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好莱坞传奇导演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血流三千尺

    而且,斯科特-罗斯确实有水平,数字领域缺的是稳定的资金来源,不是技术。至少,现在不是。

    目前市面上,除了工业光魔和维塔数码,就是数字领域最厉害,三家几乎瓜分了全球视觉特效领域的百分之80的营收,其中工业光魔占了一半。

    这就是成绩。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莱曼就愿意斯科特在公司内部无人可制,他才是第一股东,拥有绝对控股权,就算不懂技术,斯科特也只是合伙人,可以是高级打工仔,而不是平起平坐的玩家。

    他没这个资格……

    看着自信十足的莱曼,还有笑容灿烂的约瑟夫,仿佛刚刚的一切都是在正常不过的要求,斯科特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局――莱曼不是卡梅隆,他脾气不暴躁,也不惹人厌烦,甚至大部分股东都认为他的加入对数字领域来说,非常有益处。

    说实话,如果不是斯科特过往的权威以及认可度,这些股东投资人是不会出面支持他的,毕竟,他们只要利益,而不是什么理想巴拉巴拉的。

    换句话话说,在场的所有人,只有斯科特把数字领域视为心血,不忍被糟蹋。其他的,都是视为工具,一个盈利布局的工具。

    至于工具的主人是谁?那重要吗。

    “斯科特,数字领域的财务状况并不好看,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都在飞快的抢夺市场,难道你希望数字领域未来被他们抛下吗?尤其是工业光魔。只要答应我们的要求,平时的管理该怎样依旧怎样,我还会立马注资五千万,你手里的股份也并不缩减,如果不行的话,很多事情已经没法在谈下去了。”

    斯科特默默思考着,最终点了点头。

    他知道,他想打败工业光魔。

    证明给那个粗鲁到无礼的人看看,数字领域并不缺少谁,也并不是没有必要的垃圾资产。

    只要他不出错,不给莱曼机会,他相信,数字领域会平稳的走下去。

    甚至往好一点的方向想想,莱曼至少喜欢讲道理,比不讲道理的卡梅隆还是很好接触的。

    而且,这人有钱……

    一番扯皮过后,在股东们的见证下,斯科特和莱曼最终签署了一份备用协议,如果数字领域存在损失股东收益的决策,莱曼拥有一票否定权,且股东抛售手里的股份,莱曼能优先购买。

    ――――




第511章 方向(求订阅,票票)
    人事暂时不会变动之后,莱曼还是跟随斯科特面见了各部门的员工。

    此时的数字领域在莱曼没有入主之前,资金紧张且短缺,都已经裁了好几批员工。

    是以,人心还是没有平定下来的,生怕再来一波裁员。

    莱曼也照例安抚一下,他只得承诺:

    一,本身工作没问题,肯定不会开除;

    二,公司研发资金的预算充足,也不用担心没事做,而且能力出色的话,不吝赏赐,不论薪资还是职权;

    三,要是没本事,干不了这个,滚蛋的话也是应有之意……

    好赖话都说了,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

    大家是知道莱曼的,也知道眼前他才是大股东,既然管理层没啥变动且答应薪资待遇按时发放,唯能力是举,自然心满意足――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很大的野心,不甘于人后,咱一个打工的,做事有工资,也不会随便就被辞了,还能不安定?

    果然,做出许诺之后,各部门员工各自心安。

    这边,以斯科特-罗斯为首的数字领域技术骨干又带着莱曼巡视视觉特效技术的研发。

    前面忍心抛弃的点子一个个又捡了起来。

    比如,更好的场景渲染――这本就是数字领域最拿手的地方,单论环境渲染,整个视觉特效领域无出其右。

    然后莱曼到处参观,也开口问起了工业光魔以及维塔数码最近的技术储备。

    这两货,一个在公关不用摄影棚就能使用绿幕动捕技术;一个在协助卡梅隆开发《阿凡达》里的3d渲染,至于其他的,两家技术各有所长,但真的差距都没拉开。

    或者说,现在市面上的项目特效单子,三家基本都能干,偏差的是耗费如何。

    比方是大场面,找数字领域就要便宜省心一点,而其他两家也不是干不了……

    所以下一步,除了继续在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更新技术储备,莱曼还提了个要求,也希望学着工业光魔一样,动捕技术能实现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而不是专门铺设摄影棚才能协助拍摄。

    后世,几乎大部分特效公司都在推动这一步,区别无非是谁更厉害,或侧重点以及市场卖点怎样。

    莱曼就想着,这方面得提前做准备,别一下子就让工业光魔技术垄断了,才反应过来要攻关。

    至于3d-imax,院线都不着急,数字领域急也没用,除非卡梅隆愿意拿他的项目做实验,交给数字领域推进――可惜,他是肯定不可能答应的,何况,维塔数码有新西兰政府的高新技术政策扶持,六大是比较喜欢合作的。

    无他,电影退税是张王牌。

    以特效大片动辄一两亿的投资成本,这可是省了一大笔钱。

    斯科特倒是对技术更为熟络,提的方面,数字领域都有团队研发,他自己也是很有信心――以前没钱,啥事都缩手缩脚的,现在资金方面有了保证,那还不得大力推动?

    莱曼也对众人的信心非常满意,他虽然知道特效大片在未来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肯定愿意自家走在一众竞争对手的前面――至少不能太落后。

    “我知道视觉特效行业压力颇大,但也希望资金有了,能弄出一番名堂出来。”

    话毕,莱曼才转身离开,返回贝弗利山庄。

    这之后,又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奥斯卡要来了。

    期间,《迷雾》继续保持着非常稳定的回落趋势,第三周的日票房基本在650万至870万之间,较上周跌幅百分之30。

    再然后,还有几部新电影进入市场,如狮门的《一个疯黑婆子的日记》,开画首日就拿到506万美金,对于小成本制作来说,已经不错,这也加剧了旧作的票房颓势。

    至于奥斯卡,基本定于2月27日晚,柯达剧院举行。

    而这届颁奖典礼,可谓竞争激烈。

    同时期,已然能看出马丁-斯科塞斯领衔的人物传记电影《飞行家》有称雄之势,其作包含了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在内的十一项提名,紧随其后的还有马克-福斯特的《寻找梦幻岛》以及莱曼导演的《百万美元宝贝》,都提名六项,却没有揽获三元的成就。

    所以这一届,如果评委不玩什么幺蛾子的话,就都可以看出大奖的归属会在这三者之中――从每年的提名就能看出很多东西了。

    那么,争夺奖项的第一集团主力已经初现,不过,整体而言,莱曼觉得《寻找梦幻岛》的胜算最大,一是马丁导演不被奥斯卡评委喜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哪怕他杰作频出,也基本拿不到什么大奖;

    二是莱曼才第一次提名最佳导演,评委会大概率也不会一击即中,就给了。

    再者,莱曼自己也觉得三部作品伯仲之间,或许论票房,《百万美元宝贝》能有点优势,毕竟对于日益增长的女性市场来说,《百万美元宝贝》宣扬的“强者”思维还是很对女权主义的胃口。

    但放到奥斯卡上,就比较吃亏。

    一般来说,好莱坞的政治立场向来是恭维左派,里面力挺民主党的铁杆势力数不胜数,拉票环节中为之发声的好莱坞人士多的离谱,而这部电影的立意却是有些偏右,评委不支持也正常。

    要知道,往后再数十年,好莱坞都还是左派,要是谁能拍部电影是讲黑人加同性恋加反战的作品,质量还不错的话,不入围都不可能。

    18年几乎没啥收获的《三块广告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最佳原创剧本竟然败给《逃出绝命镇》,真有够直接的,都不待遮掩。

    要知道《逃出绝命镇》可是票房大卖的,商业属性十足。

    那怎么以前瞧不上金-凯瑞《楚门的世界》提名最佳男主?

    什么叫打脸。

    又说评判不以票房为主,结果每年票房大卖的都拿不到有分量的奖项,结果人家祭出黑人当男主的大旗,丫就愿意给奖――《黑豹》就不提了,更离谱。

    可以说,奥斯卡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变味了,特么的跟政治风向挂钩,也难怪影响力与公信力越来越低。

    ――――



第512章 攀谈(求订阅,票票)
    提名名单就是进入奥斯卡的通行劵。

    而为了让《百万美元宝贝》入围提名,华纳的公关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上整整两个月,都在忙着沟通评委,拉拢选票。

    当然了,公关很花钱,就为了这么一出,就差不多扔进去700多万美金,还不能保证一定获奖。

    毕竟,奥斯卡是不记名投票,评委投谁,有没有原则性,那都是说不准的。

    但有一点很肯定――不去公关,百分百拿不了奖,这是规则。

    莱曼才过5点,就带着伊娃赶到了柯达剧院附近。

    红毯已经铺设好,媒体也准备就绪,就等着开场了。

    临时等候的会场内,莱曼已经跟剧组汇合――就三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希拉里-斯万克、摩根-弗里曼。

    克林特还是有点严肃,希拉里则是瘦了许多,想必是控制身材,毕竟演完麦琪,她不用维持次中量级拳击手的体重,那对女演员来说,太过壮实。

    至于摩根-弗里曼,他倒是招呼完后很热情的过来说话,真算起来,两人已经合作过两次了,还推荐他参演了《蝙蝠侠:侠影之谜》,平时接触的多一点。

    “你最近在干嘛?”

    “在家里闲着。”

    “没人找你拍戏吗?”莱曼奇怪。

    “有不少,但戏份都不多,而且有些剧本看了失望,不想接。”摩根-弗里曼笑笑道:“拉斯特先生,你那边还有什么适合的吗?”

    这话倒也不假。

    摩根-弗里曼算是混出头的那批黑人演员,但他年龄大了,戏路天然狭窄,再加上好莱坞不靠谱的项目太多,他平时演戏的机会也就没有太多选择。

    “或许有机会。”莱曼随口答道:“如果角色对路,我会邀请你的。”

    合作越多,莱曼越觉得这种老戏骨让人顺心。

    不多时,需要进场了。

    伊娃带着点小兴奋和紧张,但要不说,女人是天生的红毯动物呢。

    哪怕有些紧张,步态姿势依旧拿捏的很棒,不过就是走的有些慢,踱步,踱步,不时露出一个迷人的微笑。

    更别提两旁的影迷区域里,很多尖叫的呼喊声,什么“伊娃,我爱你。”“伊娃你好漂亮。”之类的话语。

    毕竟近段时间,伊娃的出镜率可不要太高,自然俘获了大批粉丝――年轻还漂亮,魅力太大。

    再加上《迷雾》不是还挂在影院吗,热度自是不低。

    也是,不知不觉中,伊娃已经这么受欢迎了,莱曼在心里微微感慨了一句,继续挽着走完全程。

    进入宴会大厅,几十张圆桌摆放整齐。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奥斯卡了,而且今时不同往日,里面的大部分来宾都给他面子。不用傻傻待在座位上不动。

    他一搭眼,发现不少熟面孔,就领着伊娃去交际――周围的人都是这么做的,毕竟颁奖还未开始呢。

    “斯科塞斯先生,你好。”

    一个瘦瘦高高的男人转过身,正是《飞行家》的导演马丁。

    “莱曼导演,你好。”

    熟肯定不太熟,但听说过,知道名字。

    寒暄几句,莱曼又转到下一位。

    “布兰切特小姐,你好。”

    “拉斯特先生好,叫我名字就行了。”

    凯特-布兰切特有些惶恐,赶紧说道:“你的每部电影我都看过,期待有机会能演你的戏。”

    “好说好说,你是很优秀的演员。”

    莱曼暗暗打量这位澳洲女演员代表,虽不漂亮,但气质不错,演技底子就更不用提了。

    “我听说亚利桑德罗导演在向你邀约档期?”

    “嗯,我正在考虑。”凯特思考道:“剧本我看过了,似乎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

    她其实是知道《通天塔》是莱曼的萤火虫影业投资,那个导演提到过,于是顺着意思把自己的一些看法透露了出来――她一开始确实不看好《通天塔》,身为从业经历丰富的女演员,这点判断力还是有的。

    “但对角色的发挥空间不小,而且,我们是奔着欧洲三大电影节去的。”莱曼暗示道。

    “是这样的话,我会在考虑一下的。”

    招呼完,也说明了对电影的思路,替亚利桑德罗站了会队,莱曼就再度转圈找熟人,忽的又看见一位,快步上前……

    话说小李子今年又是意气风发的一年,而且这货还没油腻化,颜值还在线――没有大肚腩,没有络腮胡,头型也经过仔细的打理,气质出众,五官还比较柔和,走的还是偶像路线,不是什么狂放路线。

    当然,他年轻的时候肯定更帅,现在都31了,成熟了许多,褪去青涩。但那张脸,怎么的也值五千万的票房――这货演个文艺片,都能破亿,观众缘不得不服。

    他看见莱曼,打量了一下就笑道:“莱曼导演,我很喜欢你的《坏家伙》。”

    “哈哈,早就想认识你了,一直没机会。”

    “太客气了,应该是我一直没遇上你。”

    小李子的热情不是装的,这货确实喜欢《坏家伙》这类的黑帮电影,不然也不会多次跟马丁导演合作。
1...217218219220221...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