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好莱坞传奇导演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血流三千尺

    杜卡欣赏他的意志,并教导韦恩高强的武艺。

    训练里,其背后的组织影忍者盟认可了韦恩,并邀请他加入。

    但韦恩发现影忍者盟对自己的家乡哥谭另有所图,于是毅然决然的回到家乡。

    回去后,他直面自己的恐惧,再度探索小时候不小心掉入的蝙蝠洞。

    这一次,他不再害怕。

    于漫天飞舞的蝙蝠中,他多了一个身份——蝙蝠侠。

    布鲁斯韦恩也开始了黑夜里的行动,打击哥谭市的一切犯罪

    初版的剧本完成后,虽然一些台词对话,乔纳森还没有细细的雕琢好。

    但莱曼有些担心华纳方面会有变数。

    于是又赶紧联系巴里梅耶,要求合作谈判。

    巴里梅耶呢,这段时间一直在说服董事会的高层,推动合作方案的确立。

    其实,大部分董事会成员都没什么意见,毕竟拍摄风险这种事,要有人愿意承担的话,对他们来说,反而能轻松一点,从容一点。

    但也有部分人有所怀疑新兴的萤火虫影业是否有这种实力制作。

    两边一僵持,莱曼提出见面的事,也就被欣然同意。






第350章 Dc 的认可(求订阅推荐)
    


    翌日,莱曼早早起床,把自己收拾干净后,换上一套西装,精神抖擞的出了门。

    天空下着小雨,听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洛杉矶都会有雨。

    这里的天气就是这般,要么不下,要下就会持续的下。

    他紧了紧领带,在车库把车开出来。

    一路顺着往诺兰的家里开去。

    这会儿只是早上七点多,离约定的九点还很早。

    但洛杉矶这种大城市的交通情况,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也是不容乐观。

    所以还是早点出发比较好,毕竟这一次的见面,他还是比较重视的。

    能守时也能给人一种好印象,而印象这种东西,不太熟悉的人都是靠着一些小事来衡量的。

    车子从主干道拐到右边的商业街,在顺着开三分钟,就到了诺兰买房子的社区。

    他昨晚通知过,所以诺兰也是早早的准备好了。

    上车,又往伯班克的方向驶去。

    路上趁着等红绿灯的时候闲聊一会,差不多是在八点半的时候赶到了华纳影业的大楼。

    底下,跟前台妹子说一声。

    巴里-梅耶的助理也从楼上赶下来带着他俩往会客室走去。

    签约时间到了。

    华纳兄弟的部门分工很明确。

    旗下的制片厂、电视公司、动画制作、电影业务、家庭录像以及dc娱乐和cw电视台都是华纳的子公司,且都互相独立。

    所以,如果想要合作开发蝙蝠侠项目,还有一个人躲不掉,那就是dc部门的总裁沃尔特-伯德。

    这货主要负责dc的漫画业务,漫画改编自然也需要他点头,才能更好的合作。

    如果他不同意,巴里-梅耶作为母公司的执行官倒是可以强硬一点,继续项目的开发,但那个责任可就大了,要真失败,巴里-梅耶也受不了。

    会客室的走廊外,助理也正引着沃尔特-伯德往里走。

    边走边介绍道:“莱曼先生和另一个人一起来的,听说是这个项目的导演,叫克里斯托弗-诺兰。”

    沃尔特-伯德点点头,对巴里-梅耶总裁前段时间一直谋划的项目也有所了解,毕竟这事也不可能绕过他。

    他本质上也很同意开发蝙蝠侠,因为影视方面的火热很大程度上能带动漫画方面的售卖,乃至角色肖像的周边运作,这都对他执掌的dc部门极其有利。

    停下脚步,他忽然问道:“那位诺兰导演以前拍过什么电影?票房如何?”

    大多数时候,制片、导演和编剧,才是决定一部电影质量的关键人物,其次才是演员。

    没什么演员是不可替代的。

    至于制片,莱曼的名声还是很大的,哪怕沃尔特-伯德压根不参与dc以外的项目开发,对于这个总是成功的法国导演也是有所耳闻,倒是下意识的有些认可,但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他谁啊。

    助理沉吟一下,他倒是调查过,“这位导演是英国人,拍过《记忆碎片》,票房还算理想,后面也跟我们公司合作过一部《白夜追凶》,也成功了,几部作品的口碑都不差。”

    沃尔特-伯德有些了然。

    看样子又是一个出道即天才的家伙,一直都在成功。

    换句话说,是很有实力,还稳定的那种导演。

    他一边想着一边继续听助理说道:“还有,这项目,巴里-梅耶总裁本打算让莱曼执导,他没有接受,反而推荐了诺兰,看样子很欣赏他。”

    “这样啊,先见一面吧。”正说着,到了会客室门口。

    助理敲敲门,俩人走了进去。

    “莱曼先生,你好。诺兰导演,你好。”

    几人握完手,客气几句,便迅速转入正题。

    “我听说,你们想跟华纳一起合作开发蝙蝠侠的改编项目?你们打算怎么做?”沃尔特-伯德故作疑惑的问道。

    “这是我们的计划书和改编的剧本。”

    莱曼说着,克里斯托弗-诺兰打开了公文包,将剧本的初版和计划书一同递给了沃尔特-伯德。

    沃尔特-伯德接过资料,快速的翻看起来。

    莱曼坐在沙发上,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这位dc部门的实权者。

    年龄大约在45岁左右,身高不高,微胖。

    良久,沃尔特-伯德放下资料,先与莱曼对视一眼,再度问道:“为什么这样改?”

    “以前的路子行不通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部推翻,重新塑造。”

    蒂姆-伯顿的哥特风格是最早期的蝙蝠侠电影,后来由乔-舒马赫接受后,两部奇葩的服装秀直接把《蝙蝠侠》带入了死胡同,总不能失败过两次,还继续沿着前人的思维走吧。早特么过时了。

    沃尔特-伯德缓缓点头,也是觉得有道理。

    他是知道蝙蝠侠如何从市场到口碑完全崩盘的,自然也不希望新的系列启动,还重复以前的老路子。

    “那你的想法是?这只是开篇吧,后面你打算怎么做?”沃尔特-伯德看向莱曼和诺兰,“我可以同意合作,但要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dc部门当然想把蝙蝠侠盘活,这可是漫画的王牌人物,价值不可限量。

    莱曼指了指剧本说道:“以《黑暗骑士归来》的背景为基础,以写实的风格拍摄制作。这只是第一部,按照设想,如果顺利的话,这将是一个三部曲,一个完整的哥谭堕落史。”

    《黑暗骑士归来》作为蝙蝠侠受评价最高的漫画之一,沃尔特-伯德也是知道的。

    他在想,这样的角色塑造,是否合适?

    莱曼看出了沃尔特-伯德的迟疑,知道想要达成目标,还得继续争取,于是他又说道:“我认为这样的改编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个心怀抱负而意志坚定的布鲁斯-韦恩远比高高在上的蝙蝠侠,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但观众想看的是一个能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而不是隐藏在面具下的布鲁斯-韦恩,更不是他的成长史。”沃尔特-伯德反驳道。

    “可是成功了吗?乔-舒马赫拍的就是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他成功了吗?观众认可吗?现如今的电脑特效也塑造不出那般高大上的角色。”

    





第351章 达成(求订阅推荐)
    


    要是换成一般的人来提这种事,沃尔特-伯德肯定就会拒绝。

    布鲁斯-韦恩的成长史?

    谁在乎。

    关于蝙蝠侠的漫画卖得最好的永远是惩恶扬善、无所不能的那部分。

    什么《黑暗骑士归来》,什么《致命玩笑》,口碑好是好,你看它销量高吗?

    而且《黑暗骑士归来》的画风很不讨喜,许多漫迷都发来信件抱怨过。

    如果要还原,会不会在观感上又失去很大一批观众呢?

    毕竟是漫改作品,第一时间能去电影院支持的,绝大多数都是漫画粉丝。

    这么一想,又陷入到了一个困境。

    还原度高吧,会流失路人观众;还原度低吧,真爱粉恐怕会当场爆炸,到时候被喷的还不是dc部门。

    这样的事,以前又不是没有先例。

    反正那些人也不会管电影究竟是不是dc部门制作的,又有谁会去了解华纳这种大公司的弯弯绕绕。

    沃尔特-伯德有些犹豫,看着莱曼和诺兰那稍显年轻的面孔,也忍不住思考其中的可行性。

    他很清楚,这俩人无一例外都是没有失败过的。

    彪悍的战绩,很能引发遐想。

    要真能改编成功,收益最大的毫无疑问也是他的dc部门。

    正所谓,风险与机遇并存。

    加之,巴里-梅耶也看好他们

    或许还真能带来不同,使蝙蝠侠重生大银幕。

    从《蜘蛛侠》上映票房大爆以来,华纳在漫改电影方面做得动作也不少,比如挖《x战警》的墙角,导演、编剧之类的,挖《蜘蛛侠》的导演山姆-雷米,可惜没成功;又比如邀请新科奥斯卡影后哈莉-贝瑞,借她的热度担任《猫女》的女主角等等。

    他们的野心很大。

    明眼人也都能从近几年的市场形势分析出,属于漫改大作兴起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华纳当然不愿错过。

    沃尔特-伯德这时候问道:“你们能说说关于这部电影的拍摄思路吗?”

    莱曼转头道:“还是让诺兰导演详细的说说吧,内容规划主要是他完成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也知道对方才是版权的拥有方,必须主动的争取此人的认可。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介绍道:“这个故事的模板虽然是以《黑暗骑士归来》作为基础,但里面的剧情改动很多,实际上来说的话,与其讲是布鲁斯-韦恩的成长史,不如说是哥谭这座城市的堕落史,观众将会透过蝙蝠侠的视角,从里到外的审视这座城市。”

    “风格呢?延续漫画的风格?”

    “对,从本质来说,这一版的蝙蝠侠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我想要赋予的更多是接近现实的风格,剧本、角色、道具以及打斗场景,都是写实的,又因为蝙蝠侠总是在黑夜里出没,画风跟漫画差不太大,都是冷冽的黑暗色彩。”

    “听巴里-梅耶说,你们负责制片费用,并答应不涉及任何电影的版权归属?那么,你们能开出多少预算?”沃尔特-伯德继续问道。

    “最少一亿,上限两亿,主要看演员方面的支出。”莱曼笑道:“版权我们可以不参与,但影片的线下家庭娱乐部分,萤火虫影业要保证前三年的收入分成。”

    这也是好莱坞合拍的主流制作方式之一,版权如果归一方所有,然后另一方就只能享有2到3年的线下分成,或者放映结束后,版权方直接根据市场成绩,单独支付一笔钱,从制作方手中买断线下的份额。

    当然了,莱曼是知道《蝙蝠侠》在dvd、录像带市场的火热表现,自然不愿意谈及后者买断份额的方法,而是直接争取前一种。

    面对业内的同行,还是跟华纳合作过的电影公司,沃尔特-伯德也比较讲究,有些话必须说在前头,“这方面我还需要商谈一下,一时做不出什么保证,但影片的发行和所有版权,肯定是归华纳所属。这一点,是我们能达成合作的前提条件。”

    沃尔特-伯德倒是跟巴里-梅耶一样,咬死了发行和版权不放。

    毕竟能掌握这两样,就能直接保证华纳在整个项目的话语权以及绝大部分的收益。

    无论如何,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莱曼点点头,“这方面我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也有要求,那就是要由我来担任项目的第一制片人。”

    华纳奉行的是典型的制片人中心制,如果能争取到这一点,不仅能更好的维护自家的利益,还能让诺兰导演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毕竟现在的诺兰也还只是一个二线导演罢了,真遇上强势的制片人,想强硬也强硬不起来。

    这还只是第一次的正式接触,在又聊了些更加具体的拍摄方案后,渐渐接近了尾声。

    “这个项目的重新启动是一件大事,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决定的。”沃尔特-伯德也不想担责任,他对莱曼两人说道:“我会向董事会发起提议,并且将你们的项目计划书提交给审核委员会,具体的,还需要一点时间等待。”

    大公司就是这么麻烦,要对多位董事会成员负责。

    不过莱曼也能理解,轻轻点头道:“有什么进展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1...160161162163164...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