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谍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深蓝的国度

    “汪主席对政保局的成立非常重视,这次专门要周部长拨款,让我们最大力度的扩展势力,以后政保局将会变成政保总局,华中地区所有的大城市都必须要有分局,这也得耗费很多精力。”万里浪说道。

    金陵政府早就想要属于自己的特务机关,但特工总部虽然从梅机关划给了金陵政府,实际上还是梅机关控制着,汪经卫早就对此不满了。

    这次日本人自己铲除了李仕群,把特工总部交给金陵政府,这件事引起汪经卫的极大关注,他要求周坲海在财政方面全力支持,甚至是倾斜,让政保局尽快形成战斗力,为政府工作排除隐患保驾护航。

    就在这个时候,正在紧张布局的陈明翔,被王真的一个电话叫回了家里,他知道肯定是有什么重大事情,心里还感觉到一阵紧张。

    “明翔,潘秘书刚才发来了绝密电文,戴老板本月二十号要到秣陵,你务必于同一时间抵达界首述职,这可是军统局最大的荣誉!”王真激动的说道。

    但凡军统局成员,对于戴老板绝对保持着最大的敬畏之心,这可是整个军统局的缔造者、领导者和精神支柱,能得到老板的亲自接见,就是一种极大的荣耀。

    陈明翔不激动是假的,虽然他现在对山城政府心灰意冷,对军统局的一些做法也很不认同,可目前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有戴老板支持的基础上。

    有能力?有能力的人多了,没有伯乐的赏识提拔,你的成就能有多少?

    从一个挂少尉军衔的毕业生,民国二十八年到民国三十二年,这才多长时间,居然能够成为甲种站的站长,铨叙陆军上校军衔,戴老板对他有知遇之恩,陈明翔是极其感激的。

    “算算也没有几天时间了,我后天就得出发到皖省,先到采购站和烟厂装装样子,然后再到界首,总不能让戴老板等着我。”

    “这也是最好的时候,特工总部撤销政保局组建,一群特务们正在忙着狗咬狗,而且都知道我在皖省有烟厂,界首也是走私的重要据点,北泽平也不会有多少疑心。”

    “我目前在军统局还是身份绝密的状态,按理说述职这样的行为,会给我带来一定程度的威胁,看起来军统局第一号的敌人终于死了,让戴老板欣喜若狂,郁闷这么多年的情绪终于得到了疏解。”

    “有功自然就会有奖赏,述职是表面文章,直属站的一举一动老板都知道,论功行赏才是这次的主题,可惜啊,你们和我有着同样的劣势,一个个军衔提得太快,怕是不容易晋升,我也一样,将军梦还得再等等。”陈明翔笑着说道。

    他在汪伪政府中属于最高警衔的警政司长,并且挂陆军上将军衔,但是,敌人给的军衔警衔再高,对他来说也毫无意义,他一直想要进入军统局少将的序列,这对他很重要。

    一旦成为少将,即便是抗战胜利以后他没法和那些有关系有背景的老资历们抗衡,最低也得是甲种站的副站长,或者是总部的副处长。

    陈明翔不只是为自己考虑,还得为直属站几百名弟兄考虑,这些人都是跟着他的,等到重新布局的时候能不能有个好位置,就看他有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如果他身居要职,这些人的前途就不会太差。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要想在军统局这样的复杂环境混,仅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搞警察系统大规模潜伏计划,还是搞特别行动总队,这都是陈明翔为以后提前铺路。

    他的目的不只是为自己考虑,也是考虑戴老板的需求,山城政府自己有警察系统,军统局却控制了很多地方的警察局,这也引起中央警校教育长李士珍的极大不满,双方经常相互拖后腿,如果直属站能够操纵华中地区的警察系统,那对戴老板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局面。

    “他们要是不知道对你抱着感恩的心,那就是良心被狗吃了,整个军统局所有省站和分区有一个算一个,也包括局本部在内,都拿出来仔细过一遍,能找到比我们直属站更好的环境吗?”

    “军统局扩张速度太快,经费时常捉襟见肘,而且财务核销制度严厉,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这个问题从来没在直属站出现过,哪怕是最底层的特工,活动费用实报实销不说,光是我们每月提供的各种补助,就比工资多几倍。”

    “你为军统局和山城政府得到那么多的重要情报,为此被戴老板称之为战略特工,继而对直属站另眼相看,集体记功就有好几次,他们坐着不动都受益匪浅,如果谁对此不满,我就直接把这种人踢出去,这是典型的白眼狼!”王真毫不犹豫的说道。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进入后时期
    军统局各地分区和地方站,是整个框架的骨干,其地位非常特殊,站长的权力和身份,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总部的处长们要强得多,这是封疆大吏,具有很高的自主权。

    别的站长和区长,是利用自身的资源操纵整个地方站,作用是坐镇指挥,具体事情由下属来办,起到拍板决断的作用,但直属站却恰恰相反。

    这个站的性质原本比较单一,就是戴老板为辅助陈明翔而特意保留的地方站,核心任务是为陈明翔的任务而服务,直到军统沪一区覆灭,直属站才真正成为实际意义的地方执行机构。

    这两年时间,直属站在华中地区急剧扩张,一次性成了两个情报处,甚至把势力伸到了关外和华北。

    局本部为这四个情报处提供人员和设备,直属站解决经费和编制,严格说起来,这四个处都是严重依赖直属站或者说陈明翔,才有现在的规模和地位,是沾了陈明翔的光。

    “我作为直属站的站长,有责任给下属们提供这样的环境,增加忠诚度和凝聚力,再说,我也不是没有从中受益,大家是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性质。”

    “当然,你说这些也有道理,在特工总部时期,他们是靠着我的资源得到发展,到后期,也就是政保局时期,必须给我提供相对应的回报,拿出自己的本事和成绩。”

    “关外情报处和华北情报处,是受到当地严峻形势的限制,特别是关外,需要循序渐进徐徐图之,不能要求的太严厉。哪怕是我,到一个新的地方也没办法快速打开局面,不要低估敌人的威胁程度。”

    “但是第一情报处和第二情报处,以后就得加快脚步了,我给他们匹配的资源足够多,沉淀的时间也不短,局本部也是倾斜性的扶持,在针对政保局的工作方面,我希望看到亮点。”陈明翔说道。

    对于陈明翔要乘坐陆军航空兵的运输机到皖省,宪兵队司令部并没有任何疑问,皖省不但有华通贸易公司的收购站,还有陈明翔的烟厂,特别是界首的办事处,还是走私物资的重要渠道。

    沪市烟厂的烟叶都是从豫省经过界首,然后转运到沪市的,还有大批的茶叶和桐油等等,另外,皖省还是重要的煤炭和铁矿石产地。

    “木下将军已经和机场说好了,今天晚上你就可以乘坐运输机到庐州,他要我转告你,东南贸易公司的事情要快速处理,沪市的户口米严重不足,而苏省和浙省等地也拿不出粮食来救济沪市,陈恭波已经向驻沪总领事馆发出紧急通知,再不缓解这样的情况,沪市要出大事的。”

    “东南贸易公司掠夺的几万吨大米,就是目前缓解局面的唯一办法,碍于军粮征收不利,华中粮米收购组合的日本商人,也盯住了这批粮食,几次向宪兵队要求拨给他们,你下午和陈恭波见个面,把这件事情敲定,至于大米价格,你自己做决定吧!”岗村适三说道。

    倒不是说驻沪宪兵队司令部只看到钱,不顾及派遣军缺粮的威胁,而是沪市的缺粮情况严重,上次敲了那些粮食投机商一次,只维持到了七月底,从八月份户口粮食再度告急,九月份已经快撑不下去了。

    苏省的大米被李仕群走私一批,粮食投机商买走一批,汪伪政府粮食部收购一批,日军强征一批,根本就没有能力再来支撑沪市的户口米。

    谁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因为饥饿而造成沪市的局面动荡,显然是日军也不想看到的,太平洋战事不利,派遣军就连最起码的军事行动也被禁止了。

    面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出来的强大工业生产能力,日本内阁和军部心里明白,不可能再对美军实施战略进攻了,集中一切力量进行防御,希望能够以此来拖垮美军,这是根本性战略。

    为此,日本内阁和军部在国内不断招募兵员,制定了关东军南下的计划,需要的军用物资与日俱增,这也决定了沪市的重要性。

    驻沪总领事馆拒绝了华中粮米收购组合的要求,并且给宪兵队司令部行文,要求把没收封存的粮食尽快运到沪市缓解危机。

    “明翔,你的华通贸易公司要以最快的速度,动用所有的运输力量,把东南贸易公司的库存粮食运回沪市,现在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粮食部门的报告说,因为缺粮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沪市百分之八十的民众,家里已经没有隔夜米了,而粮食管理局的户口米,也撑不了几天,再这样下去,不超过半个月时间,沪市就是饿殍遍地!”

    “我向汪主席汇报了这个问题,从粮食部调集一部分,可数量实在太少,因此,要优先保证政府机构和警察的配给,你跟我说句实话,东南贸易公司到底有多少粮食?”陈恭波皱着眉头说道。

    “我派往各地的人还没有统计完,现在也没有准确数字汇报,但根据我的估计,也就是一万六七千吨的样子,按照最低的标准,顶多能支撑到年底,要是再没有粮食,沪市就要出现前所未有的大饥荒了。”陈明翔说道。

    实际上的数字,要比他说的数字多了一万多吨,但不全是大米,还有三千多吨粗粮,这些粮食陈明翔打算利用地下党的渠道,提供给沪市的老百姓,象征性的收点钱,虽然一次就要损失两千多万中储券,但他也是实在没有办法。

    以陈明翔对市政府这些官僚们的了解,这些粮食到了沪市的配发机构,三万吨能有两万五千吨用在户口米方面,已经是很不错了。

    尽管沪市的老百姓快要被饿死了,可想要对着粮食伸手的人肯定很多,他还得在沪市混,不能得罪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

    “数量实在是太少了,粮食部什么时候能给沪市调来粮食还很难说,我觉得可以留下六千吨大米,作为市政府的储备粮,市政府本身和下属衙门,各地区的衙门,保安司令部和警察局,需求量也很大,这可是维持运转的基础。”莫果慷在一边说道。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只能缓解不能根治
    储备粮的概念倒是不新鲜,可就在沪市闹粮荒的时候,市政府居然要截留户口米作为自己的储备粮,这个消息要是传扬出去,不但老百姓要骂陈恭波的祖宗十八代,就连日本人也不会坐视的。

    莫果慷之所以提出这样愚蠢的主意,还是官本位思维造成的结果,她首先考虑的不是老百姓的死活,而是借助这份资源,去讨好沪市的各大衙门,讨好那些官僚和投机商,还有沪市的军警。

    “一派胡言,你这是出的什么馊主意?要是这么做,不是等于给我挖了个大坑吗?这批粮食是日本宪兵队扣下的,专门为了缓解沪市的粮食危机,才同意转给市政府作为户口米,还六千吨呢,就是六千斤也不能扣留!”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惦记着送人情捞好处,简直愚不可及!要是沪市的饥荒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动乱,破坏了日本人的军需生产任务,我这个市长也就当到头了!”陈恭波严厉的说道。

    就算是莫果慷犯了错误,他也很少用这样的话和语气训斥她,更别说是在有外人的情况下了。但涉及到自身安危的时候,就顾不得什么柔情蜜意了,这个态度也是做给陈明翔看的。

    他甚至怀疑这个女人的聪明,已经被沪市纸醉金迷的生活给蒙蔽了,这样的行为以前倒是没事,可轻重缓急分不出来吗?

    莫果慷顿时涨红了脸,在陈明翔的面前挨了训斥,这有损她给外面造成的形象,但陈明翔惊讶的是,她随即脸色就平静下来,笑盈盈的站在一边不说话了,搞得陈恭波反倒不好意思再继续说。

    “在其位谋其政,莫秘书是市长阁下的秘书,等于是市政府的大管家,她出发点是好的,也是想要维护市政府各级衙门的稳定,是为您考虑,一时没有想到这件事的特殊性也很正常。”

    “您不止是沪市四百万民众的市长,还是各级衙门各级官吏的领导,现在看起来,沪市的缺粮问题,在短时间内根本没法得到解决,大家都在指望您能拿出办法缓解粮荒,估计莫秘书也是感受到了一些压力。”陈明翔说道。

    听到陈明翔给自己说好话,莫果慷感觉很舒服,但是她到底还差点火候,没听出陈明翔在话里埋伏的陷阱。

    但是给陈恭波的感觉是,莫果慷已经越权或者越界了,私下里替自己做决定,而且不顾大局,有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到麻烦之中,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你说得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每个月最少要拿到两万吨大米,可我们市政府连一半都没有做到,粮食管理局的报告说,人均每日仅仅只有一合,天天都能听到市民饥饿的哭喊声,我也知道早晚都得出大事。”

    “明翔,你是我一手提拔的,与各地的粮商关系也不错,我希望你能够协助市政府,缓解这种局面,你放心,钱这方面绝对不是问题,只要有粮食可买,我会让财政部准备足够的资金,更不会忘记你的功劳。”陈恭波说道。

    对现在的金陵政府来说,钱真的不是问题,日本专门印刷中储券的印钞机,二十四小时全天开动,每天最少都要有上千万被印出来,然后装箱装船运到沪市的中储银行沪市分行。

    至于大量印刷钞票导致金融市场崩溃,钞票的币值暴跌,金陵政府根本就没办法,就连钞票的发行权都控制在日本人手里,还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陈恭波心里明白,这个现象除非日军撤离,否则永远都不能根治,能缓解一下就很不错了。

    “日本人那边根本不用想,他们自己军队的粮食都不够吃,想要彻底缓解这种局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甲米区和乙米区都被盯得很死,谁要是插手,那要同时承担金陵政府和日军双方的怒火,因此,只能暗中操作。”

    “俗话说得好,积少成多,我会利用东南贸易公司的名义,在皖省北部地区、苏省北部地区、浙省南部地区和赣省南部地区,从粮商的手里收购粮食,每次可能也就是几吨或者十几吨,可这是长期的买卖,早晚能看到好处。”陈明翔说道。

    日本人和汪伪政府因为各自的利益,在粮食方面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他想要利用这样的局面,尽最大可能从各地收购粮食,特别行动总队的组建,就是影响各地粮商的杀手锏。

    闸北地区的救济站,是陈明翔建议市政府成立的,但他不怎么去,由王真出面代劳,有一大批难民靠这里生存,多为孤儿和无家可归的流浪家庭,还有一些老年人,随着粮食市场的急剧恶化,来救济站求救的民众越来越多。

    此外,集中营的那些外国侨民也等着救援,这是陈明翔用来提升自己价值和势力的重要资源,三国大使馆每月都给美元,他绝不能断了供应。

    对于粮食价格,陈恭波并没有什么异议,东南贸易公司这批粮食,李仕群收购是半买半抢搞来的,即便是市场价,也就是九百块中储券每石。

    但是陈明翔给市政府的价格是两千块中储券每石,完全是按照黑市价格卖的,陈恭波之所以接受,是因为这笔钱自然要有回扣,跟陈明翔做买卖,从来都不会吃亏。

    当天晚上,陈明翔坐日军的运输机抵达了庐州,庐州宪兵队的队长坂本中佐和收购站的经理开着汽车,把他和保镖接到了旅馆,并且一起吃了晚饭。

    “陈君,欢迎你来庐州视察工作,岗村课长已经给我发了电文,这几年我和当地宪兵队一直受到您的关照,也没有机会道谢,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尽管开口,来,我们先喝一杯。”坂本中佐举杯说道。

    庐州宪兵队是驻沪宪兵队司令部的下属机构,指挥整个皖省各地的宪兵队,也是在陈明翔各项产业中的直接受益者。

    华通贸易公司的大笔买卖,必须要通过司令部方面来操作,别的宪兵队么有这么大的权限,等到交易完成,然后司令部会以各种经费开支的名目,把陈明翔的分红拿出一部分,分给各地的宪兵队。

    但庐州收购站和谯城烟厂,都在皖省的地盘上,陈明翔就让负责人暗地里给坂本中佐一笔分红,毕竟县官不如现管,打好关系很有必要。
1...257258259260261...347
猜你喜欢