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做神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雨白鸽

    地震灾区,一时多变。

    频繁爆发余震,除了烟尘滚滚的灰尘,还有要人命的水泥楼板。

    在随着巨石下压,医生的腿完全卡在下面,他甚至能听到腿骨骨折的声音,但他不能喊,不能让妻子担心。

    其实他并不知道,她的妻子的处境也不太好,一块巨大的水泥板随着余震下压,她没了可活动的空间,紧密的与死亡近在咫尺。

    不知道过了多久,杂乱的人声出现,施工吆喝,一道阳光照射进来,上面废墟被军人搬走,医生因为右腿被卡主,施工队采用切割施救,结果导致下一层塌方。

    医生得救,被抬出废墟,神智迷离的时候,只听到妻子最后说出的一番话。

    “先救孩子,老公,如果我出




第234章 技术难题
    “这个……”安洪峰摘下眼镜,苦笑着说:“正常人的血量是20000cc,一台心脏手术需要大约40000cc血量,不过这个患者年龄只有10岁,她的血液含量大约是8000cc,但也需要最少20000cc的预备存血。”

    “然后呢”张琦又问。

    “所以,找你来是想商量一下,你正在研究的自体血液回收机,能不能……”

    张琦连连苦笑摇头,安洪峰试探的问:“怎么,不行吗”

    张琦是真不想说,但被逼到这个份上了,不得不说:“不是不行,只要研究出来肯定能给你使用,可问题是,我现在还没研究出来。”

    “哦,这样啊。”安洪峰没理解,喃喃道:“没关系,现在患者的情况还没到非做手术不可得地步,起码一两个月是能等得起。”

    张琦无奈的站起来,抓耳挠腮道:“不是一两个月的问题,是技术难题,我实在没什么头绪。”

    “这……”安洪峰问道:“有什么难题,说来听听。”

    “机械原理你懂吗”

    “不懂。”

    “哪我跟你说有什么用。”

    安洪峰无奈一笑:“人多力量大么,多一个人不是能多一个主意么。”

    张琦再次坐下,分析片刻说道:“我卡住的难题是这样的,你知道血液循环,这不是一次性注射器,一个人用完了之后其他人就不用了,血液传染病这块要考虑,对吧。”

    “没错,所以你的问题是。”

    “消毒。”张琦纠结道:“你应该知道,使用后的器材,用消毒水消毒对人体有危害,用紫外线杀菌影响红细胞,用红外线杀菌影响白细胞,你说怎么解决”

    安洪峰喃喃道:“这是个麻烦,仪器是整体的对吧”

    “对呀。”

    安洪峰靠着椅背,思考着说道:“这就麻烦了,如果内部能拆卸的话,可以使用高温蒸汽消毒,但如果是整体的话。”

    “等等,你说什么”张琦质问。

    “整体的话。”

    “不是这句。”

    “高温蒸汽消毒。”

    “对。”张琦兴奋的坐下,“跟我讲讲这方面的原理。”

    安洪峰解释道:“这样的,在80年代,咱们医疗体系还不完善,消毒还没有那么先进,当时医院采用的高压蒸汽消毒,在1000度高温下,能杀死所有有害菌。”

    “居然还能这样。”张琦这才恍然大悟,别看张琦了解未来医学,可他是90后,80年代的事他还没出生呢,那个时代的医疗消毒体系他哪知道。

    被安洪峰一语道破,瞬间感觉豁然开朗。

    喜笑颜开的握着安洪峰的手,“你可帮我大忙了。”

    然后头也不回的,兴奋的跑出办公室。

    安洪峰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张琦这是突破现有技术有望,也就是说,这个手术距离成功又迈进一步。

    ……

    张琦回到实验室就开始没日没夜的研究。

    自体血液回收机的运作原理很简单,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回输给病人。

    前期问题都好解决,后期消毒也被攻克,所有难题迎刃而解,接下来的事顺理成章。

    在高价购买的资料基础上,更改一些程序,加以变化,更改,然后拿着新材料设备,直接去中科院医学部。

    ……

    中科院办公室。

    刘启明坐在椅子上,耐心的听着张琦口若悬河的讲述。

    “关于自体血液回收机的设定就是这些,怎么样,能帮我把机器造出来吗”

    刘启明看着资料,“行是行,先走流程吧。”

    “啥意思”张琦问。

    “是这样的,你这个提案我通过了,要想制作成品,首先要先申请专利,然后拿到国家拨款,在进行正规化的生产,检测,最终才能运用在医疗体系中。”

    &nbs



第235章 明星效应
    电话里传来一片嘈杂,有抢救的声音,安洪峰的声音很焦灼,“问问张琦,他的自体血液回收机什么时候能用,患者挺不了一个月了。”

    “安教授,张琦让我问你,还能坚持多久。”

    “3天!”

    “张琦,只能坚持最多3天!”

    听见电话里的声音后,张琦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这还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无能为力的感觉。

    埃布斯坦畸形,属于基因遗传病,在产儿最有可能患有心脏先天功能不全,而埃布斯坦畸形,也是最稀少的疾病之一。

    在未来,基因学的飞速进步,任何先天疾病完全杜绝,像是这种先天疑难杂症,完全被除根,好多年都没听说过了。

    在现在,埃布斯坦畸形虽然能通过手术治愈,但手术难度也相当大,起码张琦就没做过这类手术,也没有信心。

    见张琦比刚才还颓废,陈梓童也有点不高兴,试探的问:“其实主要问题是缺血对吧”

    “没错,血库存血量不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体血液回收机上,结果还出血这是,哎!”张琦感慨,喃喃自语。

    “我有一个办法,能解决血的问题。”

    此话一出口,所有人齐刷刷的看向陈梓童,等待着她的后话。

    “说说看。”

    陈梓童一挺胸脯说道:“我毕竟是一个公众人物,这样,我可以发微博,以我的号召力,把媒体吸引过来,再把你讲的感人的故事公布出去,让市民来献血,这样不就解决了。”

    “对。”沐子晴也跟着帮腔说:“做一场公益活动,让市民伸出援助之手,不就是无偿献血么。”

    “就这么办。”张琦很激动,“我去协和,媒体宣传的事就交给你们了,进展如何随时联系。”

    “好的。”

    分头行动,张琦去了协和医院,去找安洪峰说了一下情况,安洪峰现在也是走投无路,不管是血液回收机,还是无偿献血,有总比没有强。

    ……

    不得不说,陈梓童的影响力果然不一般。

    中午时分,大批量记着来到医院。

    陈梓童把这个故事加以感情的讲了一遍,说的是声泪俱下,甚至都把在场记者都给感动了。

    为了演戏,陈梓童带头献血,只不过她是o型血,就算献了血也用不上,不过明星都带头了,在新闻媒体的宣传下,很多记者也都献了血。

    只不过,暂时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距离手术真正的用血量还远远不够。

    不过这件事也只是刚刚开始,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献血献爱心这种正能量的新闻一经播出,陈梓童的粉丝,以及有良知的民众,也都大义凛然的来到医院鲜血。

    在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之下,电视机下面24小时滚动字幕,各大报纸也开了头版头条报道此事,把这个感人故事写的哪叫一个热泪盈眶。

    当天下午直到第二天,献血的人是络绎不绝,以至于进行手术过后的几天内,医院的献血量总和,甚至比全年还要多上几倍。

    这也让张琦很是感慨,还是明星效应厉害。

    第二天清晨,整个医院都忙碌起来,昨天到今天献血的人很多,ab型血还真有不少。

    看着不断被送来的血袋,存量不断增多,张琦的心里终于有了底。

    “现在存血量是多少了”张琦问。

    “应该够用了。”安洪峰回答,看了看时间,吩咐道:“安排手术吧,越早做越好,手术12点进行,走,去消毒室。”

    这台手术,安洪峰指定带了两个人,一个是张琦,另一个就是杨珊。

    消毒室,三人兢兢业业的刷手消毒,医用香皂刷洗所有细节,指甲缝任何一处地方都不能错过。

    再由护士为三人穿上无菌手术服,最后带上口罩和三层无菌手套,一切准备就绪后,端着手臂走进手术室。

    对外宣传安教授是主刀,杨珊是副刀,张琦是助理。

    手术室内无影灯下一片光明,马上就要手术了,不少护士心情稍微有些紧张,检查仪器和筹备手术刀等工具。

     



第236章 埃布斯坦畸形手术(上)
    张琦停止操作问道:“谁看一下血压”

    一个护士急忙看了一眼电子血压表。

    “120160。”护士匆忙回答。

    “患者呼吸停了吗”安教授质问。

    杨珊检查了一下:“没有。”

    安教授缓和气氛的说:“没停止呼吸你紧张什么,120160还算正常,只是加快血液流动这个血压还不够,心速还差一点,注射强心针。”

    张琦这才松一口气。

    护士准备输血,患者心跳加速了一些,血液流动也在稳固升高,肉眼可见肥大的心跳正在一点点缩小。

    手术还在持续着,护士夹着棉花伸到张琦额头前擦了擦汗水,张琦再次接过手术钳,掐住堵塞血管两端,同时指挥说道:

    “准备搭桥器材,后面的手术稍微有点难度,顺便再准备血袋,防止血崩。”

    护士准备器材,安洪峰已经确定好下刀的地方,这是一段堵塞血管,切开进行搭桥术,这也是整个手术最难的地方,也是需要医生极高的微操手法。

    “擦汗。”

    安洪峰把头歪向一边,护士快速擦汗后,稳定心神,开始切开最危险的区域。

    “噗呲”

    当手术刀切开二尖瓣肥大区的时候,血液如同泉涌井喷。

    “滴滴,滴滴”

    “擦血。”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忙碌起来。

    张琦用最快速度打开静脉输血通道,见血液涌出这么多,记得他冷汗都冒出来了。

    “不要慌。”安洪峰不愧是全国第一刀,哪怕在这种危机时刻也是处变不惊,“开通三处静脉通道,保持出血量和失血量持平。”

    护士们挂了四个止血带,把输出量调到最大限度。

    安洪峰不急不缓的拿出止血钳,顶着喷血状态,完全用感觉找到了出血的心脏静脉,夹住。

    当血液被止住的一刹那,包括观摩区里的所有人都集体松了一口气。

    “好险。”杨珊吓得声音都颤抖了。

    “别慌,手动助氧器。”关键时刻,安洪峰临危不乱的指挥,看了一眼患者情况,再次指挥护士说道:“盯着患者的生命体征,30秒报告一次。”

    手术期间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发挥出了全力,随着二尖瓣内支架搭桥,稍微有一点疏忽,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危险。

    这台手术,说实话,安洪峰堵上了他的职业生涯。

    一旦失败,患者死在手术台上,这对安洪峰来讲,是名誉扫地,自毁前程的打击。

    “脉搏120。”护士报告。

    安洪峰问道:“血压多少”

    “140160。”

    “如果到180200还没有搭桥,就会有生命危险,到时候一定会出现血崩。”张琦提醒。

    “拼一把,不能这么耗着。”安洪峰心急如焚。

    “别急,我能搞定。”张琦深吸一口气:“你们几个盯着血袋、血压、随时准备强心针,安教授。”

    大家分工有序,张琦再次深吸一口气,“擦汗。”

    哪怕张琦心情在稳定,此刻都不免紧张起来,要知道这可是他第一次做这么大的手术。

    “脉搏140,血压160180。”护士汇报。

    “不能等了,安教授,我跟你一起配合。”

    “来吧,我主支架,你辅助。”

    张琦调整了一下心态,因为血液喷涌遮挡视线,只能凭借着微弱的触感,进行微操作。

    随着大脑中记忆的位置,用手摸索着找到了开血口,插入搭桥管进行粘黏连接,完全不用肉眼观察进行微操作。

1...6566676869...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