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传奇导演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血流三千尺
换句话说,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演员薪酬的天花板层次。
但,威尔-史密斯不是个容易得意忘形的人,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情商。
黑人少有他这样很识大体的明星,一般而言,黑人在有钱暴富后,脑子总是不正常,也总伴随着各种破事,自身管理极差。
此刻,他听了经纪人的话,有些担忧的说道:“拿不拿得到高薪我不知道,但是《全民情敌》的成绩或许不会特别理想。”
“你是说《迷雾》吗?”詹姆斯-赛怀特比他有信心多了,笑道:“就算有影响,票房总不能下滑超过两成吧,日收获能有900多万,加上之前积累的也够了。或许,我们应该要求环球影业举办一个庆功宴在抬抬声势,最近,有关你的报道热度明显低了。”
“庆功宴?再说吧。你知不知道《迷雾》的夜场票房是多少?”威尔询问道。
“我才过来,还没去收集消息。”
……
詹姆斯与威尔-史密斯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大半时候都在暗地里用很讨好的语气刻意奉承。
毕竟,威尔-史密斯这种摇钱树,谁当他的经纪人,光拿抽成就是一个百万富翁,能不讨好吗。
再者,在好莱坞,经纪人对客户的约束力几乎没有,随时都能更换,更不会出现经纪人打压艺人,直接雪藏的事情发生――除非两者的地位相差太大,但有地位的经纪人几乎都是各大经纪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已经脱离了很低端的经济业务,比方说约翰逊这种,他利用莱曼的影响力,不知拉拢了多少人脉与圈内资源,已经看不太上单一的经济抽成,更不会为此花费太多精力。
但,詹姆斯-赛怀特不是,他是威尔-史密斯炒了上一个经纪人之后,临时选定的。相处还不到三个月。
两人开车来到环球影业,威尔-史密斯带着詹姆斯走进一间办公室,看见发行部的高管德罗尼,立马微笑的客套招呼。
一番闲聊后,詹姆斯笑问道:“电影票房如何?”
德罗尼皱眉摇头道:“情况有些不妙。”
这句话当头浇灭了两人的热情,“那到底怎么样了?”
德罗尼道:“昨天才收获778万美金,且下降趋势还在持续。”
詹姆斯大吃一惊,“前天不是还错吗?而且还增加了银幕数量,怎么反而票房掉了一些。”
“都快放映两周了,下滑是正常,不过《迷雾》对我们的威胁太大了,数据不好看的话,院线那边已经要求会撤掉三百家银幕,而且排片少放映一场。”
“不能在拖延一下,再看看情况吗?”詹姆斯焦急道。
“放映《迷雾》,上座率更高,能赚更多的利润,这还能怎么选择,不过我正打算跟董事长商量在拖延几天,拖过这一周。”德罗尼安慰道:“不过,电影在海外放映情况不错,全球总累计已经破了一亿,已经回本了。”
电影光靠票房就能回本,换作是其他二流演员或许会很高兴,但对威尔来说,却没多少好心情。
6、7年前,他就能做到投资翻倍的赚,而且现在好莱坞电影大盘还在涨,票房破一亿实在没什么挑战性,甚至算是退步。
“那么,《迷雾》的放映情况呢?”威尔还算理性,知道看看对手怎样。
德罗尼无奈道:“调查人员刚刚汇报过影院情况,抽查的几家影院,上座率都不低于7成,而我们才不到4成,或许今天公映的成绩至少是我们的3倍。没得比较了,他们只有涨势。”
“唉……”
――――
第502章 不得人心(求订阅,票票)
“老板,票房2134万美金,2134万美金。”
一大早,莱曼才睡醒,蓝蝶影业CEO利亚姆就在电话里无比激动的汇报道:“《迷雾》公映首日,平均上座率百分之76,口碑保持良好。”
当然,利亚姆激动是有原因的。
票房好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他证明了在他的管理下,蓝蝶影业能做到北美发行――虽然宣传渠道依旧是大难题,但至少能成不是。
这也说明,他不用担心自己突然被解雇。
毕竟,自从他加入莱曼的阵营以后,一直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成绩,这么几个月过去了,公司的业务展开还仅限于以前留下的老底子,怎么能不让人着急、担忧。
而没有成绩,就不可能坐稳CEO的位置,这一点,他从一开始就知道。
所以,《迷雾》的发行就是一道检验。莱曼也是这么想的。
而单日2000万美金的票房,还是惊悚恐怖类电影,算是通过了标准。
照这个表现来看,莱曼心想:利亚姆还是能承担发行重任的。
还有就是,《迷雾》的票房成绩极大的压缩了同档期所有作品的生存空间,《全民情敌》更是直接腰斩近4成的票房跌幅,单日产出568万美金。总之,有点惨。
说起来,这两部电影其实都有些先天不足,《迷雾》带着点人文思索,爽度不够,而且题材吃亏,很多路人观众不太待见――往前数二十年,往后数二十年,好莱坞的历史上从没有一部恐怖电影能拿年度票房冠军,从来没有。
而《全民情敌》呢?
内容太老套了,没啥新意。
这种类似喜剧爱情类,带点yy性质的电影,好莱坞可太多了。
观众都有些审美疲劳,因为同质化严重。
说起来,前世那版本土能大卖1.5亿,都让人惊讶。
就连环球都有些不敢相信,他们制作这部电影是抱着海外市场来的,结果本土就收回发行成本了。
这也更加证明了威尔-史密斯的市场号召力,也就是观众缘不错。
但其实,《全民情敌》的大卖至少有6成原因在档期上,因为华纳的《地狱星》表现力不足,整个二月档期几乎被《全民情敌》一家霸占,那能不票房好吗。
可现在呢,观众有了其他的选择,分流现象就比较突出了,这也是《全民情敌》票房下滑的最大因素。
而上映之后,《迷雾》就踩着《全民情敌》狂揍,但即使如此,《全民情敌》依旧是票房榜的亚军,环球呢,也觉得还行――他们本来对市场的预测就是能赚,但大爆的可能性不大。
这种表现正在他们的理解之中。
直到周末三天过去之后,《迷雾》首周累计6325万美金,《全民情敌》则是3622万。
只从数据上来看,几乎是被碾压。但《全民情敌》是先放映了一周多,时间上不能完全对比,人家已经把最多的一块红利吃掉了,只能说票房延续性没保持好。
《洛杉矶快报》评论道:“备受瞩目的莱曼导演的新作《迷雾》,毫无疑问的拿下周票房冠军,也再次证明了他玩什么题材都好像意外的不错。”
“细数莱曼导演过往的作品,其类型之广,掌控力之高,不由的让人想起另一位导演斯皮尔伯格,但,莱曼无疑是转型更快也更成功,甚至导演之路更为平坦顺利的,这让人不禁发问:他的导演能力是怎么来的?”――《好莱坞观察者报》。
“……很明显,《迷雾》将要统治二月档期,从院线披露的数据来看,根本看不到有什么能威胁的对手,上周的周票房冠军《全民情敌》已经被远远超过。”
“据蓝蝶影业公布的调查数据来看,影迷观众对《迷雾》的评价颇为肯定,一千人的随机实地采访里,有超过700人给了a的评分,100多人给了b,剩下的不到200人,则有些意见,不太认可……”
蓝蝶影业在电影上映后并没有放弃对宣传的引导,再者成绩不错,也代表《迷雾》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新闻天然就代表流量价值,反而要加大一点力度推广。
不过,这些琐事都暂时被莱曼抛下,因为斯科特-罗斯已经与董事会的股东们达成一致,欢迎莱曼的投资入场。
与谈判代表相互沟通了几次,莱曼正式花费1.2亿多拿到数字领域的百分之37的股份,曾经的第二股东斯科特-罗斯则减持百分之8,套现2300多万,手上只握有百分之7,继续担任CEO一职。
而在搞定数字领域这边后,莱曼才正式向卡梅隆报价谈判。
卡梅隆也是在这时候才发出数字领域要易主了,因为与董事会关系的不和谐,莱曼入驻一事,几乎没有人跟他商量过――也从侧面看出这厮是多么的不得人心,当初是他力邀好友斯坦加入数字领域,结果因为要踢开斯科特一事,更换公司CEO的提议,直接闹翻。
三大创始人,两个都要退出。
不过,生气归生气,卡梅隆还是比较热情的表示愿意跟莱曼谈谈。
毕竟这货重新架构了为他个人服务的特效工作室,也是正烧钱的时候,有人送钱,为什么不呢?
得到肯定答复后,莱曼也开始准备资金。
他也没太多犹豫,同法国那些电影公司拿到的2亿款项肯定是不够的,他自己也清楚。
之所以还是借这么多,除了不想付出太高的代价,也是因为《行尸走肉》第二笔分成以及《纽约行》的海外最后一笔分账和线下DVD的市场收益已经陆续被几个合作方打进萤火虫影业的账户。差不多有1.2亿美金。
当然,古斯塔那边还要还账。
莱曼在打电话沟通之后,付出了5000万美金,剩下的债务加利息还有接近7500万,不过古斯塔很乐意多暂缓三个月――与萤火虫影业的几次合作,狮门的市场占有率进步飞快,而且合作的利润又高,狮门巴不得莱曼不还,去握有萤火虫影业的股份,加深两者的合作关系。
资金准备好后,莱曼立马邀约卡梅隆,对方也是立刻答应。
――――
第503章 卡梅隆(求订阅,票票)
“亲爱的,为什么今晚的聚会不用我陪你去?”苏西-埃米斯有些纳闷的道。
这位曾经饰演过《泰坦尼克号》中露丝孙女一角的女人正是卡梅隆的第五任妻子。
嗯,很常见的老少恋。
男人吗,始终专一的喜欢年轻的,最好是永远18岁,卡梅隆也正是这么做的,他的情史异常丰富。
在他还没当导演之前,干过几年卡车司机,所以第一任妻子是个圈外人,也是当时的卡车俱乐部的服务员;
第二任呢,则是他项目的制片人吉尔-安妮-赫德,这位的圈内人脉很广,卡梅隆能转型执导导筒,这位出了大力;
第三任妻子是凯瑟琳-毕格罗,一位很有才气的女导演,喜欢拍很男人的作品,题材多为冒险、战争类型;
第四任是《终结者》中康纳母亲的扮演者琳达-汉密尔顿……
“今晚的晚宴并不适合女人加入,这毕竟是一场商业晚餐,对于谈判非常重要。”卡梅隆淡淡道。
……
是的,今天的晚饭的确非常重要,且对于莱曼来说尤其意义非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顿晚饭将会影响到萤火虫影业之后的发展方针,也决定萤火虫影业有没有入局特效电影时代的机会――虽然莱曼并不喜欢爆米花电影,但毫无疑问,不喜欢但不能缺少。
2月15日,晚。
好莱坞星光大道旁的私人俱乐部里,很快迎来了两位客人。
这便是莱曼和卡梅隆了。
此时的卡梅隆已经五十岁了,看起来有些老态,头发也白了许多。
不过,莱曼却知道在这并不年轻的外表下,隐藏的确是满腹傲气。
莱曼率先笑着伸出手:“你好,卡梅隆先生。”
“拉斯特先生,你好。”
就这样简单的打过招呼,两个人客气的相对坐着,谁也没有主动搭话的意思。
说起来,两人肯定认识,毕竟都是导演身份,但不熟悉也是真的。
过了片刻,还是作为圈内资历稍浅的莱曼主动开口道:“卡梅隆先生,可以谈谈数字领域的事吗?”
卡梅隆点点头,有些遗憾的道:“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我以前从未想过的。但事实就是如此,我打算放弃数字领域的股份,那么拉斯特先生,你愿意用什么价格接手呢?”
“4500万美金,如何?”
“我听说你溢价百分之20收购了数字领域各股东手上的股份,对吗?”卡梅隆故作疑惑道:“我也是数字领域的股东,现在还是第二大股东。”
嗯,话里的意思是为什么没有溢价。
但,莱曼溢价的原因是拉拢管理层,可卡梅隆显然不在拉拢的行列。甚至,他是被数字领域抛弃的一员。
当然,反过来说,卡梅隆是主动放弃了数字领域。
“卡梅隆先生,这话说的不对……今晚不应该牵扯其他的因素,而且这么大的生意,也不可能是我一个人定下来的。据我所知,你给工业光魔的报价也正是4500万美金,他们拒绝了你,但我愿意出这笔钱。”
“这不一样,你的需求与工业光魔不同。”卡梅隆露出狡黠的笑,“6000万怎么样?这对于萤火虫影业来说并不算很难。”
的确,花个6000万买下卡梅隆手上的数字领域股份对于萤火虫影业来说并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大买卖,甚至还比不是一部大片的预算投资高。
不过,莱曼却是突然问道:“你有没有后悔过这一切,如果两年前你向董事会的提议不那么坚决的话,数字领域也不像现在这样发展受阻,陷入瓶颈。”
卡梅隆忍住脾气反驳道:“我妥协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到现在依然不认为斯科特是个合适的领导者。”
“但是他一手组建了数字领域的技术部门,视觉特效行业里,他也是最顶端的人才,你说呢?”
莱曼轻笑着,也不打算说服一个偏执狂,毕竟这货跟无数亲密的伙伴、妻子都闹翻过――卡梅隆既没有管理才能,也不愿意花费心思管理公司,或者说,他只欣赏那些电影的新技术。
导演做到顶尖,基本都是独立的往金字塔尖爬,而对这种**最低的就是卡梅隆,他宁愿去深海潜泳,也不愿花心思搞这些,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财富对比才能如此之窘迫的原因。
看看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或者如今的莱曼,他们以大卖作品积累的人脉变现是很轻松的事,甚至可以说有无数融资机构抢着送钱,可偏偏卡梅隆没这么干过――如果梦工厂要融资,或者卢卡斯影业,都不会缺人送钱,他们缺的是如何在各类资本面前保持自主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