地,就是自己家的了,只要自己勤勤恳恳,不仅温饱不愁,还能有富裕呢,况且,李大虎现在还有作坊的工作。
1...6263646566...1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